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体实践总结【北京】

发布时间:2020-03-03 09:42: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集体实践总结

伟人的事迹是永垂不朽的,那些我们熟悉的名字:鲁迅、李大钊,他们促进着我国的复兴,他们给我们带来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屈不挠地帮着我们民族传播新的文化思想,带我们走向民族的复兴。我们正是以此为目的,想要借此暑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些伟人,不仅仅是他们的事迹,也包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点点滴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事先收集了相关资料,准备好需要的用品,踏上了寻访之路。通过调查北京名人故居,了解名人的辉煌成就与人们对故居的了解程度,进一步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通过分析北京名人故居的变迁和故居的历史变化,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北京名人与故居是北京的骄傲,名人故居是历史的实物证据,见证了当年在这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又像一本历史书,讲述了一代人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

【参观李大钊故居】

在中国近代史课上,为了多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中国历史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们参观了李大钊故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于是,暑假社会实践其中一个地点,我们组选择了李大钊故居。我们乘车来到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胡同21号。我们到了那里,在门口先参观了故居整体的模样,拍了几张照片。随后我们进去李大钊故居,来参观的人不是很多,所以我们与那里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起来,询问他一些关于李大钊故居的故事。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我们,最后也与我们合影了。从中我们知道了在网上查阅不到的知识,增长了见识。

李大钊故居及对中国的影响介绍: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北京市西城区和河北省乐亭县建立了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

1 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

通过这次走访李大钊故居,我们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政治哲学知识,了解人文,有了很大帮助。

【探访鲁迅纪念馆】

鲁迅,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被毛主席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今日的我们为他骄傲、自豪。我们要跟着他的足迹向前走,寻找他的伟大之处究竟这何方。

为了寻找这位伟人的足迹我们小组来到了北京鲁迅故居。总体来说,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出阜成门地铁站,东行一程,再往北转,喧闹声渐少。两溜老旧的平房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那就是鲁迅故居——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

鲁迅卧室和工作室,是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这也是鲁迅设计的“作品”,北京人把这样的屋子称为“老虎尾巴”。走进去,里面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窗下是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单人床边上是一张书桌,书桌前依序摆放着一盏煤油灯、一个旧式闹钟和一个相框。相框里,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后园的水井和菜畦,以及院外的天空。

站在窗前,我想起以前读过鲁迅的《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和他若干的杂文,才知道是在今天的这片屋檐下诞生的。离开这里以后,像《朝花夕拾》这样温馨而伤感的作品,鲁迅以后再也没有写出过了。鲁迅离开北京后,他的母亲和他在老家的妻子朱安女士一直在这里生活,直至她们相继去世。朱安去世后,小院无人照顾。为使鲁迅的手稿、藏书不致受损,鲁迅的生前好友从法院的渠道,以“接管”为名,把鲁迅故居“封存”,才使得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为救苦难的国家,在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鲁迅存在的意义和伟大之处在我看来,是反抗。没有反抗,这惨淡的人生和世界也就无法呈现出它惨淡的真相。突围,战斗,韧性,不宽恕。鲁迅确实是反抗者的榜样,不屈服的英雄。不过另一方面,和鲁迅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同,我觉得恰恰要背对人生才能真正实现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的存在。如同鲁迅所认为的,黑暗是现实,光明只能是未来。可是面对着黑暗,圆睁双眼,要对着黑暗

2 做批判,通过批判黑暗,希望光明的实现,不真实。人生总是黑暗的,饥饿,死亡,压迫,仇恨,批判者自批判,然而现实既然如此,它便永远如此,“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气在现实的存在面前丧失意义。

【参观国家博物馆】

我们小组把社会实践的第二个地点选择在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原名历史博物馆。是前几天才改名的。这也证明了国家博物馆展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内涵。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我们乘车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这里是免费领票的。进入博物馆,首先感受到的是大气的装璜,先进的设施,新颖的设计。往里走,马上就感受到了很浓的历史气息。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使我们几个人赞不绝口。

