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素材积累之人物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0: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文素材积累

(五)

作文素材积累之人物素材

(一)南非国父曼德拉 (生命有限,思想无价,精神永存)

【曼德拉说】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2.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3.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逝世,享年95岁。缅怀,生命有限,思想无价,精神永存。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2013年12月6日,南非总统祖马刚刚发表全国讲话宣布,前总统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将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

1918年7月18日,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出生在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在任职总统前,他是一名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曾在牢中服刑27年。曼德拉是全面代议制民主选举所选出的首任南非元首,在40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包括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酋长之子到反种族隔离斗士

作为家中长子、酋长继承人的曼德拉心怀理想,他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曼德拉由此开始了其倍显坎坷的民族解放之路。

曼德拉是其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他从16岁开始受业,用2年完成了惯常需要3年完成的初中学业。1938年,他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44年,曼德拉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52年,曼德拉当选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他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外界的尊敬。

曼德拉还和他的律师所同事奥利弗坦波开设了曼德拉坦波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辩护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法律咨询服务。

牢狱生涯数十载 难灭民族解放心

投身政坛数十载,曼德拉历经风雨,早年求学、初涉政治,已经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转入中期,曼德拉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旗帜人物,但不料等待他的却是近30年的牢狱生活。然而,经受了牢狱洗礼之后的他,让自己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希望民族解放的心从未改变。

第1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

1961年,曼德拉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他曾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泛非自由运动大会,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1962年8月,曼德拉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之下遭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一切与外部隔绝。 1964年6月,曼德拉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转移到1960年代中期到1991年内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罗本岛。在狱中呆了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南非在实行种族隔离后期那段时间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最终导致南非于1990年解除隔离,实现民族和解。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重获自由:再迎政治新生 与华结缘

20世纪80年代,曼德拉还身处牢狱之中,但是世界并没有忘记这位反种族隔离的斗士。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此后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3年10月15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委员会称:“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为消除南非种族歧视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在南非建立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卸任后曼德拉仍然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而不懈努力,他大力兴办学校,为南非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2年10月,曼德拉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曼德拉与其名言

曼德拉,南非人民心目中的神,世界的总统,灵魂的导师,我一生最崇拜的人!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

第2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

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度过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又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如此人缘无人能及,难怪有人称曼德拉为“全球总统”。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下面把他平生不平凡的话语做一下整理,不完善的地方希望看过的人可以继续补充。

1,“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2,“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3,“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4,“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5,“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6,“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

7,“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

8,“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的经历风雨,笑对人生!”

最后,我觉得他平生最喜欢的那首诗《不可征服》也没有理由我不喜欢。 不可征服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 我看到黑暗如深坟。 感谢万能的上苍, 赐我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逆境犹如地狱, 我也从未退避哀求, 哪怕命运的棒喝下, 我也要流血不低头。

这怒与泪的尘世外, 恐怖幽灵悄然出没,

第3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

但面对岁月的威胁, 我丝毫不感到畏缩。

不论案卷写满惩罚, 还是前路门有多窄, 我是我命运的主宰, 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曼德拉是人不是神

“监狱的好处是它让你有时间读书。”

“而阅读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

第一句话奇特,第二句话老套。它们放在一起像是监狱招摹囚犯的广告。有点超现实的邪恶。

想读书吗?想重构人生吗?可是干扰又太多:要玩、要参加PARTY,要在MSN上和两百多个人聊天——一边打招呼一边还要努力想“这个人是谁?”

那么,就进监狱吧。

这两句话听起来就是这个意思。可以用石头砸这个胡言乱语的人。

不过,你看到那人招牌式的笑脸时,你会羞愧地放下石头,自责理解力低下。

这人是纳尔逊·曼德拉。

他呆在监狱里的岁月,比一个看守一辈子的服役时间都长。无疑,他有资格说一些有关监狱本质的话。他是监狱专家。

这个世界级的超级偶像,在以他作为主角的漫画作品发行时说的话,意思应该是:监狱剥夺了你的自由、捆绑了你的身体,这当然是人生中最悲惨的事情,可是你找到办法让灵魂飞得更远,惩罚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谁想到荆棘会编成王冠呢?

曼德拉走出监狱大门那一瞬间的想法,被认为是“神迹”。

他开始走的那几步,还怒气冲冲,心里想,这些人,夺去了我的青春、我的自由、我的生命!

