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鼻饲的并发症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鼻饲的并发症

3.2 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 胃肠道方面的并发症是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其中,腹胀、腹痛、便秘、腹泻常交替发生。护理时应注意病人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状;有无腹痛、腹胀以及其程度和持续时间。每次鼻饲前应了解有无胃潴留并抽吸胃液观察其性状,如有异常应及时送检。观察大便颜色、性状及量,腹泻时要进行常规检查和培养。调整好“三度”即鼻饲液的浓度、温度及注入速度。

3.2.1 出现恶心和呕吐 本组发生率为33.3%。如有意识障碍,常造成误吸、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

3.2.1.1 原因 ①胃潴留;②快速灌注高渗营养液,单次喂养量过多;③营养液配方中脂肪成分过高;④不耐受乳糖;⑤肠内营养液的气味不佳。

3.2.1.2 预防及处理 ①喂养后2小时,胃内残留150ml以上,可考虑为胃潴留。观察病人口腔,鼻腔分泌物,分清是正常分泌物还是胃肠反流物,如是后者,需要严密观察,及时清除;同时调整体位,床头抬高,灌注速度由低到高,观察腹部有无腹胀,抽吸胃管观察胃液潴留量;如胃液潴留量超过150ml,应暂停滴注营养液2~4h,并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减少滴注量或改变喂养途径;②尽量使用等渗营养液;③使用低脂营养液,脂肪热量30%~40%;④改用无乳糖营养液,尽可能用整蛋白营养液;⑤添加调味剂,改善营养液的气味。

3.2.2 消化或吸收不良 指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其原因多样,如自身免疫病、短肠综合征等;本组病人发生率为30%。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脂肪泻、贫血、手足搐搦、出血、皮炎和水肿等。因此,临床上实施肠内营养时应密切监测,一旦出现消化或吸收不良症状,应改用肠外营养。

3.2.3 便秘 本组发生率为70%。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大便秘结或次数减少,身体虚弱,肠蠕动减弱,或由于床上排便不习惯,或无力排便,使粪便在肠管内停留时间延长,致使粪便干燥;机体缺水;或鼻饲的流质中纤维素不足,易发生便秘。

预防及处理:应加强饮食指导,及时增加青菜和水果的量,以促进胃肠排空。协助翻身、拍背、抬高床头,鼓励适当活动四肢,腹部按摩,促进排便。同时注意出入水量的平衡,改用富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制剂。如仍不见效果要遵医嘱给予缓泻药、增加胃动力的药物,或给予灌肠。

3.2.4 腹泻 本组发生率为20%,原因多样,如纤维素摄入不足、速度太快(>150ml/h)、喂养量太大(>500ml/次)、微生物污染、冷的营养液、胃排空迅速等。护理:①注意调整食谱,应用含纤维素配方;②从小剂量及低浓度的肠内营养液开始实施,滴速由低到高;③操作卫生、规范;④鼻饲食物应加热至38~40℃;⑤延缓胃排空。

3.2.5 腹胀与肠痉挛 需与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鉴别,本组发生率为16.7%。因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过低、高渗透压所致,应通过调整畅内营养制剂、降低营养液浓度、减慢输注速度或注意营养液温度来减轻或调节[2]。

3.3 代谢性并发症的护理 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营养液的质量管理、监测系统是否完善有关。

3.3.1 水代谢异常 高渗脱水,又称“管饲综合征”。常见于使用高渗和高蛋白质的营养液而又严格限制入水量的病人,本组发生率为3.3%。护理方法:①尽可能用等渗营养液或将营养液稀释至等渗;②适量增加水分;③监测每日的出入水量和电解质平衡。

3.3.2 糖代谢异常

3.3.2.1 高血糖 本组发生率为26.7%,常见于:①使用的营养液中糖量较高;②疾病急性期应激状态下糖耐量下降;③糖尿病病人。护理方法:①营养液可改用糖尿病专用制剂或降低滴注速度,静脉滴入或皮下注射胰岛素;②消除病人的应激因素,改用肠外营养。

3.3.2.2 低血糖 可见于皮下注射胰岛素而管饲饮食量不足;在治疗高血糖时突然停止喂养。本组发生率为10%。应调整胰岛素的注射量及保证管饲饮食量充足、搭配合理,或逐渐降减喂养速度[3]。

3.3.3 维生素缺乏、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异常 多见于长期应用自制匀浆膳或低脂营养液的病人。本组发生率为30%。营养液改用肠内营养商品制剂或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适当补充必需脂肪酸。

3.4 机械性并发症的护理

3.4.1 鼻咽部及食管黏膜损伤 鼻咽部黏膜充血糜烂,常因胃管放置时间较长、压迫损伤鼻咽部黏膜所致。本组发生率为23.3%。应保持口、鼻腔的清洁,避免感染,营养配置合理,增强抵抗力。由于患者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翻身活动,都有可能使胶布脱落,导致胃管滑出。故每日更换抗过敏胶布,更换胶布时注意调整胃管的角度,并固定于鼻翼一侧的上部、中部或下部,以减少压迫时间。留置胃管的前段时间,可适当使用呋麻液滴鼻,收缩黏膜血管,防止黏膜充血水肿。一旦发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应立即拔出胃管,更换鼻孔重置胃管,正确使用抗生素及黏膜保护剂。

