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0: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

【学习目标】 ①理解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掌握旅游资源价值的分析判断方法,识记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②掌握欣赏旅游景观的基本方法,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评价方法。③学会旅游景区的初步规划与设计,掌握必要的旅游安全防范措施。④掌握发展旅游业的作用,理解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1 1.(2015·天津卷)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中心城区拥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古文化街、五大道、水上公园等旅游资源。近十年来,京、冀等地来津的游客众多,仅周邓纪念馆就接待游客达1 000多万人次。

从旅游资源本身的角度,说明参观周邓纪念馆人数众多的原因。请答出三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分析时,应结合题意,注意从人文景观入手,再从知名度、地域组合等方面补充作答。

答案:特色突出(知名度高、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价值高(教育功能强);

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的组合、搭配好(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距离近)。

2.(2014·课标全国Ⅰ卷)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以青海湖地区的“深度游”为切入点,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依据经纬度和海拔信息,可判断该地为青藏高原的青海湖地区,因地势高而空气稀薄,则具有缺氧、气压低,同时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依此采取相应对策即可。

答案: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3.(2015·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2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

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游客数量的因素及游客数量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1)从图中可以看出

7、8月游客数量多,原因要从该月份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及此时间段游客的客源分析。材料中提到该景区位于四川省,海拔4 800多米,

7、8月该地降水多,景色好,而且海拔高,气温低利于避暑,

7、8月份为学校暑假,学生较多,因此游客数量较多。(2)该题注意既要考虑到游客少对旅游设施的浪费,还要考虑到游客多对环境的破坏。

答案:(1)海拔高,

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

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

7、8月为学校暑假。

(2)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我国与中亚国家联合开展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已经启动,中、哈、吉三国于2013年1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申遗文本。

材料二 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1)分析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原因。 (2)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

解析:第(1)题,“丝绸之路”沿线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景观以及相应的人文旅游景观,因而旅游资源丰富。第(2)题,该题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逆向设问。从游览价值看,“丝绸之路”线路长,导致景点分布分散,地域组合状况差;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来看,远离客源市场,交通通达性差;从地区接待能力来看,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导致地区接待能力差;“丝绸之路”沿线多干旱区域,自然条件恶劣。

答案:(1)古“丝绸之路”沿线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沿线各地历史、文化、民俗等各有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显著,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2)沿线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承载量小;景点分散,地域组合状况差;交通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

5.(2016·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旅游局将2013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2013年1月1日,启动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海蓝沙白、浪平风轻、阳光明媚,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可以进行海水浴、日光浴,是久负盛名的海洋旅游胜地。下图为三亚旅游示意图。

(1)简要评价三亚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指出三亚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海洋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可从资源本身的条件(特别是游览价值的高低)、旅游的时段、交通、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第(2)题,三亚旅游的环境问题,主要为海水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1)三亚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游览价值高;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好;地处海南省的南端,全年均可开展海洋旅游活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

(2)近海海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旅游开发中侵占原有防护林、湿地和滩涂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旅游地理达标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 第2部分 专题11 旅游地理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计划(方案)

地理高考复习总结

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题库)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一地理《洋流》复习学案

高一地理《洋流》复习学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习计划

高考地理“小而精”模块复习学案——等值线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