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力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7: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力学相关)力的概念

1.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要求竖直使用,非竖直使用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重力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注意:不能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摩擦力

1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即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1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如:加润滑油;利用气垫、磁悬浮列

车。(2)用滚动代替滑动。

17.摩擦力并不都是阻力。阻力是指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二.运动和力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机械运动

6.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1.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2.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1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4.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或者说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更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力作用。可以说物体具有惯性。

二力平衡

15.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16.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17.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8.二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1.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

2.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三.压力与压强

压力与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

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液体内部压强

5.液体压强特点:(1)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7.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8.连通器 ①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②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液面相平;

③应用:船闸、茶壶、水塔与自来水管、锅炉水位计等。

大气压强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

汞柱=1.01×105帕=10.34米水柱。

13.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4.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四.浮力

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ρ液ρ物, 上浮(静止时漂浮) (3) ρ液=ρ物,悬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五.简单机械与滑轮

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写作:F1L1=F2L2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杆,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定滑轮) 滑轮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动滑轮重的几分之一。(忽略摩擦阻力)

六.机械效率和功

机械效率和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没距离、(2)有距离没力、

(3)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

3.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

5.功率(P):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FS/t=Fv。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

机械效率

6.滑轮组里

有用功:W有用=G·h

额外功:W额外=G额·h

总 功:W总=F·S (F:人作用在绳端的力; S=n·h)

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总

8.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 有用功一定,减小额外功;减轻机械自重,减小摩擦。

(2) 额外功一定,增大有用功;增加所提物重。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要控制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同一小球A由斜面下落的高度来改变速度,高度越高,速度越大;

(2)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要控制速度不变。让不同质量小球由同一高度下落。

(3)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来观察动能的大小。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力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

理论力学复习总结(知识点)

理论力学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力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中考力学知识点全面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