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城区政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德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7日在德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张安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德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民生第一目标、党建第一保障“四个一”工作指导,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商贸名城、教育名城“一心两城”发展战略,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预计201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亿元,增长13.2%;实现财政总收入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分别增长31.9%和4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25元,分别增长11.6%和16.9%。

(一)转方式、调结构,经济保持健康发展。把服务业发展摆在优先、重点位置来抓,传统商贸蓬勃发展,新兴业态迅速壮大,全区物流企业达到170家、各类市场87处、总部经济26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6亿元、集贸成交额242亿元,分别增长18.1%

1 和10%,服务业提供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65%,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重点服务业城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销售收入256.3亿元、利税20.2亿元、利润11.6亿元,分别增长18.3%、24.1%、22.6%和25.5%。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达到41个。品质农业提质增效,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果品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2000亩、1.2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64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流转土地8000亩。六和系列项目全部投产运营,生物安全隔离区项目成效明显。发展方式日趋优化,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8家,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26.9%,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5年居全市首位,被评为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下降,顺利通过海河迎查。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1∶45.4∶52.5。

(二)抓项目、重招商,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总投资296.2亿元,东北商贸物流城、京铁物流园顺利启动,实华化工、中储棉等进展顺利,银座商城德州店、晶华玻璃原片等投入运营。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组织参加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赴京津、泉州、深圳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累计引进项目56个,到位资金37亿元。外经外贸稳步提升,实际使用外资1200万美元,增长18%;进出口总值2.85亿美元,其中出口2.38亿美元,分别增长35%和30%。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4万户、4150家,实现营业收入495亿

2 元、上缴税金7.8亿元,分别增长20.7%和11%。

(三)重建设、强管理,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实施10大类、35项城建工程。深入推进陈公、胜利街等城中村和旧住宅区改造,汽车站片区、解放大道两侧等区域实现无震荡拆迁。建设滨德高速连接线、实华北路等路段,完成广川大道南延、新河路畅通等配套工程。稳妥推进合村建区,启动建设并建点20处,“三店模式”在全市推广。深入开展“创卫”工作,成立区、镇街、社区三级城市管理机构,建立完善城管长效机制,告别了城区旱厕、无序马路市场、环境脏乱差和食用不卫生食品“四个历史”,一次性通过国家暗访,锤炼形成了德城“创卫精神”。

(四)保民生、促和谐,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企业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新增城镇就业770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800人。社区建设提档升级,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荣获全国社区服务先进区。制定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改革发展五年规划。新建、改造胜利街小学、陈公小学等5所学校,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问题,被授予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启动文体中心建设,健全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节等活动。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第22届省运会上,荣获1项冠军、3项季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加快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新农合筹资标准、城镇医保覆盖率不断提高。出台群众工作接待、决策风险评估等制度,完善领导接访、信访代理、律师陪访等机制,信访案

3 件大幅降低。实施“探头保安进校园”、“万枚探头保平安”工程,持续开展严打整治,圆满完成世界太阳城大会安保工作。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保持“零发生”。审计、统计、物价、档案、老龄、政府法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民兵兵役、残疾人事业也取得新的成绩。

(五)强素质、转作风,施政水平明显提高。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一读两年”活动,公务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围绕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机关效能和执行能力显著增强。注重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及社会各界意见,扎实推进“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民主法制进程进一步加快。坚持廉洁勤政,大力加强政府廉政建设,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各位代表,天道酬勤,汗水凝金。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也是历届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应当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财政支撑能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繁重;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维护稳定、统筹发展的压力较大;政府公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服务水平、工作效率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

4 势的要求,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民生第一目标、党建第一保障“四个一”工作指导,紧紧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思路,加快实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商贸名城、教育名城“一心两城”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项目建设、产业优化、城市建管、民生和谐、平安稳定等工作重点,解放思想,攻坚破难,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德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大做强服务业,倾力打造商贸名城。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进一步突出服务业主体地位,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举全区之力推进东北商贸物流城建设,力促年内出形象。加快建设京铁物流、天衢钢材物流、中化肥等十大物流项目,完成黄庄交通物流、于官屯钢材物流规划招商,搭建起城北、城南物流园区框架。二是加快传统商贸升级。重点推进东西长商业文化街、天虹商业广场、银座新天地

