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枣岭乡枣岭乡60年发展巨变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2: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枣岭乡60年发展巨变

枣岭乡于2001年3月,由枣岭和谭坪两乡合并,称枣岭乡。地处乡宁县西南部,西临黄河与陕西相望,南靠河津,北接吉县。全乡土地总面积245.08平方公里,共有21个村民委员会,111个自然村,总人口27722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枣岭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近3万人民群众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带领下,坚持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使全乡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乡党委先后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红旗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全乡经济、社会各项指标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

建国以来,枣岭乡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任务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到2008年底,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8909吨,比1978年的5430吨增加了347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86元,比1978年的90元增加了3876元;全乡总产值达到9.7亿元,比1978年的2千万元增加了9.5亿元。

二、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有新亮点,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农业是枣岭的主要传统产业。多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结合全乡自然条件,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积极培植支柱产业,推动种植业结构大改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乡粮食

-1-

总产8909吨,比1978年5430吨增长3479吨,粮种补贴达到98万元,生产资料补贴达到62万元。截止2008年底,全乡花椒株数达到800万株,苹果面积达到2.8万亩,年复播绿豆面积稳定在2.6万亩。每年可为农民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截止2007年底,翅果油已完成人工栽植翅果油树10000亩,并建成了翅果油加工生产线,实现了农产品的储藏,加工和转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年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9000万元。收纳农民2009人就业,解决了农民就业难问题。

煤焦企业是枣岭乡的传统优势产业,全乡紧紧抓住这一主导产业,提升产能,延伸链条,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2007年底,全乡拥有10座煤矿,实现综采综掘、皮带、刮板运输1个,实现机采炮掘、皮带、刮板机运的1个,实现长壁炮采、皮带、刮板机运的7个。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5549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9627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900人。企业年产量达到64.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541万元,产值19056万元,实现利润556万元,分别是1978年的64倍、62倍、60倍和59倍。并实现了由单一生产原煤向洗煤、焦化、化产等一条龙产业链延伸扩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全乡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和“五新一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目前,枣岭、谭坪、史家沟三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的“六个一”工程基本完成。

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改善。2004年以来,新修水库8座,解决饮水安全0.6万人。2007年投资1200万元,从黄河岸边分三级提水至枣岭娘娘庙,工程建成后可解决1个乡区,6个村委,26个自然村,11127口人,256头大牲畜的吃水及5个企业的用水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毗领的西坡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及毛则渠煤焦有限公司的用水问题。

乡村道路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十五”规划,总投资13112万元,完成全乡油路总里程190km,占总里程的86%;总投资4500万元,完成了腰里至黄河大桥公路建设28km,寨子豁至谭坪公路建设13km,沿黄河旅游公路建设28km,三条主干线公路建设全长69km。与此同时,桥梁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了坡底沟大桥、寨沟大桥、店沟大桥、北坡大桥、乡韩黄河大桥。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2003年,乡政府本着经营城镇理念,加强小城镇建设,先后投资4000万元,建成了六位一体的枣岭小城镇。修建了枣岭农副产品加工营销城、枣岭宣传文化中心、枣岭黄河体育中心,改造了枣岭老街道,栽植了法桐和国槐,安装了不同风格的街灯。于此同时,谭坪小城镇也在实施和完善之中。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从2002年到2007年,全乡共退耕还林2.4万亩,荒山造林3.5万亩。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群众,不断加大荒山造林和“四旁”义务植树力度,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截止2008年底,全乡移民搬迁80户,322口人,建起新房摆设全,生活富裕笑开颜。与此同时,每年向外输转劳动

力2000多人次,劳务收入达600余万元。同时,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实施了谭坪新村绿化工程、枣岭新村绿化工程和史家沟新村绿化工程、可涧新村绿化亮化工程,绿化了岭上移民商贸新村,配备了文体设施,建成了生活用煤堆放池,新村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硬化街道巷道46950平方米,群众的通行条件大为改善。对其它村委的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行了科学规划,10个新村建设工程正在实施。

四、社会事业整体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枣岭乡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1、教育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教育成果初显成效

2001年以来,乡村两级投资40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新建、重建高标准寄宿制中学两所,六年制小学6所,为三所中学安装了多媒体及语音教学设备,为枣岭、阳光、史家沟、西掌坡小学安装了计算机教室,全乡各校都接通远程教育网。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两基工程顺利达标,学校安全得到保障,贫困学生得到扶持,教育成果成效初显。

2、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2008年底,建成乡级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所21个,个体医疗机构5个,有乡医55人。行政村集体办卫生所覆盖率达100%。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满足广大群众的

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乡村配备健教人员23人,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村民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得到普及。

3、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改善

乡党委、乡政府始终坚持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的民生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参合率达92.3%,有3450人次得到门诊和住院减免,减免补偿金额达37万元,参合农民的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奖励扶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困难优抚对象全部得到及时补助,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改善,贫困人口明显下降。

4、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民族文化得到弘扬

全乡提出“文体兴乡、产业富乡、煤焦强乡”三乡建设目标,并把文体兴乡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全力打造文体强乡。近年来,全乡投资2300余万元,建成了枣岭黄河体育中心、谭坪文体中心、枣岭文化中心、光华图书馆。全乡21个村委,村村有农民体育场。通讯、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全乡拥有程控电话2418门,建立移动信号塔7个,联通信号塔7个,拥有移动用户14500户,联通用户2800户。户户拥有彩色电视机,有线电视达到2300户,可接收38套电视节目。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第

一、

二、三届物资文化交流大会。2007年成功举办了“和谐杯”煤矿职工篮球赛;成立了枣岭乡老年书画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和老龄文史研究会,并

开展了书画展等活动;成立了枣岭乡农民健身站,组建了秧歌队、柔力球队等农民健身队伍。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全国农民体育协会三家授予“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巨龙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展望未来,枣岭——这条山间卧龙,正乘科学发展的劲风,跨越,腾飞!

60年沧桑巨变

60年的沧桑巨变

拜城县:数字变化看60年巨变

60年奋斗历程 60年苍桑巨变

建国60年某乡村巨变换新颜

60年的流行文化 60年的沧桑巨变

市民建国60年优秀征文:60年话巨变

腾飞中的祖国,60年沧桑巨变

电力发展60年

乡镇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60年巨变换新颜

枣岭乡枣岭乡60年发展巨变
《枣岭乡枣岭乡60年发展巨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