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修性百字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8: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修性百字文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又何曾饮,色欲已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论它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彀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修命百字文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无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只认形式,以为发个皈依证拜个师父就算皈依了,实际这是错误的。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人本身就在道中,但又为什么要皈依呢?首先,我们要理解皈依的意思。皈是指回到家中,心有所归,而依是指子女依靠母亲,投入母亲的怀抱。所以,我们的皈依,是心灵的皈依,不是形

式上的皈依。

现代的人类追求物质需求,但是精神上都面临着痛苦,对爱情渴望,对事业迷茫,人生压力都很大,这就是对物欲追求过剩后,所带来的痛苦。人们心灵得不到解脱,精神得不到信仰,心灵没有归依之处,如在茫茫大海上,只知道抱块木头,急忙上岸,但是抱来抱去,最后落得一场空。

而我们皈依后,大道就会为我们指明方向,使我们在海上不会迷失自我。所以聪明的修道人,是求心灵的皈依,不是象当今一些人,只知道为学法、为混名而去办皈依证。

皈依三宝后,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的诸多痛苦去求得解决办法,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修炼自己,

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皈依道教的人,不要受年龄、经济、地域、民族的限制,无论你是修全真还是修正一派,都应明白皈依的

真意,脚踏实地去修行、修证自我。

皈依,是修道的开始。而皈依的目的不是在于你是不是取得道士资格,能不能出家去道观里混,也不是在

于你是某大师的弟子,身份就比谁高。 皈依的目的,我个人看法:不是为追求财富,不能为名利,不能为解脱病痛之苦,而是求得心灵的解脱。学最上乘发大愿渡人渡己,为救渡众生为皈依。如大家真心发愿,想皈依道门,只要能做到持守九戒即可,

发心称念皈依三宝: 道教弟子在读早晚课里都会念到三皈依就是皈依道经师三宝。

皈依道 当愿众生 常侍天尊 永脱轮回 名曰道宝 皈依经 当愿众生 生生世世 得闻正法 名曰经宝 皈依师 当愿众生 学最上乘 不落邪见 名曰师宝 诚心念,即可称之为道门弟子。而不在于一纸之凭。 三皈依之首就是皈依道,我们通常说的入道,就是指此。

道是大智慧、大清静、大慈悲。我们皈于道,就要抱着道心去修行自己,所以要常侍天尊,永脱轮回,脱离轮回之苦就是解脱之道,所以皈于道是最根本的、是皈依的本体。

皈依经也就是要皈依法。这里的法不是指法术,而是指行道悟道之法。经书中包含大道之理,好比一面镜子。我们心中满布灰尘,我们在修行中擦拭自己,然后用经法来照亮内心、启迪内心。使自心道心显示,能悟道成真。所以经可以说就是我们修道成道的桥梁,是依凭。

我们再谈师宝。师有很多种,象我们正一派天师,是我们共同的老师,当今一些高道大德也是我们的老师。还有度师。学道最好先拜一位度师,也就是小师。师父跟我说过,父母给你的是肉身,而师父给你的是法身慧身。师要有道有德,是你所依止的榜样,学习的楷模,也是修炼的指路人。学道是有师承的,拜师首

先要看这位老师是否人品端正,道德高深。

我们不要以为拜个师就算皈依了,拜师只是形式,最重要是尊师敬师,这里面的细则,以后再讲。说起来小,但做起来多,很多人只以为拜师就完事了,却连伺奉师父都做不到。

皈依后,就不能再去信仰一些无道之神、一些鬼,不能再去学些邪法邪术害人,伤及任何众生。 皈依师就要向师认真学习,不能诽谤,恭敬每位修道之人,我们皈依之后,是以身心命来供养皈依三宝。既然是道人就要做符合道人的事,说符合道人身份的话,不能再以俗人的做法来比较。我们对每一部道经都要恭敬取放,把自己的师父及其他道长、法师及有道之人都可以看作师长尊敬,对自己身边的道友要以

身示范,带动他人信道奉道行道。

邱祖云:病就叫他病,死就叫他死,至死一着,枹道而亡,历代祖师都是以自己的身命来皈依道。所以叫

皈身皈神皈命。

那么,谈到这,有人问:“我们皈依道有何好处呢?”

