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的家乡

发布时间:2020-03-03 20:58: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的家乡--莘县

莘 县

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一、“莘县”语源简析

“莘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hēn Xiàn。它所指代的是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北纬35°47′~36°23′,东经115°21′~115°43′。东靠阳谷县,西接河北省,南邻河南省范县,北与冠县、东昌府区接壤。面积1413平方公里。人口96.3万。县人民政府驻雁塔办事处,在省会济南西南方向160公里处,为聊城市辖县。

据《方舆纪要》载,秦始皇(赢攻)三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莘县属东郡,时为阳平县,距今2226年,曾几度更名,秦时为阳平县,南北朝北齐时改为乐平,北周改曰莘亭县,隋朝又恢复阳平,曾改曰清邑,后又改曰莘县,沿用至今。

二、莘县政区沿革简况

莘县属黄河故道,古丝绸之路的东延线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氏族部落存在。今之观城一带,曾为夏朝的国都。春秋战国时,莘地先后属卫,属魏,属齐;秦置阳平县(即后之莘县),属东郡;汉代,阳平、东武阳(即后之朝城县)、畔观(即后之观城县)3县并存;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始称莘县。而后,为州,为郡,为县,地名寻改寻复,隶属迭经更变,直到1964年基本形成今日莘县之版图。

三、莘县地名语词文化

从地名资料来看,早在战国时期业已形成的地名流传至今有15条,如马陵、道口等。这些地名多半是依地物地貌为命名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般不易演袭,她们之所以能够演袭下来是因为在她们身上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就马陵道来说,是战国时期脍炙人口的齐国军师孙殡逼杀死魏国将军庞涓之地。 自秦至元代形成的地名约有300多条。秦统一全国后,基层行政单位设有乡、里、亭,如炉里、王亭等名称。汉代大兴地主庄园,在村庄周围修造围墙,以防卫所用称寨,如大王寨、百寨等,这些名称构成了我县许多地名的通名。三国时期魏踞中原,曹操在此大搞屯田,张屯、大屯等名称由此而来。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寺院林立,由此产生的地名有舍利寺、观城等。宋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村名有减无增;元代为了加强通讯联络,在主要交通要道上设驿站,凡十里设一铺,如十里铺、王铺等由此而得名。

明清两代是我县人口、村庄、地名猛增的时期,产生并沿用下来的地名多达一千多条,其主要原因是:

1、明初从山西大量迁民此处建立了许多村庄,这些地名没有什么特色,主要是取名村或庄。

2、清朝时期战争平息,土地垦殖广泛,大批新兴聚落诞生,一村分两村、多村的情况甚多,这些地名更为普通,绝在多数是在以其原名为其通名。如前卓庄则是从原来的卓庄(现叫后卓庄)迁出立村,古城大阎庄则是从北阎庄迁出立村。

据对全县1159个自然村分析,以村、庄等通名冠以姓氏的地名有553条,如张庄、李庄等;以地物地貌命名的有233条,如山谷、流水坑等;因事奇闻命名的有172条,如车川口、马捞庄等;马捞庄就是从前有一人在井边饮马,不慎掉入井中,马就站在井边将缰绳拖入将人拖出,人称该村为马捞人庄。以历史遗址及人物、姓氏、墓地、故居命名的有107条,如李大人庄、太子张庄等。以人名命名的有13条,因村人官大或艺术高超很有名望如李名杨、王顺延等。以其他命名的有78条其命名特征各异。总之,全县的居民点地名语词鲜明地揭示了境内地形特征,形象地展现了莘县黄河故道的地理景观文化。

地名实体文化内涵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

莘县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地理景观,使文物古迹遍布全境,曾发生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从而造就了莘县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文物古迹

莘县的文物古迹多而全,从上古时代到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多有遗存。如古城、古庙、古塔、古墓、古宅等一应俱全,且有些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古遗址

莘县境内有古城遗址六处。

(1)卫国城 位于原观城县、今观城镇境内,原为夏太康第五弟封国即故观国地,周改称卫国城,汉后为卫国县城。据考,故卫国城在今观城镇西南方向。 (2)武阳城 位于莘城东南10里处。原为顿城,汉代英烈候臧洪、魏武帝曹操等为东郡太守治此。北周于此置武阳郡,故又称武阳城,隋朝开皇年间废。故城址广衍,至今遗迹尤存。

(3)斗城 在莘城西南7里,六国时为召戍处,相传为汉阳平县旧治。昭帝元平元年封丞相蔡义为阳平候于此。后移县于今治。斗城因势峻如斗而名。“斗城捧月”为旧莘县“八景之一”。

(4)发干城 汉初建发干县,新莽时改名戢楯,北齐并入清渊县。故城址在今河店镇马桥村附近。现存瓦砾,常有考古者前往。

(5)冈城 位于莘城北,秦封蔡泽为冈城君治此。蔡泽,战国时燕国人,曾游说各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秦相范睢以攻赵不胜失意,他劝说范睢辞退,被任为相国,献计秦昭王攻灭西周。几个月后辞去相位,封冈城君,居留秦国十多年。

