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美国中学生报告》有感 刘恋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美国中学生报告》有感

刘恋

曾经偶然涉猎一本书,魏嘉琪女士的《美国中学生报告》。那个时候,自己就被这本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阐述美国中学教育的佳作深深吸引。那时,自己也还只是一个学生,对书中所讲到得的美国式快乐教育有着无比憧憬。这些天,我想方设法在各大书店搜索,好不容易找到了这本久违的图书,再次细细品味和思考书中给我们展示的这种与中国中学教育很不一样的美国教育形式。不过再次读它,自己的角色不一样了,由学生变为老师,感觉有另一种和以前不一样的心灵触动,甚至给了我很多的教育灵感。

这是国内第一本以全景方式涉及美国中学教育的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纪实性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作者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出入美国十几所不同类别的中学、青少年健康中心、少年管教所、少年母亲学校等,采访、踏勘、考察并举,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了此书。书的内容包括美国中学生校园内外的学习和生活,美国中学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实施、考试方针和方法等诸多方面,也揭示出了美国青少年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书中阐述的美国教育是一种粗放式教育,很注重个人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他们也忽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中国式教育正好相反,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我并不认为这两种教育有好坏之分,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只是各有侧重点,中国教育需要借鉴美国教育的经验,更注重学生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让中国多出几个诺贝尔奖得主;同时美国教育也许也应该向中国教育靠近,多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样就不至于每年国际奥数比赛,高分总被咱中国选手包揽。

另外,美国的多层次教学,我觉得很值得借鉴。他们提倡开放性教学,学生不分班级,可以自由选择课程,积累够一定学分就可毕业,这些学生还上一些训练课,居然还包括餐馆技术、照顾小孩、帮人做家务等,这让我特别感兴趣。的确,读书读书,真不是只抱着书本读,还要走进社会,读“社会”这本更厚的百科全书,从中我们能学到很多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经验。

还有美国的中学教育不提倡“背书”,凡事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比如历史重大事件,他们不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背下来,只要求知道其历史意义

就可以了,至于资料的东西可以查电脑,这与中国教育大相径庭。 在中国式教育背景下,孩子们每天面临着让他们头痛的事就是“背背背”:背语文课文、背数学公式、背英语单词、被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意义……而且要一字不差! 目前我国实行了素质教育,同样是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都是为培养实用的人才,我们可以从美国的教育中汲取有益的部分,所以这本书的对美国中学的介绍很有意义,我相信国内的学生、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读了这本《美国中学生报告》会有很多启示,我们从中找到参照,找到适合我们的部分。

另外书中还有一些让我深有感触的东西想和大家分享:

在美国,每个孩子都是优秀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大家说说书中讲到的一个故事:

一个从中国内地移民来美国的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掩面哭泣。她很感动:她儿子高中一年级得了一个杰出学生奖。最初听说是杰出学生,她简直不敢相信:写没写错名?会不会有重名的?她儿子移民美国刚一个学期,他在中国连职高都没考上。由于她与丈夫离婚,孩子留给丈夫,从小这个孩子就学习不好。初中时,回回家长会上,老师都要点名批评他,上课时则常常被老师拽出课堂。而来美国才半年,英语还跟不上,怎么就奇迹般地得了杰出学生奖?校长还有亲笔信祝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信中说学校希望家长和学校保持联络,将这个极有前途的孩子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才。校长的信还说,这个孩子将在这所学校学习4年,毕业之际,他们相信他和孩子的家长将会看到一个身体健壮、心智健全,热爱艺术,既会创造,又会欣赏,有着强烈的公民意识,关心并乐于参与竞选和法律判决,对社区有忘我的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他将懂得尊重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并知道怎样与他们沟通、交流。校长说他对此深信不疑。这位中国女人拿着儿子的奖状和校长给她的亲笔签名信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儿子扬眉吐气,腰也挺直了。鼓励的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提携和推动的力量。

其实这位中国女人不了解美国中学教育系统的体制和教育理念的运作。美国中学所有学生毕业全部获奖,只不过奖项、名目不同罢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校设奖时已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发奖是校长、老师激励学生,

调动他们潜能的正面手段。实践证明:表扬、赞美,就是比批评、指责更有积极的推动力。

在美国,大多数的学生都打工,这些打工的孩子不管家里多有钱都靠自己,他们很早就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这已经是社会的共识了,每到暑期政府还会指派一些具体单位,必须解决多少名学生打工,政府在税务上减免单位的负担。

美国教育很注重从小培养馈赠意识。美国是以基督教文明为主体的国家,大部分基督徒把自己收入的10%捐给公益机构。生长于基督徒家庭的孩子从小受这种文化熏染,也把每周从父母那里得到的10元零花钱的1/10,即1美元捐给教会。有的中学生则将节日里从外祖父、外祖母,或其他亲属那里得到的钱一次性捐给慈善机构,资助盲童学校、白血病小患者、无家可归的孩子等。而慈善机构也比比皆是,他们发布的宣传材料会告诉你,每月20美元可以帮助一个孩子上学,200美元可以帮助一个孩子一年,2万美元可以帮助建一个小学。比之捐钱更盛行,操作起来更方便的是捐物。诸如衣服、鞋帽、玩具、书籍等生活用品,一旦自己不需要了就主动捐出去。美国有一些有关的全国性连锁店就专门负责接受和处理来自热心人士的捐赠,所赠之物经过整理,再标上很低的价格,卖给购买能力低的穷人。 读魏女士的《美国中学生报告》这本书,我真的被深深震撼,这种震撼源于书中的真实。书中还有很多情节令我记忆犹新,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也在此极力向广大中学生、中学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推荐这本书。

读《恋蝶》有感

恋之风景——读《边城》有感

读美国立宪有感

中学生读《简爱》有感

读《中学生报》有感

读中学生报有感

读中学生守则有感

读《中学生报》有感

中学生读《边城》有感

读《走进美国课堂》有感

读《美国中学生报告》有感 刘恋
《读《美国中学生报告》有感 刘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