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8: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年级上册第12《大一统的汉朝》导学

案3

程标准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标准解读:

1、把秦汉时期定位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它不仅仅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甚至是中国文明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换言之,把统一国家建立作为学习主题,是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为背景和学习目标的,是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的。

2、如何在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上“评价”古代帝王?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一统”,这是古代人的说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了《公羊传》的说法,是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以此来评价汉武帝,可保证这个评价的基本方向是沿着统一国家建立的学习主题进行的。同时也可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因而这个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

3、单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能否提供评价的全部资料?

但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任务是复杂的,他的历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历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因此,除了在历史发展潮流的主流之外,还应考虑通过其他方面对历史任务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比如汉武帝,增加些有关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文学修养、过而能改、家庭不和、残酷杀戮等方面的小资料,可丰富其人物形象,有助于对他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的讲授将与多媒体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生编排历史小品“洛阳庆功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收集汉武帝的历史人物资料

教学设计

新导入

汉初庆功宴

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那么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怎样的后果?

文景之治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羊。”——《汉书·食货志》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汉初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采取的恢复经济的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这些措施有哪些呢?

汉高祖刘邦恢复经济的措施:相比秦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汉高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汉文帝、景帝时的主要措施

1、奖励农桑轻徭薄赋

田租三十税一;算赋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

2、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退还千里马,下令:“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秦始皇修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成于勤俭败于奢”

3、以德化民约法省禁

改革刑法,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对周边少数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

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史称“文景之治”。

而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

汉武帝的大一统

那么,汉武帝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呢?——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大一统”,这是古人的说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那么,汉武帝从哪些方面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呢?——政治、思想

1、政治:推恩削藩酹金夺侯

诸侯国问题的由来:汉高祖:郡国并行矫枉过正→汉文帝→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削藩、酹金夺侯

①汉高祖认为“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同姓,使之成为中央的屏藩,巩固刘姓的天下

②贾谊向文帝上了《治安策》,分析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锢疾”

③晁错向景帝上了《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听从他的建议

④主父偃认为,诸侯王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而为淫乱,急则合纵以反抗朝廷,对加强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因此他向武帝建议,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这样王国自析,诸侯王的权力也随之削弱

进一步削弱诸侯国割据势力,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1、“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的学说?——儒家学说,即儒术

2、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是不是一回事?

“霸王道杂之”

不是。董仲舒所推崇的“儒术”是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3、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要实现政治上的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汉初,诸子百家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4、我们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那么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思想的呢?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大一统的历史意义: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你所了解关于汉武帝的事例,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谈你对汉武帝的看法。

本小结大一统的的形成过程:原因、措施、意义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材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大一统的汉朝

初一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孟庄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导学案

七年级导学案3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案例走近秦皇汉武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