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8: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试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财政三处邓朝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我们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分别采取调研问卷、现场走访等方式,对北界镇王宅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1.环境状况:王宅桥村位于北界镇东北部,地处遂昌、衢州、金华三市交界。距龙丽高速公路北界出口13公里,杭金衢高速金华西出口35公里,与金华市婺城区塔石镇张村毗邻,距交界处1.5公里。平均海拔396米,森林覆盖率为89.6%,是一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古村落,至今仍保存有王宅桥通往遂昌县城古称“七上八下的马戌岭”官道。在村内寨下自然村保留下来的历史300多年古村寨。

2 2.人口现状和产业基础:全村共有240户75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486有),农村党员38名。耕地面积608亩(其中:水田536.4亩),园地155亩,并且大多数是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垅田,一类畈田仅人均0.12亩,林地面积16620亩。本村产业除以保障自给自足的粮食外,农产品商品率极低,20—60岁的青状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出门在金华、义乌、武义、龙游等经商或打工为主,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6082元。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落后,属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1万元。

3.乡村建设状况: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遂昌县提出并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以绿水青山依托,进行村庄整治、农村污水处理、村内步行街和休闲区以及原生态石斑鱼等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曾先后被评为丽水美丽乡村,市级卫生村,县级先进党支部、五星级勤廉村、生态公益村建设先进单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十佳洁净村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达标村,农村五好党支部、人口与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示范村及创业好搭档示范村等荣誉。

二、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制约农农业村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找出差距,补齐短板,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总的来说,该村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由于国家投入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有限,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本村地处山区立地环境差的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与高标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有较大的差距,规模经营、机械化施工都存在较大困难,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地力质量下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突出短板。

2.城乡缺乏双向流动。人才难以流回农村、农业,在外人才返乡积极性不高,缺乏有知识、有技能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示范带动人才,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短板。这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优秀典型案例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外人才返乡带动,往往能成就一个乡村的振兴发展。他们利用在外学到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凭着一腔对家乡的热情和情怀,为家乡注入了活力,带动了百姓致富。

5 3.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制约乡村发展。历代以来,人们骨子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潜移默化的渗透着当农民没出息的一种观念。导致在村的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鲜事物能力差。主要体现在农村承包责任田流转返租中,有部分老农民怕别人先富起来的“红眼病”就是不肯流转承包土地。这样的现象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三、工作思路

2018年全面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第一年,必须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忍劲,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完善承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为契机,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返租或以租金入股的形式,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强集群发展主导产业建设。以苏村灾后重建培育发展起来的现代设施农业(大棚蔬菜)为示范,培育发展更多的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投入到钢架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1992—2002年打造的苏村王坞“香菇之乡”和2005—2015年的“北界红提之乡”和“猕猴桃之乡”的成功经验,以彰显农产品规 6 模效应。

2.充分利用加快特色产业建设的扶持政策,以我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赶街网”线上交易为营销平台,走“一村一品一特色”的道路,鼓励更多农户充分山区“青山绿水”的自然优势,参与特色农业(如铁皮石斛、三叶青)等珍稀“中草药”种植和“中华蜂”养殖。围绕以大榆、布岱山、三十罗头等丘陵地带为中心示范基地,鼓励、促进农民将自己手中有限的土地进行流转,盘活土地利用价值,建立500亩以上的集约化连片珍稀“中草药”种植基地。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农业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升级,促进传统农业向增产农业、现代农业的跨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探索出一条“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以质取胜的特色发展道路。

3.以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秉赋为依托,打造民宿休闲体验区和文化休闲旅游区。紧紧抓住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公布的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中王宅桥村寨下自然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的机遇,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大力宣传推荐开发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鼓励村民资金或资产租金入股的形式开发(王宅桥寨下自然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打造民宿休闲体验区和文化休闲旅游区。通过保护利用

8 好自然生态资源,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打造“美丽幸福后花园”来振兴生态、绿色、和谐、美丽新农村。

四、几点建议

1.农村的发展、农业产业的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保障作用,因此,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三农”知识培训,使农村一线党员锻炼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并把优秀党员培养成行业领头羊,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财政投入,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三是强化技术服务,增强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项目试验示范活动,县级首席科技专家,充分利用自已的专业技术建立示范实验园,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咨询服务,乡镇(街道)农技人员开展经常性的“跑地头、跑田头、跑山头”的深入一线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示范效应,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和资源均衡配置。

2.在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上,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以及涉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普惠力度,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同时,建议加大农产品冷链设施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农产品旺产期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持续发展。

3.强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强联合,开展品牌创建,基地或产品认证,共建共享农业产业联盟或农产品营销促销中心,农业生产资料联合采购平台,探索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节本升级的路径。

10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河口区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解读乡村振兴

青海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突破点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