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手术室安全管理内容.doc

发布时间:2020-03-03 11:21: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手术室安全管理内容

1、保持和患者之间有效的沟通。

2、核实患者身份、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

3、防止患者跌落受伤。

4、患者术中体位的摆放。

5、保持持续的无菌操作。

6、清点查对制度的执行。

7、安全操作仪器设备。

8、防止皮肤损伤。

9、术中药物的使用以及输液、输血的管理。

10、术中进行适当的护理。

11、手术标本的送检。

12、各种一次性耗材的使用。

13、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等。

手术室常见隐患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接送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

1、接患者时,应检查手术推车性能,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汇报,以便及时维修。

2、与病房护士交接术中所带药品、物品,并按手术访视交接记录单、病历、患者腕带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核对无误后在手术访视交接记录单上签字,并认真检查皮肤及术前准备情况,如术前用药、皮试结果,检查义齿、首饰是否取下,嘱患者解大小便。

3、协助患者平移到手术推车上平躺,注意患者移动时要将手术推车一侧紧靠在病床边,接病人护士靠在手术推车另一侧将推车固定住,防止摔伤患者。

4、所有患者(不合作的小儿除外)必须用手术推车接送,禁止步行。推车过程中要保护好患者,接病人护士站在患者头部,面对行驶的方向,将床挡扶起。嘱患者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不要握床挡。患者躺在担架车的正中,防止头或脚露出车端,被子要将脚盖住。推车速度适中,动作轻、稳,尤其老年患者要注意减慢车速并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免晕车。

5、将患者接至换车室后,手术室接患者护士要再次认真查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手术间等项目,给患者戴好一次性帽子,进行内外车交换。交换推车时特别注意:两推车对接,握住衔接的锁把并卡紧,将两推车的轮子均固定好。交换车时动作要轻稳,车两边要有人保护。

6、接患者入手术间,注意要将推车紧贴手术床并固定好,再嘱患者慢慢移至手术床,盖好被子,并做好心理护理与解释工作,减少其恐惧感。注意保护病人,严防坠床发生。

7、术毕由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一起将患者抬至手术推车上,搬动前检查各种管路并固定好,以防引流管滑脱。搬动过程中一定要将推车紧靠手术床并固定好,车、床两边均有人保护。

8、局麻患者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与术者一同到换车室换车,以保证患者安全,然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做好交接工作。

9、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手术结束后,带好呼吸气囊、氧气袋,由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送患者回病房,途中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头侧,注意观察病情,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二、患者皮肤及手术体位的安全管理措施

1、术前访视手术患者,认真评估患者皮肤、年龄、身体状况、手术时间等。如有压疮高危因素,应在访视交接记录单上注明,并在晨会交班时重点交班。

2、有压疮发生可能时,去病房接病人携带术中难免压疮上报表,首先与病房护士交接Brander评分,并再次认真评估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如有发生术中难免压疮的可能,应填写术中难免压疮上报表,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请患者家属签字。

3、如术前患者已发生压疮或皮肤损伤,应请手术医师确认,并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上详细描述,并请病房护士签字。

4、手术床单应铺平无皱折,避免患者皮肤与托手板,油布等橡胶物品直接接触。禁止与金属床、头架、器械托盘等金属物品接触,应用4-6层敷料阻隔,以防使用电刀时导电灼伤。

5、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涂眼药膏,防止角膜干燥划伤或用眼罩保护。观察牙垫有无伤及嘴唇。头面部手术患者眼睛用保护膜保护,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烧伤角膜。耳部手术患者用棉球堵塞耳道,防止消毒液流入耳内,灼伤鼓膜。使用消毒液时,避免过饱和,防止消毒液流到患者身下,潮湿造成皮肤损伤。

6、摆放体位时,患者的骨隆凸处应用软垫衬托,防止受压,破损。手术时间较长尤应注意;局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时,可协助患者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轻微活动肢体,撤离麻醉头架时,要注意扶好,避免不慎滑脱砸伤患者。

