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0: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中国国防

1、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

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

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2、为什么说“天下仍很不太平”? (1)动荡的世纪,百年的战火;

抗美援朝——最艰难(1950.6.25)

印度战争——最漂亮(1962.10.20—11.21)

珍宝岛保卫战——最沉重(1969.3.2—11.21)

越南战争——最痛心(1978,1979.2.17—3.16)

(2)局部战争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霸权主义是战争的主要根源。 (3)多元化的安全威胁;

能源、粮食安全;主权+综合+合作安全。

三维国防空间:陆海空;第四维:天(高边疆战略);第五维:网。 未来战争:A-B(原子弹Atom-信息弹Bit)。 (4)特殊的地缘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大隐患: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两大绝症:中印边界争议(争议面积达12.55万平方公里);领海争议; 三难选择:谈不拢、打不成、拖不起;

四大热点群:中东;中国周边V形热点线甚至呈合围之势,南结北联东西对进。 3、新世纪的五大危机:

联合国危机;多极格局危机;发展中国家的战争危机;军备竞赛升级;核危机。

4、国防日:美-珍珠港事件12.7;俄-希特勒入侵6.22;中- 9月第三个周六

5、美军五大战区:

北方,南方,欧洲,中央,太平洋

二、国防法规

1、什么是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政规则的总称。 特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法律的共性: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稳定性)

2、什么是国防法?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

主要规定了: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武装力量的构成、任务和建设;国防动员和战争状态;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对外军事关系;等。 国防法规体系由哪些层次和门类构成?

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门类:十六门类

3、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积极防御;全民防卫;协调发展;统一领导。

4、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依法服兵役;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

权利:1)建议权: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2)制止权、检举权: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 3)获得补偿权: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补偿的权利

怎样理解国防义务与权利的关系?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每一个公民和社

会组织都必须分担相应的国防义务;公民和组织在履行国防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国防

权利。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但有时又是不统

一、不对等的。 5、兵役法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兵役制度;公民的兵役义务和权利;兵员的平时征集和战时动员;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违反兵役法的惩处;等。 6、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7、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有何意义? 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利于我军现代化建设;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8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服现役:报考军事院校、国防生、大学毕业入伍、应征入伍 预备役:登记、参加民兵组织、编入预备役部队 参加军训

三、武装力量

1、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职能和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其主要任务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组成;预备役部队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兵种预备役部队。 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性质、职能和组成: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 主要职能:(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维护社会治安;

(3)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依任务分三类:(1)内卫部队。(主要) (2)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部队。(边防、消防、警卫)

(3)列入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双重领导的部队。(黄金,水电,交通,森林)

4、中国民兵的性质、任务:

中国民兵是由不脱产的人民群众组成的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后备力量。

任务: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的编成、任务、装备:

陆军: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按其总体任务又可区分为野战军(野战部队)和地方军(地方部队)。野战军按方面军(战时编成)、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序列编成,隶属于统帅部或大军区管辖;地方军按独立师、团、营、连、排、班序列编成,隶属于大军区或省军区管辖。 以步兵、装甲兵和炮兵为主体,主要在陆地上遂行作战任务。

任务:抗敌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装备:主战装备:火力压制装备、反坦克装备、野战防空装备、装甲装备、直升机装备、单兵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

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编制序列为:军委海军——舰队、海航——基地、舰航——水警区、舰艇支队、航空兵师——舰艇大队、团。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

使命是:防御外敌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主要任务是: (1) 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

(2) 消灭敌战斗舰艇和运输舰船,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 (3) 袭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 (4) 协同陆军、空军进行登陆、抗登陆作战;

(5) 进行海上封锁和反封锁作战;

(6) 保障我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资源开发、科学实验和海洋调查的安全。 装备:各兵种主战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等。

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等兵种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编制序列为:军委空军——军区空军——空军军(空军基地)——师(旅)。

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

使命是:组织国土防空,夺取制空权,协同陆、海军作战,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主要任务是:

