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者纳村委会“敬老爱亲”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5: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附件三

者纳村委会“敬老爱亲”事迹

曾秀芬,女,1974年8月出生于阿子营镇者纳村,小学文化,1995年与同村青年陶成龙喜结良缘。她的家庭共有五口人,上有73岁高龄的婆婆和74岁的公公在世,下有14岁的女儿在校读书,他和丈夫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丈夫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户,她也只能跟着丈夫辛劳务农。在他们的努力下,建起了120多平米的小平房,全家相处和睦,团结和谐,孝老爱亲,各尽职责,从不言分开,在当今这样的大家庭组合在一起生活真属难能可贵。她深刻体味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滋味——累并快乐着。

一、勤劳本分、兢兢业业务农

在者纳这个贫困小村,农民就是靠天吃放,一年的收入全靠烤烟和粮食作物的种植。由于者纳地势特点的原因,80%的田地为山地,曾秀芬家7亩多地全部在山上。者纳的

山地出了名的难种,山高坡头,土质酥松,水利条件差,农忙的时候全靠牛车运送物资。云南这种高原气候,每年的1至4月为旱季,恰恰4月又是大春种植烤烟的时节,春耕工作开展的十分艰苦,每天

4、5点就赶着牛车到距山地4公里的牧羊河里取水,运送到山上地理来回用2个多小时走近8公里的山路,一天要运

4、5趟,每天连饭都顾不上吃,回到家里都

7、8点天黑了。外面娶进村的媳妇没有几个能吃得了这种苦的,很多年轻的妇女都外出打工了,可她放不下还在读书的女儿和年迈的公公婆婆,仍然坚持在家里务农,无怨无悔的为一个家庭操劳着。

二、她继承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美德

曾秀芬是者纳村出名的孝媳,婆婆已73岁,年纪大了,免不了有个头疼脑热的现象。每遇到这种情况,她十分尽心地伺候老人。2009年年初,70多岁的婆婆陶淑英不慎摔倒,摔伤了腿部,她立即把婆婆送到医院治疗,为了减轻老人的

痛苦,晚上她经常守在婆婆跟前,跟老人拉家常,交流感情,使其经常保持乐观情绪。老人的饮食问题是个大问题,既要保证老人吃饱又要保证吃好。温水开水,随喝随有,一日三餐,一口一口,一勺一勺地喂婆婆,从来没感到过麻烦。婆婆自幼爱干净,既便是困难时期,虽然穿的陈旧,可都是干干净净。为了让婆婆舒适,对其穿的用的,她都保证做到干干净净,常换、常洗、常晒、常新,使老人经常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

她不管农活再忙再累,春夏秋冬,每天晚上睡觉时,她都要先到婆婆的房间,把婆婆的被子铺展好,服侍老人睡下,忙完老人,她又去洗洗涮涮、做衣纳鞋,忙一天没做完的家务活。冬天出太阳了,她把公婆两位老人的被子地抱到有阳光的地方晒太阳。夏天阴凉时,她搀着老人到小院里活动活动。每年拆洗被子,她总是先为两位老人的被子装上新棉花,而把旧棉套装进自己的被子里。老人们在一起,有时难免发

个小孩子脾气,说上两句难听话,她从不往心里去,不管老人唠叨什么,她总是笑脸相迎。有空时,她还和两位老人拉拉家常,为老人解解闷。

三、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辅导孩子学习功课

曾秀芬的大长女陶加瑾今年14岁,已近上初中2年级了,当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她十分着急,一个尽十多年没碰过书的小学生,已经接近文盲了,家里条件差,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孩子马上就要读初三面临升学,孩子就是他的希望,他盼望着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她更多的是责备自己学历低,没能力帮助孩子。最后他觉定和孩子一起学习,每天女儿放学后就抽出时间来陪她做功课,让女儿从课堂中学到的东西讲给她听,这样不但能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还有助于自己知识的提高。

曾秀芬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没有做出过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知识水平,没有担任过什么显赫

的职务,没有为子孙后代创下万贯家财,她跟千千万万个中国传统的、平凡的农村家庭妇女一样,只是在默默无闻的、勤勤恳恳地、常年累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从事着辛勤而繁杂的家务活动和农事活动。通过他和丈夫的操持,使得家庭和睦,日子虽然不很富裕,但也吃穿有余,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敬老爱亲

孝亲敬老事迹

孝亲敬老事迹

爱岗敬业 敬老爱亲

《敬老爱亲》演讲稿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敬老爱亲 事迹材料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

者纳村委会“敬老爱亲”事迹
《者纳村委会“敬老爱亲”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