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3月最新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时评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1: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生撞宝马后留道歉信和钱 车主谅解反资助万元

少年深夜撞宝马后留道歉信和钱 车主谅解反资助万元

2月5日凌晨,河南省新密市一中学生骑车不慎撞上了路边停靠的宝马车,匿名留下字条和打寒假工挣来的300多元钱向车主道歉。宝马车主被该学生的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深深打动,今天终于寻找到这名中学生后,不仅不追究责任,还资助了他万元“助学金”。

车子被撞 门把手留下道歉信和钱

52岁的薛战民是河南登封人,今年52岁,家住新密,在浙江绍兴开了一家公司。春节前,公司放假,他回新密过年。2月4日晚上,他从外面办事回来后,把自己的宝马车,停在了新密市西大街的停车位上。第二天上午9点多去开车时,发现宝马轿车的左倒车镜被撞坏,左车门和车后方,分别留着20多厘米的划痕。

薛先生刚刚看到车被撞了,当时心里很生气。就在拉驾驶室车门准备上车查看时,“在门把手的内侧,摸到一个纸卷,打开一看,是一封道歉信,里面还包裹着311元有整有零的现金。”薛战民说,看了道歉后,他一肚子的火顿时消了。

在这张道歉信上这样写道:“叔叔您好:我昨天骑车不小心把你的车倒车镜撞坏了,很不好意思,我心里也很难受,我是矿务局的学生,寒假在城里打工,我给你留了钱作为补偿,我知道这不够,但我已经没有钱了,非常对不起。对不起!!!”

“当时看到这纸条后,觉得没必要再去追究肇事学生的责任,就顺手把纸条撕烂揉成团扔到地上。”后来,薛先生觉得该为这名学生做点什么,就又重新把纸条捡了起来。

“这孩子利用寒假打工,说明孩子的家境不太好,但他撞了车子能勇于承担,并尽自己的能力进行赔偿,说明他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我们应该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有了这个想法后,薛先生就开始寻找这名学生。

特殊的报警 “找到肇事者后我要把钱还给他”

因为这名学生没有留下任何的联系方式,2月8日上午,薛先生来到了新密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事故中队,向民警寻求帮助。他希望民警帮他找到一名交通肇事逃逸者,但并不想追究此人的责任,而是想当面将311元现金还给对方。同时他还表示,“如果对方家境贫困,愿意资助他完成学业。”

新密市交警大队的民警听完薛先生的讲述,也被该学生的真诚所感动,同时也对薛先生的宽容与大度大加赞赏,表示将尽力帮薛先生寻找这名学生。

警方查阅事发地点各个路口的监控录像,终于发现这个孩子经常出现在当地一家烤翅店。10日上午,警方找到这家烤翅店老板,老板在查看警方打印出来的图像后,确认了这名孩子确实在他店中打工。但是老板只知道这名孩子叫“亦凡(音)”,具体是哪两个字也不知道,也不知道姓什么,因为寒假打工的孩子们都是临时招用的,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警方通过经过查阅户口系统和照片比对,初步确定孩子叫“陈奕帆”,家住竹园村,平时跟着姥爷住。

新密市交警大队的民警和新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绍光就来到竹园村陈奕帆家,不料奕帆和他姥爷都不在家。经过与村委会对接,李绍光等人联系上奕帆姥爷,老人起初不相信这事发生在外孙身上,由于陈奕帆没有手机,李绍光等人又和奕帆的姑姑和妈妈联系,最终确定了陈奕帆就是薛先生要找的学生。

据了解,陈奕帆今年17岁,在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读二年级。寒假期间,他在一家烤翅店打工,当天留下的300多元是他寒假打工挣来的所有的钱。

“贫且信 富且仁”车主资助该学生万元“助学金”

陈奕帆妈妈楚女士介绍,他们夫妻俩都在长春打工。2月10日,儿子告诉她自己闯祸,把别人的宝马车撞了。楚女士安慰了儿子后立即回到新密,与车主薛战民取得了联系。11日,楚女士与薛先生一见面,就主动提出要赔偿薛先生的所有损失,但是被薛先生坚决拒绝了。

12日下午,薛先生又委托自己的二女儿给楚女士和陈奕帆送来一万元现金,表示要资助陈奕帆的学业。对这一万元,楚女士和陈奕帆坚决不要,陈奕帆说:“本来就是我做错,到现在我心里还非常内疚,不让我赔偿我已经很感谢了,怎么好意思再要这钱呢?”