7、平卧时,颈下垫软枕保护颈椎。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度,以免损伤臂丛神经膝关节下垫软垫,避免膝关节过伸造成术后疼痛或神经损伤。踝关节垫软垫,防止足跟受压。患者双脚避免搭在一起,造成压伤。

8、俯卧位时,注意避免呼吸运动受限,在胸腹下垫俯卧位垫时注意腹部的位置置于垫子中空处(注意女性患者的乳房及男性患者的外生殖器应置于垫子中空处),防止受压损伤。小腿垫高,使脚尖自然下垂,保持功能位。硬膜外麻醉或清醒患者,巡回护士术中帮助患者变换面部受压位置。全麻患者面颊受压处垫凝胶垫或用压疮贴保护,并防止眼球受压。

9、侧卧位时,肩下垫软垫,在垫高手术部位的同时注意舒展健侧肢体,避免大血管、腋神经受压。骨盆架与身体之间应用软垫衬托,避免男性外生殖器受压。肾脏手术时腰桥要对准手术部位摇起10-15cm,防止腰椎滑脱,手术结束及时将腰桥复位。

10、截石位时,髋关节外展应小于90度,固定肢体时膝关节处用软垫衬托,约束带松紧适度,保持静脉回流良好,术后双下肢依次放平并轻轻拍打,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1、婴儿皮肤娇嫩,进行各种操作应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固定体位及束缚压脉带时应用棉垫衬托,防止损伤皮肤。四肢不可过分牵拉,以防关节脱位。覆盖手术敷料后,及时检查头面部下垂的敷料是否压到患者的眼睛或敷料边缘触及眼角膜,防止压伤。

12、手术进行中,随时检查医师的站立姿势,避免医师将身体倚在患 者的肢体上造成损伤。

13、对术中需要大量冲洗的手术,如肠梗阻等,术前应用脑科(带导水管)护皮膜保护,及时将冲洗夜引流到污物桶内,以免患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而诱发皮肤破损。对体弱容易引起压疮或皮肤有破损的患者,术前可贴上压疮贴。

14、术后及时擦净伤口周围的血迹,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发现皮肤变红时,可进行适当按摩,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并记录。

三、手术物品清点的安全管理措施

1、确保清点物品数目准确

(1) 清点物品时,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必须看清实物仔细清点,巡回护士复述

一遍,确保首次清点准确无误,并规范、准确记录。

(2) 清点纱布时,应松开纱布外包裹,将纱布抖开,分块仔细清点,防止纱布粘在一起影响清点的准确性。

(3) 清点纱布垫时,将垫子充分展开,分块仔细清点。

(4) 清点器械时,需重复清点两遍。缝针清点两遍,第一遍从针尖清点,第二遍从针尾处清点,以确保清点数目的准确性。 (5) 清点时,注意检查器械上的螺丝是否松动脱落,电刀头是否完整、缝针是否弯曲,仔细检查器械功能,保证器械的完整性。

(6) 棉球、头皮夹、脑棉清点:棉球逐个检查后清点,防止因粘连引起数量错误。头皮夹数量较多、易滑动,应5个一组,分组清点。脑棉应检查棉絮的质量、脑棉的缝线是否牢固,是否两块粘在一起。

2、防止器械和纱布等遗留体腔

(1) 手术开始前,按物品清点要求仔细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准确记录。 (2) 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敷料、绷带以及消毒区所用纱布、纱布球等与手术台上能够混淆的物品,应在手术开始前,全部送出手术间。手术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将纱布、缝针等物带入或带出手术间。

(3) 手术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手术创口周围整洁,暂不用的物品应及时收回,不得随意放置或堆积在手术创口周围。

