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6: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必修

一、二(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想北平》语段,回答问题。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臵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3.请你说说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对北京城的看法,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面《最后的常春藤叶》语段,回答问题。

(1)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个小区,街道分布得乱七八糟每条街又狭又长,称做‚胡同‛。这些‚胡同‛稀奇古怪地拐着弯子。一条街有时自己本身就交叉了不止一次。有一回一个画家发现这条街有一种优越性:要是有个收帐的跑到这条街上,来催要颜料、纸张和画布的钱,他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原路返回,一文钱的帐也没有要到!

所以,不久之后不少画家就摸索到这个古色古香的老格林尼治村来,寻求朝北的窗户、18世纪的尖顶山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然后,他们又从第六街买来一些蜡酒杯和一两只火锅,这里便成了‚艺术区‛。

苏艾和琼珊的画室设在一所又宽又矮的三层楼砖房的顶楼上。‚琼珊‛是琼娜的爱称。她俩一个来自缅因州,一个是加利福尼亚州人。她们是在第八街的‚台尔蒙尼歌之家‛吃份饭时碰到的,她们发现彼此对艺术、生菜色拉和时装的爱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间画室。那是5月里的事。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在广场东头,这个破坏者明目张胆地踏着大步,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可是在迷宫一样、狭窄而铺满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来。 (2)‚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小家伙,‛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楼下自己那间房里痛得动弹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搞不清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1.小说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读最后一段)

3.小说结尾(第(2)部分)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三、阅读《荷塘月色》片段

(一)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A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C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他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一句是从第一段中拿出来的,把它放回原处,应该放在A、B、C中的哪一处?( ) 2.“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句话中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更显出月夜的幽静,这是一种______的描写手法,再举一句有这种写法的古诗: 。 4.对梁元帝《采莲赋》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表现江南采莲的少男少女们的爱情诗,它通过摇小船而默默地传情,讴歌了江南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 B.诗中的“荡舟”、“徐回”、“迁延顾步”表现出少男少女们在采莲时的那种感情的缠绵。 C.“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这是表现少男少女们在小舟上既嬉闹而又担心的神情。 D.“兼传羽杯”,这是说少男少女们在小舟上传递长长的羽毛,并用酒杯喝酒。 5.作者先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后又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里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荷塘月色》片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泻”“浮”“洗”这几个动词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2.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使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读语段,完成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A)。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C),黛玉也哭个不住(B)。一时众人慢慢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D)。

脂砚斋批语四句:

①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②自然顺写一笔。③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④傍见一笔,更妙。 1.与脂批①相应的语句是:

。 2.与脂批②相应的语句是:

。 3.与脂批③相应的语句是:

。 4.与脂批④相应的语句是:

(二)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

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是

描写,用的是

的笔调,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

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

性格,这是宝玉的

特点,用的是

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

)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三)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些须: 蹙: 杜撰: 2.宝玉初见黛玉,便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作者在此前写黛玉初见宝玉,说的是“(黛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想:“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虽都感觉似曾相识,但表现不同,黛玉一“惊”,宝玉一“笑”。试对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作一简要分析。

3.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而此前黛玉在回答贾母的类似问题时曾说“念了《四书》”。请简要分析黛玉这一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宝玉“摔玉”行为的一段文字,意在表现什么?

必修

一、必修二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想北平》

1.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

2.①衬托手法:巴黎太热闹——北平动中有静;巴黎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布局合理;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李——北平贴近自然。

②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生动鲜明,通俗易懂:以“还差点事儿”、“挤的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涵及其深刻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的举重若轻的语言功力。

3.这可以说是科学的预言,具有很大的超前意识。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轨迹几乎都在文中得到了印证。“处处留空”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这几乎成了现代大都市必须遵循的定律了。凡是违背了这个规律,到头来,都必须返转头重来,直至真正实现“处处有空儿”。有了“处处有空儿”,才能实现“使人更接近自然”。而“使人更接近自然”已成为当今世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首要指导思想。

二、《最后的常春藤叶》

1.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特点: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风格古香古色,艺术气息浓厚,苔藓遍地、阴暗、潮湿、穷苦,风雨交加

作用: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烘托琼珊悲凉的心境,反衬贝尔曼高尚的心灵,衬托社会底层小人物和真挚的友爱。

2.第一,这片叶子拯救了琼珊,使她树立了活下去的信念,并支撑她活了下去; 第二,它是绝笔之作,贝尔曼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第三,整片叶子凝结了贝尔曼的真情和善良,闪烁着贝尔曼人性之美的光辉。 第四,这片叶子画得极其逼真,连同为画家的琼山也没有察觉出来。

3.小说结尾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中有多处伏笔。如:

①“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第40自然段)

②“黄昏时,孤零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叶仍在树上。”(第44-46自然段)

③“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第55自然段)

三、《荷塘月色》

(一) 1.C 2.极写荷塘四周树之茂密,用叠词起到了加强语意,增强音节和谐的作用。 3.以动衬静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D 5.表现了作者依然难以摆脱淡淡的哀愁,照应了文眼“不宁静”。

(二)

1.作者用“泻”而不用“照”“射”等动词,充分表现了月光的柔和;“浮”字显现出雾的轻飘之态而“升”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洗”字承接上文比喻“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月光

衬托

朦胧 幽静

富有韵味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四、《林黛玉进贾府》

(一)

1.1.①早被他外祖母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 A 2.②黛玉也哭个不住 B 3.③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D 4.④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C

(二)

1.①侧面;欲扬先抑

②肖像;赞赏;美貌多情

③封建卫道者;叛逆;本质;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

2.C 3.A 4.A

(三)

1.些许:一点儿。 蹙:皱眉头。 杜撰:凭空编造。

2.一存于中,一发于外,通过对比,说明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 3.贾母的反应使黛玉觉察到自己刚才失了口,再次答话时便及时改口,这体现了黛玉的细心多虑和自尊。

4.表现宝玉对黛玉的微妙情感,同时突出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反叛性格。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父亲》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启示》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失败乃成功之母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案

说淡泊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必修二现代文词语归纳

(答案)现代文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四 答案

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