好处是说不尽的,首先皈依三宝后成为一个道人,就该发大愿之心度人,所以经文里有句话:“一入大乘路,不计年劫多。” 度人无量天尊,我们实际也都是这天尊之中的,

不能为自己学个法、为发财,这可以使我们远离恶业,会得到护法雷将的拥护,身心得到安乐。 皈依后要守戒,无论是九戒还是五戒,都是戒之于心。守戒就会清静自己,使自己身心得到清正,欲望减少,而烦恼也就随之少了。皈依后能灭恶业,消除灾祸病难。 皈依后跟老师学习,能修炼自己,使自己福慧增长,成为真正的道人。

皈依后要发出世之心,再完成自己的社会家庭责任后,就该修出世之法,避免世俗的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所以,我们皈依是大福报之人才做的,那些只为求一身道袍、一张皈依证书的人皈依,相反是得不到这种

福报的。

拜师是学道入门的关键。在网上很多年轻人受到小说,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幻想拜个“神仙”,“大师”为师。甚至很幼稚的看到某些人发出一些只言片语或是搞些玄幻莫测的言论,功法就认定是大师,重庆李一据说有三万弟子,我想这其中就不乏此类人。还有的是看到辈分高就去拜,而对拜师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根本不了解。实际上拜师是道教传承的固有传统,他跟曲艺界的拜师还是有不同的,说相声,唱二人转拜师等于师父给个饭碗,而在道教里拜师是道门经法传递,慧命相传的关键。不仅仅是饭碗那么简单。师徒之间如父子,又不同于父子。师在道教里有广义跟狭义的含义。广义上所有道门耆硕前辈都是师长,诸大天尊及各位祖师也是师,在道门传承里真正拜师还要有经籍度三师,有的还约定要有登箓,证盟,保举等师。狭义的师父是指皈依学道修法的根本师父。

道门的传承在道教是以“道”为本,师父教授下一代知识道法称为「传」,弟子以皈依“道\"为本,接受师父的教导称为「承」。师「传」徒「承」故称为“传承”。拜师求的传承必须要求得正统道教门派及明师的传承。说到“正统”何为正统?依奉道教戒律修行,不断传承法脉,才视之为正统。现在社会上打着“正统”旗号的太多了。说自己是正统,嫡传的人更多,但是究竟是否是呢?这就需要时间来检验。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太少了。所谓的正统要依宗而立,常看见某某自称为什么门派什么法脉多少代弟子。那好请问你能说出你历代祖师的名讳吗?能说出你历代祖师传承的依据吗?甚至是一些打着民间秘传门派的也故作神秘,但是我也质疑这些秘传的门派,既然说自己是“秘传”那为何又大肆宣传自己,广而告之呢?

道教的拜师收徒需要师父先引导弟子入门,炼其心,观其行。看是否是可造之材,能否有成就。择黄道吉日,通过上表,传度,祭祖,冠巾,皈依三宝,师徒传承仪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科仪,经纶,术数等学。无论神霄,清微各宗派基本如此,只不过略有差异不同而已。再看看现在网上可以随便认个师父,上线就打个招呼,下线根本不知道师父在何处?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传承\" 弟子拜师后要受戒,在祖师前对师父和自己承诺,约束自己,开始真正的修行跟学习。并要按侍师的礼仪

来供养,尊奉师父,与师父心心相印。

还有一些人自称拜某某菩萨,或是太上老君为师,说自己看见某某神仙或菩萨降临收他为徒,他在神前磕过头,领了多少天兵天将。如果按这样理解,那我们也都在在神前天天礼拜做功课。我们领的天兵也应

该不少吧?