(6)河牧城 位于朝城镇西、观城镇北。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此置河上县,大业初并入临黄县,故城渐无踪迹。

2、古建筑

(1)三槐堂 古三槐堂在莘城东北2里群贤堡,民国时移至城内古楼东路南。宋初,殿中御史、户部员外郎王佑有宰相才能,因直言被贬为行军司马安置古莘州(即莘县),于庭中植槐三株,发愿“吾后世必有为三公者”。其次子王旦果至相位,长、季亦为显官。王旦的孙子宗正丞王巩因建“三槐堂”,并邀好友苏轼作《三槐堂铭》写道:“魏公之业,与槐俱荫。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院内三槐西二东一,神道碑数通,神台、神案供奉着王氏宗族的灵牌,门悬大匾,匾额“三槐堂”为欧阳修书写。“佑堂槐影”(王堂槐影)被列为原莘县八景之一。

(2)莘亭 位于莘城北8公里伊尹躬耕处,建自汉朝,至清康熙年间已“亭废基存”。东昌知府程光珠令知县勒石立碑。莘县历史上曾因莘亭而称为莘亭县。1995年末莘亭镇结合县文化局在碑侧筹建仿古碑亭一座,并计划将碑加固后移入碑亭。

(3)张鲁清真寺 位于张鲁镇内,分南寺、北寺和女寺。南寺座落于南街,规模最大,约建于明初,占地面积3亩有余,主要建筑物为“无梁殿”(即大门)、礼拜殿、南北讲堂、东对厅、沐浴室及石碑楼。大殿阔5间,内有明柱40根、3梁9檀,方砖漫顶,木板铺地,可同时容千人做拜功。北寺座落在北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1.5亩,礼拜殿3间。除北寺毁于“大跃进”年代外,其它两寺均毁于“*”中。进入九十年代后,张鲁清真寺重建,至1995年竣工并恢复礼拜活动。新建寺有大门、大殿、沐浴室等组成。大殿为混凝土结构,座西朝东,高大肃穆,门距地十余阶,典型的阿拉伯寺园建筑风格。据寺内《修缮纪要》载,该寺建于明代。1935年和1946年曾两度扩建,1963年和1985年进行过两次修葺。

(4)莘县塔 亦名宝塔、雁塔。位于城中西北隅今文化馆院内。建于金天眷二年(1139年),一说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拆于1968年春。据旧志载,塔东西阔十四步,南北长十三步,高十三级,顶上有铜笼容二十余人,可望七十里,曾为“拒寇护城”起过重要任用。“望气者谓宜发科名”。明清代曾数次维修,邑人亦“迭赋鹿鸣”,将塔视为莘县的骄傲和莘城的象征。1944年解放莘城时,塔作为全城的最高点被我军首先占领。据老教师赵仙如测记,塔底面积533平方米,高48.6米,每级有四门,至顶可望数十里,并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塔下有古庙,庙里有石雕女神像,传为南海大士,俗称“石奶奶”。莘城一带百姓旧有正月十六登塔,十月十八日赶庙会之俗。1928年破除迷信,拆庙拉神,古庙不复存。1968年塔被以“不安全”为由拆毁,拆出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莲花经》、一部写本《陀罗尼经》、一座小银塔和一具石函。函内有舍利子,上漂浮着银质薄片船。银塔属板金工艺,玲珑剔透、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经书、银塔现存山东省博物馆,石函存县文物室。1981年、1982年《文物》杂志对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八十年代中,县有关领导及文化部门曾起议重建,后因资金问题中止。至今人们仍热切期盼着记忆中的宝塔重现,改变古州郡无古迹的缺憾。1995年夏李东兰副县长召集有关人士重议修塔事宜,受到多方关注和支持。建塔虽非易事,但其精神可佳。

(5)古浮塔 亦名朝城塔、宝塔、雁塔。位于朝城宁国寺(原朝城卫生院)内,建于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高七级,“宝塔朝烟”为原朝城县“八景之一”。塔今不存,古诗有载:“凌空七级竖云梯,孤柱擎天望眼迷。岚气葱笼连台斗,魁名取次雁塔题”。 (6)舍利塔 位于原朝城县兴国寺(今舍利寺粮所)院内。塔与寺均建于金代。塔基占地250平方米,高50米,塔中有大小石匣,分别装有佛骨和舍利子;塔北有殿房数十间,寺外庙田上万亩。清康熙年间塔已半毁。至四十年代塔与寺均毁。据考,该寺原为一方名刹,僧众达数百人,影响方圆数百里。寺内碑碣。清朝郎中阳谷柴世需赋有舍利塔诗,现录以助文:“浮屠特地起,千载镇东州。立马一登眺,郊原万里秋”。

