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笔记之2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书笔记之《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个人简介

郎咸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被公认为是公司治理方面的顶级学者。

内容简介

物价高涨为何工资不涨?人民币升值了为何钱却不值钱了?房价为何比“猪坚强”?股市为何“跌跌不休”?大学为何毕业即失业?政府和公司该如何应对当前危机?--- 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

·我最讨厌文过饰非的学者,你以为把事情压着,问题就能解决吗?·中国楼市产生泡沫,是中国投资经商环境持续恶化造成的。·我认为,真正能挣钱的好项目,应该由我们全体老百姓来做。·你敢内幕交易,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未可知。·如果没有规则,金融大鳄进来之后,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我们被迫将产品大量出口到别的国家,赚取一些必定贬值的美元。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储蓄是美德。因为我们社会保障条件不足,逼得你不得不储蓄。·你如果想在香港请法官吃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法官根本不敢跟你去吃饭。·为什么美国大学生专业不对口能找到工作,而我们中国大学生专业不对口就找不到工作?

·你知道许三多薪水多少吗?900块。那他凭什么热爱他的工作呢?·美国人纪律性之强是你不可想象的。

郎咸平有一段时间非常火。由于他的观点比较新颖独特,往往和主流媒体背道而驰,所以给了大众很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以我个人的感觉来说,他是一个比较自信和高调的经济学家。所以大众对他的看法往往有点两极分化:要么崇拜的不得了,把他的话当圣经;要么对他不屑一顾,认为他是个哗众取宠的“异端”。

我最近读了几本郎咸平的书。总体来说,我很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和茅于轼是目前我最喜欢的两个经济学家,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对其他经济学家不甚了解)。这并不是说我无条件的赞同他的观点。有句话叫做“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本的内容往往都是作者本身对某些事物的观点与看法,而人无完人,一个人的观点并不总是对的。我们看书的目的并不是无条件的接受书中的观点。书只是告诉我们,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别人是从什么角度去看待的,又是如何去看待的。读书给了我们一个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从而有助于我们的独立思考。书中的内容是对还是错,还是要由我们自己去判断。

我根据《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一书自己总结了一下主要内容。这本书谈论了很多国内最近的热门话题,包括股市、房地产、人民币升职、大学生就业等,基本上都是老百姓有深切体会的东西。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郎咸平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

这些问题,而且是从经济学中比较独特的角度,让人耳目一新。我个人很喜欢这种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所带来的观点冲击,尤其是有些观点我是第一次才听到。里面很多内容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无法去判断其是否正确,因为我对这些领域如股票、美国金融业等并不了解,更没有去过香港,不知道香港到底如何。所以只是罗列在此,理一下思路,供自己思考。但是我个人感觉,他的很多说法,应该都是对的。

关于宏观调控与房地产

-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所有消费品价格的平均数,包括食品、日用品、住房等。所以,CPI无法反映日常生活的真实物价情况,如食品等必需品被严重低估。- 货币政策有三种方式:调整利率、调整准备金率、发行公债。

- 中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不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而是国内投资经商环境恶化,企业家们把本该投资再生产的钱投资到楼市,导致房价暴涨,造成泡沫。

- 以GDP为纲造成社会资源大量被转移到建设相关的部门,形成了独特的“二元经济体系”。一面是与建设有关的部门过热,另一方面是民营经济过冷。银行再收紧银根,导致二元经济进一步加剧,严重“冷热不均”。企业家大量把原本该用于生产的钱投向房地产,造成房价居高不下。

- 房地产泡沫控制不当可能造成金融危机。一旦泡沫破裂,导致坏账加剧,导致金融危机。

- 楼市何时到达拐点?郎咸平没有说明。但是根据他的理论,只有解决了根本性问题,也就是二元经济体系与投资经商环境恶化的问题,楼市才会到达拐点。

关于中国股市

- 美国政府监管股市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中小股民,藏富于民。政府通过严刑峻法迫使企业与经营者不敢犯罪。

- 对于一个好的开发项目,要让老百姓来做,让老百姓参与,大众持股,而不是由政府或者某些企业垄断,闷声发大财。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受益。

- “最牛散户”、“带头大哥”等现象,其实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股市缺乏监管,内幕消息泛滥。这在美国和香港是不可想象的。

- 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做的本职工作不是去插手股市操作、打击泡沫,而是对股市进行有效的监管,严打内幕交易,保护中小股民,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可惜我们的证券监管部门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乐此不疲。