(4) 手术过程中,手术台上增加或取下的敷料及器械等,应由巡回护士及时准确记录。

(5) 体腔和深部手术创口内填入纱布垫或留置器械时,术者应及时通知助手和洗手、巡回护士,体内留置的物品需要带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手术物品清点单的备注栏内详细记录,手术医师签字,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谈。 (6) 从手术台取下或落在地上的纱布(垫)、器械、缝针等应及时收回,放在固定的地点,便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清点,术后交洗手护士。 (7) 缝合体腔和深部创口前,洗手护士应与巡回护士清点所有器械、纱布,数量无误后方可关闭体腔。

(8) 缝合体腔和深部创口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再次清点所有物品,在手术清点记录单上双签字。

四、电刀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

1、患者保护

(1) 使用绝缘、清洁和干燥的手术床布。

(2) 避免患者皮肤接触金属物品(皮肤暴露处用布巾包裹)。

(3) 术中使用易燃性的麻醉剂、酒精类皮肤消毒剂或患者胃肠道存在内生气体如沼气时使用电刀要慎重。

(4) 手术结束后将负极片整片水平自患者身体上揭除。揭除时一手固定皮肤、另一手慢慢揭除极片,负极片揭除后观察皮肤情况。

(5) 避免在带电解质的液体内,如血液或生理盐水中使用高频电刀,以防造成机体损伤。

2、正确使用负极片 (1) 使用高质量的负极片:一次性使用、边缘完整,具有柔软度和较强的黏附力。

(2) 选择肌肉丰富的部位粘帖负极片,避免在骨隆凸、瘢痕、皮肤缺损或受伤、脂肪较多的位置粘贴,并保证粘贴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无毛发。 (3) 粘贴负极片时,其长轴应与身体的纵轴垂直,确保与粘贴部位皮肤完整而紧密接触。

(4) 负极片应尽量靠近手术区,避免越过身体的交叉路,以便使电流通过的路径最短。

(5) 婴幼儿皮肤面积较小,注意负极片粘贴位置,确保粘贴效果。术中冲洗体腔时避免液体溢出而浸湿负极片灼伤皮肤。

(6) 心电图电极片避免在电刀电流回路中,应远离活动电流至少15cm,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慎用高频电刀,以防心率失常的发生。

3、正确使用电刀手柄

(1) 术前仔细检查电刀头、手柄及线的完整性,确保刀头无缺损、弯曲,避免刀头断落体内。检查刀头、电线的保护鞘是否缺损,以免漏电伤人。 (2) 使用过程中及时清除电刀头上的焦痂,以防焦痂包裹电刀头,使绝缘性能增加,切割效果差,因此加大电流而造成切割部位组织烫伤。

(3) 停止使用电刀时,手柄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得将器械或其他物品压在手柄上,造成放电击伤患者。

(4) 电刀头未与组织完全接触前不要通电。

(5) 不可直接用水冲刷电刀线,可用湿纱布擦洗电刀头及导线,擦洗过程中不得用力拽拉导线。

4、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1) 正确连接相关组件并插牢,先连接好负极板线、电源线后,再开电源开关。 (2) 手术结束后控制面板上电切、电凝的功率应回复到最小,先关电源开关,再撤电源线。整理好各组件后,电刀归位。注意保持设备的整洁、干燥。 (3) 仪器定期检测及养护,以免漏电伤及患者及医护人员。

五、腔镜手术使用电刀应注意的问题

1、应定期检查作用电极的绝缘情况,如有漏电禁止使用,使用前仔细检查腔镜器械与电绝缘情况。

2、防止电传导引起热损伤。

3、通电时间不可过长。

4、电凝时,电刀头不可接触金属器械及夹闭血管和管状组织上的钛夹。

5、主要组织附近如大血管、胆管、神经等慎用或禁用电刀。

6、电凝损伤可波及5mm范围,在电凝时注意保持与空腔脏器的间距>5mm。电凝离断时应尽量靠近需要切除的病变组织,如电凝胆囊动脉时应防止损伤胆囊,电凝分离粘连的组织时防止损伤肠管、输尿管等。

