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暑假赴上海学习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2 12:1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届“新经典”大讲坛活动学习汇报

坊安街道石埠小学王臻(2013.7.20)

7月8日——12日,在刘建峰校长的带领下,我们15名老师一起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新经典”论坛活动。议题是“微课程,大世界”。邀请了一大批活跃在小语前沿的专家和名师——吴忠豪、管建刚、常丽华、周益民、张学青、韩兴娥、朱文君、戴建荣、钱锋、方素珍(台湾)、郭初阳等,全方位展示他们最新的“微课程”研究成果和研究策略。五天的时间,专家们独特的视角,深邃的见解,丰富的内容、高超的技艺,给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现将这五天的学习情况做一汇报,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经典再回首

1、李振村的《微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李振村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微课程?整个讲课过程,从“中国的公开课何以成为世界奇观?”开始,一路追问,引发听者的不断深思。从斯霞、李吉林到新课程改革,追溯历史,回望现实,终于得出结论:数年磨课,距离教育大地越来越远;真是课堂,一线教师越来越远……人是吃五谷杂粮的,只有常态课堂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此时,在中国教育大地上一部分年轻教师开启尝试:如丁慈矿的“中国对联课”、常丽华的“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陈琴的“素读”关建刚的“作文手抄报”以及韩兴娥的“海量阅读”等。他们的具体做法让我茅塞顿开,就是从一个问题切入,解决实际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和实践,长期坚持那便是一个全新的“微课程”。

普通教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发微课程?李老师通过对丰田的五个追问,对校训的五个追问,对语文老师的五个追问,朱文君:由经典诵读班到“小古文”课程;刘敏威对红楼梦的追问——由读红楼梦到“小红楼”课程;李红霞对月亮的追问——由月亮课程到“统和课程”;北京亦庄实小对课程的追问“始业课程”,让我们明白了:只要从一点出发,往前走一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就能在课堂上开发微课程。

2、杨文华老师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做好一个微课程》

杨老师为我们举了“乡村教师敖双音”的例子,这个普通的山村教师为学生开发了“书信课程”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失落感,让孩子给家长写信,用书信搭建孩子与家长之间情感的桥梁;让孩子与校外的

远方的朋友写信。开发了书信课程。还开发了“大自然课程”、“教室里的旅游课程”、“童书攻读课程”读孩子们喜爱的经典图书,班里有3000多册,六年下来,每个孩子读了至少1500本,师生共读200本,“艺术课程”,有泥塑、手工、舞蹈、童话剧表演等等。由此, 我们收到的启发是:课程不是为了知识而存在,而是为了孩子而存在。不是没有微课程,而是我们缺乏发现微课程的慧眼。因此我们可以从乡土文化中寻找微课程。 从节日和仪式活动中寻找开发微课程。

3、关建刚的《语言的秘密》

穿短裤、旅游鞋的管建刚,是在作文教学方面最有发言权的人,十年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究作文教学,十年磨一剑,从给孩子办作文手抄报起家,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成了全国赫赫有名的作文教学大师。他的报告《语言的秘密》,分为上下两篇,从欣赏学生的语言入手,展开深入的阐述,“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语言”和“什么样的语言是坏语言”, 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用调侃的语言、谐音等进行勇敢的写作。

从中了解了他的作文评价系统:

⑴一定要多读书,知道哪些话别人已经用过n多次了,就别再用了

⑵言要有新鲜感

语言创造性和他对语言的积累不成比例,甚至没什么关系 ⑶语言的节奏感

三字词连用,四字词连用,短句训练,语言干净,将长句变为短句,长句与短句结合

老师欣赏的方向往往是学生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⑷写作文能不用关联词就不要用,因为关联词是语言的胶水,能不用就不用。

⑸普通人写作文,时间是可有可无的,不需要的,小孩子尤为然 ⑹事件是要时间的,小事情是不需要

4、常丽华的《重构教室生活》

有中国的雷夫之称的常丽华,用十年时间,建设全新的“教室生活”,她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小蚂蚁班,小蚂蚁教室后面的墙面上,画了十二个蚂蚁窝,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每个月发生的那些大事,她都用照片记录下来——一年之后,照片就会全部更新一次。而每个月出生的孩子的自画像,也贴在相关的月份里——这是对每个孩子生

