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谣收集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9: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通过民谣剖析社会

关键字:民谣,教育,医改,类型

摘要:本次收集的民谣主要是社会上所流行的那些针砭时事的民谣,其中涉及一些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民谣收录较多,从类型上进行划分,按照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民谣也称作顺口溜,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民谣也称为民间歌谣,它多于时事相关,因此从民谣这个角度可以反映主要是反映讽刺社会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从中剖析社会的本质,发现一些问题。

当代中国“新民谣”所以如此“发达”,除了深刻的社会原因之外,其载体——语言——形式的特点也是“功”不可没的。从上述所举的众多例证来看,新民谣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正因为如此,新民谣传播起来快速、广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新民谣从语音、语法到修辞都表现出一套完善的系统特色。 首先我们先从与我们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校园民谣说起。校园本是个青春年华之际,是学习知识文化的最佳时机。在这本应快乐的时光中,我们看到的本不应看到的东西。“我本不是读书材,爸爸妈妈逼我来,大考小考从天降,鸡蛋鸭蛋滚滚来,电视被掐电,电脑被扯线,看初一走远,初二又出现,但愿我长寿,活过这几年。”从这首颇具讽刺意味的顺口溜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其实,我觉得孩子们编这些顺口溜并没有错,相反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痛处,并进一步说明了现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真的也很失败。仅从这些并不完美的顺口溜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问题。

一是在校的学生生们课业繁重,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每天晚上放学晚,布置的作业又多,几乎每天的作业都是写到10点之后,眼困人乏,躺下便呼呼大睡,次日一早不到六点就被叫起了床。睡眠严重不足,上课打瞌睡,听课不专心,自然所讲的知识肯定不能全面掌握,日积月累,不会的越来越多,哪还有心情再接受新知识?这样产生厌学就成为必然。

二是升学比率产生的有害竞争让学生们身负重压。这压力既是来自老师的压力又是来自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压力。老师的奖金是和升学率相挂钩的,老师为了这点差距而努力。而家长们也将孩子与同龄人相比较,不断地“鞭策”孩子向那些优秀的同龄人看起,孩子在双方的奚落,和压力中难免产生厌学情绪。

三是攀比风严重致使有些学生心理素质极差,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一个

城市的学校总是分些重点和非重点之类的,所谓的好学校招收的全是成绩拔尖的学生。升学率高了,声名远扬。你让你的孩子读重点,我也要让我的孩子读重点。掏钱、走后门、托关系等,生尽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本来这些孩子有可能成绩不是太好,被送进这样的学校后,成绩自然赶不上,苦恼是肯定的,重要的是导致孩子心理变态严重,这些后果可能是一些家长所始料不及的。我们不是常常在报上、电视上看到初中生自杀事件的发生么?难道与这些因素无关?

因此所谓的素质教育我们提倡了很多年,从想、这些顺口溜上来看,还远远没达到目的,所谓的素质教育貌似总是浮于口号和形式,害苦了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不说,更重要的可能会导致国民素质的普遍下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来着

一是学校的素质教育要常抓不懈。我们不能天天喊“抓素质教育”“减负”,而要落到实处。记得刚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几乎每个学校都是大红标语张贴于学样的角角落落,大会小会开口便是“素质教育”,然而,起到作用了吗?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代不能适应社会生存的人,而是需用培养出一代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栋梁。如果单单是为了培养些高分低能儿,我想,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和钱财。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文化的提高,不是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而是全民的共同责任。

二是素质教育要纳入教育的管理机制中,同时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仍然偏低。教师职业远未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使一些教师的观念及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减退了,责任感降低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敬业精神萎缩了。怎样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有关部门深入思考的。

顺口溜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的我们教育的制度的一些问题,毕竟中国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仅仅靠经济是不够的,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制度,从下一代抓起。

而在中国除了教育,还有一个方面的顺口溜很多,也就是人们对这方面意见很多的,那就是医疗方面。正如那句顺口溜所说的“千元挂个号, 五千元报个到,一万元戴个帽, 五万元喜讯到。”由此可见中国的医疗问题的严重性。从1985年医改元年开始,经历了20多年的医改至今还没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从那些医疗顺口溜当中大多都是反映医院收费高,收费贵,反映的是医院系统的罪恶,腐败。“想手术做得好,打通关系送红包。手术挂号, 看病吃药。 先通关系,再送红包。”

那么为何产生顺口溜中产生的那些现象呢?中国的医疗制度到底病再在哪里呢?首先有人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医疗行业市场竞争不够竞争多好呀。一竞争,医疗费用会低下来吧,你敢高收费,我就不来了。一竞争,服务态度就会好起来吧,你服务态度差,我下次不来了!一竞争,医疗质量会好起来吧,一听你医疗质量差,大家就不来了,看你怎么办。多理想,多美好呀。我只一招,这个世界从此太平了!