3.4.2 鼻胃管堵塞 应先查明原因。堵管常因:①鼻饲液未调匀;②药丸未经研碎即注入鼻饲管; ③鼻饲液浓度高、黏稠度大、流速缓慢,黏附于管壁造成堵管。本组发生率为36.7%。因此,在鼻饲前后定时冲洗鼻胃管,连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时,每隔4~6小时用温开水冲洗胃管一次,防止营养物或食物沉淀于管腔内造成堵塞,应用高浓度肠内营养制剂时更需注意。通常,肠内营养制剂输注完毕后用30~50ml温开水冲洗管道,减少鼻饲液附着管壁,保持管腔壁的光滑,以免造成堵塞;自配鼻饲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后再注入。采用温热水加压冲洗导管的方法可排除堵塞,或用注射器试向外负压抽取内容物;若因鼻饲液黏厚堵管,应告之医生后,拔除胃管,更换新管插入。

3.4.3 脱管及其预防 本组发生率为30%。在工作中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情绪变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尽量满足其需求,护理操作轻柔。由于鼻饲时间较长、留置胃管的不适,病人可能出现厌烦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使病人接受和配合鼻饲,防止自行拔除胃管。对焦躁不安,不配合管饲的病人,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可酌情戴大小合适的棉布手套,以防自拔胃管。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肢,同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约束带使用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3.5 感染性并发症的护理 主要与营养液的污染和误吸有关。

3.5.1 吸入性肺炎 发生率为80%,误吸致吸入性肺炎是鼻饲饮食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3.5.1.1 病因 ①意识障碍;②鼻饲管移位,体位不当,鼻饲液反流;③咳嗽和呕吐反射受损;④胃排空迟缓;⑤应用镇静剂及神经肌肉阻滞剂等引起[4]。

3.5.1.2 预防和护理 ①取合适的体位:病人的体位是预防误吸的关键。床头角度>30°的半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用此体位可借重力作用,加速胃的排空,减少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向食管反流,还可使口咽部的分泌物向咽部聚积,以刺激吞咽、减少口咽部感染的机会。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min再恢复原体位,以利于食物消化,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②确保胃管位置正确,鼻饲前均需检查胃管位置,测量胃管长度,通过观察胃管穿出鼻孔或皮肤处的标记变化,可以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机械通气病人由于气管导管压迫、咳嗽反射减弱,对于异位置管不一定有强烈反应,通过回抽胃液、X线确认胃管位置,及早发现胃管移位。③正确更换鼻胃管:每次更换胃管的前一天晚上最后一次喂食后,将管口折住,迅速拔出,以免胃管内残留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④及时判断误吸:采用多种方法判断是否误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及痰液性状,如含肠内营养制剂,提示有误吸。如有误吸常表现为呕吐、剧烈咳嗽后憋喘、呼吸加快;发热、紫绀;SPO2降低。如昏迷程度较深往往症状不明显,误吸不容易被发现,需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生误吸应及时吸痰,应用抗生素;如有脓性痰、体温高,说明有肺部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⑤一旦发生误吸,立即停止鼻饲,保持呼吸道通畅,让病人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部反流物,尽早处理,以防发生意外。同时,遵医嘱静脉使用抗生素。

3.5.2 营养液污染 本组发生率为3.3%。预防方法:①注意鼻饲卫生。鼻饲液一定要现用现配,避免时间过长而发生腐败,管饲注入器每次使用后一定用开水冲洗干净备用。②仔细清洗双手,用酒精棉擦拭营养液瓶颈。每24小时更换一次性注射器。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误吸】 预防:

1、操作前检查胃管的位置及证实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进行操作滴注。

2、鼻饲时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45度。

3、需翻身、吸痰的病人,应先翻身、吸痰后,再行鼻饲,以免引起呕吐或呛咳。

4、持续缓慢滴注营养液,鼻饲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呛咳、呼吸困难等。 处理:

1、如发生误吸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

2、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吸入物。

3、如有肺部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腹泻】 预防:

1、袋中的鼻饲液悬挂不超过4-8小时,防止鼻饲也受污染。

2、胃肠功能差、乳糖不能耐受者,要慎用含牛奶的鼻饲液。

3、鼻饲液温度适宜。 处理:

1、腹泻频繁者可暂停鼻饲,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遵医嘱用药。 【管道堵塞】 预防:

1、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2、制作营养食物时要过滤,鼻饲片剂药物前必须碾碎。

3、每次鼻饲前后用少量温水冲洗管道,防止堵管。 处理:

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的鼻饲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

2、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查找原因或给予重新置管。

鼻饲的并发症

鼻饲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鼻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鼻饲

第二节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鼻饲注意事项

鼻饲反思

鼻饲术

鼻饲法

鼻饲的并发症
《鼻饲的并发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鼻饲并发症 并发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