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茶园郁郁葱葱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8: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茶园郁郁葱葱,农民喜笑颜开。在东源镇周济村,农民朋友们都利用晴好的天气,在自己的茶园里给茶树松土除草,做好茶园的夏季管理工作。镇里的干部也来到了茶叶基地,了解茶园管理情况,和农民们共商发展之计,鼓励农民继续迈开步子调整产业结构。

一直以来,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是农民关心的头等大事。过去,往往农民不敢种,因为他们害怕农产品卖不出去,与其届时颗粒无收,还不如种点粮食,还能填饱肚子。由于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导致许多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守着青山没柴烧,种着土地没钱用。

东源镇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找到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新路子,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东源镇党委书记张雪勇介绍,由专业合作社牵线搭桥,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实现机制联结、利益共享,成为带动全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目前,这种模式已在东源镇周济、红光、驮龙等村的茶叶、豌豆等种植上取得成功,并逐步在全镇农业产业上全面铺开。

一个让农户、合作社、公司以及政府多方受益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在东源探索、发展,开花、结果。

公司: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资源

虽然地处高山,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环境优美,无任何工业污染。周济村,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村。正因为地处高山,反而让村里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自然环境非常好,不管是空气,水还是土壤都无污染。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青田绿谷伯温茶业有限公司热情高涨的找到了周济村,双方一拍即合,发展产业,合作双赢。

青田绿谷伯温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强说,与周济村合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东源镇周济村地理位置非常好,包括空气,土壤,水几乎都是零污染的,非常适合种茶叶。第二方面,周济村地民风非常好,农民都很淳朴。第三个方面,东源镇政府非重视在周济村发展茶叶产业,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各方面遇到的问题,东源镇当地政府都大力的支持帮助我们,跟农民打好基础,为我们基地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前提条件。

吴国强还说,一个产品要想做精,必须要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这样分工细了,产业链长了,品质有保障,销售有渠道。农户就只管种茶叶,不愁销路;合作社就只要把服务提共好,提供可靠的农资,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公司只管把茶叶加工做好,努力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宣传。一个产业链连接起来了以后,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延伸阅读:龙头企业一头联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是现代农业重要发展引擎,东源镇先后引进和培育了哆多种农产品深加工、青田县农业开发、兴民特种养殖等公司在周济、红光、驮龙等村种植豌豆、茶叶,发展特种养殖和食品加工。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基地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采取由龙头企业组织提供种子、技术、签订收购合同的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并鼓励移民积极投入发展传统北山索面,通过典型带动,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大户,发展区域特色东源特色的优势产业。

农户:以前害怕种,现在怕种少了

周济村是东源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全村有180户600多人口,2005年通了康庄路之后,又实行了旧村改造,现在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子。农民安居了,但怎么乐业致富,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以前,镇里也发动我们种过茶叶,但我们一没技术,二没加工厂,三没销路,都不敢种。”村民叶观仙说,自从镇政府帮助引进绿谷伯温茶业有限公司后,困扰村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大家种植茶叶的积极性格外高涨。另一位村民说的更形象,他说:“以前种蕃薯一个是太重,另外晒干也难晒,更卖不了几个钱。茶叶种起来容易,运输方便,尤其是价格高,效益好,所以现在是全民动手种茶叶了。”

产业发展好不好,关键看农民能否尽快获得实惠。叶观仙告诉记者,自己家刚开始种植了1亩茶叶,产出的第一年光卖茶青就收入了2000多元,第二年更是收入了5000多元,而到明年盛产期,收入再增加肯定没问题。由于效益好,她家里今年又将原来种番薯的田地种上了茶叶,还开辟了一块荒地,一口气种植了3亩茶叶。“今后,我们其他农作物都不种,仅仅靠种茶叶,也能在家里‘数钱’。”她信心百倍地说。

延伸阅读: 2010年,东源镇在北部山区村继续发展大棚蔬菜、高山蔬菜、菜芽苗、干水果等效益农业,并在平桥金粉面合作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平桥金粉面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了金粉面的产值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在五星引入油茶种植,开发2000余亩油茶种植基地,有力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

政府:努力让农民增收步子快风险小

小生产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东源镇党委、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从本地特殊资源条件出发,注重统一布局,连片开发,实现“一村一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既重视巩固和提高传统产业,同时又对有明显开发优势和市场潜力的产品实行重点扶持,发展新的名特优产业,利用规模化经营和特色产业来参与市场竞争,吸引市场。

东源镇镇长杨军伟说,加快偏远山区村的发展,始终是镇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民缺市场、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发动和扶持,特别需要建立基地,通过示范引导。“说千遍万遍,不如让农民到基地看一遍。”只要把大家都带动起来,一年一批地发展下去后,许多个村就能变成特色产业村,再偏远的村也能发家致富。

“农民发展产业,最担心的是市场风险。一旦不成功,幸苦积攒的血汗钱就打了水漂。”东源镇副镇长刘列说,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主要有效规避了两个风险。对于一直面对土地的农民来说,他面对风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资金投入,初期的投入较大。通过推行这种模式,农户所需的所有种苗全部由公司提供,资金投入之忧就帮助农户解决了大半,增加了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另外一个就是农民种东西在行,但是销售东西,闯市场可能不在行。通过公司连接农户模式,实行合作社统一经销这种模式,有效规避了农户自身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作为党委、政府而言,除了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广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壮大区域块状经济的同时,还需要积极牵线搭桥,根据实际选择引进一些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成了专业农业合作社,及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通过在周济村发展茶叶产业的情况,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农户种植热情高涨,技术服务到农民家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已经在东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延伸阅读:东源镇下一步将会继续深入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这一模式,鼓励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继续壮大平桥金粉面加工基地、周济茶叶基地、五星油茶基地和项山公黄牛养殖基地的产业规模,鼓励移民积极投入发展传统北山索面产业。同时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经济合作社的管理和监督,使之成为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统领发展的引擎和支柱。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部训计划,提高农民创业致富技能。 合作社:变村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作为一个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在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周济村在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之初,就成立了合作社。起初,只有50多户农民参加合作社,但现在已经有100多户农民参加,基本覆盖了所有村,茶叶种植面积达200多亩。