- 美国依靠严厉的法律来打击内幕交易,做法不是“谁主张谁举证”,而是正好相反。一旦交易者被监管部门怀疑有内幕交易,交易者必须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如果无法证明,就认为有罪。所以中国的“最牛散户”、“带头大哥”在美国是无法想像的,这种人一开始就会被监管部门盯上并受到严惩。

关于国际金融大鳄

- 中国的银行改革太过于盲目,比如建行盲目上市,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美国人坐收渔利。

- 从每日金融战到亚洲金融危机,其幕后黑手就是国际金融大鳄。他们通过操纵金融市场来操纵世界。日本曾经深受其害,香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巴菲特与索罗斯等金融炒家的不同在于,巴菲特不靠短期狙击而靠长期持有。他通过各种严谨的数学模型来确定方向。他是一个特例。

- 《货币战争》有失偏颇,太过于美化金本位。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依赖金本位是做不到的。

- 中国金融国际化的风险在于,和美国公司不同,中国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一旦引入国际金融大鳄,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无异于引狼入室。

- 次级债的根源在于信托责任的丧失。大量财务中介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让信用不良的用户也能获得银行贷款。当房产泡沫破裂时,这些次级信用的用户无法偿还贷款,导致银行破产,从而引发次级债**。由于银行之间把次级债进行组合打包成各种债券进行流动,从而导致次级债**波及到大量银行。

- 老百姓认为经济要萧条了,那就一定引发萧条。因为当你认为萧条时,你的行为一定导致萧条。

- 虽然次级债是美国房地产的问题,与中国无关,但是次级债导致美欧经济下滑,从而减少进口,于是连累到中国经济跟着萧条。

关于人民币升值

- 人民币的升值更取决于广大人民的预期。大家都认为人民币要升值,人民币就一定会升值。要让人民币贬值,唯一的方法是打破人们的预期,如突然升值,再升值,再贬值,再升值……让人捉摸不透。

- 美国的GDP中70%是消费产生的,中国的比例是35%。中国的GDP有50%是靠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公路、高架、桥梁、形象工程……),美国是25%。

- 人民币升值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原因,中国的GDP组成有问题,社会保障缺失,外汇储备过高。二是国际原因,国际热钱不断涌入,国际炒家压迫人民币升值。- 郎咸平建议,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投资“货币定存”(如果银行提供这种理财方式的话),原则就是选组合时,一种为相对稳定的货币,一种为大幅波动的货币。

关于教育与就业

- 美国一流的人才大多进了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只有二三流的人才会去念理工科。中国正好相反。

- 中国根本不是所谓的“制造业大国”。产业链的6+1里面,中国只能做其中的1,也就是简单的加工制造。其余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核心都掌控在外国列强手里。

- 世界上的大学生就业都应该是专业不对口的,因为大学是通才教育,不是专才教育。培养行业的专才,那是专科的工作,而不是大学本科。

- 国内的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问题在于前面说到的产业结构。中国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也就是6+1中的1。而这个1,是不需要多少大学生的。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产业链中的6。中国只能做1,做不了6,所以各行各业其实并不需要多少大学生。这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

- 香港大学生就业率很高,因为香港经济完全以服务业为主,所以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很大。而内地则相反。只有服务业才需要更多的大学生。

- 内地的教育体制改革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从领导到经济学家的观念都是错的。中国目前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因为我们目前处于产业链末端,也就是6+1中的1。可

是高校还盲目的扩招,这必然导致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调整产业链结构。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他热点问题

- 《士兵突击》的成功在于它反映了当前人们的心理困境。许三多成功的一个因素是:把该做的工作做好。这其实是一个管理学上的“信托责任”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普通的信托责任缺失。信托责任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精神。

- 《士兵突击》与“超女”等节目的火爆道出了大众的另一个想法,即社会给年轻人的成功机会太少。而这些节目正好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普通人也有机会获得成功。- 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法制的健全以及市民的守法。香港市民非常具有法制意识,新加坡也一样,这解决了很多问题,包括内地一直无法解决的交通、反腐等问题。

- 大国如何崛起?关键在于法制化,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民主。只有法制健全,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了,才是真正的“大国崛起”之时。而健全法制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读书笔记之

读书笔记之

读书笔记之

读书笔记 2

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2

读书笔记 2

2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2
《读书笔记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