7、使用脚踏开关时,应尽量缩短通电时间,不需通电时应移离脚踏开关,以免误踩烫伤患者。

六、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安全管理措施

1、所有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从物质资料采购供应处领取,任何人不得私自带无菌物品到手术室使用。

2、一次性无菌物品领取后应做好入库记录,单独放置于离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墙远于5cm处的载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使用时按有效期的先后使用。

3、低值的一次性无菌物品新购置或更换包装时,均应经过细菌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

4、特殊无菌高值耗材,如钢板、瓣膜、晶状体、人工血管、疝气补片等内植物,使用后巡回护士必须将无菌物品条形码贴到手术物品清点单背面上,便于质量追踪。

5、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前必须检查物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6、使用前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无漏气、裂痕、刮痕等,如有上述现象禁止使用。

7、特殊物品取到手术台上后,洗手护士应检查物品的性能,如吻合器、闭合器钉座上的钉子是否齐全,以免延误使用。

8、术中所需高值耗材,必须与医师确认后方可打开包装,避免造成浪费。

9、无菌物品使用后,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核对计价单,做好收费工作。使用后的吻合器、闭合器等,应做毁形处理。

七、内镜清洗安全管理措施

1、清洗内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专用工作服、防渗透围裙,戴帽子、口罩、手套及一次性防护眼镜。清洗时应仔细、认真,避免损伤、丢失内镜及器械部件。

2、清洗器械用的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刷洗内镜及其部件时,轴节部、弯曲处必须用小毛刷彻底刷洗干净。

4、清洗过程中,镜子应放在稳妥之处,单独清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避免划伤镜面。将清洗的内镜浸泡在多酶洗液中。注意浸泡时,镜子轻轻放入多酶洗液中,以免碰撞伤及镜面。

5、内镜经多酶洗液浸泡后,需用流动水彻底清洗,以去除管腔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多酶洗液应一用一换。

6、向各管腔内吹气,排空管腔内的水分,器械表面用于干纱布擦干,以免长期水迹存留造成器械生锈。

7、特殊器械的洗刷如超声刀应严格按照性能充分刷洗,10mm超声刀刀芯应用纱布清洗,不能用硬毛刷刷洗,避免损伤硅胶套环。

8、冷光源擦洗及消毒过程中避免打折,以免造成光纤的损坏。刷洗后盘放时直径不得少于20cm。

9、内镜及器械清洗消毒后,按规定做好登记工作。

八、医疗废物处理安全管理措施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对其实施分类收集。

2、将分类收集的医疗废物分别置于有明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医疗废物包装容器内。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包装物及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等。

4、保洁员每日及时回收各手术间产生的医疗废物,在包装袋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科室、生产日期、类别及特殊说明。盛装的废物应为包装袋容积的四分之三满,标签贴在包装袋的封口处,放在固定的废物存放处。

5、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巡回护士及时通知保洁人员,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封口,在回收过程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并与废物回收人员做好交接。

6、科室对内部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交接双方签名等。

7、医疗废物一日回收两次,注意在手术室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九、留置手术引流管的安全管理措施

1、手术患者安置的各种引流管,术中、术后加强管理,防止脱出。

2、手术结束,固定各种引流管,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护,全身麻醉躁动患者应约束肢体,防止将引流管挣脱或拔除。

3、胃肠道、食管手术,术中在胃切除时须将胃管外拔,外拔时应与医师配合,拔至适当长度后,固定在鼻翼与脸颊上。胃肠吻合完毕,根据医师要求将胃管慢慢送入所需长度,做好固定。手术过程中随时观察胃液的引流情况,如胃部膨胀,影响手术,应抽吸胃液,始终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折压。

4、连接胸腔引流装置前,检查水封瓶密封是否严密,并在无菌操作下倒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与胸腔引流管紧密连接。注意水柱波动情况,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胸腔引流瓶应放置在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处。若胸腔引流管连接处不慎分离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引流瓶。

