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0-03-04 05:53: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2013-05-31 09:11:24) 转载▼

一、中国古代圣贤的“中国梦”

有梦想就有未来,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中国人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其实都是靠梦想在支撑着。中国古人的梦,有几大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儒家的创始人,也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在1949年之前,中国人都是在儒家孔子的影响下走过来的。孔子的梦想是什么?孔子的梦想是天下大空,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不分彼此。孟子的思想,老有所养,互相之间有一种救助思想。墨子也是中国很重要的思想家,墨家的理想什么?人人平等,不分彼此。老子的理想什么呢?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巷闻,而老死不相往来,这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现在讲,在城市里面生活觉得城市里面太嘈杂,一点宁静感都没有,可能还向往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状态。庄子的时候,逍遥复逍遥。这几个都是中国古代当中最典型的梦想。

二、中国古代朝代的发展情况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制国家,在帝制的体制下,皇恩浩荡。农业社会,大家都是农民,没有其他东西,从秦始皇开始2000多年走下来,基本上中国社会就是属于比较安宁的农村社会状态。中国当时的官僚阶层和今天的官僚阶层很不一样,从秦汉之后,中国的官僚阶层基本上通过严格的查举,查举和今天的体制是一样的,属于领导考核。查是从上面往下进行考察,举是从下面推举。查举制度一直从西汉到了三国时期,一直都是查举制度选择官僚阶层,选拔干部。在南北朝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以后,中国建立了另外一个比较清廉的制度,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好像是一个很坏的制度,其实不能这么讲,科举制度是最严格的。科举制度一直从隋唐开始建立,到了1905年废除,在这个过程当中,科举制度为中国考察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科举考试和今天的高考、教育考试还不一样,科举考试纯粹是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中国古代,中国知识人的最大梦想是金榜题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没有遇到大的挫折和问题。可能中国历史上讲农民起义好像是在破坏社会的稳定,其实想一想,从陈胜开始中国社会真正大规模的起义不出十次,一直处在一种很稳定的状态。

到宋代,到明朝,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一种极限了,这个时候就开始有西方人到中国来,看到中国不得了,中国当时的发展态势,政治架构和社会清廉,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在十七世纪的时候,西方人就认为中国是最好的。中国就像现在的美国,中国什么时候发展到美国那样就好了。西方哲学家一直讲,什么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从希腊开始,亚里士多德、贝拉图都讲,当然最理想社会就是哲学家治理国家。哲学家治理国家只有中国实现了,中国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一个小县长都是进士出身,在西方人看来这就是不得了的,但是恰恰又是西方人来了之后,中国原来的这样的一种农业文明的梦想开始破碎,中国要走向一条新的路。

三、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状态

中国开始变了,中国的变化在哪?近代中国的路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简单的讲,近代中国如果不和西方发生冲突,不和西方发生交往,中国可能就会沿着宋代、明代走过的路这样继续走下去。但是后来中国问题发生在哪呢?如果学过历史就知道,西方发生了一次很重要的新生产工具的改变——蒸汽机的发明,纺织工业的发展,一下子提高了西方社会的生产力。生产能力提高之后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后果——产能过剩。过去中国是一种短缺经济状态,20年前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产能过剩这种困境。经过这20年的发展,中国人现在终于明白产能过剩了比产能短缺还难受。一直在讲要保GDP,保经济增长一定的比例,如果不保住比例,就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人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寻找新的市场转移产能,过剩的产能投到了非洲、亚洲。

中国在16世纪、17世纪成为西方的目标市场,大家知道有个概念叫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发生。最近几十年,西方的产能过剩,转移到我国,但是它面临一个问题,中国可能不需要那么多,我国市场的消化力并不够,十几年前名牌的高仿,现在在中国市场就不大了。

在16世纪、17世纪的中国就是这样。在这个过程当中西方的思想观念、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在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但是中国没有发生一个大的变化,没有发生价值观的变化,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梦想,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因为中国处在帝制时代,它的市场发育不充分。帝制时代比较稳定,在农业文明状态,中国有四大阶级:市、农、工、商构成了过去两千年的人口的基本状态,这四个阶层完全覆盖了中国社会。这四个阶层当中去注意一下农、工两个阶级是中国人口的最大的,但是这两个阶层在中国的帝制时代没有消费力,那么统治者管的也就是市和商两个阶级。商在中国两千年间一直处在抑制状态,不让它发展,从西汉开始,就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因为中国的商业资本只要给它一点空间,它马上就可以积聚财富。怎么不让它发展呢?实行国家垄断,过去知道盐铁专营,今天盐铁不专营了,铁20年前就可以做钢材生意,铁已经不专营了,盐现在国家也是国家专卖,已经不能成为暴力的产业了。朝廷要管的只剩下一个阶级是士阶层,就是读书人加官僚系统。

