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年度德育研讨会发言稿(小编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0: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德育研讨会发言稿

古强

2007年7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感谢学校在本学年的德育研讨会上给我提供了发言的机会,现就结合两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从两方面谈谈我的浅见,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证。

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学生,去思考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我对目前本班学生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从家庭角度来分三大类:一大类:家长放任行,班级和学校管理难度特别大。如周坤、郭宏志、付子鹏、张健华、蔺周、胡刚等同学。二大类:家长严管行,方法不当失得其反。如周恋、方竣、严灿、赖柳旋等同学。三大类:家长想管却无法管,家校联系多,但效果不明显的一类。如孙理康、刘浪、王珍等同学。从学生自身角度来分四大类:一大类:完全不学型。这一类型可以说占绝大多数,这是我位目前存在纪律问题的根源,正如周小芸老师所说:“上课之所以要违纪、捣蛋就是因为不学、学不进去”。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只有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学习。二大类:基础不好,自控力差,想学无法学只好跟着混日子。如陈子豪、李敖、任思宇、邓登城、张军等同学。三大类:与外界接触,打架斗殴型。如方竣、刘宗堂、旷登、严灿、付子鹏、陈依婷、钟晨娟、王珍、赵钟敏等同学。四大类:好动疯打型,不成熟的典型表现。全体角度讲我认为都属于屡教不改型。以上的分析听起来确实有点可怕,这些哪里还是学生,不仅仅是他人就连我自己甚至也在想方设法尽量逃避,然而这一些所谓的以上现象分析,是不是存在着表面现象呢?一次和学生的交谈让我改变对他们的认识,在家长不管、或管不下来、或他们调皮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很多„„陈子豪同学说:“如果不学的话也没有什么特别技术的话,我就会成为一个什么也不会做的废人。所以我从开学起就告诉自己不能成为社会最低层的人。”向靓同学说:“大人给我说过,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也知道,所以从今天起,我应该好好学习,遵守课堂纪律,做个好学生!”蔺周同学说:“老师我希望我的那些小习惯您让我自己慢慢的改,一点点一点点的改,我相信我自已一定能改掉的,古老师请您多给我一点时间好吗?”任思宇同学说:“我也渐渐地认识了老师对我们管得严厉,这样也是为了我们好。”唐子鑫同学说:“我收获到了用人民币买不到的东西,收获到了人生的意义。”钟晨娟同学说:“当我看见后面的人在疯打时,我会觉得很幼稚,可能人长大了,心也跟着长大了吧!”胡刚同学说:“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已的老师和蔼可亲又不失幽默风趣,最好是像电视里面演的那样出“奇”制胜。”曹栩同学说:“渐渐地意识到做人不能太自私,自已不学习,也不应该影响到别人,自已也应该努力学习。黄金同学说:“我们在共同的竞争共同的奋斗,谁都不想考差。”张梦瑶同学说:“有时通过和老师的交流还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知道了一个中学生庆该有的样子,知道了做一个人最应该有的诚实。”骆杰同学说:“经过一次长久的反思,我终于明白了,人是要向上爬的,而不是向下滚。”严灿同学说:“罚是表面上的东西,老师真正的目的还不是为了我们好。”赵钟敏同学说:“这些虽然不算什么,但我妈妈说:“有进步就是好的。””这难道没有体现出他们想摆脱现状,但又有点无能为力的处境吗?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一直在反思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学生,去思考学生,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将无法了解学生。

二、面对学生的成长,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不能过分地去理解学生,因为有时学生比老师想得还复杂,还成熟,这是我的教训。说实话,在初一年级的时侯,我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过这一高压政策却起到了临时管理的作用,然而到了初二,学生长大了,学生的心理变化了,对老师的处事法则摸透了,如果还来老一套,学生是不会服你管的。所以我也是变换着多一点的方法来处理,即便如此,效果都不明显。在此我举几个例子:比如李敖同学,在初一的时侯一不听话,或较频繁的请家长,要么打架,要么飞家,要么课堂上捣蛋,我可就要动手教训他,但这学期后半期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主在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不学的迹象十分明显,不是单纯的调皮了,因为面对着自已的成长,他对家庭中父亲的一些看法,开始选择放弃自已。(父亲时常叫其母亲和两弟兄卷着铺盖走人)试想再用粗暴的高压政策在这时侯有效吗?说不定又飞家都有可能。当然也有调整教育方法,却简单估计学生的失败经历,使自已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就拿最近发生的一起打架事件来说,我班四班女生和二班一名女生打我班的另一名女生,由于是发生在女同学身上,而且事发后对被伤女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对该女生的负面影响,在她报告我以后立即采取举措处理,而且放学后单独一个一个的教育,而且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赔礼道歉,而且鉴于被打同学的强烈要求不告知家长,我采取了让其心理平静以后才去家访(这件事于2007年7月8日已就是昨天下午五点四十分完成,)我想这样一来就处理好了,可没有想到的是,事隔三天(头两天在进修校改会考卷子)我第三天回来给我当头一棒,成天在派出所处理几个才被教育的学生,她们又打了初一三班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天的忙碌各种事情都处理完毕,但是这不得不提配自己,不要把学生看得太简单,在顾全大局的同时,更应深思怎样处理,才让他们有深刻的反醒,不能单凭用一张嘴教育就行了,我想如果开始处理得严厉一些也许就没有在派出所却白忙一天的可能。 基于以上的情况介绍,我谈谈我个人在以人为本教育上的观点:

一、对学生的迁就是好是坏。古语云“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观点在现实教育中有用吗?我认为非常有用。这一情况不会随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在不接受教育的情况下必须采取这种简单的措施。当然这并非是要去实施暴力,因为暴力的结果,只会取得短期效应,同时也是对《教师法》的挑衅。我就在想作为一个长辈的身份所采取的“黄金棍下出好人”与所谓的体罚是一样吗?当一个学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甚至严重影响他人学习的时候,经教育又完全不能接受的时候,学校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又不能开除他的时候,怎么办?在学校究竟谁是主人?老师、学生,我想现在应该倒过来了。为什么往往对学生极其负责的老师却不同程度地因为学生问题而受到牵连,我想就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原因吧,最终才出现了偏差,岂不可笑!也令人心寒!

二、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人人平等,那“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仅仅是针对学生吗?我想还是应该考虑一下教师吧?当前,由于各种舆论导向的偏差,很多情况下一些媒体对教师和学校的一些事情的处理是极不公平的,没有对事情的出现进行具体分析,“以人为本”哪里去了,对学生而言也许做到了,而且偏离角度还很大,但对教师和学校呢?一段时期,我进行了一些了解,现在中学基层教师很大一部分心理都存在亚健康状态,并不是教学上存在问题,而是这样一种社会环境造成的。因此,我相信我们力争构建和谐社会,就一定能做到对学生“以人为本”的同时也对教师“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年轻的我还得加强班主任基本功的锻炼。事情做得多并不一定有成效,并不是事情做得多就好,特别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重复的工作中,没有一步到位,还要多反思,多总结。

建议:防止一些事件的恶性循环,加强特殊教育,将一些突发事件扼杀在摇篮之中。

德育研讨会发言稿

校长德育研讨会发言稿

德育研讨会交流发言稿

小学德育研讨会发言稿

德育研讨会段长发言稿

2020年德育研讨会发言稿

德育研讨会校长发言稿

德育研讨会

德育研讨会主持词

德育研讨会主持词

学年度德育研讨会发言稿(小编推荐)
《学年度德育研讨会发言稿(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