(7)金代古钟钟亭 金代古钟钟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景区。铁钟铸于金代(承安四年六月六日,也就是1199年),历经八百年沧桑,至今锈蚀轻微,铸纹清晰,钟高2.85米,周长6米,重4吨。

3、古墓葬

江东墓谷 称阁老坟。位于朝城会盟台东江楼村后,为明嘉靖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江东葬处。原为占地30亩的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有石牌坊、石碑、石人、石马、石羊等。园中铺有石板通道。陵园石刻毁于1958年秋,墓穴破于1966年“破四旧”时,今县图书馆藏有1966年破墓时其后人江玉范藏匿的江东墓志碑一通。

(二)历史事件

莘县地近中原,历史上沟壑纵横,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为兵家王侯“逐鹿”、“问鼎”必争之地,发生在中原地带的重大战事,境内或作主战场,或被裹挟其中。战国时期的孙膑与庞涓马陵之战,三国时期曹操、臧洪等东武阳(今朝城)之战,十六国时期赵王石勒与晋将苟目 希 阳平(今莘城)之战,五代时期晋王李克用与梁将刘寻阝 莘县之战以及清代愉林军、邱莘教反清起义等著名战役战斗均发生在境内。

1、马陵道之战 位于莘县南端、金堤脚下,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镇道口村之间,为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遗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1年,齐国军队在杰出的军事家孙膑的运筹下,利用有利地形,采取避实击虚、诱故深入的战略战术,从而大败魏军,并置魏将庞涓于死地。元代范县县令孟之普的《马陵道中》诗对遗址作了绘形绘色的记述:“广衍东原境,势非峨眉巅。夹堤积冲撞,倾崩成大川。房屋多斜曲,岐路几回旋。奇哉孙子智,减灶擒庞涓”(《范县县志》)。遗址旧有深沟巨壑、土丘大岗。抗日战争中,抗日军民把这些深沟当成天然的交通沟壕。马陵村又称马陵道,至建国初仍是沟壑纵横,后虽经削高填低,但沟迹依然明显。位于马陵道入口处的道口村,别名道沟,亦因大沟而名。这里不仅地势起伏不平,且街道走向奇特,外地人来此多辨不清方向,故有“迷魂阵”之称。马陵北有一高亢土岗,人称黄桑岗。相传当年有一参天黄桑树,庞涓就是在这棵树下自刎身亡的。黄桑岗西原有孙膑庙,飞檐斗拱,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颇为壮观。庙前有座碑,碑左右各有一井,人称“一百(碑)单(担)二井”。相传此井系孙膑布阵时,当地群众为伏兵而挖。

2、苏村阻击战 1941年1月8日,杨勇指挥的一一五师教三旅一部,在郓城北部的潘溪渡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15日,日军三十二师团、骑兵独立第四旅团及伪军共二万余人,汽车、坦克400余辆,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向我鲁西抗日根据地的朝冠区(朝城、冠县)、郓范区(郓城、范县)、宁汶区(宁阳、汶上)进行报复性“扫荡”。17日夜,杨勇、苏振华、段君毅等率军区机关和行署机关跳出敌郓范合击圈,到达马集、呈旺一带。因发现东南及朝城方向敌人有向马集、呈旺合击迹象,为掩护军区机关转移,军区命令特三营两个连130多人在朝城西南苏村阻击敌人。18日上午9时左右。数十辆满载鬼子的汽车从沙窝向马集、呈旺扑来。为掩护领导机关撤退,苏村阻击部队吹响调兵号,打响机枪,以吸引敌人。敌人以为兜住了我指挥机关,各路敌兵纷纷向苏村集中,敌方1000多鬼子,80多辆汽车,7辆坦克,6架飞机很快将苏村包围。我军130多指挥员完成阻击任务,但已无法撤退,于是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并逐步由村外阵地战转入村内巷战。最后,我90多名指挥员被敌人逼入两个胡同内,与敌对峙。敌人放毒瓦斯,我指战员才昏倒被俘。敌人发现与之打了8个多小时的仅是一支130多人的队伍,于是恼羞成怒,凶残地将我被俘指战员一个个用刺刀挑死。这次战斗,特三营两个连130多名指战员,除少数突围和被群众抢救幸存外,123人全部壮烈牺牲,其中包括鲁西军区直属机关政治处主任邱以发、特三营营长钟铭薪和教导员邱良左等。

3。秦始皇跑马修堤

在我家南面有一处古代的堤坝的遗址,在家乡人中流传为

“秦皇堤” 。据说是当年秦始皇派人修建的,并且亲自监工。秦皇堤是用来防范此堤南面约一公里处的金堤河之水泛滥之建设的。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也见过秦皇堤。

秦皇堤与地面相比大约有四米高,宽度不一,应有几十米宽。沿金堤河,秦皇堤穿过中部村庄,黄河外堤金堤横亘南部长达十余公里。可惜当地的经济不是很发达,很多烧窑的商人把堤坝的土买去烧砖了。听说在挖掘的时候,经常会有尸骨。