而这时,他正在成为一个尘世中最有权势的人,有全世界舆论的支持与赞扬,这个新国家的总统位置,只能是他的。

巧妙的、甚至是公开的对政治仇敌的报复,都是合情合理的。

而他继续走,迈出监狱大门时,他的想法变成了这样:哦,曼德拉,他们囚禁了你几十年,你的愤怒却可能永远关押你。

于是他决定绝对宽容。监狱中他的看守成为他总统就职典礼中的来宾。

在一个实施了极端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上个世纪多数时间,人们都像观赏怪胎一样对待它。种族隔离一废除,多数观察家悲观地认为,种族冲突与报复将不可避免,南非要以现在的鲜血来偿还它过去的愚蠢。

第4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

这种情形没有出现。原因被归结为曼德拉的宽容。它产生了一个更大的“神迹”。

好望角是西方的海上生命线,南非的钻石也适合所有人的无名指,曼德拉让这个非洲以南的偏远地方成为这个世界的精神粮仓。

据说那本曼德拉漫画将在南非免费派送数百万份,我相信这样“爱心、正义、良知”的教育漫画书,可能不会好看,可这并不妨碍大家借此谈论一下曼德拉。曼德拉的好处是你在任何场合、任何人群中说到他,都不会显得逊。

我们嘻皮笑脸、我们吃喝玩乐、我们心存怀疑,我们只想成为城市当中最快乐、最安逸、最真实的人,我们顺从自己的欲望,我们不怕承认自己的软弱。

更有趣的是,让快乐显得有无尽可能的是,有奇迹让我们盼望,让我们相信。

(二)莫言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1、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就去给别人家推磨,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一天下来,莫言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

2、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书来,又把前面的书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富。莫言在很多地方重复过一句话:“海明威曾经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创作的摇篮’。”莫言这话多少有些冤枉双亲,因为比起从小失去父母的川端康成和有一个酒鬼父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来说,莫言的那点不幸实在可以忽略不计。莫言常说,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其实莫言童年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后能饿成作家,特别是像莫言这样有名的作家,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富,在于他的孤独。

4、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5、写作源于生活。《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

第5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

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6、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7、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

莫言表示,关于“伟大的时代没有伟大的作品”,这是近些年反复提到的话题。

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是什么时代?莫言说,狄更斯在《双城记》,阿斯塔菲耶夫在《鱼王》中都曾罗列一些对立、矛盾的话语,来描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们关于时代的矛盾的描述,“也完全可以移植到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 莫言认为,在今天这个对立矛盾现象比比皆是的社会,“我们还要发现这个社会的主流”。什么是这个社会的本质?对于作家来讲,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确实会令人眼花缭乱。但记录这些眼花缭乱的现象并不是一个作家的职责,记录这个社会发生的各种怪现状也不是作家的职责。莫言说,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答案。但是总而言之确实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空前绝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作家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因为这样的时代为作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因为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人的丰富性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说这个时代具备了产生伟大作品的物质基础或者资源基础,剩下的就是作家的胸襟、气度和才华。

8、谦虚。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9、获奖不能代表什么,将会继续努力创作。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三)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 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要表达的真实,或许可以用两个字总结:人性。

第6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

村上要表达的真实是什么呢?似乎难以用一句话总结,所以用两个字总结:人性。不仅村上,从但丁到雨果,从曹雪芹到张爱玲,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小说家要表达的无非就是人性。他们“通过写故事不断试图理清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小说家要做出是非判断。这样的判断往往不意味着区分好人和坏人,而是坦露每一个人内心的光明和黑暗,用光明去照亮黑暗。 想表达自己,就得编个故事。

曾经有记者问村上,小说为什么对人如此重要?村上回答说,我知道小说为什么对我重要:如果想表达自己,我就得编个故事。他在另一个场合也说,小说家就是“职业撒谎者”。这句话看似费解,其实简单,什么叫真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小说家渴望与他人分享看法、分享解释,但他们希望保持一点距离,用有趣的、非说教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有了小说。 写作和跑步: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村上说,对他而言,写小说基本上是体力活儿。坐在桌前,把思想聚成一道激光,从一片空白中想像出某种东西,编一个故事,选择适当的词语,控制故事整体运行的方向,这一切需要的精力和时间都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像。 为保持写作体力,村上20多年来一直坚持长跑。“长跑不在于战胜别人。你的唯一对手就是自己,和其他人无关,你面对的是一种内心冲突:这次我是不是比上次跑得好?一次又一次让自己达到极限,这就是跑步的精神。” 写作时身体静止思想运动,跑步则思想静止身体运动。写作面对的是一个奇幻的世界,那里有弹子球机、双胞胎女郎、羊博士、独角兽、夜鬼、萤火虫、人造卫星、无面人„„“世界玩弄于股掌之上,时光可以倒流”;跑步只面对天、地和风。村上春树一天有23小时,还有1个小时,他是雷打不动地用来做老本行——跑步。 保持和世界的距离。

村上春树是一个很具有孤独感的人,他从来不上电视,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很少拍照片。“他具有80后最不具备的东西,就是保持自己的节奏,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 内心叛逆,因兴趣而阅读写作。

