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湖北卷作文指导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北卷

[作文题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根据以上文字,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思路点拨] 湖北卷的作文话题是“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是从所引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中提炼出来的。

王国维的这段话是关于“诗人”的。因此,在进行这个作文话题的构思时,我首先想起了唐朝的大诗人杜甫和李白。从一位“诗圣”,一位“诗仙”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分别体会出它们“入世”与“出世”的特点。“入世”就是“入乎其内”,“出世”就是“出乎其外”,这样,就把两位诗人的作品和作文的话题牵扯上了。接下列的任务就是用两位诗人的诗句及对诗句的分析文字去充实它。这是雕虫小技,就不去说它了。(见例文1)

王国维的这段话由三层意思组成。第一层意思是“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第二层的意思是“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第三层的意思是“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在进行这个作文话题的构思时,你也可以分别就这三层意思来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或赞同,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也可对不甚理解的部分避而不谈。(见例文2)

还可以放得更开一点。话题不是“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吗?你还可以把它与谈高考作文的拟题结合起来。如果你拟的高考作文题目很切合考生的实际,使考生有东西写,有兴趣写,那么你拟的题目就是“入乎其内”的,反之就是没有“入乎其内”;如果你拟的作文题目是考生想得到的,或在考虑范围之内的,那么你拟的题目就是“意料之中”的,反之就是“出乎其外”的。再用这个拟题规则来反观湖北高考作文题目,可以看出它虽然没有“入乎其内”,却“出乎其外”了。(见例文3)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这种以作文拟题者作为调侃对象的作文构思,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性。如果评卷者是个“维新派”,可能给你个高分;如果评卷者是个“老顽固”,可能给你个低分甚至零分。所以这种构思方式不值得效仿。

[范文引路] 例文1 “入世”与“出世” ——从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说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由王国维老先生的这段话,我首先感悟到的就是诗人的“入世”与“出世”。“入乎其内”指的是诗人要直面现实,就是“入世”。“出乎其外”指的是诗人要超脱现实,就是“出世”。

由“入世”与“出世”,我很自然地联想起唐朝的两位大诗人——杜甫和李白。

杜甫应该属于“入世”诗人的代表,他的许多著名诗句,就是在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体味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如果没有对唐明皇穷兵黩武而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现实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君不闻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兵车行》)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对因“安史之乱”而导致的国破家亡的现实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在岳阳楼上对洞庭湖景色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对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心情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对自身流离半生、忧愁病苦的生活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的诗句吗?如果没有对茅屋为秋风刮破而淋雨一夜的凄苦生活的深入体味,他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吗?……

李白应该属于“出世”诗人的代表,他的许多著名的诗句,就是在对现实的厌弃和超脱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正是因为他对宫廷生活的厌恶,他才要去寻找一个与现实迥异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理想境界,进而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呼声;正是因为他对仕途不顺的无限感慨,他才想到要像古代的隐士那样遗世独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不被人家理解重用的愤慨,他才要借酒销愁,“钟鼓馔玉不为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

有人对“入世”与“出世”进行评价,往往要在前面分别加上“积极”和“消极”二字,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态度,才有可能让今天的我们领略到风格迥异的这两类作品。从这个意义来说,“入世”也好,“出世”也罢,都是“积极”的。

例文2 杂谈“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首先申明:看了王国维老先生《人间词话》中关于“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这一段话,我是一头雾水。