薛先生的二女儿则劝说:“这钱是我父亲的心愿,也是他的承诺。一码是一码,再说,这钱是资助你学习的,如果你要赔车钱,可以等到你毕业挣钱了再说,这个钱必须要收下。”

最终在新密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交警大队民警的共同劝说下,楚女士和陈奕帆才收下了这笔饱含情义的“助学金”。

据楚女士介绍,陈奕帆还有个妹妹,两人均由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照看。陈奕帆今年上高二,平时住校,奕帆很懂事,每逢寒暑假都要勤工俭学。对此她非常支持,她认为孩子应该趁早学习自立,早点接触社会也是好事。

吴先生住在薛战民的邻村,同在绍兴做生意,与老薛十分要好。他眼中的老薛,热心善良。吴先生介绍说,“两年前,老薛听说新密袁庄乡有个贫困家庭,因父亲残疾、母亲智障,3个女儿无钱上学的事后,立即带着衣物和1500元钱,与妻子一起赶过去进行救助。 ”

陈奕帆说:“我记下了车主的电话,想以后挣钱了,把钱还给车主。”

杨振宁姚期智回应为何放弃外国国籍

作为享誉世界的两位科学家,杨振宁、姚期智教授已经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并于去年底主动向中国科学院提出申请,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昨天,二人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中科院官网的“院士名单”里,同时从外籍院士名单中消失。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杨振宁早在2015年4月1日便放弃了美国国籍,他对北青报记者称,当年加入美国国籍时是痛苦的决定,而放弃美国国籍也不是个简单的决定。

杨振宁自述 2015年4月1日已放弃美籍

21日,杨振宁对北青报记者讲述了他重新成为中国国民的感受。

“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过,我父亲到临终都没有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杨振宁对北青报记者表示,“我放弃美国国籍是在2015年4月1日,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杨振宁说,他的挚友熊秉明曾经对他讲,虽然杨振宁的父亲已经去世,但杨振宁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父亲的血液。杨振宁说当时他回答:“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振宁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今年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我曾经说,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首次制定程序规则 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

北青报记者从中科院学部工作局了解到,去年底,已经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先后提出,希望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因为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在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没有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主席团经过审慎研究,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按照这个新制订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了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了信息技术科学部。

“两位外籍院士作为国际著名科学家,加入中国科学院院士队伍,对于提升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中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二人都是清华大学全职教授。 杨振宁院士今年94岁。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此前,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住进清华大学,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并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

姚期智2004年归国

“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

姚期智院士是在杨振宁的介绍下回国的。今年70岁的姚期智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多所名校任教,回国前是普林斯顿终身教授。2004年起他在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并于次年获得北京永久居留权,目前他是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教授,在清华先后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ITCS)、交叉信息研究院(IIIS)和量子信息中心,致力于培养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姚期智表示,他2004年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职,而后回归祖国。对于在清华大学的岗位上参与科技强国的工作,姚期智形容为“是一个划时代的壮举”。

姚期智对北青报记者说:“这么多年来,培养我们的青年才俊,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这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感谢中科院特别立法,让我由外籍院士转为本国院士。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的欣慰与骄傲。”

“虎先生”教人守规矩

继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死咬伤两名私自下车女性游客后,宁波雅戈尔野生动物园老虎又大发淫威,咬死一个翻墙入园的男性游客。

看来,野兽就是野兽,对它们来说,吃饱才是硬道理,其他都可忽略不计。因而,不论是腰缠亿兆的大老板,还是一文不名的小乞丐;不论是西施、貂蝉之类绝色,还是无盐、嫫母之类丑女;不论是贵为王公贵族,还是贱为贩夫走卒,在老虎眼里,统统都是一顿高蛋白美餐,绝不会因为你貌美如花就口下留情,也不会因为你贵不可言就放你生路。由此,我不禁想起一句话:老虎面前人人平等。 追求平等,是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卢梭、伏尔泰,多有宏文高论问世;从陈胜、吴广到李自成、洪秀全,则有轰轰烈烈的具体实践。进入现代社会,呼唤平等,争取平等,更是日益从口号变为行动,从理论变为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艺术面前人人平等,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就业面前人人平等„„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所有领域。

遗憾的是,许多人人平等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尤其是在规矩面前,特权、随意、例外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两只吃人的老虎就实在“看不下去了”,主动跳出来给人们“上课”。 授课的内容是如何遵守规矩——为什么进野生动物园要买票,不能翻墙?“教具”是一个没有遵守规矩翻墙入内的游客。授课方法是现身说法,当场兑现。授课风格是铁面无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犯了规矩就要处罚,一点也不客气。最后,“虎先生”还言简意赅地进行课堂小结:翻墙入内的游客死于虎口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这就是漠视规矩的代价。

