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6: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王维诗四首

《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 教学目标 :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诗歌语言

4、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方法设想: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背诵《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秋日傍晚静谧、清幽而清新的自然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污浊、黑暗官场的厌恶,对安静纯朴的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追求)的思想感情。

二、关于作者

1、

王维: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字摩诘,父亲去逝较早,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王维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画家,苏轼评论他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还通音律。做过几任官。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但他消极应付,曾经故意服药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军收复了京城,他因做伪官,将受到严厉处分;幸亏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缙愿意削官为他赎罪而获免,得以从宽发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职,成为太子中允。此时,王维对世事官场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王维的大多数山 1 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补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

三、学习《积雨辋川庄作》

1、读诗歌

2、堪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注释】: (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藜:这里指蔬菜。(4)、黍:这里指饭食。(5)、饷:致送。(6)、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7)、啭:鸟的宛转啼声。(8)、黄鹂:黄莺。(9)、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10)、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11)、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写照。(12)、野老:指作者自己。

3、讨论,简析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把画面描绘出来。

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这一句中,那个字用得比较好?

析: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炼字)

2 总结: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摹画面。

析:视觉: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

听觉: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因此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 下面两联主要抒写什么?„„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如果让你过这样的生活如何?„„不久就会觉得孤寂寡淡了吧?但是诗人却能从中领略到极大的趣味,为什么?因为他早已厌倦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所以表面上是在写太过清幽孤寂的生活,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析:野老是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为什么呢?„„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 3 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为什么?„„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所以这里诗人是在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

抒写诗人澹(dàn)泊(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鉴赏要点:

2+2式结构: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诗中用典故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

②“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争席”、“海鸥”二典,有生活画面,曲折见意。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用典。

四、学习《辛夷坞》

1、读诗歌

2、讨论、简析

这首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什么?„„“发”。 当春天来临,花的蓓蕾在山中怒放,灿烂无比。

4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的后两句写花的什么?„„“落”。 写春天不永久,有花开就有花落。山中的居室空寂冷落,无声无息,只有纷纷扬扬的辛夷花洒下片片落英,悄悄结束了它美丽而略显短暂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

鉴赏要点

①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山林之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

②寓情于景。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淡泊情怀。清幽的山林,花开花落,让人读后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气质所在,即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③对比。辛夷花在春寒料峭时开放,展示它的生机和希望,但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这是多么孤独而又冷落的令人难堪的境地!所以它只好自开自落,在深山中了结自己的美丽行程。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主旨:这首诗写辛夷坞幽静之景(境),表现诗人宁静淡泊情怀(意)。

6、质疑探究: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淡泊情怀?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五、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

1、齐读

2、讨论,赏析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

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析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下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点出“归江东”题意。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请同学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歌描写的画面。

2、

小结:此诗融情语景,洁净抒情。诗人通过奇妙的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达到景与情合的境界,而无做作的痕迹。诗人将抽象的惜别之情极其生动的表达出 6 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仿佛友情绵长,充塞于天地之间。

3、

探究:试举一首送别诗,比较异同。如《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学习《观猎》

1、齐读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讨论,赏析 巧构妙思 字字珠玑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展示了与李白、杜甫不同的风格,在艺术上造诣很深,美学价值很高,是可以与杜甫相媲美的。他以卓越的艺术才能,运用生花妙笔,传神地描绘出祖国河山千姿百态的妖娆风貌,给人们展示了大自然或雄浑或旖旎的差别万端的姿容,使读者读其诗如赏画观景,心情为之怡悦。古人评价其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确实,他的诗或富丽宁静,或含蓄隽永,或雄浑奔放,手法之多变,风格之多样,是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的。他的《观猎》一诗通过一幅将军骑猎图赞扬将军性情豪爽、武艺高强,表现将军逐马鸣镳之乐,表现了以雄浑取胜的特色。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探讨,有六点值得借鉴的技巧。

(1)、高山坠石,逆起得势

《观猎》开句写道:“风劲角弓鸣”,突兀奇来,以惊人之语渲染出一幅在旷阔的原野上,大风呼啸、箭鸣弓响、山雨欲来、森严紧张的气氛。读者一接触此句,便为之迷惑、动魄,不免发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将军猎渭城”。这首联,上句起势,有如古戏舞台上人 7 未出场,先吆喝一声,气氛为之一紧;下句则如一员大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跃将出来。起句有先声夺人之妙,有异军突起之势,给人以悬念;接句则轻笔缓道,慢语解释,使人恍然大悟,极富戏剧味。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弹技有“铁骑突出马枪鸣”一句,若用此句来比喻《观猎》的开头也是很合适的。很多人推崇这种突兀起笔之法,清人方东树说:“直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其首联“若倒转便是凡笔”。这些评价都是精当之论。我们试将首联二句倒转来细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倒转后的这两句诗便变成了一般的叙述,气势一落千丈,失去了先声夺人之美。 (2)、避实就虚,以物衬人