(三)历史人物 莘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当地历代知名人物颇多,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就有32人。

伊尹(?-?) 名挚,亦名阿衡。约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生于空桑(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南)。出仕前曾在有莘国隐居,躬耕务农,故称莘老。后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并为商朝理政安民六十余载,成为商朝权倾一时的“三代元老,一代贤相”。商帝沃丁年间死于亳(今山东曹县南),享年百岁。据莘县旧志载,今莘亭镇大里王村西即当年伊尹躬耕处,该处古有莘亭。清康熙五十五年东昌知府程光珠在此树碑一通,上刻“莘亭伊尹耕处”,今尚存。

乐进(?-?) 字文谦,三国时阳平卫国(今观城)人。系曹操手下名将,随曹操战吕布、攻刘备、打袁绍,与孙权、关羽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官拜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去世,谥号“威侯”。子乐琳,处事果断刚毅,有文风,官至扬州刺史。诸葛诞起事时被杀,追封卫尉,谥号“憫侯”。

王显(438-518) 字世荣,阳平郡乐平(今莘县)人。南北朝时北魏名医,曾为本州从事,历任尉史中尉、太子詹事,出入禁中。显以皇恩自恃,傲视朝贵,后被以侍疗无效之故杀害。有医书《方药》35卷传世。

王佑(912-976) 莘县人。自幼酷爱词学,性格豪爽,才气超群。官至兵部侍郎,开封知府,是宋初名臣。

王旦(957-1017) 莘县人,王佑次子,北宋真宗时名相。旦自幼聪敏好学,太平兴国五年(公无980年)进士,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任同知枢密院事,次年任参知政事(副相),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至天禧元年(1017年)辞去宰相职务,共在朝中掌权18年,其中任宰相十年,单独掌相权达五年之久。他为官清正,知人善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博得真宗始终如一的信任和朝中百官的景仰,堪称宋朝一代贤相。

王伦(1084-1144) 王旦族弟王勖的玄孙。自幼家贫,做事不拘小节,好行侠仗义,主要活动在洛阳、开封一带。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王伦受于危难之间,维持了京城的稳定。南宋高宗时,王伦四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全节被杀。是南宋著名的外交官。曾任通议大夫,死后谥号“愍节”。

孙大安(1906-1932) 莘城镇老宅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25年秋,从聊城省立第二中学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一团五连学习,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莘县第一位共产党员。1927年秋,和赵以政、王寅生等以军事特派员身份回聊城从事地下工作,次年组织发动了山东省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阳谷坡里农民暴动。后辗转入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高等教育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二十六军十七团少校团副兼二营营长。1931年率部参加红军,次年秋在福建闽侯做地下工作时牺牲。

在莘县工作生活过的孔繁森、张海迪同志,为莘县人民和中国人民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所有这些出生在莘县、生活工作在莘县的古今人物为谱写莘县的历史而昭垂于世,为彰显莘县的传统地名文化而流芳千古。

(四)历史典故

莘县的历史典故频多,一是来自文学作品,二是来自旧志记载,三是流传于民间,四是来自地名典故。

1、十字坡 位于县境南端、金堤脚下,距樱桃园和 张青营均约1.5公里。传说系《水浒传》中菜园子张青和母大虫孙二娘夫妇开店结交江湖好汉的地方。原十字坡有座小石桥,桥旁有一亭,亭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十字坡”3个大字。1958年修桥时,亭、碑均被拆掉。今十字坡大桥是建于七十年代的钢筋水泥结构大桥,长百米,宽10米。

2、张青营 位于樱桃园镇东南金堤河畔、十字坡东侧,传说即《水浒传》人物张青的家和孙二娘的婆家(孙二娘的娘家在樱桃园)。“*”前,张青营一张姓人家保存着一只张青曾经穿过的靴子,这只靴子可盛一斗米,可惜在“*”中被当作“四旧”烧掉了。张青营一带至今盛传着张青和孙二娘的动人故事。为维护张孙夫妇的英雄形象,此地一直不准演唱《武松打店》。

3、野猪林 位于观城东10里、郭海村北一带。“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此为《水浒》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对猪林形势的描写。野猪林是林冲、鲁智深这两条好汉结下生死之谊的象征。1958年前这里曾有一个仅为几户人家的野猪林村,旧属观城县在坊堡管辖,后分别迁入附近的朱庙和马沟村,野猪林村名消失。据说本世纪四十年代,这里还有茂密的树林,并常有鸟兽出没,令人望而生怵;林中一红墙灰瓦小庙,庙壁绘有五颜六色的《水浒》故事。《水浒》中所说董超、薛霸从开封解林冲去沧州,按方位正需路过此地。他们离开东京的第五天来到野猪林,按每天走80里计算,也与现实距离相近。鲁智深救了林冲后,就去找张青、孙二娘结伙投奔二龙山,而今十字坡距野猪林只有18里路,可见《水浒》中野猪林与本境的野猪林地理位置是相吻合的。1992年11月,台胞赵宪霆捐资500美元,由市委统战部许继善题字,在此立“野猪林”碑一通,以资纪念,并为寻访古迹者导游。

