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大纲(版)摘要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1: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全科医师骨干

(2010年版)

一、培养目标

遵循以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实践、思考、学习为方法,培养全科医师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临床和社区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其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技能,具有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全科医师临床工作的技能,达到全科医师骨干的基本要求,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人才。

二、培训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现从事医疗工作的注册执业医师,并同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或五年及以上高年资医师。

三、培训时间与方法

培训时间:全脱产10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培训:1个月。

2.临床科室轮转培训:7个月。 3.社区实践:2个月。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医院科室轮转和社区实践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 理论培训(1个月)

(一)全科医学基本理论。 掌握:

1.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全科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与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原则;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疾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医德医风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熟悉: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家庭评估的基本工具及特点。

了解: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循证医学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和特点、循证的基本方法。

(二)医患关系与交流技巧。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调整医患关系的主要方法。

熟悉:常见医疗纠纷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三)康复医学。

熟悉:社区康复的概念、组成要素、工作任务及组织机构;社区康复的服务模式与内容。

了解:康复医学的概念、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日常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服务对象;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

(四)心理卫生。

熟悉:社区常见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及处理原则。

了解: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咨询方法与技术。

(五)文献搜集及利用。

熟悉: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文献评阅的基本思路;熟悉论文撰写的方法。

(六)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掌握乏力、发热、腹泻、失眠、消瘦等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临床岗前培训。

掌握: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心电图机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临床常见X线、B超结果的解读;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化验值的解读;病历的基本内容与书写要求;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熟悉:临床培训基地的规章制度。

第二部分 医院轮转培训(7个月)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实际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轮转时间为:必修内容内科4个月;急诊急救2个月;选修内容妇产科0.5个月;儿科0.5个月;外科0.5个月;传染科0.5个月。在这四个科室中可以根据自已原来的专科,自选其中两个科。各科实习内容,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内科(4个月)。(必修) 1.心血管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血压的测量及高血压疾病的连续性随访管理技能;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急救;正确认读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解读;心脏起博器安装的适应症及社区指导原则。

了解: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呼吸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连续性随访管理技能;正确痰标本的留取方法;常见呼吸系统疾病X线判读;危重病人吸痰;正确吸氧的方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熟悉:雾化吸入器和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3.消化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消化性溃疡、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急慢性肠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胰腺炎。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腹部查体的方法;安置胃管、灌肠的技术。 4.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1)实习内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低)、高脂血症、痛风。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糖尿病的连续性随访管理技能,快速血糖测定方法;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熟悉:尿微量蛋白试纸使用方法。 5.血液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血液细胞分析结果的辨认。 了解: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 6.泌尿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导尿术。 7.风湿免疫性疾病。

(1)实习内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了解: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O”、C反映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检查的临床意义。

8.神经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脑血管病、痴呆。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老年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社区照顾原则。

(3)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神经系统的物理诊断方法;眼底镜的检查技术。

(二)急诊急救科(2个月)。(必修) 1.急诊(1.5个月)

(1)实习内容:高热、昏迷、头痛、抽搐、晕厥、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腹痛、呕血、便血、尿道刺激症、血尿、鼻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休克;各系统的急危重症;中毒和意外伤害。

(2)基本知识:

掌握:心肺复苏药、强心利尿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解痉平喘药、镇痛镇静药物、止血药、解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熟悉;上述急诊常见症状和问题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及流程。

(3)基本技能。

掌握:洗胃、催吐、导泻技术。

了解:电除颤的方法;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2.(院前)急救(0.5个月)。

掌握: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的原则与方法;理化因素所致伤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使用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和转诊前的准备。

(三)其他科室(1个月,自选内容) 1.外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外科感染、甲状腺肿、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症、疝、阑尾炎、急性胆囊炎、下肢静脉曲张、烧伤、前列腺疾病。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熟悉:外科清创原则与方法;小伤口的缝合技术。 妇产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围产期保健、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异常产褥、围绝经期综合征、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月经失调、阴道膨出、子宫脱垂、计划生育指导。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健康问题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围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熟悉青春期、围产期保健方法与技术。