国土防空;独立实施空中进攻作战;协同陆、海军作战;实施空降作战; 实施空中威慑;实施空中输送;实施电子对抗、航空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和雷达侦察。

装备:各兵种主战装备和后勤保障装备等。

第二炮兵:由地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试验单位等组成,按导弹基地(相当于军)、旅、营编成。是我国核力量的主体,担负着实施核反击的战略任务。使命:威慑和实战。

一是威慑,即平时遏制敌国可能对我国发动核战争和局部入侵,打破敌核讹诈,为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战时遏制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

二是实战,即在我国遭受核突袭时,根据需要,对敌实施坚决、及时、有效的核反击,打击敌国战略目标;发挥战役战术常规导弹的突击作用,赢得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胜利。 主要任务是: (1)

打击敌海、空进攻力量,削弱敌远程航空兵和海军的作战能力,减轻来自空中和海上对我的威胁;

(2) 打击敌重要交通枢纽,中断敌交通运输,以组织或迟滞敌人的战略机动和物资补给;

(3) 打击敌重要经济目标,削弱敌战争潜力和进攻能力;

(4) 打击敌政治、经济中心,在政治上、心理上威慑敌人,使其国民经济和战争潜力遭到严重损失;

(5) 打击敌军政首脑指挥中心,打乱和破坏其战略指挥;

(6) 打击敌重兵集团,杀伤其有生力量,削弱其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 (7) 配合其他军种实施常规导弹突击,遂行常规作战任务。

装备:“东风”系列多种型号的地地导弹。(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两大家族;核常打击和固液推进两种手段)

6、中国武装力量的发展趋势:

(1)军队建设规模将更趋合理:减员,走精兵之路 (2)武器装备发展将更趋完善: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3)战备训练将更趋实用:诸军兵种联合训练、作战。

五、毛泽东军事思想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产生时期:1921.7-1935.1 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我党掌握和影响了部分军队;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缔造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2)形成时期:1935.1-1945.8 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记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三篇为形成标志。

(3)丰富和发展时期:1945.8-今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指明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方向;

确定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确立并发展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①②则

人民战争思想(核心);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导战争、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①立足全局,审时度势;②灵活用兵,因敌制胜;③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国防建设理论(建国后的丰富和发展)。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战争思想。

4、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六、高校军训

1、我国高校军训的建立与发展。

阶段一:提出议案,确立军训 阶段二:狠抓民兵,带动学生

阶段三:深入筹备,正规推开 阶段四:修订大纲,并入教轨 2、高校军训的重要意义。

1、学生军事训练是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

2、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

3、学生军事训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4、严格要求,勇于磨练:①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②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③自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七、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在新形势下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2、贯穿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两条主线:打得赢;不变质。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Ⅰ党指挥枪、Ⅱ为人民服务、Ⅲ政治工作三大原3、人民军队的灵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不变的军魂:党指导枪的原则 4、江泽民对军队建设的总要求: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邓小平“三化”目标: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 5、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 实施一个战略——科技强军战略

解决一个矛盾——军队现代国水平与现代化战争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

实现两个转变——由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转变

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

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 完成双重任务——机械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6、如何理解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1.提高人员素质是以劣胜优的保证 2.提高人员素质是高技术战争的客观要求

3.提高人员素质是改变人员素质现状的需要 4.提高人员素质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 地位 5.提高人员素质要优先发展院校教育6.提高人员素质要大力开展科技练兵

7.实现我军质量建设的两个根本转变是什么?

1)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

2)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八、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1、什么是战略格局?

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局面。世界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世界战略格局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综合,也称“世界格局”。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物质基础在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间的相互对比,政治基础在于各国在战略利益上的矛盾和需求。  国际战略环境的定义:

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影响到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是各个国家制定战略必须首先考查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为什么要认识战略格局?