“诗人对宇宙忍受,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一段还好理解。它讲的无非是诗人的“入世”与“出世”的问题。但据我所知,“入世”的诗人和“出世”的诗人,是有所区别,至少是有所侧重的。杜甫是“入世”的,李白是“出世”的。如果硬要把“入世”与“出世”这两者统一起来,那就区分不出杜甫和李白来了。要找出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诗人来,恐怕有一定的难度。但仔细想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李白在未入长安、仕途未受挫之前,该是“入世”的。只是到了长安,饱尝了人家的冷眼之后,他才变得“出世”起来。但即使是在“出世”的境况下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直面现实的或叫“入世”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的描写。由于“安史之乱”,杜甫的大半生都是在辗转漂泊、颠沛流离和孤苦贫困中度过的。他的诗歌如“三吏”“三别”等,就是直面现实的“入世”作品。但即使是在他“入世”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出世”之句。古代一些诗人“达则肩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许就是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把“入世”与“出世”融合起来的例证吧?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这一段不大好理解。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对宇宙人生深切领悟的基础上,才能把它用诗歌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我们平时所说的“只有你自己首先被感动的文章,你才能指望它感动别人”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有臵身于物外,不受主观好恶情绪的影响,你才能对宇宙与人生有更为透彻的领悟。难怪古人要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这样看来,“入乎其内”是就诗人对诗歌的创作而言的,“出乎其外”是就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观察而言的。如果可以这样理解的话,那么问题紧接着又来了:“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到底何者为先何者为后呢?按照王老先生的话意,当然是“入乎其内”为先,“出乎其外”在后了。既然如此,我们平时所学的创作理论中的“观察是创作的基础”的经典,不也要倒过来说了吗?

至于“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一段,更是隐藏着无穷的奥妙。就像佛学中的偈语一样,天机不可泄露。吾辈不是诚心向佛的得道高僧,自然“莫名其妙”,也就避而不谈了。

例文3 关于“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题外

——致今年高考作文拟题者

我不明白今年高考作文的拟题者,为什么会选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这一段话,作为话题让考生来写;我不明白今年高考作文的拟题者,是否对现代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也能“入乎其内”;我不明白今年高考作文的拟题者,是否有外行冒充内行的嫌疑;我更不明白今年高考作文的拟题者,是否有意要让广大考生在作文上栽个大跟头,从而满足自己的一种畸形心理……

既然作文的话题中有“入乎其内”,那么暂且容许我班门弄斧、借题发挥一下,讲一讲高考作文拟题如何“入乎其内”。

高考作文拟题“入乎其内”中的“其”指的就是广大考生,“内”指的就是广大考生在写作方面的现状。“入乎其内”就是说我们的高考作文拟题要尽可能地从广大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广大考生有东西好写,把作文写好。

要从广大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求我们所选的话题是广大考生能看得懂的。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以看出,王国维的这段话很难读懂。不知作文拟题者自己读懂了没有。假如连自己都没有搞懂的东西,却把它拿出来让考生去做,这不是有意地为难考生吗?

要从广大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其次要求我们所选的话题是广大考生有话可说的。王国维的这段话中的一些道理,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讲课中或许零星地有所提及。但像这样系统地从整体上来把握,我们感到自己的水平还很欠缺。因此面对着这样的话题,我们只有缄口不语的份。

要从广大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再次要求我们所选的话题是符合广大考生的实际情况的。作文的话题牵涉到的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尽管我们在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也接触到一些诗人的作品,但是如果没有亲自创作过诗歌,理解起诗人来多少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而在当今的中学生中,会有几个人从事过诗歌创作的呢?

可见,今年高考作文的拟题者虽然借王国维之口大谈“入乎其内”的道理,但他们自己并没有“入乎其内”,也就是没有从广大考生的实际出发。

“入乎其内”的题外话讲过了,再让我把“出乎其外”也借题发挥一下。

尽管今年的高考作文拟题没有“入乎其内”,但在“出乎其外”方面是不折不扣的,这就是大大地出乎考生的意料之外。不说广大的考生,就是辅导广大考生的广大语文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话题,我相信也会大吃一惊的。

尊敬的阅卷老师,对此你是否有同感呢?

高考湖北卷作文解析

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

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

湖北卷高考满分作文《旧书》

高考江苏卷作文指导

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湖北高考英语试题(A卷)

高考语文 湖北卷

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高考湖北卷作文指导
《高考湖北卷作文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