可是,全世界哪个国家的医疗是完全市场化的呢?

医疗不能完全市场化!

首先首先基本的医疗是人的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是说消费方跟供给方比较是天然是不平等的。同时由于医疗的时限问题就决定消费者不可能有足够合理的时间差来保证供给方的充分竞争。比如瘁死患者的抢救是争分夺秒的,最理想的是当即就有完备的抢救条件(从物力到人力)但是充分竞争的假设就是让每个人配备一个急诊室,这个可能吗?

市场化的目的是什么?当需求高涨,供给紧张带来足够刺激的利润来吸引供给的增加。但是这个显然在医疗上做不到。因为,当需求上升,比如大规模流行性疫病出现,这个时候假设医疗投资的利润够高,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但是供给的增加不是简单的呀,医生的培养起码也要10年左右吧,等你培养出来,恐怕人都死光啦!这种时间差问题在农业问题上也是如此。同时社会公平——保证每个人有一个尽可能的“同一起跑点理想”也决定在医疗问题不能够完全市场化供给。首先,靠资本来挣钱的人和一个靠劳动力来挣钱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后果完全不同。前者资本的利润基本上影响不大——除非当即是重大决策,非得资方代表本人现身。但是,出卖劳动力者是显然有巨大影响的:你卖的就是劳动力,你生病了怎么有竞争力呀?

综合来说,医疗的完全市场化是不现实的,并且是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的。中国的医疗改革曾经试图通过市场化来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改善医疗服务,结果是失败,并导致社会矛盾严重激化。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的医疗收费,医疗价格高涨,许多人总认为医疗价格高涨,是医生所收的费用高涨,其实不然,像我们去医院,其中所谓的诊疗一般只有3到4元,而其中的一元是给医生的,这也难怪网上就有医生再说,中国人的命真贱!看了病只要3到4元!那为何我们的费用还是这么高呢,仔细看看我们的医疗账单,其中的大头就是检查费用和药费。

为什么检查费用会这么高呢?现代医疗越来越是多学科多系统来支撑的,诊疗越来越以来客观检查。从CT到MRI,从当初简单的CT到现在的32位螺旋CT,从过去简单的断层摄影,现代CT还可以做人体构造“再现”(类似仿真)以及“突出”(只显示血管或者别的东西)。这些医疗器械是相当昂贵的,特别是国内目前这些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下。大家可以想象下,用国外物价水平。一台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机器靠什么来收回成本?也许政府补贴由一点,但是客观的说政府给医院的补贴少的可怜,大部分只有靠医院自己解决,那几千万的器械差价由谁来买单呢?毫无疑问是患者本身。 那么为什么药费这么高呢?你也许会说都是那些医生拿回扣,净给我开那些贵药。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医生应该无私的,应该救死扶伤为病人着想的。有种意见最可怕,也是最让医护人员不满的,我认为对以后的医疗改革危害最大的——“医疗改革就是减轻患者和政府的负担,医护人员是注定来奉献的,他么的利益不在考虑之列!”可是有人明白那些医护人员也是人吗?他们也是要生活的,也是要生病的。他们的生活水准低对什么人有利?你以为对你们患者有利呀?你做梦呀!医护人员收入低,那么吸引什么人来当医生?当医生们的付出跟回报相差太大的时候,你让那些医护人员怎么想?也就说他们为了维持生活就得跟药商勾结,拿回扣。有医药代表说,灰

色收入是他们应得。有些有名的专家收入一个月才1500。当然除去灰色收入。这严重导致了收入和付出不平衡。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先看看我们医疗支出,2009年中国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为1277亿元,而2009年中国GDP总量为33535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为0.38%,那我们再看看台湾的卫生支出为占GDP多少台湾一年的健保费用占整个GDP的5-6%,这个比例在和西方各国比较而言,都是相对少的。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比例比台湾的比例高多了。由此可见要想解决的医疗问题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首先应该完善社保体系,在中国将社保分为医保和农保是不公平的!这是城乡二元体制的的产物。我觉得社保体系不应该按城乡来分,可以按收入水平来分,按照收入划分为多个等级,高收入者自负比例高,低收入这自负比例低,,这要求政府的财政支持。

其次减弱医院的市场化水平,医院应该像学校一样是公共事业投入,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这句话在当今社会看看是真是搞笑。但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政府集中采购医疗设备,并限制医疗检查的费用,按照医生的资历和口碑浮动医生的工资水平,即年龄资质医术高明的医生具有拿高收入的权利!

