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骆驼祥子》论悲剧的艺术魅力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2: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骆驼祥子》论悲剧的艺术魅力

原创作者:葛杰

工作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小学

联系电话:13608704020

[内容摘要]:悲剧集中反映了生命存在的性质,生活的意义和人的强烈的内心冲动。悲剧的美不在悲悯,而在悲壮;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悲剧通过感性的毁灭而成就精神性的自我。审美主体能在崇高激越的情调中体味人性的真善美,能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能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人类无坚不摧的伟大。悲剧能洗涤人类灵魂中的污垢,给人以启迪和希望,力量和责任,使人深泪水为勇气凝鲜血为火炬,化悲痛为动力,带着洋溢着生命律动的正常情感投入以现实世界中,去纠正和改造不合理现象,从而推动历史的进步。

[关键词]:悲剧艺术;悲剧精神;悲剧;崇高;启迪;反抗 在人类美学史上,悲剧无疑是一门真正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的艺术。在整个审美范畴中,悲剧无疑是最富有魅力的。它“集中反映了生命存在的性质,生活的意义和人的强烈的内心冲动。”①它给人们带来的或是情感的震撼,或是道德的感化,或是凄婉哀伤,沉郁愤懑,或是摧肝裂胆,惊悸震怒„„所有这些,都是最为动人的。这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令人为之前赴后继地倾倒和振奋。所以,在西方,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艺术形式;在中国,影响浣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也都是悲剧。

1 以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著称的京派作家老舍在193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全过程”②,是对一个奋斗、抗争者被毁灭的叹息,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深沉的悲剧力量和永恒的悲剧魅力,从中展现出了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的悲剧,人生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是从横向的方面去解剖社会的弊端: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祥子卑微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在那个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任何打击都可能落到他的身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就越能反映出这样打击的必然。祥子的悲剧反映了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和底层劳动人民的非人地位和被损害的命运,反映了近代中国因农村破产而成批涌入城市的赤贫农民的必然结局,从而激励着人们为推翻这个令人窒息的腐朽黑暗的社会制度而奋斗不息。

道德文化的悲剧是从纵向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文化的优劣:祥的悲剧,既是资产阶段丑女诱骗和腐蚀的结果,又是“执迷不悟”地坚信拼命苦干就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奋斗意识的破灭,更是面对接踵而来的打击所采取的自暴自弃、自我放纵的沉沦,是理性的泯灭,是道德的崩溃,是人性中自渎心理在不堪重负后的恶性发作。由于祥子缺乏更高的精神追求,所以他无法超越他性格中的盲目、保守、软弱,在“拉车”这一生活内核破裂后,他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颓废的迷惘和 2 痛苦的堕落。从中所展示出的人格裂变和人性沦丧的悲苦历程,正是这部悲剧作品道德文化拷问的魅力所在。

人生的悲剧是从哲学上去思考生命的本质:祥子的悲剧,是“通过感性的毁灭而成就精神的自我”③,由有限人生的正义追求的毁灭来折射无限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和不朽力量。祥子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类的乐观坚韧、善良自信、勤劳执着的美好品质,不甘失败,竭力挣扎,朴实向上的高尚灵魂,依靠个人奋斗想摆脱缚束和压制而追求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理想,也随着祥子个体感性生命的毁灭而愈发光亮。正如密尼捏斯所说:“他的天性太高贵了,不适宜于这个世界”。

一部《骆驼祥子》是一首崇高的诗,是一曲悲壮的歌,它展示出了悲剧动人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生的希望。

一、悲剧艺术通过“悲”反射美

悲剧所描写的是人间的不幸、灾难和痛苦。叔本华说过:“在悲剧的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悲哀„„正直的人的失败,邪恶的人的胜利。” 悲剧艺术虽然以悲为其特征,有令人哀苦、惊惧的一面,但它真正的美学意义却在于通过“悲”表现出对美的肯定,对美好事物永生的赞颂。悲剧艺术具有悲壮而冷峻的艺术美,这种凄凉的美令人情系其中,在随悲剧人物或悲或喜的同时,令人在灵魂深处造成强烈的震撼,引起心灵的共鸣,“使人在长时间静默的压抑以后发自内心的一声深沉的叹息④。”在叹息和痛心的同时,更叫人回味无穷,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3 欣赏悲剧,不仅要“入乎其内”,更要“出乎其外”,这是一个审美主体从受挫到解放的复杂而曲折的心理历程:首先是感官在受到强烈刺激后的伤心流泪、悲悯畏惧、紧张痛苦,然后在融合审美主体的各种经验因素与客观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超越和突破客观时空的束缚,创造出一个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审美境界,在这个自由忘我、自由虚幻的审美世界中任随情感的迸发、舒泄,进而把审美情感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扩大到人生境界的成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感受到悲剧精神的无穷威力、不朽正义、永恒力量,体味到人性的真、善、美,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光辉的宇宙苍穹,从有限人生展现无限的意义,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无坚不摧的伟大,于是有了然之悦,会心之悦。正如尼采所言:“悲剧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快感,就在于能够使人透过悲剧人物的毁灭瞥见那历万劫而不灭的永恒生命力⑤。”

此外,悲剧也让人看到了自己未能达成的理想与世界的抗争,让人看到了人类和世界在审美活动中的和谐,让人进一步了解和感悟到了缺憾人生的美。当人的生命寄寓美神的灵体,人才能获得光荣和不朽,美为了人性的爱,爱也只属于美。

二、悲剧艺术通过“挫折”显示崇高

悲剧的本质在于通过表面现象所表现的由人物的悲剧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冲突。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在于主体,在某种强烈的企图发挥自我优势潜能的欲望支配下,希望倾其一生以实现自我价值并尽力取得