成立合作社,进一步统一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思想,增强了他们的致富信心。周济村茶叶产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村民们致富的愿望迫切,但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产业。现在,发展茶叶产业的方向确定了,村民们热情都很高,同时茶叶种起来老板包收购,茶叶苗是老板提供,大家都觉得很好,有信心种好茶叶。

茶叶种植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原来的传统作物很难出效益,再加上现在外出的人比较多,很多田地都荒废了,成立合作社后,由合作社把田地都集中起来,农户要种就自己种,自己不种就由合作社来种,合作社给农户补贴。农户以后回来想自己种合作社马上还回给农户。一般茶叶种植三年时间可以收益,这期间农户还可以套种其它的农作物,这就完全解决了户的后顾之忧。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是一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确保了产品从种植、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参与组建龙头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路子,合作社、企业与农户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这种模式就能形成一条产业链,这样分工明细,每个环节都把各自的做好后就会产生规模效益。

延伸阅读:东源镇积极倡导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通过合作社的引领带动,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武装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运用“统

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带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上半年,东源镇还开展农民技能培训3次,并积极加强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经纪人,进一步拓宽来料加工渠道,扩大来料加工总量,促进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鼓励广大农民发展油茶、茶叶和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在政策和资金给予一定的扶持,不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是富民之本,发展之基。东源镇在经济较弱的村探索出来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实现了农户、合作社、公司、政府等的多赢局面,更改变了以往的重输血式扶贫的模式,增加了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地、农业合作社在东源山乡扎根落户,东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步子将迈得更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将越发快速。

迎丰镇红花坪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的

产业发展新路子

作者:李小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26 更新时间:2009-10-16 今年以来,迎丰镇按照“政府支持、支部引领、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组建了红花坪村、梧桐村两个蚕桑专业合作社。红花坪村党支部依托合作社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在支部的引领下,以合作社为纽带,以能人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重点,实现了蚕桑产业的突破发展。

一是建基地。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在坚持土地承包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引导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桑园进行合理流转,现红花坪村二组已流转闲置土地100亩,准备秋季新建高标准丰产密植桑园。并在二组启动新建200平方米简易蚕室1间,建小蚕共育基地1处,秋季共育小蚕150张,为全村蚕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技术。深入开展对蚕农的技术培训,通过技术服务上门、召开培训会,使蚕农熟练掌握养蚕技术。大力推广养蚕新技术,对小蚕共育、简易蚕室、多批次养蚕、养地蚕、自动上簇、蚕病防治等新技术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对使用新技术蚕农实行政策倾斜和奖补,切实提高养蚕质量和效益。全年召开了3次蚕桑技术培训会,培训人数达350余人次,确保了每个养蚕大户至少有一人熟练掌握蚕桑省力节本提效技术。

三是搞服务。村上建立了蚕桑技术服务队,配备了蚕桑辅导员,对养蚕户全面实行基地小蚕共育,统一配送蚕药,统一进行蚕病防治,搞好养蚕期间的全程服务。

四是作示范。在小蚕共育基地共育好小蚕的同时,村支部集中人力、资金养好大蚕,以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蚕农养好、养足蚕,扩大全村养蚕总量,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全村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全村养蚕总量达670张,较去年净增160张,产鲜茧2.3万公斤,实现蚕茧收入47万元,人均养蚕收入735元。

五是育大户。按照“抓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模式,在全村培植养蚕30张以上的大户2户,20张以上大户10户,10张以上的大户25户,大户养蚕占全村养蚕总量的76%,通过大户带动,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全村蚕桑生产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六是促销售。走“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订单农业,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合作社理事成员直接参与企业蚕茧收购,确保蚕农利益最大化。

七是拓链条。充分利用蚕桑资源,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在不违背现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大前提下,鼓励农户科学、有序、合理利用现有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引导蚕农对桑园土地进行合理利用,科学套种,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蚕桑综合效益。今年全村发展食用菌10万袋,套种地膜洋芋250亩。

提高风险

刘维嘉指出,要找准突出地方特点、发展优势的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将扶贫规划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行业规划有机融合,让扶贫对象有效地参与产业发展,建立起稳定的增收来源。要建立扶贫项目的检测和评估体系,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扶贫项目给扶贫对象带来的增收效益。

就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曹存正强调,一要着力加大整村推进力度,立足于“转”、立足于“聚”、立足于“改”,把扶贫开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引导贫困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贫困村整村脱贫致富的基础。二要着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三要着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致富能力、增强致富后劲。四要着力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问题,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就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曹存正强调,一要抓试点,增强示范引领带动力。二要抓标准,确保高标准粮田建设质量。三要抓规模,形成集中连片开发的好局面。四要抓整合,努力破解资金难题。五要抓机制,规范项目管理。要通过3年的努力,集中打造180万亩“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平均亩产超吨粮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就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曹存正强调:一要壮大主体,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紧密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化集群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二要突出特色,各县区都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三要完善机制,建立和完善集群内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四要向高效、精深发展,向建立完善、多循环的产业链条发展,力争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李智民强调,推进扶贫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以此次会议召开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古茶园

茶园承包合同

茶园产业情况汇报

茶园实习报告

大观楼茶园策划案

茶园承包经营合同

茶园承包协议书

茶园管理处工作总结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

茶园管理技术

茶园郁郁葱葱
《茶园郁郁葱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