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优待警辩论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正: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从严治警

反: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从优待警 我为反方

据初步统计,一般情况下,民警每人每年加班都在

5、6个月以上,等于一年的工作时间干一年半的活。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民警生活没有规律,工作到深夜乃至通宵,而第二天正常上班的现象十分普遍,使许多民警积劳成疾。而同时公安民警的经济待遇却很低,特别是对应一些工作压力远远低于公安、经济福利待遇却远远高于公安的单位更为明显。

现代心理学指出,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一是生理的需要,饮食睡眠等;二是安全需要,个人安全的保障;三是社交的需要,归属于一个群体,获得爱情和友谊;四是自尊的需要,自我尊重和取得他人的尊重;五是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自由创造,发挥个人的一切潜力。在这五种需要中,第五种需要是最高境界,意味着人在自觉的意义上努力工作,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以有所作为实现自我价值。但这种境界只能建立在前四种需要得到基本或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公安民警的前四种需要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首先表现在生理需要方面。每年每个民警加班都在

5、6个月以上,这种超负荷的工作使民警的饮食、睡眠等基本生理需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我们在调查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基层的刑警队民警,每月有4-5天在单位加班至深夜,根本没有时间回家安安稳稳睡上一觉。即使有时间回家,也都是早出晚归。以致结婚半年后,其邻居还在问他的妻子“你结婚了没有”?。因为在半年多时间里,邻居根本没有机会和这位繁忙的刑警相遇。应该说,这种现象在公安民警,尤其是基层公安民警中是较普遍。

其次表现在安全的需要。据有关资料的报道,我国公民平均寿命为69岁,而公安民警只有47岁。在全国,50%以上的民警患有各种疾病。以一个普通的交通民警为例,工作三年以上的,发病率达50%,工作十年以上的,发病率达100%。其正常死亡的平均寿命比社会上公认的劳动条件恶劣的煤矿工人和清洁工人还分别低12岁和8.8岁。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一天牺牲一名民警,每小时就有一名民警负伤。因此,警察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长年累月的繁忙工作,极端紧张的经费开支,违法者的猖狂报复,以及个别人对法律的藐视,使民警的艰辛雪上加霜,处境更加困难。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民警的个人安全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再次表现在社交的需要。即归属于一个群体,获得爱情和友谊的需要。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工作上,这就必然导致其很少有机会参与一些社会交际活动,去获得爱情和友谊。更为严重的是,因民警的工作繁忙,生活待遇低,无法照顾到家庭,使一些原本美满的家庭出现婚姻危机。据了解离婚现象在公安系统较社会其他部门普遍。如一位民警,其妻子是大学同学,为了爱情,妻子离乡背井跟随丈夫身边。应该说,这个家庭原来的感情基础是非常深厚的。但仅仅过了三年时间,他们却出现婚姻危机,并最终离了婚。其根本原因就是该位民警平时工作十分繁忙,根本无法正常地照顾到家庭生活。

最后表现在自尊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取得他人尊重。公安工作涉及面广,复杂艰巨,且始终处于一种焦点位置,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各级党委政府把公安工作作为一个窗口,要求不断做出成绩。许多人则把公安民警视为无所不能、随叫随到、济世救贫的“超人”。而一旦案件破不了,社会舆论又毫不留情,贬损、讽刺之词不绝于耳,使公安民警的自尊心受到了损害。

此外,子女的就学、就业问题、家属的下岗安置等一系列问题,也增加了民警的后顾之忧。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民警的工作热情,严重制约了公安工作的发展。

现代社会管理学认为,人因需要而引起动机,以动机而指导行动。这也就是说,人的任何行动都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又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通过从优待警,可以满足民警的基本需求,在一定程度缓解民警所面临的困境,开发其潜在的能力,调动其积极因素。优厚的物质待遇,还可以使民警在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面前筑起一道堡垒。民警如果依靠自己的劳动就可以丰衣足食,他们必然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拒腐防变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出勤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的现象将会克服。因此,在当前社会治安任务日益繁重和艰巨的前提下,切实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对发挥民警的潜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实现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在从优待警方面力所能及的做了不少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警在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和负担。但取得的实质性效果还不够理想。对从优待警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公安、财政、人事、组织等部门加强配合,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前,从我国实际出发,应把着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1、真正解决公安机关 “吃皇粮”的问题。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挠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中央决定政法机关不再经商办企业和实行“收支两条线”后,这一问题比以前更显得突出。尽管几年前已经实行公安机关“吃皇粮”,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当前犯罪的升级程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公安机关的经常办案经费需求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在满足民警基本工资外,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办案的需要。而事实上,公安机关却不能不办案,这就造成了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现象,牵制了公安机关大量的警力和精力。切实解决公安机关“吃皇粮”问题,是解决从优待警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调查了解公安机关的实际情况,舍得“花钱买平安”,充分认识公安工作的重要性,为公安机关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公安机关能真正吃上“皇粮”,此外,要切实解决警力不足问题,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提高警力比例,以保证有足够的警力做好公安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2、切实提高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特别是在当前实行“阳光”工资的背景下,解决好这个问题更有其现实需要和重大意义。工资几乎是现阶段民警收入的唯一来源,是民警一家人正常生活的最重要的保证。多年来,公安工资与地方行政机关工资完全一样,而福利待遇却远远低于一些部门,如财政、工商、烟草、电力、邮电、医疗等部门,这是一个实际现象。近几年公安工资虽增加了一些补贴,如警衔补贴等,但很有限,根本无济于事。而一些警种虽有特种津贴,但只是公安机关内部发放,财政没有拨款,“羊毛出羊身上”,民警的整体工资仍然没有提高。据有关资料,国外的警察在工资福利待遇上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部门。如英国警察有免费住宿权或住房补贴,工资待遇较高,一个工龄在15年左右的普通警员年工资加住房补贴比美国一般大学的,工龄在20年左右的高级讲师、副教授的工资还要高。英国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率为每年9%左右,政府机关中,只有警察的工资自动随通货膨胀率上调。而在我国,一个公安局长的工资往往只相当于电力、邮电、财税、工商等部门一个工龄5年的普通职员的一半,在现实生活中明显处于低工资地位。因此,要想真正体现从优待警,必须严格按照“高于地方、低于军队”的原则,建立一种新的工资制度,基本保证公安民警的生活处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中游偏上,并保证按时发放。对一些特殊警种的特种津贴,应该纳入财政预算范畴。要严格落实超时工资补贴,真正使民警的超额付出得到切实的回报,以调动民警的积极性。