可以相信,“虎先生”这活生生、血淋淋的一课,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将会使得成千上万的人学会尊重规矩,老老实实,不越雷池一步,不存侥幸心理。为此,有家网站发起有关“雅戈尔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的民意调查。90%的网友认为“责任在游客,不遵守规矩在先,以后要吸取教训,做个老老实实的规矩人。”看来这一课确实有效果,立竿见影。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在雅戈尔野生动物园这一亩三分地里,恐怕从此再没游客敢翻墙入内,除非你不想活了,要么就是“活武松”再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漠视规矩,早已成为时下一些国民的顽固劣根性,似乎怎么教育都不灵,领导、专家谁来上课都没用。闯红灯,酒后驾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翻越围栏,乱写乱画等,虽都明文禁止,都有规章制度,可是漠视乃至破坏规矩的人却比比皆是,司空见惯。譬如著名的“酒驾猛于虎”,几乎哪一次检查都不会落空,都有不菲斩获。对这些酒驾者,如果也有一个威风凛凛的“虎先生”出面授课,想来不会仍然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吧?

漠视规矩还体现在政治领域,在官场。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贪赃枉法,权钱交易,干预司法,任人唯亲,拉山头,搞宗派等,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漠视规矩,触犯规矩,早晚也会收到“规矩之虎”的严厉惩戒。*、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薄熙来、苏荣等“大老虎”,在疯狂作案时无不张牙舞爪,趾高气扬,藐视纪律,无视规矩,横行霸道,不可一世,俨然猛虎下山,但当我们的打虎将一出手,“规矩之虎”一显威风,他们就成了一触即溃的纸老虎,气绝身亡的死老虎,千夫所指,身败名裂,去大牢里度过余生。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政治规矩、纪律都能确实硬起来,都能像雅戈尔野生动物园的老虎那样,盯紧每一个破坏规矩的人,谁一违纪犯规,就狠狠咬上一口,风清弊绝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漠视规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吃过亏,没摔过跟头。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能做到这一点还只能算是个不太笨的人,可是若能做到别人吃一堑,我也能长一智,那才叫真聪明、真智者。国内有一个权威统计,出车祸最主要的原因的前三位,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归结起来说,都属于不守规矩,而这些规矩是在驾校就反复进行教育的,其中利害人人皆知。可有些人就是不当回事,视规矩为无物,对别人出的事熟视无睹,只有自己出了大事故,被“老虎”狠狠地咬了一口,才知道遵守规矩的重要性,可那时可能往往就晚了,弄不好就会车毁人亡,连个亡羊补牢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为漠视规矩,人们已经付出过巨大代价,有过很多血的教训,雅戈尔野生动物园发生的悲剧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漠视规矩猛于虎。因而,尽管代价太沉痛,牺牲太残忍,我们还是要感谢“虎先生”上的这一课! 青年人不能缺少财富观教育

大学是青年人走向社会、迈向成年的关键阶段,对获得财富避而不谈不现实,透支自己的人生财富更不可取

新学期开始,“开学经济”照旧火了起来。除了学习生活必备的“刚需”,如何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再次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

就在不久前,几家调研机构先后发布2016年大学生消费趋势报告。“三成以上学生生活费不够花,39%的学生身边有人使用校园贷,半数以上学生参与理财活动,高校连续多年成为金融诈骗重灾区”,联系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裸条贷款”新闻,大学生如何管理钱包的问题不可小视。正确看待财富、学会理性消费、规避财务风险,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财富观,已成大学生们亟待弥补的一课。 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与财富有关的教育十分缺乏。传统文化中,财富观多以义利之辨反映出来,从“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不可“怀利以事”、亦不可“怀利以相接”,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避免在公开场合过多谈及金钱与财富。直到今天,在整个教育链条中涉及财富观的课程仍然很少。纵观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体课程设置,只有少数大学在近几年开设了与财富有关的选修课,绝大多数学生在十几年的求学过程中并未学过与财富和消费有关的知识。

