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奎贮忠诚奉献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5: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做泵修行业领跑人

——技术监测大队“忠诚奉献模范”推荐材料

高奎贮,男,49岁,技术监测大队泵修车间指导员、泵修主管师。

前些年,油田改革,泵修车间经历了从主体到三产,从三产到主体的多次变迁,每一次改制,每一次调整,都是对高奎贮责任的考验。

2004年,机修厂撤并重组,只保留泵修车间,许多人都想办法调走了,一时间人心惶惶。时任泵修车间主任的高奎贮也感到了迷茫,该何去何从,今后车间的方向在哪里?正在苦苦寻求答案时,车间退休的油田劳模邢文敏的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邢文敏说:“泵修车间存在30多年,靠的是技术,靠的是创新,创业难守业更难,坚守泵修阵地是你的责任!”由此,高奎贮发自内心对“责任”产生了敬畏,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2005年,他的一位早年下海的同学专程从黄岛过来,以年薪10万元聘请他。看到这么诱人的高薪,他心动了。晚上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自己不比他们差,而且有一手机械修理技术,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去闯一下?第二天,当他跨入车间大门时,看到熟悉的环境,看到一起同甘共苦的同事,想起多年来组织对他的培养,想起老主任的重托,想起员工的期盼,他婉言谢绝了同学的邀请。他坚信,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他的事业就是修出一流的泵。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如今,泵修车间已连续10年获得管理局行业一强和银牌基层队,他个人也收获了采油厂十佳基层队长,十大“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治指导员等荣誉。

有人说前线才是抢山头、夺阵地的主战场,但高奎贮不这么想。他认为后勤和前线都是为采油厂做贡献,待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岗位上,体现价值、做出贡献。

80年代末,采油厂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英国韦尔泵,但由于该泵对工作环境要求极为严格,一直没有正常运行,闲置了10多年。为了让这台全局唯一的“洋设备”焕发青春、变废为宝,他带领车间技术人员,数以百计的拆卸组装试验。由于经常抱着几十斤重的零件爬上爬下,他的腰部受到创伤,手术后永久的留下了4个钢钉。妻子心疼地说:“这洋玩艺人家都弄不了,你就别逞能了。”可他自己却暗中较劲。

在他多次试验失败、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时候,有天晚上,看到两位老人下象棋,赢者说:“兵来将挡,走一步看一步是不行的,要通盘考虑,走一步看两步,还要想三步……”言者无意,听者留心。老人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他顾不上一天的疲惫,马上回到办公室,对照图纸从后往前倒推找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拿下了这个“洋设备”,也成为油田第一家具有韦尔泵修理技术的单位。

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使他练就了对注水泵故障“摸、听、看”快速识别绝招。只要注水泵异响和震动,就能准确判断故障点;只要根据配件打磨出的火花,就能鉴别材质的强度;只要用舌头舔一下金属剖面,就能准确识别其防腐能力。在他的带领下,车间学技术、练本领蔚然成风,人人都成了泵类修理的能工巧匠,车间知名度与日俱增。

2006年,他担任了车间指导员。岗位变了,责任更大了。如何把修泵时丝毫不差的技巧,灵活地运用到思想工作中,做到细微处发现苗头并巧妙化解,成了他新的攻关课题。

一次,他在车间外面,发现一名员工正闷着头想心事,他琢磨着这里面一定有事。经过一番明察暗访得知,这名员工技术不是很娴熟,修泵总是不到位。懂行的人都知道,泵修车间的技术要求是准确到丝米,通俗说来,1丝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8那么细,对于技术不过硬的人来说确实是个心理障碍。于是,他主动找到这名员工,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在思想上给他打气,在技术上给他“开小灶”。员工的思想疙瘩解了,心气顺了,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后来,他根据车间的生产特点,树立了“修泵先修心,用心铸精品”的团队精神,提炼了以“技术精细到丝米,工作质量到丝米,精细管理到丝米”为核心的“丝米”文化,使“人人精心、事事精细、一丝不苟、丝毫不差”成为泵修人共同的追求。通过以文化促管理、以创新促精细,车间的各项技术指标一直领跑泵修行业。首家实施注水泵大修承诺10000小时,走在了管理局同行业前面;注水泵转子精度和动平衡精度全局第一;注水泵平均使用寿命管理局之冠;注水泵泵效全局最高;注水泵震动精度达到了国际标准。

忠诚奉献

爱岗敬业奉献忠诚

爱岗敬业忠诚奉献

责任、忠诚、奉献

忠诚奉献 无怨无悔

忠诚,责任,奉献

爱岗敬业 忠诚奉献

忠诚担当奉献

忠诚奉献演讲稿

忠诚奉献铸复兴

高奎贮忠诚奉献先进事迹
《高奎贮忠诚奉献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