(3)基本技能。

掌握:阴道窥器使用;妇科双合诊检查;各种避孕工具使用方法。

3.儿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新生儿黄疸、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腹泻、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惊厥。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查体方法、用药特点、药物剂量的计算、小儿液体疗法的方法。

熟悉:小儿病史特点、小儿急诊急救方法、儿童生长发育指导。

4.传染病(0.5个月)。

(1)实习内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禽流感。

其他传染病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安排。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第三部分 社区实践(2个月) 社区实践包括1周的理论培训和7周的社区实践。

(一)理论培训 (1周)。 1.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

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书写、流程和管理要求;掌握家庭生活周期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家系图的绘制与家庭结构分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内容与处理原则;重性精神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服务内容与管理要求。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问题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法;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儿童免疫规划知识和预防接种技术要求。

2.实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社区诊断有关的资料收集与整理。

了解:卫生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3.预防医学。

掌握: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COPD)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评价、预防控制原则与管理规范;营养学基本知识和社区慢性病(糖尿病等)的膳食指导原则与方法;社区居民群体和病人个体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方法。 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职业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策略。

4.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掌握: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二)社区实践(7周)。 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掌握: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与病人沟通技巧;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每人至少完成2份规范的健康档案);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社区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群体和个体的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至少组织实施一次群体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

熟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理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2.社区慢性病管理。

掌握: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重点慢性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社区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健康教育的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常用评价指标、方法和程序;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与社区组织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的渠道和沟通的技术。

了解:冠心病、COPD、脑卒中等社区常见疾病的康复方法。

3.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及相关政策。《预防接种服务规范》、《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参观实习。 熟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工作内容与程序。 了解:儿童保健、产后访视。

五、组织管理与培训基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一)理论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

(二)临床技能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

(三)社区实践: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六、考核与结业

考核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全部合格者,由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合格证书》。

附件3 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社区护士

(2010年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逐步转变服务理念,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具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高质量护理服务,从而达到社区护士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注册执业护士。

三、培训方法

(一)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二)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辅以自学的方式。

(三)参考学时:共2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培训内容共分为十个教学模块,为了在培训中突出岗位培训的特点,在培训的内容设置中突出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实际需要,强调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的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培训,在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社区护士的不同背景,将一部分培训内容设定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选修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社区卫生服务概论。 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特点及工作范围;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社区常用的统计学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疾病谱、死亡率、病死率、死因顺位等);三级预防的概念及主要策略。

熟悉:社区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及主要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服务管理规范(内容,流程,要求);医学伦理学原则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伦理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

2.参考学时 理论讲授4学时。

(二)社区护理概论。 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护理的定义、特点、工作内容;社区护士的职责、角色及能力要求;个人、家庭、社区评估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基本原则;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家庭的定义、分类、功能;家庭护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家庭访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家庭医疗护理风险及防范。

熟悉:家庭的结构、生活周期;家系图的含义。 了解:个人、家庭、社区诊断;社区护理的发展过程,社区护理的服务模式。

2.实践教学。

掌握:家庭护理中,能制定家庭访视计划、实施家庭访视。

熟悉:参与对个人、家庭、社区进行评估。 3.参考学时。

共1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三)社区健康教育技巧。 1.基本理论。

掌握:健康、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健康的影响因素;人际沟通技巧;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社区中健康咨询技巧。

熟悉:健康相关行为的基本概念。健康信息收集与收集方法;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方法。

2.实践教学。

掌握:能针对社区中某一群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健康教育活动。

3.参考学时。

共2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2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四) 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 1.基本理论。

掌握:国民健康基本素养的内容;社区重点人群即0-36个月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常见健康问题预防、处理的知识与技能,如社区老年人保健:老年人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指导等。

熟悉:儿童、围产期、围绝经期妇女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母乳喂养咨询及指导;婴幼儿早期教育、辅食添加及营养指导等。

【选修内容】

1.社区儿童保健:新生儿访视及护理指导、儿童保健指标及正常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类型、时期及注意事项;生长发育监测等。

