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9: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的理念,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先后融资近30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城建项目280多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襄城特色、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取得成效

(一)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健全。2005年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县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2009年,襄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产业聚集区之一,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年7月份评审通过《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9-2020)》,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要求。近两年,先后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两个集聚区规划、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为全县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区路网结构更加合理。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向东和北延伸,新建、改造中心路、烟城路、沿河路、曙光路、青云路、消防路等70多条道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总里程达60公里,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完整的环城通道,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区框架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

(三)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襄城县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造了文化广场及治理东风湖、高中坑、豆腐组坑等城区老坑塘,建成市政广场和恒达、泰安、滨河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为新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优良的居住环境。投资5511万元开工建设第二水厂,

彻底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条件。开工建设天然气工程,新建住宅小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投资3500万元,建设占地395亩的集休闲、游乐、景观、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仅2010年度,就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22个,完成投资15.8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

(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引导和扶持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逐步规范,房地产企业数量由起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房地产开发量也由起初的年均5万平方米,猛增到近年的年均60多万平方米。近五年来,新增住房建设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确保了全县住房的有效供应,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五)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更大。自2007年启动保障性住房工作以来,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面积达5.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有7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住上了经济适用房,全县廉租住房保障受益家庭达到2250户,发放补贴资金387万元,首批符合条件的110户低收入家庭已住上廉租房。

二、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城市规划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构建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步伐,不断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依托城南、城北两个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专门委托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部门,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了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发展规划环评。严格按照上述规划定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二)抓资金投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积极运用BT、BOT等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仅去年一年,就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22个,新扩建城乡公路300多公里,完成投

资15.8亿元,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始终坚持群众、政府、企业“三满意”原则,通过政府统征储备、市场开发运作、村企开发共建等方式,着力推进城中村改造,逐步实现新老城区的和谐对接。2010年,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13个,完成投资11.6亿元,拆迁32.6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286套,城区居民生活品位得以有效提高。

(三)抓产业支撑,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牢牢抓住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以产业发展带动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以就业岗位增加加快人口转移进程。目前,城南煤焦化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入驻项目62个,安排就业2.8万人,汇聚了上海宝钢、中平能化等一大批优势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原煤、洗煤、炼焦、化工、发电及其他相关产业综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城北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确定的全省首批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先后完成投资10亿多元,安排就业2.1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制鞋制衣、机械电子、卫生用品等主导产业。

(四)抓城市创建,努力打造宜居襄城。全面整治城区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全天候”排查和“不间断”巡查制度,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在城镇中心、广场、城郊结合部兴建绿化休闲广场及游园,着力搞好城市道路、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绿化工程,建成恒达花园、电视塔花园、泰安花园、滨河游园、市政广场、襄城公园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和省级卫生城验收,着力打造优美、和谐、宜人的多样性城镇生活空间。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襄城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基础弱、底子薄、欠发达,虽然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力度较大,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和膨胀,但全县工业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口密集型产业少,不易形成规模,吸纳力不强,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速度缓慢,城市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二)城镇化内在质量有待提高。在城市建设上,城市空间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方面重视力度不够,造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管理水平上不去。在城市发展中,不注意挖掘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没有彰显出自己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风格,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抢救保护不够,丢失了不少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一)立足中心带动,加快实现襄许和谐全面对接。坚持城区向北拓展至北三环,向东拓展至东二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区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开发的思路,把311国道以西老城区的8个村庄和集聚区内的9个村庄,全部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范畴,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改造任务。以国道311线襄城至许昌段为轴心,积极实施拓宽改造工程,建成高标准的城市化道路。把库庄镇、颍阳镇作为衔接襄许一体化的节点和纽带,加快其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等相关规划与许昌市总体规划的呼应和衔接,引导带动村庄向镇区集聚,镇区向县城拓展,县城向市区靠拢,着力打造许襄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和通勤圈,不断推进襄城向北向心发展,加快实现襄城和许昌的和谐全面对接。

(二)着眼园区拉动,全面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把两个产业集聚区作为转型发展的新载体,作为经济增长的新极点,作为产城融合的新空间,进行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城南产业园重点围绕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焦化工产业。城北集聚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材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制鞋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两个园区的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园区和城市互动发展的融合度,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加速向城市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煤化工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电动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太阳能光伏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支撑带动全县财政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为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城市临河、环山、道路景观及坑塘水系建设,建成襄城公园、城东公园、城西公园、街心花园及居住区绿化工程,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绿地,构筑“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立体绿化空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快老年公寓和福利院建设步伐,营造优美、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质量,建成第三水厂、南工业区水厂和产业集聚区供水管网工程,提高城市供水的普及率。

(四)加快保障房建设,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做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不断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启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迁入新居,让老百姓得到真正实惠;新开工建设20000平方米400套公租房,落实土地供应计划、税费优惠等措施,以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产业集聚区职工公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导入区企业利用企业富裕土地自建或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逐步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五)因地制宜,全面启动村镇“六个一”建设工程。各乡镇在坚持“统筹规划、产业带动、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基础完善”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六个一”工程,即:编制完成一个镇区控制性详规,引进一个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启动建设一个以上居民住宅小区、一个10亩以上广场、一个以上垃圾中转站和公厕、1—2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六个一”工程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已经明确,各乡镇正在加紧实施。通过努力,到2015年年末,力争打造5个辐射拉动作用强的明星镇和90个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品质—可持续发展之路

探索之路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

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信社可持续发展之路略谈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习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说课稿)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