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克服懒惰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09:58: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克服懒惰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帆 乌鲁木齐市104团中学

案例1 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和我谈到他儿子的学习。孩子的成绩令他担忧,甚至担心他能否考上大学。他说,孩子在初中,高一,高二成绩都比较稳定,还得过单科第一名。但进入高三后,成绩却直线下滑,名次也排到了班里的后几位。每天放学回家后总看他坐在桌前学习,而且学习到深夜,父母感觉这孩子学习很认真,可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 案例2 一个男孩子。中考前两个月,家长怕他一个人在家时看电视、玩电脑,干脆把家里的电视送到朋友,把电脑也锁到了柜子里,每天晚上由母亲坐在他的桌前,阅读书本杂志,监督孩子的学习,通过二个月的努力,这位在班里排名最后的学生,居然考出了预想不到的成绩。

分析上述两个案例,案例1主要是由于这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些“困难”,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了“惰性”而没有解决,致使他的学习落后。案例2的是家长和学生一起和“惰性”作斗争,克服惰性,考出了预想不到的成绩。教学中如何克服“惰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好学生的“惰性问题”,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每个班主任、教师、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

“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指懒散,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一种消极心理表现。简单说来,就是不愿动脑、不愿动手。

“人是有惰性的”。无论多么勤勉的人,都有懒惰的一面。一般来讲,懒惰是人类的共性,懒惰的程度与环境和心理密切相关,但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又会表现出很多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碰到一部分学生,他们天智不错,却因自己懒惰成性而荒废学业。因此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懒惰,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提高认识,了解惰性,减轻危害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一件事物的危害,就不可能去自觉地拒绝。懒惰又分为身体懒惰、行为懒惰、思维懒惰、病态懒惰。身体懒惰和行为懒惰,是一种显形的懒惰,容易发现,也容易纠正;而思维懒惰和病态懒惰,是一种内在的懒惰,隐蔽性、危害性更大。懒惰不是天生的,是后天诸多因素的结果。家庭条件优越、心理行为依赖性强、个人缺少上进心、家庭教育的缺失、单调的教学、枯燥的知识体系,以及对学习的困难估计不足,有畏难情绪和缺乏信心等等都是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懒惰的主要原因。

懒惰还有不同形式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不能愉快地同亲人或他人交谈,尽管你很希望这样做。(2)不能从事自己喜爱做的事,不爱从事体育活动,心情总是不愉快。(3)整天冥想苦思而对周围漠不关心。(4)因为焦虑而不能入睡,睡眠不好。(5)日常起居极

无秩序,无要求。(6)常常迟到、逃学且不以为然。(7)不能专心听讲,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学习工具常不配齐。(8)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9)没有时间观念,今天的事情总是想着明天做。(10)明明身体很健康却老是觉得身心疲惫,打不起精神。

“懒惰”同时也是“七宗罪”之一。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认识到懒惰的表现和原因和危害,学校就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懒惰情绪。“身教胜于言教”,班主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对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最熟悉。班主任对学生的懒惰情绪破解,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1.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高度渴望被肯定。”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往往超过家长。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有较强惰性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要多看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多鼓励和欣赏学生,为他们学习设置一个宽容、鼓励人前进的学习环境。

2.用正确的疏导鼓励学生。

有较强惰性的学生常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非规范行为,但这些非规范行为常常蕴含着智慧的因素。老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地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在数学课上潜心手工制作或绘画等,这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了“惰性”,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大声训斥,而应在课后找他们

谈心,首先肯定他们喜欢这些制作是肯动脑筋,心灵手巧的表现,然后再告诉他每节课的任务不同,数学是基础,应打好基础,再搞发明创造,作为学生应把手工制作放到第二课堂或课外去研究它。老师再利用兴趣活动时间开展“个人成果展”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还行”,克服悲观失望的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3.用成功的体验唤醒学生。

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总是善于唤醒对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成功,同时向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有较强惰性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正面表现自己,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个他们提供展示才情的舞台。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给与及时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

著名教育工作者郑立平老师还专门对克服“惰性”难题挑战提出了“三个一工程”,即“每节课一次合适的提问,每一天一次微笑的问候,每一周一次关心的交流。”也值得班主任借鉴。

二、了解学生,寻找“惰性”,消灭载体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惰性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可第二天又起床迟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

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课堂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研究认为,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有利于健康,因为人的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都“用进废退”,就像久置不用的机器会锈蚀一样,脑子也会生锈,变得思维迟钝,应激能力差。班主任在消除学生懒惰行为时,要换一种思维方法,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学生的惰性。一个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可以把他看做是一个思维性比较好的学生;一个学生写作业很慢,可以把他看做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一个有一种特殊的才能的人;一个学生非常懒惰,可以看做他可能是一个非常放松的学生等等。有个著名的教育界博士曾经列举了很多诸如此类的现象,他把许多学生不可忍受的缺点换了一种角度去看,则都变成了优点,或者自己的特点,那么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多好的期望,学生就真的没有缺点了,并且一点点实现教师的愿望,这是我们教师希望看到的。作为班主任不妨把您认为学生的身上的懒惰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试着用另外一些更积极的词汇描述他们,解释他们,相信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明明看见地面的纸屑、杂物,可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