《观猎》第二句点出“将军猎谓诚”后,笔锋一转,不正面写将军,而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诗人在大雪初融后的枯草原野背景下点染两笔:寻猎物的猎鹰疾飞,追禽兽的骏马奔腾。诗人不同常人,他用将军所用之物来显示将军的勇武过人,深得以物配人之妙。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写罗敷的美貌,用“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衬托,历来极为人们所称道。《观猎》以物衬人,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键儿须快马,快马须键儿”(《南北朝鸣歌》)。一物配一物,良将佩宝刀。 好马快骑,舍强将勇士,谁配乘用?矫健神鹰,除剽悍猎者,谁配掌握?通过陪衬烘托,将军英姿便跃然纸上。 (3)、典故显形,山水不露

《观猎》前两联写出猎,颈联写猎罢归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这两句写猎归所经之地,而写地名另有深意。原来,新丰市在长安东北,是盛产美酒之地,当时游狭之士常到此相聚豪饮。作者曾在《少年行》中写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显然,在这里诗人是借新丰典故,表现将军豪爽任狭的气质。细柳营,在长安西北,是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处。诗人在此是意欲把将军和周亚夫并比,表现他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刚勇正直的特点。通过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将军勇武慷慨、豪放不羁的气度与非凡形象更为明显了。作者用典故如信手拈来,极为自然,不显山不露水,而奏出奇效。 (4)、以静显动,余音不尽

《观猎》前三联是写有声的喧闹场面,尾联则是写无声的观望追忆。一个打猎过程在前三 8 联中已经完成,下来还有什么可写?“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人独出心裁,写将军归来以后,兴犹未尽,回首观望,其恋恋不舍之情一露无遗地显示在读者面前。将军回首苍茫暮色中的猎场,是在追忆刚才的欢乐?是在筹谋下次再猎?还是另有所思?„„读者尽可以去作合理的想象。尾联这一平缓反衬,不仅反映出适才纵横驰聘的景色;而且表现了将军出猎顺利,兴致盎然,极目远眺,神游象外之情态;还给读者留下不尽的余味、余音。如果换用颈联那样的句子作结,诗便嘎然而止,一切余音便荡然无存,诗完意尽,表达效果就差之千里了。 (5)、结构严谨,章法浑成

这首诗出句奇,中间巧,结尾妙,四联所写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巧取巧舍,避熟出新,勾勒出一幅精妙的骑猎图,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絮絮如生、叱咤风云的将军形象。诗的结构相当严谨,章法天然浑成。首联由出猎的将军写起,尾联以将军回首作结,前由“马蹄轻”,后由“忽过”“归还”;前由“风吹角弓鸣”的动,后有“千里暮云平”的静,前后呼应,动静搭配,相应生辉。首联以挥鞭跃马写将军威武傲岸之姿,尾联以回看暮云绘将军得意留恋之乐,各领风骚,言简意富。全诗蝉联、过度十分自然、融洽、熨贴,几个富有特征的个体,合在一起构成了有机和谐、不可少缺的完美整体。 (6)、斟字酌句,一石三鸟

王维诗有文字简洁而往往一字奏奇效的特点。《观猎》一诗,选字用句也颇为不凡。“风劲角弓鸣”,“风劲”二字,看似平淡,但在诗中作用不小:其一,它绘出了将军出场的环境,显示了将军顽强的意志;其二风强箭难射,显示了将军射艺之高;其三,强风之中尚能听得见弓箭簌簌鸣声,可见弓之强,从而显示了将军力之大。“将军猎渭城”,一个“猎”字,一破题,二注“角弓鸣”,三领全篇,也可谓一石射三鸟。此外,“鹰眼疾”之“疾”,“马蹄轻”之“轻”字,“忽过”、“还归”、“射雕处”等,都是化平坦为神奇的字眼和语句。“疾”不仅写出了鹰眼得锐利,还写出了鹰发现猎物之快速;“轻”不仅写出了马行之快,追猎之速,还露出了猎者欢快、轻松的情绪;“忽过”、“还归”,行云流水,显示了将军出猎顺利,收获良多,意畅而不觉物重,于是纵马腾跃的情态。仅四字两个动词便把将军欣喜若狂之情,自豪踌躇之态惟肖地刻划了出来。这里,“还”通“旋”,快速的意思。“射雕处”一句可算作诗人写诗的点睛之笔。前面不管写将军勇武 9 也好,自豪也好,而将军武艺究竟如何,给读者的印象还不是十分明了的,这最后一点,突现出将军是射雕手,读者的崇敬之情便顿时为之而生。雕是非常难射的,而将军能射,其武艺之高强,尚有谁比?读者读诗至此,不免要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进而为诗人的艺术匠心所折服。

如此看来,《观猎》这首诗立意新奇,意境旷阔,技艺高超,全诗写“观”,句句绘形,字字珠玑,清新感人,值得玩味、借赏。

2、用生动的语言复述将军打猎的过程。

3、体会如下词语的作用 枯 尽 疾 轻 忽过 还归

4、体会诗歌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10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王维诗四首》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王维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1 王维诗四首 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1.1《王维诗四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白居易诗四首》教案2

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1王维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3 杜甫诗五首》教案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6 边塞战争诗》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王维诗四首》教案2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