西方的东西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的市场没有办法去扩大接纳西方的产能,只有一个阶层是属于政府管的,农民没有力量,工人没有力量。中国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已经非常的繁荣,当时的经济总量是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6%还要高,那么第二名,从第二名到第10名加起来的综和都达不到中国的经济总量,但是康乾盛世不包括消化西方提供给中国的新的东西,那就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工业的产能过剩。在这个过程当中,贸易的原则影响着中国。

四、晚晴时期“中国梦”的变化 当西方和中国接触了,西方开始寻找中国的东西,中国的初级产品对西方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比如茶叶、丝绸和瓷器。到了17世纪、18世纪,西方人下午茶的习惯,那就是中国的茶叶在起作用。另外中国的瓷器,本身当时中国人把它作为工具的时候不是非常讲究,西方人就非常讲究。这就形成贸易的不均衡,全世界的白银都到了中国来,那么怎么办呢?西方商业在寻找一个东西来解决,就是鸦片。到1820年之后,鸦片在中国已经泛滥,原来在中国积攒下来的白银,统统又流回西方。发生问题之后就是解决中国贸易不均衡的问题,应该是打开国门让西方资本来开发中国的市场。但是近代中国面对西方贸易不均衡的时候仍然是拒绝外国资本进入中国。1793年,英国的马德尔尼代表英国政府到中国来谈这个问题,希望中国能够和英国建立一种正常的国家关系,让英国资本进入中国内地。1840年贸易严重不均衡,中国不愿意打开国门,英国人就采取强制的办法——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第一,割让了香港。第二,开发五个通商口岸。五个通商口岸,外国人在这个地方用西方的生活方式、文明方式,在影响着五个通商口岸,而这五个通商口岸向他周边辐射使中国人慢慢知道了西方,知道了中国原来农业文明之外的不一样的东西。1840年之后,中国社会在慢慢变化,但是作为统治者,仍然不愿完全开放中国。特别是满洲人的统治,不愿意完全开放中国。1858年开始,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这四个国家要求中国继续开放,长江以南都得开放,长江以北也要有选择的开放。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从南边过来,在张家湾安营扎寨,要求扩大开放。1860年战争打完之后,中国政府和英国、法国达成了一种新的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在这个时候才同意和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西方国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也允许外国资本到中国来,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有限度的发展经济。那么从1860年之后一直到1894年,中国人梦想什么呢?是在追求富强。这3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后来叫洋务运动时期,经过34年的发展中国人确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了一个近代的工业基础,中国梦从这开始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中国人梦想小国寡民,一种宁静的农村生活。到了那个时候开始开始觉得应该富强起来,应该坚船利炮,1840年代一个很著名的思想家魏源就告诉中国人,中国应该有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军队。

但是这34年的发展,忽略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政治的文化的有没有变化,当时中国相当多的知识人就已经建议,不能只发展经济,要注意到经济背后的政治和文化。到了1894年中国又发展起来了,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中国的综合国力也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是1894年中国和日本打了一场仗,中国败了。这引起中国很强烈的反思,中国的知识精英觉得自己经济强大,为什么打不过一个小小的岛国?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国知识精英反省就是中国仅仅关注了经济的增长,没有注意到经济之外的问题。《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就开始另外的变化,中国人的梦想注入了一种新的因素,就是1895年开始的维新运动,维新运动简单的讲就是改革中国的政治架构,改革国家管理方式。在1894年之前,中国的管理方式完全是大一统的方式, 1894年之后允许地方可以按照地方的特色。1895年之后发生变化,中国人觉得可以像西方一样走向地方自治,还可以走联邦体制。联邦体制,这也是近代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梦想。1895年之后中国的变化是还要寻找另外一种教育的改革,一开始讲的在两千年的帝制时代中国只有考科举,并没有去对人民进行一般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纯粹是私人化的事情,没有人组织教育,大概1949年之前,中国的私塾教育仍然很多。中国的教育体制也随着甲午战争失败,慢慢发育起来,到189

7、1898年的时候完全是今天的教育。全国的新教育,各个省建立高等学堂,各府建立中等学堂,各县建立小学堂, 1895年到现在为止不过100多年的时间,这一套纯粹是西方化的东西。

