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亚学院老师谈怎样培养实用人才

发布时间:2020-03-01 16:24: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怎样结合授课内容培养实用人才

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以及文献信息检索基本技能的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并学会用科学的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提高学生在学习撰写论文和工作中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 为今后从事与汉语言相关的教学、语言文字、文秘工作以及进一步的专业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是如何贯彻应用人才培养的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课,用PPT演示、举例讲释、讨论互动,学生提问解答、文献检索与利用ppt演讲比赛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检索方法的应用、检索技巧、检索效果、个人文献管理软件等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献检索利用的综合素质,在各项工作岗位中运用技巧。

三、为什么选用此教材?不是我选的,我要选就选《社会科学文献检索》。赵国章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望明年订教材时征求任课教师意见。

四、本门课在教学计划、大纲、教学方法中如何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1 的?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32课时,共讲15章。教学计划简述如下:

1、文献信息源与图书馆,文献信息源于图书馆、讲述文献的定义、产生与传递、原始文献的类型、图书馆定义与功能、馆藏资源的查找、学术信息资源门户等具有初步的理性认识,激励他们热爱科研。

2.internet数据检索:以搜索引擎的种类;检索算符的种类与运用为工具,通过系统地学习互联网搜索基本技能和系统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搜索引擎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3.电子书概述:学习电子书的定义与特点、电子书发展历史、常用电子书数据库介绍、,使学生具有掌握:常用电子书使用方法。

4.电子数据库:通过学习电子书数据库、常用电子书数据库介绍、,使学生具有掌握:常用电子书数据库使用方法。

5.电子期刊:讲述电子期刊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运用电子期刊数据库查找电子期刊的的能力。

6.常见的文献检索和检索工具:讲述文献检索工具与工具书的类别,机检与手检的优缺点、使学生了解各类工具书的特点、功用、和使用方法。

7.工具书类型:讲述书目、索引、文摘、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证书、年鉴、手册、综述、名录、表谱、图录、地图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类工具书的种类种类,理解:分类与主题编排法、掌握:文摘的摘要方法。

2 8.中文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方法:讲述编排法概述、字顺法、形序法、号码法、分类编排法、题编排法、其他编排法、让学生了解:编排法种类、理解:分类与主题编排法、掌握:字顺法、形序法和号码法。

9.古今图书检索。讲述古籍目录检索利用方法、现代目录检索利用方法、专科目录检索利用方法、马克思主义文献目录检索利用方法。使学生了解古籍目录检索利用方法,理解现代目录检索利用检索方法,掌握专科目录检索利用方法。

10.字词、成语典故、诗文词句的查检:讲述常用字、词的查检、古文字、词的查检,成语典故与古文句的查检,使学生了解:成语典故与古文句检索方法,理解古文字词检索方法,掌握:常用字词检索方法。

11.人物资料、地名资料的查检:讲述人物资料在文献中的分布,传记集、传记资料的利用、历史地名、历代疆域的查考、现代地名资料的查找。让学生了解:人物资料在文献中的分布,传记集的利用,传记资料的利用,历史地名、历代疆域的查考,现代地名资料的查找方法。理解:别名索引的利用。掌握:年谱、疑年录的利用。

12.历史事件、当代大事、典章制度和图录的查检:讲述历史年代检索及换算、常用纪年方法等,让学生理解:常用纪年、纪月、纪日方法,政书、类书、方志等文献特征。让学生了解不同历法形式、法律法规检索;理解常用纪年、纪月、纪日方法,理解:政书、类书、方志等文献特征;掌握常用年表的使用方法,古代典章制度的检索方3 法。

在教学中采用了PPT演示,难点释疑、重点举例、研讨法,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自由提问等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应文献检索利用研究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完善、更新与补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应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应灵活采用师生讨论、学生主题发言、分析查找实例、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期根据

9、

10、

11、12章节内容,全班自由结合分为六个小组,本组讨论选择题目,制作PPT、讲稿,讲解本组所讲内容的文献查检方法,讲课时间设定为20—30分钟,在第

8、

9、周开展比赛,教师讲评归纳,Ppt课件和教案经过全班评比计入个人作业成绩。此措施受到学生欢迎,学生到课率保持到百分之百,注意率非常集中,当汉语1202班孟德桥同学谈到检索经验时,全班鼓掌欢呼。汉语1202班陈璐同学说,老师讲后自己操作制作PPT与讲稿,对个人提高真大,我组集体做课件,刚开始分歧很大,争论不休,征求过老师意见后有修改了多次。我们讲过后,以后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心中也有谱了。汉语1201周萌说,通过比赛,锻炼了我们文献查检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了小组同学友谊,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我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

我通过这次通练习查检文献比赛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结合讲授过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达到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学者芮学国说:4 中国人是聪明的,所以,我们的学生是聪明的一定不错,但是,聪明并不一定等于智慧,也未必等于能够获得智慧,在通往智慧的路上只有聪明肯定是不够的,问题是,他们是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怎样的一个教育环境?通识教育,在求真教育,培养科学精神的教育同时,又是培养一种具有广阔胸怀、大略的气质的途径,是避免学生的思维世俗化的有效方法,通识教育的开展,瓶径就在于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兴趣、个性加以保护。