回避如何看待和驾驭“利”,现实中却被物质世界所包围,这反而造成了大学生健康财富观普遍缺乏。有的表现为盲目攀比、崇拜名牌,有的成为缺乏合理规划、冲动消费的“月光族”,有的幻想一夜暴富、瞬间成功,有的只顾打工兼职,不考虑是否对自己成长有利„„近年来多起因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正是大学生群体缺乏相关知识储备,金融机构和高校又缺乏及时科学的引导使然。 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思曾提出,青年人应该掌握至少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这三种能力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对自己负责、独立解决财富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仔细观察那些善于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民族,事实上从幼儿阶段就注重培养孩子与财富有关的观念,教导孩子自食其力,告诉孩子赚钱只有合法与否、没有贵贱之分等。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财富观念的变化,尽早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和财富观念,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财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研究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不仅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关乎高校将培养怎样的人的大问题。大学是青年人走向社会、迈向成年的关键阶段,对获得财富避而不谈不现实,透支自己的人生财富更不可取,让大学生群体尽快补上财富观这一课至关重要。只有更具备独立意识、更具备自控能力的人才,能够理性追求财富、合理支配财富、防范个人财务风险、科学制定人生目标的人才,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朗读者》热播 董卿:我不会盲目显示自己 过去二十年,从东方卫视到中央电视台,从《魅力12》《欢乐中国行》到青歌赛,直至主持了十三年“春晚”,董卿像她的其他央视前辈们一样,踏入了“家喻户晓”的行列。谁也没想到,2017年1月一档原本冷门的知识类节目突然爆红,并让在节目中对古典诗词、外国文学信手拈来的董卿,成了网友们口中的“真女神”。

是时候

做这样的节目了

董卿坦言,观众对于这一节目的热情,让她略微有点出乎意料。但是,2016年2月份她开始写《朗读者》创意案的时候,潜意识中已有一种感受,是时候做这样的节目了。

“当我提出这个案子之后,从同行到客户,几乎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大家觉得,好像中央电视台是应该做这么一个节目了,这也给了我很多信心。”

那么,大家对知识类节目的这种热情,有多少会转化为对知识本身的渴求?董卿说,“这很难去做一个统计,但如果说唤醒了观众的一种新的认知,就成功了一部分。所谓的知识点是没有太大用处的,知道一百首诗,一千首诗,这些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你从中认识到了什么,或是跟你的人生体验是否有所结合,帮助你成长,重新去审视周边。”

很多观众惊讶于《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的诗词量,对此董卿称,“可能因为诗词大会涉及的面比较广,有些正好在我知识点上,正好和大家应和一下,我不会盲目地展现自己对诗词量的储备,或者去显示自己。”

挑选好朗读者 特别重要

《朗读者》是董卿特别坚持要做的节目。但阅读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它为什么需要被搬上屏幕? 对此,董卿直言,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 “我对文字是有偏爱的。我其实是变相给大家一段阅读时间,不长,也就一个多小时。”

那么到底给观众读什么,选择标准是什么?董卿说,“我首先会问,我被感动了没有?我有没有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读出来。”

挑选朗读者是一件特别费神的事,董卿说,“他们经常会一页纸60人,密密麻麻,然后说勾吧,可能60个人里我只挑了10个、15个,然后他们特别沮丧地拿着那个名单就走了。再来一页纸60个人,再挑10个。”

董卿认为选的朗读者有知名度、影响力,肯定有利于传播。但仅仅有知名度是不够的,朗读者还必须很有个人魅力。就像翻译家许渊冲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出来。许渊冲是最早朗读嘉宾名单当中的一员,但开始的时候董卿还担心,会不会显得高冷。

柳传志在节目中朗读儿子婚礼的致词感动了无数观众。对此,董卿透露一个秘密。“柳总本身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为了这个朗读,他跟我们非常认真地谈,光见面就有两次,然后通过秘书反复沟通。”“我第一次进他办公室,聊了一会儿,他就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纸,叠得四四方方的,就是那段婚礼致辞。当时他儿子婚礼还没办。他说:‘我真的想了很长时间,要不先读给你们听听,你看这个成不成?’”