4、妹冢 位于妹冢中学院内,据说是春秋时期卫太子寿的妹妹的坟茔。东北距其兄伋、寿的墓即太子冢20里。相传,当年太子寿的妹妹闻听兄长将要被害,只身前往相救,但未赶到出事地点,就听说二位兄长丧命莘野。她悲痛异常,愤然自尽。这位公主的义烈之举,受到当地人的敬仰,人们为她修建了坟墓,并立村名为妹冢村。

5、冰井 位于城西北5里武家庙西(今武庄)。其水极冷类于冰故名。相传刘备为平原令时过此,天热思冰,饮此井水而渴解;天将雨,则有霞光瑞霭自井中出,其景甚美,故“冰井呈霞”被莘县旧志列为“八景”之一。

6、甘泉 又名龙眼井、甘泉龙眼井。位于县城东街,水甜如饴。相传,昔有欲取东海水以疗疾者,夜宿东鲁店,梦里有神相告,说此地有泉,其源通东海。天亮后至井尝其水,味甘美,取水煎药,病果愈。“甘泉漱玉”为原莘县“八景”之一。据说中国名牌雁宾酒之所以被善饮者称道,与甘泉的地下水脉不无关系。

7、石燕井 位于朝城医院内。据《朝城县志》载:“石燕井,在宁国寺前,泉下有石多窍,遇阴雨则石飞出,类燕形,可和药,故名。”又云:“燕出宁国寺井,遇阴雨则井两两飞出,微呈燕形,能疗诸病。”“石燕飞雨”被朝城县志列为“八景”之一。县令虞道隆有诗曰:“阿谁凿此井,水底隐琅玕。迎露气先动,指云翅并传。附埃须类石,和药可成丹。锻炼相逢日,自应什袭看”。这一带还有燕石姑娘拒辱投井,化作石燕为民医病的传说,当属演绎。

8、琉璃井 位于观城镇古井村。据《观城县乡土志》记载:“琉璃井在县东七里,形色苍黄,类琉璃,投块激之,其声如谷应。”今之观者称:井的上半截为青砖砌成,接近水面及以下周围都是硬如巨石滑如镜的琉璃疙瘩,梢桶汲水或抛石落物,井里就会长久地发出铜钟般的嗡嗡声。大旱之年,他井干涸,唯此井水量不减,而且泉水味甘冽清甜、爽口提神。关于琉璃井的来历,当地人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其一为翠玉姑娘烧井的故事。大意是:此地尽沙,难以挖井。村民为水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有一张姓姑娘名翠玉,立志为村民造一口永不干涸的甜水井。每逢月夜便虔诚地跪祷嫦娥仙子,精诚所至,感动了嫦娥。嫦娥在梦中告诉她:采云峰山十条紫荆,夜半投于土井中燃尽,水井即成。翠玉按照嫦娥的点拨,历尽艰辛,将紫荆盗回,等到子夜放入土井点燃,流沙随之变成明亮坚硬的琉璃,井底涌出清泉。

9、红眼江 又名鸿雁江,今名鸿雁渠。位于大王寨乡北部,为莘冠跨县排灌河道,水中河蚌大而多。相传,过去此地常遭大旱,不少人因干渴致死。村中有一王姓人家3代12口人渴死了11口,只剩下一个姑娘。姑娘哭得死去活来,朦胧中见一长者相告:“村南枯柳下有救村中人性命的东西,只要你一刻不停地用手扒十昼夜就能找到。”姑娘醒后,找到长者所指地点,即刻用手挖起来。膝盖磨破了,指甲挖掉了,姑娘全然不顾,仍挖土不止,至十昼夜,坑里忽然冒出清清泉水。姑娘手上的血和哭出的泪流到泉水里,使泉水变为红色。泉水救活了一方人,并逐渐形成河流。人们说河水是姑娘的血泪变成的,于是取河名叫“红眼江”。姑娘死后变为水神,常显灵帮助穷人。有的穷人连饭碗也没有,她就点化许多碗飘在江中供穷人捞取。一张姓财主知道后,将穷人驱散,自已带着家丁去捞,结果碗变成大河蚌夹住财主及家丁的手脚,并将他们拉入水中。从此,红眼江中到处是又大又肥的河蚌。

10、定远城 位于大王寨和吕村之间,今存有城墙痕迹。据当地人传说:此处为宋代定远县故址,“包青天”包拯就是在这里开始官场生涯的。至今大王寨一带广传有包公为民除害的故事。其一为“红眼江杀贼”。当时红眼江崖边有一个大沙岗子,草深林密,地形复杂,常有盗贼出没其间,图财害命。周围百姓既恨又怕。有一卸任官员携家眷由此乘舟路过,至江中被杀,财物尽掠,官府查无踪迹。时值包拯来任。他决心惩办凶手,消除遗患。于是微服私访,精心查证,终将首恶张龙、张虎二贼查获正法。此后附近很久相安无事。今两村间有一大坑,俗称“奸坑”,传为当年包公杀贼之处。