干活时拈轻怕重。学生梁某某,身体肥胖,行为懒散,作业写得很慢,上课注意力很不太集中,但他在课下比较活波,又喜欢帮助同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对他的行为特别注意。在学校高标准卫生打扫的过程中,看到他认真完成劳动任务,不依靠别人,及时表扬并通报给学生家长。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班主任还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家长一起,关注孩子所有各科作业,并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期间加入一些奖励措施,让梁某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在整个过程中,开始会稍觉得困难,但只要花很少的力气稍稍坚持,就能顺利进行下去。

罗兰说过,“没有多少人不懒惰,那些勤奋的人,都是一些意志的力量在推动他的”。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种力量。学习懒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不同的起因灵活采用不同的纠正方法。另外,懒惰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学习中的懒惰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鼓励这些同学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改正学习懒惰的行为。

三、采取措施,克服“惰性”,提高效率

懒惰是一种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恶习。这种恶习只有一种成果,那就是使人躺在原地而不是奋勇前进。因此,要想具有一定成就就要改掉这种恶习。尼可洛·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

大的思想家,他在《处事书》中还说过,“懒惰是一种鱼,它具有使那些最大的船停止前进的能力;懒惰是一种风暴前的平静,对于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来说,它比暗礁和风暴还要危险;懒惰的安定是灵魂的一种隐秘的魔法,它突然地搁置那些最热烈的追求和最顽强的决心。”可以说懒惰就像灵魂的一个真主,它安慰灵魂的所有损失,来取代它所有的利益。由此可见,懒惰是最不易察觉的危险,而立刻行动将会是战胜懒惰的法宝。

心理学家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方式,并由这种惰性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如果有兴趣坚持尝试一个星期,会发现整个人会很不同了,如果能继续坚持,那惰性方式就会永远不敢再接近,而将在人生获得愿意的成就。具体做法:

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自己通常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这包括记录自己所有的生活活动。这样你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十件。

然后把其中一些例如吃饭等必须完成的事情剔除。

在此之后,把剩余下来的几十件事情按照自己的兴趣排列,把自己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

最后,就可以在以后一周内进行行动了,每天一早起来,从最不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并且坚持做完第一件事情,再做第二件事情„„,这么一直做到最后一件喜欢的事情。

例如:7:40起床,整理寝室内务,打扫卫生,洗衣服等,8:

10进教室早读,上午的自修课复习哪门功课,预习什么功课(根据课表),14:20进教室复习上午的功课后午休。15:00预习下午的功课,下午自修课安排,20:10进晚自习教室,作业安排次序,和预定花费时间,哪段时间预习明天的功课,另外,如果做值日得安排值日时间。

这种方式是一种强化作用的方式,先做一件困难的事情完成后,再做稍困难的事情,那是一种对于前面行动的强化,然后继续,强化的效果会越来越大,一直大到觉得自己有力量来完成任何事情。

这种方式对于改变惰性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尤其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抑郁行为,很容易的使抑郁的情绪结束,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的行为而结束惰性的心理。

另外,班主任还可以运用下列方法,消除学生的惰性,提高学习效率。

1.组织“学习方法交流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太会听课,不会做笔记,不会支配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让本班学习好的学生介绍具体的方法,也可让学习有显著进步的学生叙述提高的“门径”,还可让学习困难学生谈谈学习中的苦恼及过程,请全班同学一起来“会诊”,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帮助结成“一帮一”学习对子。班主任可以对有惰性的学生在座位上予以适当照顾,使他们处于教师注意力的最佳范围,这有利于控制他们,增强其自制性。还可以帮学习有惰性的学生找一个品学兼

优的同桌,与他们结成学习对子,平日进行辅导、补课,在临近考试时帮助整理考试要点等,给他们提供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的条件,利用榜样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上,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基础比较弱,有惰性的学生,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也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4.鼓励有较强惰性的学生多提问题,不管问题多么的简单,我都热情地给予回答讲解,直至他们听明白为止。

5.每次考试结束以后,都和他们分析试卷,找出他们的进步之处和尚需努力的地方,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

著名思想家泰勒说过“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懒惰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天敌。但懒惰也是一种可治愈的病。学生的惰性心理就像智慧之门的锁,打不开它,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就无法谈起。克服了惰性,那么你的人生就已经成功一半。

参考书目:

①[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商国才,《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科学出版社 ④宋保仁,《塔木德犹太人智慧哲学全书》,中国城市出版社

克服懒惰 勇敢去做

如何克服懒惰心理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

如何调动员工情绪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如何克服学生懒惰的不良学习习惯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

如何克服懒惰散漫的习惯

如何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

情绪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克服懒惰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
《克服懒惰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