在这个时候中国人的理想,中国的梦想在1895年之后发生了一种巨大的变化。1895年的维新改革一直走到1898都没有问题,但是1898年发生了一场政变,这场政变扭转了发展的过程,发展过程紧接着发生1900年的义和团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讲,中国人追求富强,追求现代的这种梦想在这个过程中被打乱了。《辛丑条约》之后,中国人又开始了一种新的变化叫做新政。仅仅追求富强不行,仅仅追求西方的教育也不行,那么中国的问题在哪?中国的问题在政治。1901年之后中国政治上改革就是重新建立了现代的教育体制,现代的司法体制,1901年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和司法独立的实践,这两块是1901年之后中国发展最快。

这种发展对中国来讲经济也发展了,也富强起来了,政治也开始改革了,但是到了1904年,中国的事情又发生变化,甲午战争十年之后日本打败了俄国,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打的叫日俄战争。当时俄国人在义和团运动当中趁机把东三省占住了,战争结束之后不愿意退出,俄国人占领东三省,这严重影响了日本通过东三省往欧洲去的路径,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要求中国割让两块地方,一个是割让台湾,一个是割让辽东半岛,那不仅仅是扩大一个土地的问题,它最主要问题是日本在1867年的立国册当中,日本的目标就是踏上大陆和欧美诸强竞争,踏上大陆它就有两个踏板,一个踏板就是台湾,把台湾作为一个不沉的航空母舰。另外一个,通过辽东半岛往东北去,往西伯利亚去。本来辽东半岛在1894年实际上已经割让给日本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政府后来又通过俄国、德国和法国的影响力,叫做三国干涉环辽,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中国多付了三千万两银子,日本仍然没有办法通过东北这么来走。但是在1904年之前,日本可以通过中国政府从这出去,而且甲午战争之后,朝鲜独立,不再和中国有特殊的关系,而此时朝鲜和日本恰恰建立了更友好的关系,日本可以通过朝鲜往西伯利亚去。但是俄国人把东三省占住了,日本的利益受到极大的影响,于是日本人就在1904年很轻松打败了俄国。日本胜利、俄国失败这一点对中国人影响非常大,当时中国人普遍在想,日本只有6千万人,不到1亿人,中国有4亿人,俄国也是1亿多人,人家几千万人可以在十年的时间内打败亚洲第一大国,打败欧洲第一大国,日本为什么有这个本事?中国的知识精英就想,因为日本是一个立宪的国家。日本的宪政是君主立宪,中国可能也应该通过君主立宪解决问题,那么什么叫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就是说,君主也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去活动。现在讲法制国家,君主也应该在宪政的分范围内活动。

那么怎样来建构这样一种君宪的国家,其实今天可能讲起来很复杂,实际上也很简单,有点像今天讲的现代企业的建构一样。从秦始皇开始,中国的帝王一直都在想着皇权永远,秦始皇一世、二世、三世这样永远传下去。汉朝的皇帝也好,唐朝的皇帝也好,明朝的皇帝,每一个朝代的皇帝其实都这么想的。如果回头仔细去研究这些地方,可能各个都是很勤奋,很想把自己的国家做好,因为什么呢?因为是他的家,家天下背景下,国就是家的放大,但是为什么没有治理好?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前这么帝制状态,稳定是稳定了,但是怎么没有发生资本主义的发展,怎么没有这么一种变化呢?特别是到了近代是后,为什么发生这么多的动荡混乱,不断的和外国人打,打了就打败。真正一次胜利,近代打了那么多的对外战争,胜利只有一次即抗日战争。前面的战争全部都是以失败结束,为什么呢?这里就涉及到国家的根本的制度,因为不是一个宪政的国家,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君主专制是皇帝老子说了算。皇帝说了之后,他说的就是最高的原则,大家都没有办法解决,一言九鼎。

宪政什么意思呢?宪政要解决的就是和现代企业制度一样,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清朝要宪政改革,君宪改革,首先应该确认清朝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清朝,这一点不可能去动摇,不能说谁想当皇帝就当皇帝。这样要解决清朝的产权所有,产权归爱新觉罗家族,但是宪政的原则要产生另外一个东西就是经营团队的专业化。第一条,要有一个专业的经营团队,要成立一个责任政府,这是宪政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点,替皇帝去处理国家的具体事务。