村上春树讨厌念书,国中时期常因不用功挨老师打,一套中央公论社出版的《世界历史》全集却能反复读个滚瓜烂熟。他自陈内心有颗固执的叛逆因子,对别人给的东西怎么样都无法乖乖接受:“不想学的、没兴趣的东西,再怎么样都不学。”进了神户高中之后变本加厉,几乎天天打麻将、和女生厮混、抽烟、逃课样样都来,不过成绩始终能维持在一定水平。高中时期他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喜欢阅读二手便宜的欧美原文小说,一段段翻译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并沉浸于阅读译文的体验。他对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怎么耐烦,所以英文成绩始终平平,后来他在文章里写道:“如果当时的英语老师知道我现在正在做大量的翻译工作的话,可能会无法理解吧。 偶然与必然。

29岁那年,一场球赛成为改变村上春树命运的导火线,他在柏克莱大学的一场演讲上表示:“ 1978年4月,有一天我突然想写小说。„当天下午我正在看棒球,坐在外野区,一边喝着啤酒。„我最喜欢的球队是养乐多队,当天是和广岛队比赛。养乐多队在一局下上场的第一棒是个美国人,大卫·希尔顿(Dave Hilton)。„我记得很清楚他是当年的打击王,总之,投出的第一球就被他打到左外野,二垒安打。就是那时我起了这个念头:我可以写一本小说。”球赛结束后村上就到文具店买了钢笔和纸,开始创作他的第

第7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

(五)

一部小说《听风的歌》(中译:《且听风吟》)。每天爵士店打烊之后,村上就在厨房挑灯夜战

一、两个钟头进行小说写作,但也由于写作时间有限,间接形成第一本小说句子和章节都很短的特征。这部小说大约花了村上六个月的时间完成,村上将作品投稿到文学杂志《群像》的新作家文学竞赛初试啼声,结果一举赢得1979年的群像新人奖。村上常说,如果当初没有得奖,后来可能也不会写小说了。之后村上应出版社之邀,先交出了一些短篇小说、翻译作品和散文,隔年完成第二部长篇小说《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接续《听风的歌》,描述主角们后来的遭遇。 战争与自省。

村上说:“在战争中如果被上级命令杀掉俘虏,那是无法说不的。日本人在战争中就是这么做的。我认为日本人对此还没有产生真正自我反省的念头。” 村上介绍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给日本报纸的一篇投稿。李光耀在文章中说,战争期间占领新加坡的日本人的残忍程度超乎想像。但在战争结束后,成为英国俘虏的日本士兵却认真工作,把新加坡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村上说:“我想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日本人的可怕之处。这表明认真打扫街道的日本人,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变成实施残酷暴行的人。这不能不让我觉得,虽然任何国家的国民都有这种可能,但日本人在这方面的性向可能更强。” 村上说他从写作《地下》的经验中感悟到了如何使日本人不堕入那样的世界、如何使堕入黑暗者重返开放世界的力量。他从沙林事件的受害者和普通民众那里学到了很多。“这些人中每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但是我感到六十多人的声音一旦汇成一个声音,就成为了具有说服力、值得信赖的力量。这个经验似乎改变了我。正因为如此,我真地希望这种声音不要被拖入战争之类的事” 责任与创作。

在村上的同龄人中,许多在学生时代热衷“革命运动”者毕业后却成了公司职员。村上就这一现象解释道:“大家认为这个(运动)已经结束,继而成为了企业战士,不断发展经济、制造泡沫,然后泡沫破灭一切成空。其核心就是“团块世代”(二战后生育高峰时期出生者)。所以我认为必须有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没有深刻自省之念,形势一旦有新的发展就会跟风而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团块世代”可谓典型的日本人。 村上说:“因为我也是‘团块世代’的一员,作为小说家我想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日本战后精神史的善后。” 20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世界冷战格局瓦解。当时人们都以为和平将来临,但而后出现的却是混沌的世界。村上说:“尤其是9·11以后,我们生活在无法预知的世界,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的小说也是讲述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的故事。如果引起了读者共鸣,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

曾多次入榜,对诺贝尔奖不感冒。

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他曾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却至今未得奖。有评论称,得奖热门作家往往最终得不了奖评委会认为,既然这个作家已经被这么多人关注了,那就没必要再给一个文学奖了。中国诗人北岛也几乎每年出现在这个名单里。村上春树本人似乎对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感冒。他曾表示,诺贝尔文学奖政治性比较强,我不想搅和进去,此外,得奖还会干扰生活的私密性。

第8页(共8页)

作文素材积累之教材人物:陶渊明

人物素材积累

作文残疾人物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之人物

作文素材积累之司马迁

小学作文之 积累素材

人物素材积累——文天祥

作文人物素材之梵高

作文素材之人物篇

作文人物素材积累训练3讲解

作文素材积累之人物
《作文素材积累之人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