董卿说,当时去了三个女导演,加上他的两个秘书,一共五个人坐在他办公室,就静静听他把这封信读完,没有人出声,因为都哭了。“当时我觉得好尴尬呀,我们俩第一次见面,算是陌生人。我觉得,一个做父亲的人,不管有多成功,最后你就是个父亲,没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更幸福的了。后来我们当即决定,就它了。”

我爱苏东坡 也爱杜甫陆游

在阅读上,董卿深受父母影响。她的父母是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们很早就让董卿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只靠吃饭活着,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可以滋养。“最早也有被逼迫的成分,父母给我开书单,这个假期必须读完。但慢慢地习惯就养成了。”

对外国文学,董卿特别偏爱俄罗斯作家,尤其是托尔斯泰。“我对俄罗斯的艺术是情有独钟的,因为他们是一个充满苦难的民族,对苦难的描绘总是深刻而厚重。”

在马上要录制的新节目里,栏目组为一批从清华乃至哈佛回到农村寻找创业机会的年轻人,选了迟子建的读本《泥泞》。“那里面就写到了,俄罗斯文学有很多都在描写泥泞的道路。因为北方寒冷的天气,在冰雪融化之后,就是泥泞的。那种泥泞,它既是一种贫困的符号,但又是一种希望,因为冰雪已经融化了,跨过泥泞,你似乎就能迎来一个春天。”“我是这个节目的制作人,多多少少带了我个人的审美或是价值观在其中。”

谈到古典诗词的影响,董卿特别提到《红楼梦》。“《红楼梦》里诗词挺美的,那时觉得读来就像黛玉读《西厢记》一样,唇齿留香。那里面的诗词比较多一些,伤感、儿女情长、伤春悲秋,这种情怀多一些,可能是那个年龄段喜欢的。” “我一直爱苏东坡,但随着年纪再长一些,也会爱杜甫,爱陆游,爱无奈过后的那种力量。”

董卿说,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或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 人民时评:在“诗和远方”中涵养文脉

见字如面,睹物相思。感情波动不分孰优孰劣,再笨拙的一支笔,即使写出内心万一,也足够令人感动

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在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持续霸屏朋友圈。“有多久时间,没有提起笔来好好写一封信了?”节目甚至不断激发起观众提笔写信的冲动。 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这段时间,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捕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自来水”。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传统的文化形式,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即便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能散发光泽、触动人心?

见字如面,睹物相思。有人说,感情波动不分孰优孰劣,再笨拙的一支笔,即使写出内心万一,也足够令人感动。确实,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那份最纯粹的情感。就拿写信来说,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诚。而字迹又往往能印刻下书写人的性情,古人甚至有“尺牍书疏,千里面目”的说法,见信如晤,读信之人见字便能捕捉对方写信时的表情。字如其人,不加掩饰地将自己完整地展现在对方面前,正是这种纯粹和真诚,更令人神往。我们会被画家黄永玉给曹禺写的信所感动,恐怕就是“心在树上,你摘就是”的直白。而歌手蔡琴写下的“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让人直叹“看哭了”,也正在于其真挚的感情。

如果说,信件是人们内心的琴弦,那么,声音就是撩动琴弦的拨片。正如《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所言,“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当普通夫妇对念起朱生豪的情诗,“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我们很难说不感动于斯;当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说到动情处,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们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这样的评价,也足以道出这几档文化节目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在于怀旧,而在于真情实感。

饱含书卷气,是这几档综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经有人问道,“为什么要学习古代诗词?”一个得到最多人点赞的答案是这样回答的: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呀,好多鸟。”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更重要的是,随气质改变的,还有人的精神生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滋养心灵,扩展精神疆域,是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而这,恐怕正是“综艺清流”走红的另一个原因。 很难说,这几档节目受到热捧,就意味着综艺节目的格局就此改变。但这至少证明,诗和远方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更非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只不过,传承文脉也需要大众传播的载体。“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价值,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会期待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启发和依据”。《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的总结,大概也是人们内心的呼唤吧。

除了诗词大会,这些传统文化一直在我们身边

今年春节,从不看电视的湖北上班族小李也有了自己“每期必追”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每晚7点50,我就泡一杯茶,和父母一起’蹲守’这个节目。”和他一样,6岁半的北京小男孩虎子最近也迷上了《诗词大会》,当主持人董卿刚一说出“酒”字的飞花令,手里翻着《小学生必备古诗词》的他,冲口而出一联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甘示弱地和电视机里的哥哥姐姐们抢答题。

恰似一场春夜喜雨。在这个当春乃发生的时节,央视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圈粉无数,让一向高冷的古诗词在这个春节“火”了一把,无数家庭祖孙三代饭后准时蹲守在电视机前围炉诗话,他们既为参赛选手的才情所折服;也为评委老师们对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而敬仰;更为这样一档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的节目而点赞。

其实,除了诗词大会,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写书法、品茶艺„„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让人们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世界进入“春节时间”

刚刚过去的2017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达29.78亿人次,而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2.2%。