二、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1、地质

境内属太行山隆起以东的下沉地带、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比降六千分之一。自然地貌坡、洼相间,微度起伏,沙、壤、粘土质分明,壤土面积大且土层深厚。

2、水文

徒骇河、金线河自南部发端,向北纵穿大部县境;金堤河流经县境南端;马颊河、鸿雁渠从西北部斜穿而过;仲子庙、范莘、道口等人工干渠分别从东、中、西部纵贯全境,河渠交错,共同构成了全县的排灌系统。

3、气候 境内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裕,雨势同季。

4、资源

南部油气资料丰富,有年产原油200万吨、天然气20亿立方米的中原油田,北部有被誉为“平原绿洲”的10万亩林海,是一个土地广袤、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正在崛起的大县。

优越的自然条件,极利人类和动植物生息繁衍。宋元以来,虽迭经灾荒、战乱,但人民依然躬耕下辍,厮守着这方盛产“五谷”、“六畜”的热土,所产小麦、荸荠、辣椒以及鲁西黄牛等,或进贡京师,或远销外地,享誉遐迩。

莘县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正在着力营建“绿色莘县”“生态莘县”品牌,极力打造“水城绿州”。莘县又是“中国双孢茹之乡”“中国香瓜之乡”,瓜菜菌林果的发展势头强劲,并有永莘路(永安-莘县)穿过示范区,沿公路两侧形成了翠树林立的“绿色走廊”。

(二)经济概况

莘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突破工业,优化农业,推进城镇化,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形成石油化工、纺织印染、大豆蛋白、玻璃制品、塑料编制、热电联产六大产业。古云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县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华祥石化、飞泰纺织、新嘉华蛋白等一批重点民营企业成为县域工业的重要支撑。莘县大豆蛋白加工能力5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蛋白生产基地。莘县与欧、美、日、韩、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引进建设了一批中外合资和外商外资企业,大豆蛋白、肠衣、工艺品等工业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年出口创汇2109万美元。

农业优势明显。莘县是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全县粮食生产11.4亿斤,其中小麦5.6亿斤,玉米5.5亿斤。全县形成瓜、菜、菌、果、牧五大农业主导产业,瓜菜菌种植面积67万亩,蔬菜年总产200多万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种18个,精品水果生产基地10万亩。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兴建了一批蔬菜、食用菌、大豆、牛羊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全县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

2002年莘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城正在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莘县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良好。莘县东依京九铁路,北靠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距济南飞机场仅150公里。县内四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通车里程2000多公里。莘县大力实施“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在资金、人才、技术、用地、环境等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全面优惠,构建了全程服务体系。

(三)地理景观

莘县有过辉煌的历史,古观国、卫国、武阳郡、莘州等都有过幅员广阔、富庶繁华的一页。徒骇河源头、马颊河环流、固若金汤的黄河外堤、高耸云端的莘县宝塔、知名度甚高的古战场马陵道以及一代贤相伊尹的发祥地莘亭耕处等等,都留下过不少历史名人的足迹和传世诗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莘县的许多古迹和景点没有得到应有保护、开发和利用,甚至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很多历史上知名度颇高的名胜古迹如莘县的宝塔、伊田、三槐堂、发干故城、神道碑,朝城的会盟台、魏公馆、臧洪陵、江东墓、天主教堂、清真寺、山西会馆,观城的古观国遗址、郭威墓、琉璃井、野猪林、紫金堤以及古城的秦台、仲子庙、子路书院、金代铁钟、郑板桥县衙等等几乎被世人遗忘殆尽。在全面振兴莘县的今天,大力发掘本地旅游资源,对于宣传莘县、促进内外交流、发展第三产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莘县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主要故事发生地,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1、风景类 有徒骇河、河颊河、金堤、油田、马西林场、冠石山、弇山等;

2、古建筑类 有莘县文庙、朝城清真寺、刘营清真寺、栗海清真寺、东滩清真寺、朝城教堂、蒋店教堂等;

3、古遗址类 有古文化遗址、孟洼、故城遗址、发干故城、顿城(武阳城)、斗城、卫国城、河牧城、朝城、观城、古城、岗成城;古建筑遗址有莘县塔、朝城塔、舍利寺塔、张鲁清真寺(南寺、北寺、女寺)、西路满清真寺、山西会馆、魏公馆(魏征)、板桥县衙、三槐堂、吕祖堂;

4、古战场遗址 有秋晋候观师处、春秋晋谷阝 克从齐师处、孙膑减灶处、马陵道古战场、苏村阻击战遗址等;

