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8: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们从小就接受法制教育, 享受法律给予的权利.但是在事实上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地了解法律?又有多少人掉进罪恶深渊里,再也回不来了呢?

有人曾经说过:“法律好比一艘在大海上的船,在船上行动是自由的,可一旦跨出了这艘船的底线,就会掉入海里----接受法律的惩罚.在生活中,也有些虽然没被制裁,但其实已被法律盯上的事件.比如说,群抠,吸毒,抢劫,偷窃,迷恋网吧等.

在一个由贵阳市公安局延安西路派出所抓获的入室盗窃未成年人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11岁;在甘荫塘派出所打掉的抢夺妇女首饰团伙中,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11岁,其中16岁以上6人、14-16岁7人、14岁以下6人。在其他一些案件中,未成年人低龄化的趋势也很明显,大多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最小的只有八九岁。看了这些,真叫人寒心,那么小的孩子,竟然……

据我所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十七条标明: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国《交通法》规定,我国在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机动车司机和前排座位乘客必须系安全带。、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路边行走。 )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2 1世纪是一个法治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严重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进行,也许有些人对这些不以为然,以为人应该拥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决定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没有规则没有规矩的社会中生活,也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这些自由吗?当然不能,作为一个社会人,你不能 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我通过网络也得知只要年满16周岁就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了的,就是说只要你年满16周岁,犯了刑法就可以判刑的,但是没到18周岁的话不可以判死刑。

法律,是正义之火;法律,是光明战士;法律,是慈祥老人;法律,是严厉智者。所以,我们要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与心理品质 增强预防犯罪与伤害能力

一、清醒看到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与意外伤害的情况严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严重。据调查,湘潭县2004年至2008年7月共审理未成年人多发性刑事案件217起,涉案926起,涉案成员459名,占该地审理多发性刑事案件成员总数的20.4%。其中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占成员总数的65%,大部分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少数被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某地2010年侦破少年刑事案件42件,涉案106起,涉及成员70名(女性3名),其中已拘捕起诉34名,行政处罚、调解处理29名,负案在逃或批埔在逃7名。少年刑事犯罪的特点:一是案件类型多元化,突出的是杀人、伤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盗窃、抢劫、抢夺,侵犯公私财产;寻衅滋事、贩卖毒品,妨害社会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和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二是案件分布集中在治安复杂的乡镇(街道、社区)。三是犯罪年龄低龄化,四是犯罪方式团伙化。五是犯罪行为恶性化。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少年团伙犯罪的轨迹是:学校忽视“双差生”的教育,让其辍学离校;家庭缺少关爱,让其离家出走;社会环境的污染,让其接受感染;交朋结友不慎,促其聚集犯罪。这些辍学生和无所事事的初中毕业生,混迹社会以后,很易受到黄赌毒这些犯罪之源的毒害,不良少年结合在一起,交叉感染,相互吆喝,加上社会上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组织、教唆,在要满足吃喝玩乐欲望却无金钱支持时,必然走上犯罪道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意外伤害,是全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但是,除了家长尽心、学校尽责、社会尽力以外,关键在于我们少年儿童自身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法律法规,预防违法犯罪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教育部制定的行政法规,我们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认识到违法犯罪有一个发展过程,大都是从不良陋习、不良行为开始演变,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它喻指污点染身,首先是因为自己给“污点”留下了空间。“苍蝇”用来比作社会上那些谋求私利,专以诱惑等卑劣手段拉拢或腐蚀别人的不齿之徒;“有缝的鸡蛋”则比作那些辨别力不强、自控力差、意志不坚定而自身具有能给人以借口和机会的缺点的未成年人。因此,未成年人从小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不良陋习,要坚决革除。因为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家孙晓云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有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一辈子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二)培养崇高的道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过学习,既要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更要学会如何做人,自觉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教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诚实守信。现在有的学生以学校要收这费那费的名义骗家长的钱以满足上网、吃喝的需要,是不诚实的行为,发展下去,危害很大,要坚决改正。要记住“狼来了”的故事,要汲取谭某从骗钱、偷钱到抢钱杀人的沉痛教训,做到“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行为规范第6条);做到拾金不昧,“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行为规范第15条后款),做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这里我特别提出三点:一是要具有同情心。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缺乏同情心是犯罪的根源。我们应该具有同情心,对弱者、困难者予以关爱、帮助,助人为乐。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者让座等举手之劳都是同情心的表现,并不需要有权有钱才能表现同情心。二是要勇于笑傲挫折。要做到“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行为规范第7条)。三是要慎交朋友。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警世名言,不要与社会上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要结交“学习困难时帮助你,受到挫折时开导你,情绪低落时激励你,春风得意时提醒你,空虚寂寞时拜访你”的真心朋友。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
《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