5 等十大商贸项目。加快推进金三角商业中心、华行汽车大世界、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竣工运营。三是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长宏大厦、阳光新天地、东方新天地、肖何城市综合体等商务楼宇建设,确保银座商务大厦、丽晶大厦年内投入运营。依托商务楼宇,集中引进金融保险、策划创意等总部经济项目,力争达到350家,打造产业集聚特色的专业楼宇。四是力促财政持续增收。动态掌握税源情况,强化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和征管,加大零散税源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依法理财。

(二)立足提质增效,推动工业优化升级。以高端工业为主攻方向,培植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工业布局调整。对实华化工、德药制药、虹桥染料以及天衢工业园内除重点企业之外的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二是增强工业竞争力。培植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倾力扶持实华、晶华、格瑞德、富电电子等骨干企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引导企业积极争创品牌,力争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达到45个。三是强化自主创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广泛开展科普发明活动,鼓励企业实施创新项目,力争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增长10%。积极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四是狠抓节能减排。健全完善预警调控、目标考核机制,关停一批污染、耗能企业,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稳步

6 下降。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生态经济,大力推广太阳能、生物质沼气等新能源和LED新光源,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三)坚持城乡统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整合城乡资源,完善政策体系,推动阳光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围绕蔬菜、畜牧、花卉、果品等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扩大种植基地规模,新增蔬菜1500亩、花卉2000亩、果品1000亩,新建、改造标准化养殖基地23处,规模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20家,土地流转达到9000亩。高标准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强馨秋果业、万亩桃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农业亮点。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改造沙杨河、运河沿岸8座扬水站,完成馨秋、程何庄花卉大棚节水工程。扎实推进绿色生态德城建设,植树造林5000亩、80万株,进一步提高林木覆盖率。三是积极推进合村建区。分类推进24个并建点建设,年内确保完成肖何、乾城等8个并建点,入住农户1.7万户。新建、改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处,打造一批全市亮点、全省典型,积极争创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四)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统领经济发展大局,集中力量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强力推动德城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工作法和包保领导、所属镇街、项目单位“三位一体”责任制,逐一成立推进班子,明确任务、责任、时限,强化协调、调度、督导,全

7 力解决融资、土地、搬迁、手续等问题,确保按期开工、建设、达产。二是围绕重点招商引资。坚持全民动员、专业招商不动摇,组建专业队伍,分解落实任务,加强调度督导,严格考核奖惩。突出商业地产、金融保险、总部经济等重点,精心组织系列集中招商活动,力争在引进项目、资金上实现新突破。三是扎实推进外经外贸。加快东北商贸物流城、益海嘉里等外资项目建设,鼓励元茂服装、富电电子、欧莱恩碳素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力争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完善扶持政策,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力争进出口总值达到3亿美元。四是深入推动全民创业。完善信息、融资、培训等服务平台,推进民营经济“十千万”工程,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1800户、私营企业200家、注册资金6亿元。

(五)加强城市建管,做精做强发展载体。按照“拉开框架、优化布局,强化功能、提高品位”的原则,以城建工程为抓手,打造精品,彰显特色,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一是高标准完善城区规划。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中心城区和城镇总体规划,构建南部高效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中部商业、北部工业“三大板块”布局。完成天衢工业园、新华物流园、黄河涯镇、二屯镇“两园两镇”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二是实施重点城建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大东关、邹李、魏庄等20个城中村和旧住宅区改造。实施滨德高速连接线北段、湖滨北路北段等道路建设,配合搞好滨德高速、德大铁路、广川大道南延、迎宾北大道改造等工程。实施综合改貌、城市防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等工程,提升城市

8 形象和品位。加大黄河涯、二屯镇驻地开发建设力度,打造城区卫星城镇,构建城乡互动、以城带乡、同步发展的城建格局。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进一步理顺区、镇街、社区城管体制,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和工作标准,强化市政园林设施管理维护,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六)促进文化繁荣,努力建设教育名城。一方面,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五年规划》,集中资源要素,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启动教育中心建设、十中改造和特教中心搬迁,新建德兴北路小学,确保胜利街小学、陈公小学按时投入使用。充实完善教师队伍,启动首批3所初中、5所小学名校创建工作。另一方面,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快文体中心建设,力争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文化活动场所14处、农家书屋25处,6个镇街文化站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实施体育“四进”工程,在部分街巷、居民小区安装健身器材。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发展策划创意、广告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