道门三宝是以道,经,师为三宝。在道门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的发愿。在道门传承里是要依据经法相传的,灵宝,清微,神霄都各有经典传世。而自己说看见神仙菩萨多虚妄无凭,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体所得的治病感应的能力而不是依据先贤祖师们留下的经论来作为修行的依据跟证明,产生不了智慧,慈悲之心不去度众生是证不了道的,对神像磕多少头都没用,说自己有多少天兵那些更是无稽之谈,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民间有的法坛门派传承以发誓孤贫等来约束弟子,传承多比较混乱,同一门中也各有山头,这些人所知有限,自装神秘,一些基础的东西弄的玄乎起玄,所行之术,千其百怪。社会难於普遍接受,沦落社会边

缘。此非道教,而是旁门。

真正的道教皈依是叫人获得无上天人福报,出转轮回的,怎么会让人孤贫夭呢?至于民间某些门派的过功,过执也是靠师父给予,不是依靠自己修行得来。所以这跟道门的传承也不是一回事。

还有许多人虽然拜师但是心态根本没有摆对,认为一切都靠师父,依赖师父,如果师父没达到自己意愿就马上认为这位师父不行。转投其他师父。也有的拜师前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拜师后应该的责任跟义务。拜师后,也不知道怎么样继续深造,不按师父教导的去修行,自己主观上怎么想就随自己去做,就自以为是。有的人拜师后也不知道如何追随老师学习,只象鸭子一样等着师父填喂。而不知道从师父的言行中去了解跟师父怎么学习?有的人拜师后还是内心迷茫,根本没有认识到师父的重要性,一年里能跟师父打个电话就不错了。还有的人拜师后在这个社会生活工作中学道的信心逐渐退却,有的觉得在师父身上得不到什么,甚至又转拜他人为师,转投它门,或者干脆放弃的也大有人在。也有一些人对拜师只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甚至,仅仅把它当作成功的途径,找位出名的大师皈依下领一张《入室弟子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作为炫耀的资本。更有甚者甚至把它当做牟利的一个手段,成名的一个台阶。所以那句话说“名师易得,明师

难求”是值得玩味的。

当我们拜师时,我们是否考察过自身拜师的动机,是否内心正确的生起信心,随师父走入玄门之内?是否经历了选择对比,是否考察过师父的人品及所学?

自己是否真正认识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为弘扬道教而决定拜师?是否了解能接受自己拜的这个老师的人品,他的思想,性格,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当师父的肯定也不可能就都是完人。所以内心里不要把什么都想的太美好,幼稚的结果是自己受伤。还有最主要的是自己能否从师父身上能学习到真正的内涵,学习到自己想学的知识。成为改善自己品质,心性,修炼,生命境界的唯一榜样?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个道友在拜师之前必须深入思考并付诸生活实践的。

对于当前有些人打着一些旗号收徒,这些与我无关,小道我也不想介入这些是是非非中,我只是想说既然收徒就要担负起师父的责任跟义务,当徒弟的有当徒弟的责任跟义务,当师父的也更有许多责任跟义务,都说师父传道,解惑,授业。我觉得这只是一方面,徒弟的品行,生活,事业作为师父都有责任去引导。有些师父也是满足自己虚荣心,更有一些小孩子打着收鬼捉妖的名义在网上吹嘘自己。生活中很多江湖行走的大师们也是走到哪里就收到哪里,对于徒弟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责任。

说了以上这些,我这里可不是针对谁,请某些人不要对号入座,我也不想打什么口水仗。说到这里我也该说自己了。我自己门下已经有数十人在跟我学习道教的相关知识,就拿这些人来说有的人确实是心无旁骛的一直跟随我学习,虽然进程缓慢,但是一路行来,学到什么了我想他们每人心中是有数的。我现在是当师父但是我也是徒弟,尊师重道者是传承的根本。希望在学习道教,弘扬道教的路上,我们都没走偏!

百字令

党 性 修 养 小 结

广播稿二百字

两百字保证书

六级百字新事

五年级百字无差错

八百字读后感

二百字总结

202百字评语

两百字读书笔记

修性百字文
《修性百字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修性百字文 百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