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菲的世界 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2:38: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苏菲的世界》读书报告

【引言】我想,正如《易经》中蒙卦所述,老师的存在是为了启发学生思想的,老师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给学生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具体怎么做,还得靠学生自己。事实上,我们的老师也是这么做得。在开学之初,老师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些读书计划,真正的做到了“授之以渔”。而在这书单里,我一眼就盯上了《苏菲的世界》,感觉是那么的好听,那么的亲切,似乎和我的世界有着莫大的联系。

【关键词】哲学思考

一、内容摘要

大多数人在第一眼看到《苏菲的世界》这个标题后,都会自然而然地想的这是一篇叙述性文章,用来讲一个叫苏菲的人的故事。然而,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一本有关哲学史的小说”所述,这本书带给人更多的是哲学的思考。

作者乔斯坦·贾德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此外,苏菲和她的老师艾伯特又出现在了席德的父亲艾勃特·纳格的书里,也就是说苏菲和她的老师只是艾勃特·纳格意志的产物。所以,整个故事看起来会让人分不清虚实。或者,这也是在预示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某个人意志的产物。虽然,我们像纳勃特·纳格那样,并不知道自己活在谁的意志当中,但似乎我们所做得一切都已经事先经过了别人的安排。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安排这一切的是命运。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命运的意志里,每天无论是消极以对,还是积极进取,都已在冥冥之中注定。我也是这样,命运告诉我要尽人事,知天命。

可以说,这本书是初学哲学者的最好的老师,因为它始终贯彻一个理念,那就是思考。跟随着作者的脚部,我们会想到很多很多事情。当然,我是很乐意于这样做的。而且我深刻的明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思想,而思想是离不开思考的。可以说,未经大脑思考加工的知识是不属于自己的。

二、心得评论

这本书给人的启发有很多,我就列举其中的一些观点,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苏菲和她的老师为了逃脱艾勃特·纳格的意志而不停地思考,因为,在她们看来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一点,也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记得小学课本里就有过这么一句话“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回避问题,而是去思考问题。当然,思考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曽问过“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或许我们中的有些人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都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似乎永远没有固定答案,似乎永远都是谜团。当独自徘徊时,我会问我自己“我是谁”。得到的答案是不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我。从代号来看,我是汪义平。从社会关系来看,我是我爸妈的女儿,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中国的公民,世界人中的一份子。从我肩负的责任来看,我是一个要做到修身、齐家的人,是一个想要为国家献出自己一份力量的人。但每次经过一番思考后,我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我还是不清楚“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圣经》里说是上帝创造的,佛教里说是女娲造的,生物学上说是进化来的,物理学上说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地理学上说是版块碰撞形成的。那么上帝、女娲、原来的生物、宇宙、地球版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一切,好像始终找不到一个大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也无异于研究“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而且,前面所提及到的世界形成说,也是人们意志的产物,所以说“世界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也是无从可知的。

那么,我将会将自己置于“不可知论”的境地,一切人们认为是可知的,并且已经知道的,都是人们自己所定义的。到底是什么样,我们也不清楚。假想一下,如果当初我们的祖先把太阳叫做“月亮”的话,我们看到今天的太阳时会说:“今天的月亮光好强烈呀,真热!”

最后,苏菲和她的老师似乎逃脱了艾勃特·纳格的意志,但是事实是什么呢,他们并没有逃脱艾勃特·纳格的意志,无论他们的结局怎样,他们都只能出现在艾勃特·纳格的书里,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出现在贾德的意志里。

综上看来,思考并不能改变什么,一切早已有定数。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去思考,或者思考就是我们命中的一个定数,或者我们活着就得思考,否则的话我们就不能称之为人。

(二)书中提到,苏菲告诉她的老师艾伯特,自己和老师能够影响席德。然而,艾伯特不同意,可苏菲已经在他那里学到一个人如果认定要干什么,那么他人的想法就不应该影响自己。我想,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得像苏菲学习,懂得如何使用“拿来主义”,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或者盲目的一概否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思考问题。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三)祁克果认为基督教可信,也可不信,二者必取其一,这是我所不赞成的。我们不能把什么问题都看的太绝对,任何两个对立面的词语都能同时应用到一件事情上。我们所要做得是把握其中的度,例如,基督教中有些精神原则我们可以赞成的,但有些我们是可以予以否定的。

三、结语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想无论到什么年龄,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童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应当明确,思考才是人的灵魂。

苏菲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 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 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