(七)保障改善民生,繁荣发展各项事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满怀深情地为群众谋利益,饱含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充满真情地为群众解忧愁。一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坚持一手抓协调争取、一手抓扩面征缴,确保企业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力争新增扩面4000人。深入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力争参保率达到90%以上。确保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努力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

9 养率和供养标准。积极开展以生活、大病、教育、取暖等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救助,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实际生活困难。二是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促进就业免费培训工程和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助推行动,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三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并纳入全省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志愿者队伍作用,严格人口计生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四是推动社区提档升级。健全区、镇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提升传统服务,拓展新兴服务,打造一批省级精品城市社区。探索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在社区互助、公共事务等领域打造新亮点。五是全力维护稳定大局。启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加快民主法制化进程。强化信息预警、矛盾调处和应急管理,提高信访处结率和满意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确保学校、医院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平安稳定。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排查、整改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统计、物价、档案、老龄、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民兵兵役、残疾人事业也要围绕中心、发挥职能,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

三、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区政府编制了《德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0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议。下面,就几个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纲要(草案)》编制过程。区政府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自2009年下半年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动员部署、调查研究、编制纲要、征求意见、汇报审议等阶段。2010年4月,区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区政府多次对《纲要(草案)》进行了研究讨论。2011年1月10日,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对《纲要(草案)》进行了审议。1月13日,区委召开常委会进行了审议。同时,积极开展“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求各镇街、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使《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集体智慧、群众意愿。《纲要(草案)》将于本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建区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改革开放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8倍和3倍,年均增长18%和2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加8479元和3635元,年均增长13.8%和12.7%。五年来,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5%,主体地位初步确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集贸成交额分别是“十五”末的2倍和1.5倍。

11 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值比重比“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高效品质农业成为新亮点,粮食连续7年增产,蔬菜、畜牧、花卉、果品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五年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累计引进利用外资758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9.5亿美元。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财税体制、教育人事、医疗卫生等改革均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南融北接”,与济南天桥区、青岛市北区等6个县区缔结友好城市,与河北吴桥、景县、故城等邻边县市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五年来,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五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42亿元,实施南北出入口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道路建设、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等城建工程,城市形象大幅提升,群众生活、居住、出行环境明显改善。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和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五年累计植树造林560万株,林木覆盖率比“十五”末提高8.6个百分点。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城乡养保、医保、低保等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科技进步先进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省级文明城等荣誉称号。

五年发展,我们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五年拼搏,我们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五年奋斗,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我们将认真

12 总结,牢牢坚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光大!

(三)“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民生第一目标、党建第一保障“四个一”工作指导,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商贸名城、教育名城“一心两城”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五年努力,把德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生态优美的区域中心城市。

《纲要(草案)》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4%、地方财政收入年均19%的增长速度,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我区经济总量较小,只有连年保持较快增长,才能实现赶超目标,这也是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第二,通过“十一五”特别是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拥有了许多过去不曾具备的有利条件,加之连年高增长的惯性作用,保持这样一个增速有较大把握。随着东北商贸物流城等重大项目效益的逐步显现,增速将会更快。第三,在当前各地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把增长速度控制在适当范围,有利于我们把握工作主动权,引导全区上下在发展中既重总量、更重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纲要(草案)》对“十二五”

13 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是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南北连接线之间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以打造区域商贸名城为目标,重点发展服务业、房地产和民生事业,加快专业市场改造和现代服务业引进培育,努力构筑“一城、两园、三区”发展格局。北连接线以北天衢工业园部分和二屯镇区域为高端工业聚集区,通过引进培育大高名外、承接城区“退二进三”的工业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振兴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南连接线以南区域为都市农业示范区,依托黄河涯镇,立足城郊特点,重点发展以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努力打造京津济“菜篮子”、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提升中心城区,突破南北两镇,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导、两个小城镇为补充、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力争“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80%。加大老城区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城市底蕴和内涵,彰显城市个性和特色。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完善区、镇街、社区城管体制,确保城市“点、线、面”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管理。坚持节约土地、资源共享、惠民利民,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集约发展小城镇,优化功能布局,加快基础建设,加速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聚集,到“十二五”末,把