2.社区妇女保健:围产期、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健康问题及预防;计划生育;婚前婚后、孕期妇女的保健指导;产褥期妇女的访视及保健指导。

2.实践教学。

掌握:0-36个月儿童随访的内容和随访记录的填写;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和随访记录的填写。

3.参考学时。

共2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0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五)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管理。 1.基本理论。

掌握: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服务管理规范;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卒中、COPD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知识和技能;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COPD家庭氧疗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呼吸功能的康复;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康复护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COPD、脑卒中等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

熟悉: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流程与随访监测;尿糖试纸、快速血糖仪的使用;COPD的危险因素、预防原则及护理措施。

了解: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服务管理规范。

2.实践教学。

掌握:能为某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或指导。

熟悉: COPD呼吸功能的康复指导。

了解:进行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康复指导。

3.参考学时。

共5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六)社区常见传染病的护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基本理论。

掌握:传染病基本概念,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报告;社区传染病的管理原则;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素与传播途径,消毒与隔离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艾滋病的概念与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的管理与人群预防策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类型、分级、特点及应急处理程序;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熟悉:性传播疾病概念与常见疾病,高危人群的管理与健康教育;艾滋病危害;肺结核的治疗方案;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2.实践教学。

熟悉: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 3.参考学时。

共1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七)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1.基本理论。

熟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为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信息的内容;社区及家庭老年痴呆患者意外事件的家庭指导及服药的观察。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随访的目的和内容。患者用服药监测的内容;防止患者复发的方法,患者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及紧急处理措施。

2.实践教学。

参观:老年病院/科;精神病院。 3.参考学时。

共1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八)社区紧急救护。 1.基本理论。

掌握:心脏骤停的判断要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及有效指标;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级;昏迷病人的紧急救护。

熟悉:社区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急性中毒(食物中毒、一氧化碳、安眠药、鼠药)病人的救护方法;意外伤害(电击伤、烫伤、动物咬伤)的紧急处理。

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临床特点。 2.实践教学。

掌握:能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洗胃等紧急处置和抢救技术。

3.参考学时。

共2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九)临终关怀。 1.基本理论。

掌握: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生理变化;临终病人的护理;疼痛的概念,疼痛评估,控制疼痛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疼痛的护理。

熟悉:WHO癌症疼痛分级方法,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和指导。

2.参考学时。 理论授课4学时。

(十)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1.基本技术。 (1)社区保健技术。

掌握:婴儿沐浴法,新生儿抚触法,乳房自检法,尿糖试纸、快速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熟悉: “国家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各种表格填写(居民健康档案表,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0-36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表,预防接种卡,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表等)。

(2)社区常用护理技术。

掌握:能独立进行①促进呼吸的护理技术:包括拍背、体位排痰、COPD呼吸技术指导、家庭雾化吸入和氧疗技术;②皮肤和黏膜护理技术:包括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压疮护理技术、口腔护理技术、家庭会阴部清洁技术、膀胱和结肠造口护理技术和换药技术、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技术;③家庭中进行管饲、导尿、灌肠技术。 熟悉:冠心病、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技术;心电图的基本操作方法、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图技术;腹膜透析技术和PICC置管的居家维护技术。

了解:在家庭内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常见传染病病人的家庭消毒隔离技术。

【选修内容】

可根据各地社区护士的基本情况,对下列技术进行选修学习:

(1)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记录;

(2)能独立进行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法及静脉输液法;

(3)能进行常用药物的服药指导(包括中药的煎煮方法);

(4)血、尿、便检验标本的采集技术等。 2.参考学时。

共7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6学时,实践教学54学时。

五、组织管理与实施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一)理论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承担。

(二)临床技能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

(三)社区实践: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到预防保健机构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考察见习。

六、考核与结业

卫生部建立试题库,并统一命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卫生部将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查。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全科医师骨干师资培训学习体会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大纲(卫办科教发〔〕48号)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

全科医师培训方案

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

全科医师培训总结

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

浙江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大纲,最新版讲座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大纲(版)摘要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大纲(版)摘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