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003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9: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3年初,经济增长较快,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能源交通等瓶颈(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制约,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

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问题,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调整货币供给结构,从而实现了在防范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同时,缓解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和通货紧缩现象。人民银行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个发行日中,以价格招标方式贴现发行1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950亿元。

另一方面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措施,调整信贷政策,在控制信用过度扩张的前提下调整了信贷的投向和结构,从而实现了在防范潜在金融风险的同时,支持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2004年,(背景)经济增长接近潜在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较旺,煤电油运出现紧张;消费物价涨幅上升;失业率升势趋缓。

3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宣布自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上调再贴现利率。已逐步控制经济局部过热迹象。 针对外汇占款快速增长、财政库款波动较大等流动性变化的新情况,全年不同阶段分别采取适度从紧和相对中性的公开市场操作,灵活开展央行票据发行和回购操作,有效对冲外汇占款,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 利率(P234中间)

2005年,相比于0

3、04年,05年的消费物价趋于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7年后正式退场,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4年底,央行确定2005年M1(广义货币供应量)和M2(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两个层次的货币供给增长率都为15%。

在2005年贷款增长中消费信贷收缩的力度最大。这是因为,首先,受3月份央行调整房贷政策的影响,个人购房贷款增速放缓。其次,由于目前汽车价格持续下跌,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对车贷普遍持谨慎态度。

我国广义货币供应最主要的原因是2005年以来的进出口顺差以及大量游资进入银行体系产生存款增加。在我国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占款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国有银行流动性泛滥。

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7月26日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水平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从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006年(P233),06年07年经济过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全球利率呈现全面上升态势,其首要原因是经济增速加快,同时原油价格持续处在高位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深化。我国上调利率,保持物价稳定。全球利率上升: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加大

2007年(书)07年度(紧缩性货币政策) :

6次调高利率,调高到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4.14%、贷款利率为 7.4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上调10次,从9%上调至14.5%。

2008年(书)08年度(扩张性货币政策):

五次调低利率,调低至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

5.31% ;08年调整7次,其中调高了6次,一次调低。从14.5%上升到17%。

2009年,(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灾后重建、消费等改善民生类信贷等工作,加大对产业转移、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上半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物价跌幅明显收窄,通货紧缩压力减轻,货币政策在减缓通货紧缩压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中国的超额放贷,不仅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虚拟金融市场,稳定了经济,而且也带动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复苏。

2010年,(背景)2009年货币政策过度宽松,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大,物价过高,通货膨胀增大。到期的央行票据和外汇占款比重大;外汇储备增加;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2010年10月20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5%、5.56%)(三年来首次加息)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了5次,从15.50% 调高到18%

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朝着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改善、对外贸易持续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通胀压力增大。根据我国经济中货币流通数量非常充裕但经济体系的恢复基础尚不十分稳固的具体实际情况,货币调控力度逐步小幅快速加大,连续五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物价涨幅显示出回落迹象的调控目标。 2011 年下半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加大通货膨胀控制力度; 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农村金融服务。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浅析央行货币政策新工具PSL

央行货币政策使用的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具体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

分析央行货币政策

央行定调货币政策

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一览表

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人民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近年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2003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2003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