第三关于药价的问题,首先我们分析药价为什么高,即医药代表和医生之间的或者说药厂和医生之一的利益联系,,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商品。应当有别于其他商品。药品的公益性十分强,不能让它成为暴力商品。而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是,医药企业已经成为投产周期最短,获利最大的暴力行业。一个新的医药企业,投产三年左右,就可以使资产增值几倍,年获利达亿元。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医改的目的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进而建立起“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达到看病免费的“病有所医”目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国家增加投入,而不去解决那些与其相关的问题,是很难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假如药价虚高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即使政府增加卫生投入,但看病贵的现象仍然将会继续下去。如果要让药价虚高现象继续发展,那结果只能是政府花更高的价格进行赎买,再无偿的让老百姓享受低价或者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那样,不仅是对药价虚高问题的姑息,更会促使药价进一步虚高,近而形成社会痼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药品的出厂价和流通价不真实,背离了价值规律,这是药品价格虚高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施治。

首先,政府必须将药品生产行业,作为公益性事业,管住、管好,不能让其成为暴利行业。各级政府都要将医药行业纳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经过整顿、建设,尽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政府要在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监督的同时,严格审核生产材料,加强节能增效工作,督促药厂减少生产成本,降低药品的出厂价格。整顿、规范药品名称,不能允许企业借更改药品名称之机变相涨价,或者因独家生产而高定价格。严格规范医药企业的生产行为,使其只能是保本微利,避免谋求暴利现象发生,确保其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好药。

其次,要规范药品流通企业和整顿流通秩序。眼前,要迅速整顿流通价格,限制价格加成幅度、数量,不能给其留有暴利空间。现在这种药厂聘任全国代理或以省为单位的总代理销售体制,形成了叠床架屋式的销售系统,结果是使药品层层加价,越加越高,等药品到了消费者口中,就形成了“天价”药。因此,必须减少流通环节,必须严控加价因素,让药品价格“返朴归真”。这样,才可以达到利国利民的目的,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廉价药。而且,如果流通领域的加价空间没有了,药商无利可图,自然也就不能靠行贿去促销了,医院那个方面的“折扣”、“回扣”、“开单提成”等“病症”,将不治而愈,行风也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改革医疗机构目前实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形式。笔者从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以来,就负责此项工作,感受颇多。肯定的说,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品的价格,患者也相应的得到了一定的好处。但认真总结,这种集中采购的形式,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入围品种不全,尤其是缺少专科和小品种药品;二是药价降不到底,许多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的价格,还没有医院原来自己采购的低;三是药品回款和配送履约到位率低,存在还款慢、配送不及时、不配送问题;四是药厂和经销商四处奔波,忙于投标,销售成本增高;五是患者实际受益有限。六是对某些落标医药企业也不够公平,为什么人家已经被国家医药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生产的合格药品,让你这一“集中”而给拒之门外、进入不了销售市场呢?

实践证明,目前实行的集中招标采购形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药品采购形式,还需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笔者建议,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大药品信息平台,共同向外发布药品的相关信息。将药品的生产厂家、品名、规格、剂型、临床效果、用药禁忌等等相关的信息,由这个信息平台随时向外公布。只要是国家药监部门审核、批准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格药品,都可以进入这个平台,不搞歧视性的人为障碍。在这个药品平台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药厂大小、资历老幼,只要是合格的药,都是一个身价。各药店、医院,可上网查询,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与生产厂家联系,或上门采购,或由厂家派送、邮寄。这种通过信息平台认识药品、再直接与厂家联系采购的近似直销的销售方式,既可以减少生产厂家的销售成本,又可以降低采购方的费用,更可以让老百姓吃上“货真价实”的放心药,一举三得,利国利民,何乐不为?我想,这种销售和采购方式,应当是根治目前销售环节过多、过乱、造成药价虚高“病症”的一个良策。

目前,在全国搭建统一大药品信息平台的条件已经具备。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同时电讯网络早已架铺到全国城乡,用户只要有一台电脑,再将其连上网络,即可坐在家里轻轻松松地采购药品。这种药品信息平台,可以由政府出面来办,也可以让中间商去做。但不管是谁来做这项工作,都不能狮子大张口的向医药企业乱收费,其职责只能是低收费、大服务,在药厂和消费者之间,牵好线,搭好桥。这样,才可以达到药厂、医疗机构与零售商、患者三方面都受益的皆大欢喜的目的。因为是同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发出,价格也就只能是一药一价,自然就取消了杂七杂八的加成,药价自然就真而实了。

我想能够做到上面几点我们看病的价格真的会降低很多。那些讽刺中国医疗制度的顺口将会少很多,取而代之的将会是那个歌颂的顺口溜。

总结以上关于教育和医疗的方面的顺口溜,真的发现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其中反映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深刻的讽刺让我们感到我们社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病态。要如何医治,光靠政府是不够,还必须要我们全社会的努力。

海上民谣

传统民谣

透视现代民谣

中国谚语民谣

农十师民谣

中秋节民谣欣赏

孝慈民谣

校园民谣[优秀]

民谣及其赏析 讲稿

平度民谣赏析 教案

民谣收集调查报告
《民谣收集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