本门课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引导的方法。在讲授过程中,通常是先列举特定的现象,然后进行各种提示性的询问,调动、引发学生对与该现象相关的种种思考;有同学有个性回答教师就提出表扬。然后,在加以指导性的解释或阐述,从而完成对某特定知识点的整个教授过程。例如:在讲到人物辞典与传记的利用时,把词典种类板书,让查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提问大家先查什么辞典?同学们一致回答《中国名人大辞典》,进一步引导,张衡有哪些文学创作?一个同学答出,《二京赋》,我马上进行表扬,问再查那个辞典,大家说《中国文学家辞典》,张衡还有什么才能?有个学生答出绘画,那应查什么辞典?《唐前画家人名辞典》,归纳,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历史人物,在综合性和专业性的人名辞典中都有收录,但侧重点不同。在查找时要全面查找。林语堂在写《苏东坡传》时,就查找了近130种辞书与文献。就此强调了严谨科学治学的工作态度。

五、对整个课程做一个介绍,如何结合专业知识加以体现应用型人才5 培养的。

文献检索与利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学科通识课程,为后续开设的秘书实务、、秘书心理学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选修课《基础写作》、《国学研究》、《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的基础课。因此,本门课课程是在公关与文秘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高获取信息能力的必修课程,在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占有突出地位,要积极引入并吸收最新的信息检索利用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理念。周琳琳老师上次提到通识课程实质问题。我用了几个晚上学习研究这个问题。在通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方面,洪艺敏教授在2007年介绍了通识课程建设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课程的评价方式。她说,通识课程强调了体验性、实践性与讨论性,课程重点不在于传授知识、讲事实、说理论,而在于使学生了解课程的精髓和真谛以及治学的独特方法,包括调查研究、观察实践、假说推进、逻辑抽象等,要使学生有深切的感受、体验和领悟,才能使知识在学生身上“内化”为品格和精神;通识课程的评价方式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识教育的成败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理论的深浅、记忆的牢固和技能的运用,而在于学生是否得到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不能满足于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不能完全以“知识点”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其学业的标准,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如形成性评价、学生自评和他评,注重学生态度和能力的评价。 我以前上课方法是理论让学生自己看,先讲流程知识点,再让学生操作,我再点评。自认为教学方法、课堂气氛还可以。周老师讲过洪教授的教学理念后,6 引起我的深思,若下次评估,洪教授听我的课,我怎么改进我的教学方法?怎样开展学生自评、用什么判定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怎样把本门课的知识在学生身上“内化”为 品格和精神? 我认为只有 切实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和“通识课”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

我自定的教学要求是:

1.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本门课程不但要求学习者具备有关信息的科学知识,而且要能够运用所学的查找理论、技能去查找、分析、解决种种资料的检索现象。教师上课时把概念、类别、性质类的知识点简单处理,具体介绍文献查检方法,训练学生思维模式既,遇到什么问题-----到哪找解决问题的文献----怎么找文献。例:在讲第十章字词句时,对常用字词查检一句带过,简介工具书类型后,重点介绍特种词典的利用、例如,断代词典、专书词典、方言词典,举例石汝杰的《明清吴语词典》、冯其庸的《红楼梦大辞典》等的运用。吴语方言,在明清小说中,经常出现“壁脚”,例“且见张管师袖回来的那些砖头瓦片都是银子,摊在壁脚下”,问“壁脚是什么意思”班上有位浙江同学答“墙角”,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阑处,正恁凝愁,“恁“是河南开封方言,宋朝至今还在使用。例如“你咋恁牛哩”,恁的读音nen,“恁”的意思是“这样的”。柳永《鹤冲天》“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他多次用恁,而苏轼也是宋代大文学家,也在开封从公元1059—1093年间,陆续在开封为官居住近十年,为什么他不用“恁”看苏轼传就7 知,东坡先生生于四川眉州,在北宋首都汴梁(开封)只是个“汴漂”,他在文学创作时不用方言,而柳永呢,。。。。。请大家看柳永传,布置的作业。。简述文献检索与利用与文学素养的关系。这个作业就把本课知识和汉语言专业学的文学知识贯通,形成了跨学科知识点勾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要能别同异、辨正误,同时要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善于总结规律,特别要善于区别与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还要了解知识和实践之间复杂的关系,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点,以更好地运用获取信息能力。例:在实施查检文献比赛时,学生在制作PPT和教案后比赛前把课件和讲稿先发给教师把关,我详细讲了作品分析的课件和文献检索的课件的区别,教案的写作要素,讲课的基本要求,说课的要素,学生在比赛中学会了查检方法,品味了讲课要素,理解了讲课要求,尝试了说课过程,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网络与图书馆之间、社会科学各门课之间的对比以及共时、历时的比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献检索与利用在今后工作、学习中的的独特作用。例我讲课到第九周,正好是11届学生写开题报告时间段,学生的信息息息相通,我就根据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要求讲文献查找的作用与方法。文献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4、改进考核方式,本学期设定期末卷面分数占总成绩

30%

ppt制作作业比赛占%分数占总成绩30%

、平时作业占总成绩20%,

8 上课出勤 占总成绩 20%。这样评价体系侧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摒弃了完全以“知识点”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其学业的标准,采用了多元评价方法:如ppt比赛是学生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出勤和作业注重考察了学生态度和能力的评价。

以上是我的点滴体会,若有不当之处,恭请同行指正。

9

2014年11月11日

国外大学怎样培养人才

三亚学院导游词

书法老师谈怎样学好书法

三星是怎样培养人才的[全文]

看世界名企怎样培养人才

如何培养人才

班主任谈:学生怎样与老师交往班主任工作经验

三亚学院艺术类招生简章(校考)

三亚航空旅游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章程

窦桂梅老师谈

三亚学院老师谈怎样培养实用人才
《三亚学院老师谈怎样培养实用人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