世界战略格局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主要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力量对比、利益矛盾和需求,以及基本的战略关系,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一定时期国际关系特点的集中表现。它是各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也是指定内外战略和策略方针的主要依据之一。(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

3、历史上的几个战略格局:

(1)1815-1817年:均势格局 (2)1871-1918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抗争的格局;

(3)1918-1945年:多极格局 (4)1945-1991年: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重新瓜分世界;非殖民化运动;军备竞赛加剧;局部战争成为主要形态); 4、当今世界战略格局的特点与趋势: 特点:一超多强; 趋势:多极。

(1)美国目前具备构建单极世界的企图与实力; (2)其他重要力量短期内难以形成与美国抗衡的态势; (3)中国理应成为世界一极。

5、世界安全形势:当前世界安全的总体状况以及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趋势。 总体情况: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荡

总体稳定;局部动总体和平:大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利益; 世界和平力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核武器的强大毁灭力遏制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局部动荡: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国际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影响日益上升 如自然灾害、疾病、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具有跨国性、多样性、突发性,且与传统安全之间有互动性。

6、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安全观表述为: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主要内容:国家间相互信任,维护本国安全同时允许他国维护其安全,国家不分大小平等相待,国际矛盾通过调解解决。

强调国家享有主权(国家主权包括国家的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主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前提,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

强调国家的综合安全(国家安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 强调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紧密相连。

7、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2)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3)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4)南北矛盾核心仍是经济发展问题

5)民族宗教矛盾以及恐怖主义,不太可能对总体趋缓的国际局势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和破坏

九、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1、什么是国家周边安全环境?

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 国家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和因素。 周边关系是国家安全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市场,政治稳定的依托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

(1)邻国数量多(14陆8海); (2)人口密度大(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分布在我国周边); (3)国情状况复杂(周边国家在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宗教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巨大的差异性,互补与冲突) (4)各种矛盾突出;

(5)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3、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

总体稳定(总体趋于缓和,机遇大于挑战),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

(1) 和平与稳定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2) 祖国统一面临严峻挑战,海洋权益流失严重(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 4、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哪些不稳定因素?

(1)美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综合性威胁将长期存在; (2)日本对我国周边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冷战时期的周边热点现有持续升温趋势。 5、我国基本外交方针: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六、一些问题:

1、为什么缓和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原因/体现)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经清除或减弱 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意义:国家安全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市场、政治稳定的依托 3)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就是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 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此后,我国领导人相继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 4)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一大隐患: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称霸四大条件:军事、经济、文化、金融) 两大结症:中印边界争议、与其他国家的海上争议;(黄海海域划界争议) 三难选择:谈不拢、打不成、拖不行

一个重点:中美关系 一个热点:朝核问题 一个难点:台湾问题

3、如何筹划我国的地缘安全战略,确保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就是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此后,我国领导人相继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

4、我国边境线两万两千公里 海岸线一万八千公里

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国土总面积960+300=1260

5、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

十六大报告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

7、试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状况:

(1)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领土、领海争端、宗教民族纠纷等,有可能对我国周边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形势告诉我们,缓和并非天下太平,世界依然动荡多变。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和平既是国家的安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即是国家的经济建设,是巩固国家安全的根本措施。 发展需要和平,和平又有赖于发展。国家的经济搞上去了,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更有利于促进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而和平愈是持久,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就愈快。

(2)周边关系是国家安全的保障,经济发展的市场,政治稳定的依托。 我国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历史上曾经重陆轻海,屡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进入新

时期,我国抓住了冷战结束的历史机遇,积极努力,有所作为,明显改变了周边的战略态

势,进入了缓和的主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经消除或减弱 2.发展了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建立了多变的区域合作机制 4.解决了历史遗留边界问题

(3)我国现在周边环境工作方向是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 但是我国周边仍面临许多威胁,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不安定因素。 例如: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影响, 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边界和海洋争端的解决绝非易事, 台湾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十一、台湾问题