每当看到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那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文化学者冯骥才总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他在《春运是特有的文化现象》一文中写道: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合家团聚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一年一度调动起如此动情的千军万马?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不只是国内如火如荼的春运大潮,当农历鸡年如期而至时,世界正进入“春节时间”。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地标建筑——帝国大厦,已连续第17年因为中国春节而“披上红妆”。1月26日、27日两天日落时分,这座102层摩天大楼被红黄两色妆点得端庄典雅,经过特别设计的“凤凰展翅”“凤凰飞天”“五星红旗”等焰火特效,灿烂绽放于纽约的上空„„除夕之夜,海外华人纷纷穿上唐装,包起饺子,表达对祖国和故乡亲人最美好的祝愿。

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交易所挂上了农历鸡年为主题的装饰,悉尼歌剧院迎来了连续5年的中国新年亮红活动,法国上法兰西大区上演的春节招待会,1500名华侨华人正和当地民众欢聚一堂„„外国民众在春节主题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蕴涵,中国“年味”香飘全球。

从“萌萌哒”文创到“古琴热”

其实,除了春节,传统文化已悄然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正是传统文化最有魅力的地方。

比如说去年收获200万次点击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些平时身居深宫埋头修复文物的故宫工匠们,一时间成为了“90后”、“00后”心中的新“男神”。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精美绝伦的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带给年轻观众极大的震撼。 比纪录片更火的,则是故宫紧跟时尚推出的“萌”系列文创产品,从“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再到故宫日历, “故宫萌物”已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品”。在故宫掌门人单霁翔看来,故宫文创之所以火,是因为博物馆不再“高冷”,科技手段让文物与百姓生活零距离互动。“现在,故宫的秘诀是’萌’、让皇家文化‘接地气’。”

再比如说白领圈正流行的“古琴热”。在soho现代城工作的27岁女孩木木,去年冬天,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家附近就开了个琴馆,终于如愿以偿,经过两个多月学习,已经能把一首《秋风词》弹得有模有样。古琴空灵、含蓄、内在的表达,让工作忙碌的木木更优雅,也更沉静了。

与木木一样,怀揣着乐器梦的白领不在少数,曾经濒危的古琴更是大受欢迎,不仅培训班多,各种琴馆和古琴培训班应运而生。“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短短十来年时间,现在中国学古琴的人超过二十万,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个新的琴社出现。”古琴“从冷到热”,从濒危变为时尚,也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松了一口气”:十多年前,古琴的圈子很小,每次北京的雅集都是那几个人,当时大家聚在一起就叹气,最担忧的问题是古琴如何传承。现在学古琴的人越来越多,可谓后继有人了。

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山如此,感受传统文化也是如此。

从我们最熟悉的取名,寓意着父母或长辈对子女的美好期望,到结婚用的“枣、栗子、花生”,用谐音的方式盼望新人早早(枣)立子(栗子);从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在墙上悬挂书画作品来提升文化品位,到拔罐针灸这些中医项目让更多的人认同并受益;从我们倍感亲切的方言,到各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小吃„„吃穿住行,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民居文化、中医文化等等,处处透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感染力。她已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我们受其恩惠而“不知有之”。

今天,传统文化不仅在故纸堆里,更以活态形式融入我们的日常空间中。有学者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魅力就是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在生活中与其对话、与其互动,享受她而忽略她,就如同一个伟大的人,在恩泽群众之后,看着群众生活快乐幸福,转身散场,很快被人忘记,只有在梳理历史的时候,才会被人忆起,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伟大就在于此。

评:每个名字背后的文化自信

每个中国人的名字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每个中文名字背后都能讲出一个美好的的故事。有的叫“弘毅”,因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的叫“云帆”,因为有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的叫“冰心”因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有的叫“风华”,因为有词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每个中文名字都由人们心中最美的汉字组成。岳母为岳飞起名“飞”,字“鹏举”,期待着儿子鲲鹏展翅,精忠报国。文母为文天祥起名“天祥”,字“履善”(后改字“宋瑞”),希望他给国家民族带来祥瑞。这两个孩子后来都成长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为自己的精神文化遗产而自豪。

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些时候发生了令人不快的“撕名牌”事件。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这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行为引起各方批判。

在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今天,只有学会欣赏不同的文化,才能实现包容互鉴的共赢。越来越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人,请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从容写好自己的名字,用承载着家族期盼和梦想的名字展现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高考作文素材: 12月热点时评

高考作文必备素材:新热点时评!

高考作文素材:时评

高考作文时评最新热点素材(9月份10月份)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3月最新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时评
《3月最新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时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