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李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5: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习“三李”精神,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初一年级 黄焕玲

10月29日上午8:00,我们学校教师在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学习了 “三李精神”。李文祥、李连成、李全芳,三个响亮的名字,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抒写了精彩华章,展现了精神力量。模范复转军人李文祥、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典范李连成、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全芳,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形象地再现了李文祥、李连成、李全芳淡泊名利、吃亏奉献、爱岗敬业、创新实干的“三李精神”。

我们一边听取讲解,一边认真做笔记,询问相关细节和背景,共同回顾这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李文祥、李连成、李全芳的名字在中原大地广为传颂,他们的先进事迹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淡泊名利、吃亏奉献、爱岗敬业、创新实干的精神,是每一位濮阳人学习的榜样。

李连成的“甘于吃亏、乐于奉献”精神、李文祥的“淡泊名利、不求索取”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道德价值观念,植根于我们的灵魂深处。俗话说“心静则心专”。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如果同流于世俗社会,一心追逐经济收益与个人荣誉,眼见的社会上某某人做某某事发了大财,便眼红得不得了,心里直痒痒,见异思迁;耳闻得单位里某某人获得了一项荣誉,便心里愤愤不平,牢骚满腹,甚至意气用事,影响工作,这样的人是永远做不好教育的。因为,你的心没在教育上,专盯着名和利,三心二意,恰恰得不了名和利。魏书生老师,致力于教育追求,沉下心来搞教育,没想着成名成家,只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课堂,钻研于教育科研,在三尺讲台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本人也成了教育名家。这真可谓“有心插柳柳不成,无心栽花花成片”。我们濮阳的李连成,甘于吃亏,乐于奉献,一心为了家乡农村的发展,把一个省级贫困县的西辛庄村,建设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家乡人民、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他,给予了他极高的政治荣誉,他也成了我们濮阳市少有的全国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看似吃亏的无私奉献,其实往往并不吃亏。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李全芳的“爱岗敬业、创新实干”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行事准则。梁启超先生云:„“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不仅仅是教育,无论哪行哪业,都需要爱岗敬业。你只有爱这个岗位,从心里愿意从事这个职业,你才能够为之付出汗水和精力,也才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成就,成一番事业。反之,从心里厌恶这个职业和岗位,必然不乐意去为之努力,也当然不会作出什么成绩。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在于,要想在教育上干出点成绩,必须得用心去做,因为,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李镇西老师之所以成长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教师,是因为他和苏霍姆林斯基一样,都热爱教育这一事业,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都把从事教育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们都以做教师为乐,才在教育领域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因此,任何一个想在教育岗位上做一番事业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这份职业,将之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目标。

我们要立足个人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做“三李”精神的践行者,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做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副满意的答卷,无愧于

“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三李精神

三李精神

三李精神

“三李精神”

三李精神等

三李精神征文

三李精神(征文)

三李精神 心得体会

三李精神心得体会

“三李精神”观后感

三李精神
《三李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