5、古墓葬类 有春秋太子冢(十八里铺镇太子张庄)、妹冢(妹冢镇中学)、唐韩国昌父子墓(俎店南二里)、汉英烈侯臧洪墓(朝城南门西二里旧城坡上)、明太子太保江东墓(朝城西关南)、元二十四孝之一的闪王墓(水利局办公大楼正南方向、十八里铺镇尹营村西)、宋相王旦墓(县城东二里群贤堡村东)、周康叔墓(古卫国县城—即、观城)、卫陵公墓(古卫国县城内—即观城)、春秋子路墓(观城镇)、唐相刘祥道墓(樱桃园镇薛屯村)、后周皇帝郭威墓(今观城粮所北)、宋相毕土安墓(观城西南一里)、元学士楚公墓(朝城东南七里)、参政魏公墓(朝城东南三里)、都御史谢公墓(朝城西北五里)、赠御史谢公墓(朝城西北二十里)、廉宪吴公墓(朝城北三里)、赠参政岳公墓(朝城东南二里)、宋司农少卿胥公墓(县城东二里)、金中大夫河东郡开国伯聂许墓(河店乡聂家村)、显武将军张琪墓(十八里铺镇黄楼店村南)、元飞骑尉李希愈墓(县城东北三关庙西)、工部主事白本墓(莘城镇左庄村东)、江西提学副使敖山墓(县城西)、清工部侍郎孙肇兴墓(县城东北二十里阳谷县界莲花泓北)、骠骑将军李世威墓(县城西南李楼村)、翰林院检讨张大章墓(县城北高庙村)等;

6、革命烈士陵园类 有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大王寨乡东丈八村)、马本斋烈士陵园(张鲁镇南一里)、苏村烈士陵园(张寨乡苏村);

7、掌故类 有来自文学作品有张青营(樱桃园镇张青营村)、十字坡(樱桃园镇堤南)、野猪林(观城镇郭海村),来自旧志记载的有伊尹耕莘处、伊田(莘亭镇大里王村西)、南阳(诸葛亮曾居,今魏庄乡南阳村)、卫灵公放鹤池(古云镇西池村)、穆天子钓鱼滩(朝城南关西邻)、庄子驻兵处(朝城镇虞铺),流传于民间的如甘泉龙眼井(县城东关)、红眼江(大王寨乡一带)、刘秀歇马庙(妹冢乡香庙村)、槐影耕沙(张寨乡沙窝村)石燕井(朝城镇戏院南)、大禹锁蛟井(观城镇观坑中),来自地名典故的有秦皇堤(莘县南部)、将军寨、百寨、谷町(樱桃园镇)、蝗虫庙(观城镇)、土山(张寨乡窦楼村西北)、梁丕营(董杜庄镇)、杏花村、张鲁集(张鲁镇)、古云集(古云镇)、丈八村(大王寨乡)、大里王(莘亭镇)、四女树(莘亭镇)、黄河(城东)、水车杨庄(城南)、群贤堡(城东)等。

8、馆藏及古碑文物类 有唐朝神道碑、石人、石马、唐三彩,金代铁钟、银塔(莘县宝塔模型)、全本经书,清代莘亭伊尹耕处碑,汉代陶器、古币,唐代金钗、铜器,宋代瓷器、石刻等。

9、新建类 有中原油田、马西林场、宏盛商城、杨庄小区、中心市场、莘县宾馆、莘县生态示范园、奥星技术示范中心等。

三、乡土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历代相传、积习已久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表现在这个地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且受到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莘县地处黄河故道,因社会地瘠民穷,人民养成了吃苦耐劳、崇尚节俭、忠厚朴实、讲究实惠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同时传统的衣、食、住、行等文化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一些习俗保留延续下来。

(一)方言文化

莘县民朴风淳、物华天宝,地处官话大区,其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北面与之接壤的聊城和冠县,说北方官话;东面的阳谷,西面的河北省大名,河南省南乐、清丰、濮阳南面的范县等地,均说中原官话。本县方言则表现了北方官话向中原官话过渡的特点,情况比较复杂。

境内方言语音比较一致的特点是:“说水双”等字的声母为[f](只有王奉等少数地方为[_]),“嚼全选”等字的声母依次为[ts ts`s]。韵母趋于简化,单韵母较多。北京话中韵母为[ai]和[au]的字。莘县话为[ε]和[踈 ];“对退”等字的韵母为[ei]。声调的显著特点是“竹尺质”等清入声字一律读阴平。

本县方言拥有当数量的方言词语。如:刘马蛛子(蜘蛛)、石痕儿(地蝉)、一搭船儿或两乔儿(连襟)、肥裙子(围裙)、耳绒(耳屎)、马下(马上、现在)、干尖子(小气、吝啬、也指吝啬的人)、闷熊儿(笨拙)、大闷模(大概)等。 方言中代词“啥”的使用频率极高,在聊城地区方言中,这是莘县活的一个突出特点,“啥”既用于疑问句,也用于非疑问句,例如: 他为啥(什么)走了? 他啥(什么)时候来的? 他说啥(什么)? 他说啥(什么)都知道。 我吃点啥(东西)就去上班。 我到街上买点儿啥(东西) 他屋里没啥(东西)。

