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2: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教学探究 ------巧用课前三分钟

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李欢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进行有效学习,达成语文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巧用课前三分钟,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激发阅读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具体的阐述了课题三分钟的必要性,实施方法及其效果,从而使课前三分钟成为一个集知识、兴趣、视野、思维、表达、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语文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课前三分钟 语文课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

一、 问题的产生

(一)语文课程改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口语交际是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种新课型。小学口语交际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课标》还指出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的特点在于它的互动性、生活性、兴趣性。那么,对学生进行大面积、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语文课堂上,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些时候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恰恰能弥补这一教学上的不足,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为师生共同打开了学习语文的一片新天地。

(二)教学现状的需要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曾就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及个中原因与同事交流并归纳为以下几点:

1、胆子小,声音小,害怕交际,,仪态拘谨;

2、表达不清楚,词不达意,缺乏条理;

3、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4、知识贫乏,阅读量太少

5、不会倾听,随意插言,没有礼貌等等。以上现象有些是学生的个性使然,有些则是普遍现象。学生的上述行为,不禁使我反思我们的教学:作为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素来以礼仪著称的中华民族,到如今子孙在交际上竟会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着实让人深思。归根究底,其实是学生的生活与语文课堂的教学相互剥离造成的。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方式急需改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迫在眉睫。一个自由表达、新颖、独特、备受学生喜欢的交流平台“课前三分钟”便应运而生。

二、

概念的阐述

“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一节课伊始的三到五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同学轮流上台交流自己对某一方面内容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一种优化语文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在这个交流平台,教师是配角、是听众、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是演讲者、是演员。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这一活动中,学生要心、口、手、脑并用,综合展示语文知识与语文涵养。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探索,我认为,语文课前三分钟是一个是非常有效的口语交流平台。虽然看似短暂,但如果利用好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真正有效的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

实施方法及效果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通过自我学习,查找资料,同行进行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三分钟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非常重要。在认识到课前三分钟的重要性后,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合语文课堂的、行之有效的课前三分钟实施方法。下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巧用语文课前三分钟,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锻炼胆魄,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组织有序,人人参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对于小学生,特别是高段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其实都很想去表达,可是又羞于表达。所以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放下心里包袱,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并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为此,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以下的方法非常有效。

1、培训主持人,充分准备。

我选出班里组织能力较强的两位同学当主持人,让她们组织同学有序的进行课前三分钟。对于主持人,我首先对她们进行了单独的训练,告诉她们要模仿新闻的播音员,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发音准确,口齿清晰,面带笑容,语言要富于感情,要自信、大胆,这也是对每一位“小主播”的要求。不同的是主持人要根据每天播报的内容说上导语词,不能干巴巴的进行,并指导主持人努力营造轻松的交流环境,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自己的主持下,大家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同时,为了让这短暂的时间绽放更多的魅力,我要求主持人事先要充分准备,并在前一天要将下一次播报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一角,以示提醒,让“小主播”有所准备。这种模式,刚开始并不顺利,主持人的组织显得有些凌乱,这时候我就及时的鼓励、引导,甚至导语词都是我写出来让她们背下来的。但后来慢慢地,我就改为口述,让她们自己去组织语言。到后来我已经完全放手了,两位小小的主持人能根据当天要说的内容自己脱口说出导语词,巧妙轻松地引出每次交流的话题了。

2、全员参与,明确要求。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前三分钟并不是优秀学生的舞台,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产生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座位次序往下轮,每天两位同学进行播报。如果时间允许,其他同学也可以自由补充播报。总之,播报的同学要认真准备,做到仪态端庄,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言富于感情,要淋漓尽致地展示口才与胆量。同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播报,小主播要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迅速转移到这课前三分钟上来,让全班同学用短短的三分钟时间走天下,看世界,开眼界,长知识。当然对于播报不合格的同学,第二天要重新播报,直到合格为止。这样的要求不仅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对于有些偷懒、心存侥幸、浑水摸鱼、没有自信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硬性”的锻炼,“逼迫”这他们勇敢地站上这个讲台。