首先来介绍一下地理位置: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坚持“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建馆方向。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建馆目标。中国国家博物馆历经近百年的历史沿革,积淀了丰厚的博物馆文化的基础,为20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国内外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它给了我一次重温了中国历史的机会。展览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通过这次参观考察,我们对国家博物馆产生了一种尊敬的态度。这会使我们一直保持下去,是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问卷】

我们小组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参观、调差问卷、上网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北京名人故居,进行资料收集和分组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的交流引发学生对北京名人故居的关注,并对朝阳区八里庄的居民进行了实地调察。通过分析,

3 在感受名人的魅力同时反思北京名人故居面临的问题以及居民对故居的了解程度,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去深入探究北京名人故居,唤醒作为北京人的义务和责任感。

我们小组在7月18日对朝阳区八里庄居民进行了实地的采访与调查,我们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调差问卷,有人对居民进行了实地的采访,有的负责照照片。在此次活动之前,B负责调差问卷的编写,C负责排版,D负责打印,A负责照相摄像和活动的管理。之后我们两人一组,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年龄段进行了调察,A负责对我们调查活动进行拍照和摄影。此次活动后,我们小组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然后对调差的数据与材料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我们最后得出了此次问卷活动对故居调差的最终结果。我们小组成员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积极配合。通过此次调查,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定海一些名人的事迹,还锻炼了大家观察、采访、社交等各种社会实践能力。在与居民交流、互动中,我们围绕北京故居的历史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为核心,使居民很自然地体会到北京名人是北京的骄傲,名人故居是名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可以使我们触摸历史,拉进居民与名人的距离,进一步体会北京名人故居的魅力所在。

【总结】

我们小组分别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李大钊故居、鲁迅故居。深深的感受到国家发展所经历的点滴,感受到李大钊、鲁迅对中国的贡献。北京市李大钊故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党的一大,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准备到正式成立的过程。这种结合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过程,李大钊则是推动这个历史进程、在中国开创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是他最早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主张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他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树立把理想的主义应用于实境的优良学风;是他最早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重要性和建党的必要条件;是他最早在实践中自觉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因此,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走访北京市李大钊故居,我们为怀念李大钊,记住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工作,为建设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

参观到鲁迅故居时,在这里我看到了满墙的木刻画,这满墙的木刻画都是他培养的木刻家的作品,很多是他作品中的插图。他为培养青年木刻家举办讲习会,组织木刻展。我对这一部分情有独钟是因为我的父亲在延安鲁艺美术系求学时,老师让他们创作的就是木刻版画。在抗日的烽火年代,他也为战地的新闻工作者开办过木刻讲习班,他也用木刻刀创作了不少的木刻作品。解放后,他的木刻刀捐献给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了。

鲁迅是成长和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岁月年代,他是亿万人民所尊敬的学者,思想家。他“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当参观到这个汇集各方精华的地方-国家博物馆!无论从历史、文化,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能打动你的内容。我带着这样的感慨走进了国博最著名的展馆:复兴之路馆。

4 那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重温建国历史的地方,走在展馆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沾满先烈鲜血的遗物之间,我忽然想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是啊!我们的民族从愚昧、被动挨打,到革命、建立独立的国家,再到觉醒、建设富强的中国——整个过程,两百年,历尽艰辛,多少人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为当代中国百姓的生计和幸福而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看着安静的展馆,看着悠然的观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谢先辈的牺牲换来的中国的独立和和平,也感谢当今那些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安定、进步作出自己贡献的千千万万的人们。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心里带着这种种的感慨,回想古代中华灿烂的文明,回想国外美术的趣味以及与中国的不同,回想中国的近代历史——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那依旧宏伟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见它时心里的那种种莫名的自豪感。这自豪感从何而来?因为这座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但不仅是当代的,更是从久远走到今天,那全部的岁月的象征。它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国政府、中国的人民回归自我、面向世界的风貌;它象征着过去,更象征了未来!我想,在中国的首都有这样的一座建筑,可以说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向前辈学习,少年强则国强,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将国家的荣辱深系自身,担当起社会责任。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结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总结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总结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观后感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案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策划书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体实践总结【北京】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体实践总结【北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