命的珍视。小蚂蚁班的学生阅读量平均达到700万字,博览群书,下笔有神,在她的学生中成为寻常景象,她通过绘本、诗词、整本书共读、童话剧构成了系列的“新教室课程”形成了新的教室文化,特别是她的“生日故事课程”, 她会在孩子过生日这天,精心选择一个契合孩子生命气质的故事送给他,并且为他写下生日诗——这些分行的句子,连同孩子的照片打到白纸上,每个孩子一张,全班同学再为他写生日诗,画生日画。36份生日祝福钉起来,就是属于这个孩子的“生日书”。她的这种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教室课程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让我们关注并留住短暂生命中那些可以永恒的时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5、海量阅读课程的开发者——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她以非同寻常的勇气,基本抛弃语文课本,通过自选的文本把孩子引入文化的大世界,她的具体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开学两周学完课本,然后她划分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段,通过海量诵读儿歌认识200字;只写字,不写词;三四年级为中年级段,海量朗读,背诵白话文,打好写作基础,作文教学从抄写课文对话开始,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段落抄写格式;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段,诵读文言文为主,文言、白话穿插、读历史成语,达到学以致用,分层表达,融会贯通,她的这种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探索了轻负担提高效益的海量阅读教学法,为我们今后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二部分:我的感受和体会

1、找准一点,挖深做细。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在大街上有个卖鼓的人,他的鼓被一个淘气的小男孩用针捅了一下,这个鼓就坏了,卖鼓的人很生气。

一个过路的学者笑眯眯地仔细瞧着那针眼儿,好像有什么新发现。

卖鼓人见他这般表情,气愤地说:“你这家伙幸灾乐祸什么呢?”“误会了!”学者温和地说,“我在想,这样结实的鼓面,倘若用鼓槌东敲一下,西敲一下,即便是大力士,也未必能够一下子敲破它。然而,它却经不起一根针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找准突破口,象针尖一样集中在一点上使用力量。

很多教育名家就是这样做的。比如,朱文君老师的趣味小古文教

学。她从2006年开始研究小古文,她定期到学校里去教小古文课,尝试把文言文引人常规的语文课堂。五年的时间,朱老师教了数百篇小古文,教学年级也从最初的高年级,逐步延伸到了低中年级。就是因为这样集中力量的挖掘和探索,朱老师的小古文教学打开了小学文言文的新天地。。

比如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十年来,管老师一直沉醉于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他研究怎样写自由作文,研究怎样提高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十年磨一剑,管老师把作文教学做到了极致。我们从事教育几十年,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找准一个自己的点,持之以恒地挖下去,我相信就能找到适合我们的“微课程”。

2、坚持积累和反思。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真实的教学故事,有的曾使我们兴奋激动,有的曾使自己沮丧懊悔,也有的记忆深刻,使我们终生难忘。有的人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和分析,就可能写成了论文或著作;有的人不以为然,没有留下故事文本,虽然经常回忆起一些精彩的故事,却常常说不清道不明当时的细节和精彩,时间长了,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想想这其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其实,我们不但可以积累教学故事,也可以积累教学课例,每天积累一个课例,一年就上百个课例;每周积累一个课例,每年也几十个课例。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课例加以反思,保留成功地方,改进失败地方,在反思中前行的话,常此以往,这些课例一定会成为我们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3、不断学习,与书为友。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名家们之所以知识渊博,见解深刻,很大原因归功于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哲学、心理学、教育专著、诗词歌赋-----他们博览群书所以就能够博采众长。而很多优秀的语文大家更是这样,经典诗词、名言名句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妙语如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令人赞叹。

《礼记、学记》中这样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只要学习,永远不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断阅读和学习,丰富和充实自己,就能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就能改变学生,从而改变学校,改变社会。

总之,一个在学生心目中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特色的教师,而特色,来自于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如果教师

使自己的教学具有了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开发,就有可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微课程。

一个不断前行的教师,就像手里捧了一棵具有魔法的露珠,能够不断的激发起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这样的课堂也必定是令学生期待和盼望的课堂,是具有魅力的生机勃勃的课堂。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那么,让我们从课堂开始,从教室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携手并肩,不断追求,在我们学校新教育的平台上,迈向更加幸福和完整的未来!

赴上海考察学习汇报材料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有感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暑假赴上海学习汇报
《暑假赴上海学习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