1、为什么说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①与海南岛、舟山群岛等沿海岛屿构成中国东南沿海的屏障; ②是中国从东南方向抵御外侵的第一道防线; ③与巴士海峡均是扼守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咽喉; ④可为中国破解马六甲困局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⑤可为中国经略海洋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⑥是中国确立海洋大国地位必不可少上平台; ⑦可为中国建立远洋海军提供有利的前进基地(现:近海防御海军); ⑧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真正确立世界大国地位的举足轻重的筹码; ⑨事关中国重大安全利益。

2、台湾当局军事战略:有效吓阻,防卫固守。

3、结合《反分裂国家法》谈谈自己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参考:⑴国际反华势力; ⑵《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意义:对台斗争的有力武器;主权法高于干涉法;等等 ⑶《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台海局势走向;

⑷掌握战略主动权,以法止独,以武逼和:

① 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不动摇; ②对霸权主义和台独势力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 ③文攻武备,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1掌握战略主动权,以法止独,以武逼和; 2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不动摇; 3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决不允许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4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5台湾分裂倾向是中国安全的重大内患; 6美日联合干涉台湾问题,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制订是大势所趋; 7绝不畏惧强敌干预,绝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方针:有效吓阻,防卫固守(作战思想——决战境外)

2、台湾当局的国家目标:实现台独,宣布台湾独立,建立台湾共和国

3、制定反分法的意义

1)是维护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的法 2)是一国两制战略方针的法制化 3)是维护台海局势稳定的法律 4)是以“主权法”与“干涉法”作斗争的法律

十二、军用航天技术

1、什么是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

2、军用卫星有哪些?

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军事测地卫星、军事气象卫星等。 3、侦察卫星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特点:侦察效率高,收集、传递情报速度快,效果好,生存力强,不受国界与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 用途:侦察对方战略目标;对领土进行测图;监测对方战略武器系统;

侦察对方地面部队的部署;侦察战场变化情报。

分类: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核爆探测卫星等。

4、我国航天技术有哪些世界领先?

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静止卫星发射技术;高能低温火箭技术;航天遥感技术;数字卫星通信;载人航天技术。 5、我国及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

世界: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乘坐“东方”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成功;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1986年2月20日发射“和平”号空间站;1973年美国空间站“天空实验室”送入近地轨道;

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轨道飞行。 我国: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试验卫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6、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在军事上的应用对战争的影响?

参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第一战斗力。航天技术未来在的军事领域中的应用,除了继续担纲其传统的信息支援功能外,将直接作为一种攻击利器,对地基和空基目标实施攻击,从而使未来作战对抗更加激烈。

十三、高技术战争

1、什么是高技术?

高技术是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综合开发的,并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4、如何正确看待军事高技术 A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战争;

胜负以使作战对象损失多少作战争能力为标准;信息对抗成为最普遍的对抗形势;

国家主权还包括电磁主权和频率主权。 B以务实的态度对待战法 C以全面的观点加强战备

5、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强体现在哪几方面?

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时间)。

8、做好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准备:

①转变思想:信息化,不是机械化; ②尊重科学,重视高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

③客观分析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强、弱点 ④高技术没有改变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

⑤目前军事上需要重点研究的几点问题:新的三打三防和夜间作战问题。

十四、新军事革命

新军事革命三要素: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变革的编制体制 即从机械化战争过渡到信息化战争的革命

信息战的本质特征:信息空间争夺战;争夺制信息权;以信息武器信息系统为手段打C4KISR 1.新军事变革的含义

是军事技术进步、军事思想革新和编制体制改革并将三者结合起来,导致军队作战能力提高几个数量级的重大变革

2.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1) 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

2)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机构

3)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

4)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3.如何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1) 更新观念,认清这场变革的世界性和时代性,认清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 根据信息化战争的原则,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才是应对现代战争的根本策略 4) 创造出信息时代的“杀手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军事理论考试章节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

大学考试军事理论重点总结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南京大学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总结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