3、 小案例,“大”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课前三分钟是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使多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尽显语言文化的魅力。每一个班都有一些处于班级边缘区的孩子,经常会被老师忽视,这样的孩子每个班都有。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女同学叫张鑫琪,特别胆小。从我接班起四年了从没见她发过一次言。在课前三分钟这个舞台上,她第一次站到讲台上时一句话都不敢说,无论老师同学怎样鼓励,就是不张口,足足站了三分钟。对于她来说可能恨死这个时刻了。如果这时我再严厉地批评她,我想她永远都不会再有站在讲台上的勇气,对于她来说也许就是一种毁灭,课前三分钟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为了鼓励这个孩子,培养她的自信心,我对全班同学说:“瞧,张鑫琪有些紧张,但她今天能勇敢地站在这里,也是一种进步!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期待她下一次的进步吧!”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等第二次轮到她说时,她准备了一句话新闻,照着读都没有读下去,我还是给予她鼓励:“张鑫琪进步真不小,已经敢在讲台上发言了!”第三次,她没有脱稿,虽然磕磕绊绊,但是把新闻讲完了,我依旧鼓励她。等到学期末,她已经能脱稿进行简单的演讲了。我想如果没有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如果她的第一次发言被扼杀,那么这个孩子将永远埋没在羞涩胆怯之中。一次成功的播报,培养了一位同学的“小”自信心,也使其他胆怯的同学在心中消除了不敢大胆交流的心理,默默地期待下一次的课前三分钟。让“自信心”在所有同学之间荡漾,培养了“大”自信,激发了同学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所以我最初确定的课前三分钟的内容是随意的。开始是老师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课前三分钟这个小舞台。慢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课前三分钟的主人。我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入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则新闻、一个笑话、一则谜语、一段佳句欣赏„„不管是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都可以成为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展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可以以课本剧、歌唱、评书、相声、演讲等等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这样给学生的空间大了,他们的兴趣自然高涨。为了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慢慢地我提高了课前三分钟表达的要求。从一开始照着稿子念,到后来脱稿自己讲,都渗透了老师的汗水,学生的努力。

2、渗透阅读,巧妙实现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也可以优化语文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阅读教学中有这么几点,课前三分钟所涉及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有自己独特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而这些在课前三分钟的平台上,处处都涉及到了:要说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学生必须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课前三分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又一有效地途径。我们班的同学就有每天看书半小时并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所以我引导他们将自己看书的内容在课前三分钟时与大家分享,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必须要谈出自己的“感受”,不需要辞藻多么华丽,只要真实,发自内心的都可以。《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五年级有的孩子来说,不是不敢表达,而是懒于动脑、懒于思考,他们生怕自己说错可。我的这一“谈感受”的要求逼迫他们主动去动脑、去思考、去创新、去交流、去挖掘他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勇敢积极地表达出来,获得同学们或鼓励、或赞扬的掌声,从而达到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表达自己独特感受与想法的目标。

3、辅助课堂,一举两得。

怎样让课前三分钟的内容为我的课堂服务呢?我根据语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特点,让每天演讲的两名学生中的一位说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开拓思维,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我的课堂上来,让上课的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完《将相和》这一课时,第二天的课前三分钟就有同学以评书的形式给大家讲了《将相和》的故事,新颖的形式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展示的同学也是自信满满,勇气多多,我的课堂也是笑声朗朗,氛围轻松。当我们学完《武松打虎》这一课时,同学们利用课余热情高涨地做道具、编台词、练动作,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前三分钟将这个故事完美地演绎了出来,这个节目还被推选到家长上进行演出,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扬!这都是课前三分钟这个小小的舞台所迸发出来的无尽的力量!

(三)认真倾听,指导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从最初的课前三分钟我就告诉同学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课前三分钟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舞台,只有认真倾听,你才能把知识据为己有。同时,我还比较注重他们的评价能力。首先,我自己进行评价,给学生一个暗示该如何评价;接着,我指导主持人进行简单的评价,可以先从仪态、语气语速上入手,再慢慢对内容以及演讲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我将评价的绣球抛向全班同学,让大家都参与到评价中,对于敢于参与评价,乐于评价,发表意见的同学我都会给予特别的表扬。但是评价不能只讲空话,不能只说“讲的太好了!”“太精彩了!”要说出好在哪里,给出的建议要对演讲的同学有帮助。这样就要求同学们听的时候必须用心,用脑去听;最后,我还引导同学评价要有层次性,能力不等的同学要区别评价。如前文所提到的张鑫琪这样的同学,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会撒谎的,只要她们有进步,同学们都会在课前三分钟这个平台对她们进行表扬、鼓励,大家在这里互助、互乐、互学,其乐融融,他们越来越期待课前三分钟这个精彩的时刻了!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教我们: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我看来,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恰好是减轻教师负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 结论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几千年前古人的话就告诉了我们现在教育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前三分钟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是一个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舞台。 “小舞台,大能量!”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和生动。在满足教学改革的同时,又很好的达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刘树明 《利用课前三分钟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前三分钟

语文课前三分钟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课前三分钟_语文论文

课前三分钟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教学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