3、热心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公安机关是一支千日养、千日用的队伍,民警经常无法照顾家人,一系列的拖累使民警的精神状况处于极度疲劳之中。减少压力,解除后顾之忧,就成为从优待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公安机关应主动与各级党委政府接触,进一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解决职工的住房、医疗保健及子女入托、上学、就业和人身保险等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基层公安民警反映最多,也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子女入托、入学和家属就业问题。有的民警提出,自己辛辛苦苦卖命工作,但家庭生活没有保障,工作后劲不足。此外,各级公安机关要重视做好民警家属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民警沟通好与家属之间的感情,减少一些不必要误会,使家属能够理解、支持民警的工作。在当前队伍中青年民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要善于做青年民警的政治思想工作,疏导、释放民警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树立正常的、健康的事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避免出现民警因承受压力过大而心理异化的现象。要在教育青年民警正确处理好工作和个人关系的同时,对青年民警个人生活要体贴、体谅,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个人生活时间和空间。要通过真正对民警生活上的关心照顾,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使民警安心工作。此外,要尽量丰富民警的业余生活,支持工青妇等组织有利于民警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为民警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既紧张、严肃又宽松、活泼的工作环境。

4、努力提高民警的政治待遇。由于公安队伍人数多,而传统上将之与普通行政机关一样看待,压职压级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民警辛苦工作几十年,没有提职、提级,甚至立功、受奖的机会都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民警失去了追求的动力,感到工作没有“奔头”。以当前实行的公务员制度为例,根据规定,县级公安机关公务员中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只能按相应科级领导职数的二分之一配备,而镇乡、财政、工商等部门却按单位在职人数的10%配备。造成这一不平衡现象虽有其操作上的特殊原因,但给公安民警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许多民警认为公安机关的工作量不仅不低于这些部门,相反实际上远远超出这些部门,但享受的待遇却远远低于他们,使民警的不平衡心理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在政治上从优待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此外,对有重大贡献的民警,应给予政治上、物质上的奖励。应多方面、多角度开展立功评模活动,而不仅仅限于破案抓人。只有使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有立功受奖的机会,广大民警才能干有目标,干有信心,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大大提高。

例2 每年每个民警加班都在

5、6个月以上,这种超负荷的工作使民警的饮食、睡眠等基本生理需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我们在调查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基层的刑警队民警,每月有4-5天在单位加班至深夜,根本没有时间回家安安稳稳睡上一觉。即使有时间回家,也都是早出晚归。以致结婚半年后,其邻居还在问他的妻子“你结婚了没有”?。因为在半年多时间里,邻居根本没有机会和这位繁忙的刑警相遇。应该说,这种现象在公安民警,尤其是基层公安民警中是较普遍。

其次表现在安全的需要。据有关资料的报道,我国公民平均寿命为69岁,而公安民警只有47岁。在全国,50%以上的民警患有各种疾病。以一个普通的交通民警为例,工作三年以上的,发病率达50%,工作十年以上的,发病率达100%。其正常死亡的平均寿命比社会上公认的劳动条件恶劣的煤矿工人和清洁工人还分别低12岁和8.8岁。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一天牺牲一名民警,每小时就有一名民警负伤。因此,警察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长年累月的繁忙工作,极端紧张的经费开支,违法者的猖狂报复,以及个别人对法律的藐视,使民警的艰辛雪上加霜,处境更加困难。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民警的个人安全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扬州市组织1400多名民警进行全面体检,结果表明,全部正常的仅占13.9%。 1996年以来,扬州市公安机关因公牺牲民警就有13人,负伤民警68人 公安部:去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49人为近5年最多

2013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4675人,其中因公牺牲449人。据统计,这是近5年因公牺牲最多的一年,比2012年上升4.4%。

近5年全国因公牺牲民警人数为:2013年449人,2012年430人,2011年442人,2010年415人,2009年431人。2008年,全国486名民警因公牺牲,比2013年多37人。

数据显示,近5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167人,因公负伤17988人,平均每年400余名民警因公牺牲、3000余名民警因公负伤。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11735人,因公负伤168476人。

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2011年曾介绍,“十一五”期间,公安民警因公伤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劳累过度导致猝死是民警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2006年至2011年,公安民警因劳累过度猝死在工作岗位1029人,占同期牺牲民警总数的47%。

二是因同犯罪分子搏斗、执行任务中发生交通事故牺牲人数较多。2006年至2011年,公安民警因同犯罪分子搏斗、执行任务中发生交通事故牺牲790人,占同期牺牲民警总数36%。

从优待警

法院从优待警

小议“从优待警

从优待警从严治警

从优待警工作实施办法、

如何做好从优待警

《“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

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

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

保障从优待警政策思考措施

从优待警辩论材料
《从优待警辩论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