第二条,有一个议论和监督的机构,其实宪政今天讲的很复杂,君宪体制很复杂,说到底就是两个机构,一个是责任内阁,责任政府;一个是议会。那么晚清,当1895年中国人看到日本在十年时间打败了两个大国之后,中国在这个时候就往这个方面发展。1911年的5月8号,清政府宣布成立责任内阁,那么这个责任内阁它就是一个职业团队,职业经理人,但这个时候发生一个大的问题,13个内阁成员9个不是皇族就是满洲贵族,来自于平民出身的这种只有4个,因此立即引起了全国的反对。再加上第二天新政府又宣布一个叫做铁路干线国有,铁路干线收为国有,当然这个事情也比较复杂,本来中国的铁路没有, 1895年的《马关条约》规定里边有一条,日本臣民可以到中国来办厂,外国资本自由进入中国,按照这条规定,外国资本在1895年之后来投资创办的中国的这种铁路和矿山,铁路在1895一直发展到1903年,中国的铁路基本上都是外国资本,八年的时间中国的铁路发展非常快,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民族资本也在这八年过程之中慢慢的成长壮大,成长壮大中国资本要求也能够进入这样一种铁路的领域。1903年清政府改变了这个政策,可以允许中国的民间资本也进入铁路。像广东、浙江、福建,这种有侨资的地方资本比较充裕集资修路就修了,但是有的地方,特别是四川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办好,四川在这个过程之中集资的钱修路不够,但是也没法退回去,因为只要一集资就产生了成本,吃饭总是要吃,开销总是要开,那么这个地方这些集资来的钱就把川汉铁路总司拿去投资、买股票,放在钱庄里面生息,就等于现在去买基金。铁路没有修好,钱也就耗掉了,特别是买了股票,这种状态就是个巨大的社会风险,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

因此从1906年开始,清政府就发现这里边有问题,要改革。到了1911年由于中国处在政治改革状态,国际信誉比较高,当时的世界银行给中国贷款,用中国政府的路权做抵押,四国银行的钱来冲销原来从民间集资过来的钱物,这种本来是一件好事情,结果四川涉及到每一个人,一下子就闹起来,历史叫“保路运动”,本来是中国的宪政梦想,本来可以在1911年达成了宪政梦一下子破灭了。武昌发生起义——辛亥革命。一年之后,清朝的皇帝就退到了紫禁城,到1924年又被赶出宫,中国就没有皇帝了,从此之后中国人民君主立宪的梦就不在再想了。

从那之后中国还能有什么梦?1901年,梁启超就分析过世界政治格局,世界上政治格局其实只有三种体制,一个就是民主的共和,没有君主的。这种体制就是美国的政府体制。另外一种就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就是中国的、俄国的。还有一种就是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就是有君主来领导的这种立宪,那么就是英国的、日本的。所以梁启超1901年就讲到了这三种政治架构,中国人当时认为最好的就是君主立宪,结果弄了个十年的改变,最后把皇帝弄没了。把皇帝弄没了,中国只剩下一条路,民主共和。

1912年重新建构的中华民国,就是一种民主宪政,民国的前半段,从1912一直到1927,它是完全的延续晚清新政宪政建立一个民主的架构。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发生了很多挫折,像1915年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帝制复辟之后重建共和,重建共和之后到了1920年代,中国的问题就更复杂了。从1924年开始,国民革命在南方崛起,中国已经发生了本身内部的动荡,另外当时的国际格局有一个大的变化,1917年苏联革命之后,苏联在建构一个新体制。那么1917年俄国人建构的一个新的政治架构,它确实当时让中国一看,原来前面几十年学西方可能有问题,学西方没有学像,而且使中国衍生出来很复杂的贫富的问题,阶级冲突问题。那么到了这个时候,俄国人建立的苏维埃方式,所有的官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每一个人民都享有监督的权利。这一点对中国的经济,对中国的政治,冲击影响非常大。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梦”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1921年开始经过28年的变化,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实现重构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梦想。

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当中,究竟怎么来评估,可能在中国梦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的理想能够从苏联传到中国来,这和中国的传统有极大的关系。中国传统孔子的儒家思想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人平等,天下为公。这一点可能是中国的理想。

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在比较期待天下为公,人人平等。这一点恰恰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一种理想。但是过去6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确实有很多的问题,但是相信改革开放的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思路,发展的地方带动落后的地方,一部分人富裕带动大家共同富裕,追求富裕,追求富强。

中国人当然还有梦,平等的梦想,中国人在近代以来怎么从追求富强,慢慢一步一步的富强之外还应该追求的社会平等,社会正义。可能讲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再批评,再讨论,谢谢各位。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优秀)

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梦

从文化视角解读中国梦

中国梦解读

中国梦解读

中国梦 解读

中国梦解读

解读中国梦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