14 两个小城镇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产业聚集、特色鲜明的卫星城镇。

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围绕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工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配套改革,落实国家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深化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放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民资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大重点区域、新兴产业招商力度,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度。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大力发展邻边经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实现教育培养人才、人才创新科技、科技引领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各类教育,倾力打造布局合理、辐射周边、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区域教育名城。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构建人才资源支撑体系。依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真正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五是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群

15 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就业保障、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服务水平,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努力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德城”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面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是全区人民赋予政府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我们将继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转变职能,切实提高效能,不断开创德城发展新局面。

(一)着力强化宗旨观念。政府一班人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当拥有权力的时候,勿忘责任;当运用权力的时候,勿忘宗旨。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和人民群众只有血肉的联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公仆的本分,没有至高无上的资本。要围着群众转、围着群众想、围着群众干,把对群众的感情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社会最敏感的事情抓起,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健康运行,使其发出最质朴的光泽。

(二)着力提升施政能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德城“创卫精神”,在全区上下努力营造“凝神、聚力、鼓劲”的良好氛围。教育全体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判断能力、决策能力、驾驭能力和执行能力。加强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跟踪

16 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果断处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抢占发展先机,争取工作主动。

(三)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努力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认真落实行政问责、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和信息公开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一切从德城实际出发,不图虚名,不走形式,不留遗憾,凡事不干则已,干则一流。增强效率和质量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从严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突出工作计划性、主动性、重点性、实效性,加强目标管理,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大力精减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确保腾出时间和精力谋发展、抓落实。

(五)着力增进团结协作。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是“和谐班子”的基本标准。作为政府一班人,不仅要有干事的精神和本领,也要有共事的意识和水平,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要为人豁达,为官坦荡,做事真诚,时时维护核心,处处心有大局。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不计较个人得失,合力攻坚,密切配合,为发展开路,为群众造福。

(六)着力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控制各类支出,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加强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花纳税人的钱,必须要有交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发展大局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民声连着政声,你们的所思所想所虑,就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方可同心同德、政通人和。2010年,你们的声音已及时转化为政府的施政行动。言路畅,则政治明。新的一年,恳请各位代表对政府工作继续给予关注、关心和关爱,集中收集、提炼、反馈民心民意,让群众的诉求能够平等、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表达,政府一班人一定会从谏如流,让每一个声音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回声,使民声与政声交融升华、和谐共鸣;一定会全力落实民意,让每一件凝聚着代表委员心血的议案成为政府工作的雪中炭、锦上花;一定会正确对待监督,让每一条建议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闻过则喜,知过必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切实推行政务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政府工作置于监督之下,切实珍惜民资民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产生效益最大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切从德城的实际出发,切实锤炼过硬作风,让干事创业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支点。

各位代表,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疾风骤雨,更见青松巍峨。风正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德城的今天蓬勃发展,德城的明天生机盎然,睿智勇敢、勤劳善良的德城人民是我们最大的靠山,给予我们无穷的能量和必胜的信念。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澎湃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干劲,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胆略,再创德城发展史上的新业绩,再谱德城科学发展的新篇章!附:名词解释

1.“三店模式”:在合村建区工作中,二屯镇第三店村采取村民自主开发的方式,建成规模楼房并建点,被市领导誉为“三店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2.德城“创卫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攻坚破难,勇于奉献、不辱使命。

3.“一读两年”活动:领导干部读书学习,重大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

4.“退二进三”:在城区范围内,逐步退出第二产业,引进、发展第三产业。

5.“五个一”工作法: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

6.“十千万”工程:市政府实施的十大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带动工程、千家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十万能人初创业工程。

7.体育“四进”工程:篮球进村、健身路径进社区、乒乓球进机关、围棋进学校。

8.“一城、两园、三区”格局:一城,德州东北商贸物流城;两园,京铁物流园、新华物流园;三区,天衢商业区、火车站商业区、新湖商业区。

凯德城脉

赣州毅德城

长清区政府报告

牟平区政府报告

区政府实习报告

区政府报告(版)

崂山区政府报告

“德城文化大讲堂”策划

区政府副区长述职报告

区政府副区长述职报告

德城区政府报告
《德城区政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