5、搬动胸科手术患者时,应先用血管钳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钳夹位置应离切口约10cm处,注意钳子弧度的方向,防止钳子前端损伤患者。

6、一旦胸腔引流管自胸腔脱出,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用干净敷料封闭伤口,通知术者进一步处理。

7、乳腺手术放置的负压引流要保持负压的效果,引流管与引流袋衔接紧密,引流袋保持完整不漏气。

十、留置导尿管的安全管理措施

1、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型号适宜、光滑的尿管,老年患者应注意有无前列腺肥大。

3、仔细检查尿管的质量,插管前必须试验性的注入气体或液体,检查气囊是否完好,向导管内推入生理盐水,检查尿管是否通畅。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导尿管一经污染不得再使用。

5、给女性导尿时,仔细辨认尿道口,防止误入阴道,男性患者应掌握尿道的解剖特点,即两个弯曲、三个狭窄,男性患者导尿后应将包皮回位,避免因包皮嵌顿造成龟头坏死。

6、插入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柔、切勿用力过重,以免损伤尿道黏膜。

7、尿管插入后必须证实尿管进入膀胱方可向气囊内注水证实尿管在膀胱内的方法有:尿管内有尿液流出;若没有尿液流出可从尿管注入生理盐水,注水顺利,回抽注入的盐水内混有尿液。

8、气囊充盈后,顺尿道向外牵拉尿管有阻力时,即为该尿管插入的最佳长度,然后再将尿管送入少许,以免气囊部分嵌顿在尿道内口处,压迫后尿道引起出血。

9、妥善固定尿管,将尿袋固定在床边,术中摆放体位及搬动患者时,应先将尿袋固定好,防止牵拉尿管。

10、术中严密观察尿量,如果术中无尿,应立即查找原因,检查尿管是否受压或尿管是否脱出。

十一、骨科内固定物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

1、洗手护士必须将所使用的钢板、螺丝等的编号与巡回护士核对准确后,巡回护士在收费单上记录(品牌、名称、数量及价格)。记录必须准确无误,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及洗手护士共同确认术中使用钢板螺钉数目及种类型号,无误后手术医师在收费单上签字。

2、将钢板螺丝配套标签贴在手术物品清点单背面,注意钢板螺钉数目及种类、型号必须与登记相符,以备查阅。

3、护士长将使用的内固定物的相关信息填写在双联单上与手术医师共同确认双方签名,手术室与药械科各留存一份。

4、取内固定物手术患者,尽量不使用电刀,以免导电灼伤患者。

5、取出的内固定物,洗手护士清洗消毒后与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无误后交护士长并签字,护士长收集后交给物资材料采购供应处集中毁形处理。

二、使用局部麻醉止血药品的安全管理措施

1、了解、熟悉局部浸润麻醉及表面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和常用剂量、使用方法等,表面麻醉药严禁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2、凡使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局麻药前,护士应与医师两人核对药敏试验结果,并仔细认真查对局麻药的名称、日期、有效期等,注意麻醉药由医师用5ml注射器抽取。

3、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有无沉淀、混浊、瓶口有无松动等。

4、肾上腺素用1ml注射器根据用量等量抽取,放在手术台固定的位置,用于局部麻醉止血时用量为100ml麻醉药加肾上腺素3-5滴,或严格遵医嘱执行。使用前必须了解患者的血压,血压高者严禁使用,并及时提醒医师。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以免发生意外。

5、使用盐酸丁卡因、麻黄碱溶液纱条做表面麻醉时,首先将纱条放入小药杯内,再倒入适量麻药,以浸透为度,不得过湿。

6、一次用药量不得超过最大限量,尤其丁卡因做喷雾麻醉时,严格掌握用量,1%丁卡因一般不超过50mg/人次,因丁卡因吸收迅速,易中毒。

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

手术室安全管理[1]

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手术室安全管理概述

手术室工作内容

安全管理内容

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安全管理内容.doc
《手术室安全管理内容.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