4 惊世骇俗的成果的动机的受挫或毁灭。悲剧精神的实质便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受到人与自然界的对立与分裂,由于进步力量相对比较弱小,从而感到外在力量的无比强大,难以战胜外在世界,感到人自身不可避免的痛苦与灾难,同时面对这种灾难做了无尽的战斗。

悲剧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通过挫折显示了崇高。崇高性是悲剧艺术最基本、最具社会意义的美学特征。崇高以其庄严的内容,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它是对进步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肯定。“欲求不得,不得仍求”的崇高悲剧精神,体现了人类不断战胜困难,超越自己,生生不息的奋斗本性,它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升华了生命的意义。崇高是在遭受挫折、超越狰狞后获得的非凡能力和意想不到的观世高度,这股骚动汹涌的激情有着一缕维护人类社会正常发展和人类物种不致毁灭的健康向上的正气,它让人超越人性的卑鄙,丢弃不合理的东西,让人从渺小的动物变得更为伟大,更为神圣。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的进步要求和崇高品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假恶丑战胜真善美的悲剧冲突中,显示了正义精神的最终胜利,因而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崇高感。悲剧主人公,无论他是英雄还是小人物,他们为实现理想而与假恶丑进行了不屈的、艰苦卓绝的抗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光明、正义和直理的伟大精神,显示着震撼人心的崇高;他们那种忍受苦难、矢志不渝的无比坚定性和抗争困厄一往无前、万难不屈的刚强性,显示着悲

5 剧激越的人格的崇高;他们所表现出的至情至性的坚定性和顽强性,表现出的伟大的人格追求、卓越的情感操守、坚不可摧的勇气、力求超越平庸的人生境界,使审美主体生发出振奋精神,赴难进取、超越自我、升华自我、趋向崇高的心理欲望。

悲剧艺术具有崇高、庄严、向上的悲剧力量,它悲而壮烈、悲而英勇、悲而畅快,令人奋发励志、积极进取,使怯懦者勇敢、软弱者坚强;令人在道德情感上受到陶冶,使人在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它能“驱散郁积在人们心底的阴霾„„使被扭曲的人性回复到正常⑥” “它能洗涤灵魂中的污垢,使人变得纯洁和高尚起来”⑦;它能高扬主体意识,使人在大彻大悟后重塑个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激起人们的自尊、自强、自爱、自重,激起人们战胜困难的英雄豪情。

三、悲剧艺术通过“毁灭”展示希望

英国学者斯马特说过:“悲剧的魅力不是灾难,而是反抗”。悲剧并非撒向观众的恐怖之网,而是引领观众走向伊甸园的通幽曲径,悲剧体现着人类“抗争”的本能以及重建世界的和谐愿望。

欣赏悲剧,应满怀着对不幸者和受难者的同情和崇敬,通过看好人遭殃去认识那个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激起对它的愤恨和否定,只有把悲剧人物的不幸和苦难跟一定的社会联系起来,他的毁灭才能超出个人的性质,折射出积极的社会意义。悲剧不仅能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憎恨,还能激起人们对正义力量的向往。悲剧人物虽遭不幸,但它所代表和体现的某种合理的社会理想和要求,却更加显示了自己的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从而启迪和鼓舞人们为实现它而继续斗争。

6 悲剧中依稀照射出来的美好未来的曙光,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增强了人们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令人以悲剧精神的存在为理想,以悲剧主人公的毁灭为起点,以人类的存续和发展为责任,带着洋溢着生命力的正常情感投入到现实世界中,继续前行,去纠正和改造不合理现象,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属于人的世界,从而推动历史的进步。

人是社会的人,在人与世界的交往中,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人存在着,其本质就必然是悲剧性的:一方面,由“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命运不可改变,人的生命旅程的前景只能是阴森可怖的墓场,另一方面,正如曹文轩所说:“欲壑难填的人类,注定了要在自身的欲望与社会的伦理规范、必要的运行秩序的冲突中备受煎熬与折磨”。悲剧艺术便能真切地反映这样缺憾辛酸的人生,能真切地洞见这样挣扎发展的人生。如果没有悲剧,人类就将对自己的生命个体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人生的价值也不会有正确的了解,对人生也就不会有紧迫感、危机感,从而必然会失去追求欲,失去进取心,失去竞争意识,既不会爱惜生命,也不会珍惜光阴,既不会有同情心,又不会有历史责任感,到头来只能模模糊糊的生,模模糊糊的死。

结语:体验人生,必须千方百计地捕捉悲剧这根震颤灵魂的弦,品味人生,必须把人生看深、看透,进入人生的流程中,去历经人生的起起落落和生命的悲喜无常,去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事的悲欢离合,然后又超脱人生的纷扰,去冷静地反思生命的过程,从而把握

7 住潜藏其中的悲剧节奏,以更深沉、更本质地反映人生、认识人生、表现人生。至此,请允许我引用尼采的一句话:“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的人生”。

[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李戎,《生之留恋,死之震撼——试论悲剧魅力产生的根源》,250104,2009年。

②吴宏聪

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③蒋孔阳

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④胡经之 王月川

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⑤胡经之

王月川

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⑥童庆炳

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⑦黄伟宏,《解读悲剧文学作品中“美”的一般构成》,《成功·教育》2007年第11期。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格

《骆驼祥子》悲剧读后感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的悲剧创作

《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的多重悲剧分析

论文《骆驼祥子中的悲剧》

论文骆驼祥子的悲剧成因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

从《骆驼祥子》论悲剧的艺术魅力
《从《骆驼祥子》论悲剧的艺术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