方言的地域差异 县境版图狭长,建置、辖区屡经变迁,语言也很不统一,北部以莘城为代表,说的基本上是北方官话,南部以观城、古城(范县旧治)为代表,说的基本上是中原官话。各地方言的主要差异,可以概括可以下几点: “木绿月叶”等次浊入声字,北部莘城等地读去声,南部观城、古城等地读阴平,这是北方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主要区别之一。

“窄策色百拍麦”等字的韵母,北部莘城等地为[ε],南部朝城、观城、古城等地为[ei]。

“精经、清轻、西希”这二组字,莘城等地同音(即不分尖团)南部的观城、王庄集、西北部的王奉等地不同音(即分尖团),南部的观城、王庄集、西部的王奉等地不同音(即分尖团)“精清西”的声母为舌尖前音[ts ts`s]“经轻希”的声母为[ ]。

此外,还有一些个别现象值得注意。如王奉等地名词后缀“子”(桌子、褂子等)读[te.l]。“麦”字的读音有三种,mε’(莘城),mε(王奉),mei(朝城、观城、古城)。

本绿月叶物的声调在境内分北、中南3种: 北部去声[312] 中部阴平[13] 南部去声~阴平

窄策色百拍麦的韵母在境内西部表现为—ε,东部表现为—ei,少部分地区为—ε~—ei 精清西和经轻希的声母: 境内东部精清西[t ]=经轻希[t ] 境内西部精清西[ts—]=经轻希[ t ]

(二)民间艺术

莘县的民间艺术形式繁多,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历史上流传于莘县境内的民间舞蹈有火狮子舞、竹马、龙灯、旱船、高跷、扑蝶、河蚌、大头和尚嘟噜翠等。火狮子、狮灯、火流星等主要分布在县城东温庄一带。境内的民间歌谣多为口头创作,传唱,多以反映劳动生活为主要内容,也反映时事政治,曲调优美,节奏鲜明,地方色彩浓厚。传统剧种有豫剧、京剧、吕剧等多种曲艺,白庄白成衣的唢呐独奏《上香牌》,被《中国民曲集·山东卷》载录。

(三)饮食文化

饮食上,人们以玉米、高梁、小麦地瓜及豆类为主粮,穷苦百姓往往半年糠菜半年粮,甚至农闲时三餐改为两顿粥,南部农村多吃地瓜掺榆树皮面做的铪铬,俗称“拉拉鱼”。

(四)服饰文化

衣着上,莘县居民习惯上穿宽肥衣服,多用羊肚子手巾(毛巾)包头。部分中老年人或腿有寒疾的男子穿有裤腿而无裤裆的“叉裤”。

(五)居住文化

建国前,本县居民住房以土平房居多,少数绅商巨富之家则建有青砖瓦房或楼房。建房之前,先请“风水仙”看宅基,再选吉日良辰下地基。动工季节多选在少雨易干的春秋两季。打地基时不得打“哑叭夯”,要鸣鞭放炮。一般人家的墙仅有数层青砖,砖基上用麦糠或碎麦秸和泥搭墙,墙高1丈左右。上梁时要放鞭炮,梁上帖“上梁大吉”条幅。房屋每间多为4道檩,檩上钉椽,椽上一般覆苇笆或秫秸箔,然后垫草、上土压泥,锤打平实即可。房顶每年上泥一次,以防漏雨,有的用巴砖或石灰漫顶,锤顶。一般而言,上房略高于配房,前院上房不得高于后院上房。若前院上房比后院高,则后院上房顶上安垒一假屋。住宅多是座北朝南,北屋为正房。上房多为3间,东西偏房2至4间,有的还盖南屋,称之为四合院。没南屋的院称“簸箕掌”。贫苦百姓住房多为土草房,俗称“土里围”,如遇下雨,即墙倒屋塌,常常一两年就要翻盖一次,所谓“越穷越盖房”即指此。

建国后至七十年代,农村新建住房很少,房屋格调变化不大。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民收入增加,兴建了“建房热”。并且许多村镇统一规划,兴建了较多的新式平房,墙是浑砖到顶,每间多5檩、6檩宽房。正房5间、中间3间带走廊,俗称“明三暗五”。门窗宽大(多为玻璃窗),石灰漫顶,水泥地板。较富余户,在正房前面镶上各种颜色的瓷瓦,或用不同颜色的水砂石拌水泥拼成各种图案,美观大方且气势恢弘。有的还盖配房、大门、形成独门独院。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房、二层楼以及多层住宅正逐渐推广。

通过申报评定“中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挖掘和弘扬全县优秀地名文化,大力提升“千年古县”的知名度,必将使“莘县”成为扩大改革开放的知名品牌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资产,提高莘县的文化生产力,为全面落实“大开放、大招商、推进大发展”战略锦上添花。

祖国 家乡 我

我爱我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的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