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新来自胆识 奉献源于爱心——丁长河教授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2: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度湖北高等学校师德标兵推荐人选事迹材料

创新来自胆识 奉献源于爱心

——襄樊学院师德标兵丁长河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丁长河,男,1962年11月生,汉族,1979年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专业负责人和素描课程负责人,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美学学会会员,襄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特约研究员。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2年来,丁长河同志一直把“相信真理,不相信权威!”,“爱是自然界最动人心弦、弥足珍贵的现象!”当做自己的人生箴言和信条。凭着对学生、对教学、对科研、对艺术的热爱,丁长河教授一直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致力于学科建设和研究,默默无闻地用辛勤的汗水灌溉着祖国的花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卓越的工作业绩。

一、锐意进取,勇攀学科专业高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也不例外,作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丁长河同志一直走在学科建设的最前列。他很早就认识到:相对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是薄弱的;而相对于其它人文社会学科,艺术学科是薄弱的;“薄弱”的根本原因是其知识体系的不完善,这就意味着高等学校艺术学科的教师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基于此理念,他在艺术学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实践。

(一)潜心教改,首创“结构素描教具”

丁长河同志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创办了鄂西北第一个普通美术教育专业(专科)和第一个美术学(师范类)普通本科专业。在这两个专业创办之初,他就带领同事们开始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基础素描教学的改革。

素描是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新生入学后所面对的第一个课题,学生必须在有限的素描课学时内提高观察、理解和表现能力,为此后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宽进严出”的客观现实,解决素描总课时量减少而业务培养目标和要求提高的矛盾,在丁长河同志的主持下,襄樊学院美术学院率先在国内美术教育界研发并使用了“结构素描教具”(以传统的石膏几何体教具为参照,采用丝状材料形成框架结构的几何体教具)。“结构素描教具写生”从1998年开始被写入教学大纲,成为襄樊学院美术专业素描课程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构素描教具”不仅在教学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也引发出“极端点”、“定位线”、“三角定位法”等新的观念和教学方法。

2000年“结构素描教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834543.7);在200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教育论坛评选中,丁长河等同志撰写的《结构素描教具:基础素描教学的改革》论文荣获一等奖。

(二) 勇于创新,编写首本《素描原理》

与同样来自西方的色彩教学相比,高校素描教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现有的专著或教材中我们找不出《素描原理》这本书,但是在牛顿、歌德时代,关于色彩原理的书就已经出现,此后更是层出不穷。出于学科建设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丁长河同志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于2005年编写出迄今为止第一本《素描原理》(此书已于2006年由南方出版社出版)。

《素描原理》第一次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探讨素描的本质和原理;第一次提出了视觉艺术的三要素(光、色、形),并重点分析了素描的色(黑、白、灰)和形(点、线、面)的基本原理;确立了“生动性”(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为素描形色构成的基本法则;在最后的技法原理部分,介绍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其中大部分是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目前,《素描原理》已成为襄樊学院素描教学的专用教材。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素描虽然自西方传入,但最终使它上升到原理高度的是中国人,而襄樊学院丁长河教授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三) 躬耕不辍,撰写美学理论书籍

在丁长河看来,艺术学科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的薄弱,根本原因在于其基本理论问题(如人性、美和艺术的本质等)一直悬而未决,而一些专家学者又丧失了追问的勇气和信心。强烈的责任感和好奇心迫使丁长河不断寻求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合理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触到当代自组织理论后,丁长河于2005年终于找到了这一系列问题的突破口,并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追问人性·美·艺术之收获:大艺术》的撰写。

湖北美术出版社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正式出版了《追问人性·美·艺术之收获:大艺术》,并在显著的位置提写了编者按:“《大艺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入手,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成果,揭示了人性,证明了人性中爱的存在和爱的起源,合理解释了美和艺术现象。在此基础上,作者把目光聚焦于‘人类的美’这最大的艺术,提出了应对‘全球问题’与构建‘和谐世界’的方法、原则和途径”。2008年5月,襄樊学院召开了《大艺术》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其思想成果。《大艺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帮助人们解决美育、公共文化等诸多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问题。 此外,在丁长河主持美术学院教学工作期间,襄樊学院先于省内其他同类学校编写出较完整的美术教育专业和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教学大纲;最早把电脑美术设计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率先在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开办动画班并取得成功(该班的毕业作品《诚信漂流记》于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襄樊学院赢得了荣誉)。

二、兢兢业业,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执教22年来,丁长河同志一直兢兢业业,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对学生,他细心包容;对教学,他一丝不苟;对自己,他严格要求。他的兢兢业业,勤奋认真赢得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尊敬。

(一)春风化雨,洒向学生都是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参加工作20余年来,丁长河同志一直都善于并乐于和学生打交道。提起他,学生们心目中都会闪现出一连串的形象:亲切随和的大朋友,让人信服的老师,乐于同学生交流的教授,才华横溢的才子„„

虽然近几年来,丁长河同志没有分管过学生工作,但每年他都会主动参与新生入学教育。他常说“大学是学生们最宝贵的一次成长经历,老师对他们应多一些引导与交流”。他还认为美育是先于德育和智育的,因为美育的本质即博爱教育,而包含艺术教育的美育又具有不可替代的启智功能。这是他每年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讲的内容。

在用心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他还不失时机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会如何做人。平常只要呆在办公室或者是美术馆,只要有学生找他请教问题,他必然热心解答,随叫随到,就这样,每位学生都渴望和他接触,丁长河同志成为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二)不怕吃苦,甘心当上“电焊工”

凭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的严格,对艺术的执着,在教书育人这块试验田上,丁长河同志不怕吃苦,潜心钻研,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激情和动力。

在前几年的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大展中,他所教的一个毕业班11人中,有7人获奖,他完全能胜任毕业创作课的教学,但他却主动要求教专业基础课。多年来,他上的最多的课是素描基础和色彩基础,还包括别人不愿意教的人体解剖课。为了上好人体解剖课,他还在人体骨架上用油泥层层贴肌肉,亲手制作了人体肌肉模型;为了让每届新生都能用上“结构素描教具”,对焊接一窍不通的他,拿起工具学习起了氧焊和钳工技术,在业余时间里,他带领基础课教师自制了上百个“结构素描教具”。做人体肌肉模型费时费心,焊接教具经常烧破衣服烫伤手,然而正是怀着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他做好了连氧焊工人都不愿意完成的苦差事,保证了教学用的“结构素描教具”供给。

(三)以校为家,桃李芬芳结硕果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桃李满天下,是丁长河同志执教十余载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然而在背后,丁长河同志付出了常人没有的汗水和艰辛。为了方便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丁长河同志经常中午或晚上不回家。2009年,为了方便负责和管理正在建设中的隆中美术馆,他干脆把家从市内搬到了远离市区的隆中校区,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

如今,执教22年的丁长河同志不仅桃李满天下,他所辅导的学生更是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在各类大赛中屡屡获奖,其中有两名学生的作品荣获了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由于他不计任何报酬,全心全意辅导学生,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仍然与他保持着密切联系,每逢佳节他总能收到许多令他欣慰不已的贺卡和短信。

三、乐于奉献,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丁长河同志一直把襄樊学院的校训当做是自己人生的八字箴言,他时刻将这句话牢记在心,以此提醒自己,重义轻利,两袖清风。22年来,丁长河同志一直默默奉献,并热心公共事业,为他人,为学校,为家乡贡献者自己的力量。

(一)不辞劳苦,致力襄阳文化服务 丁长河主持申报的“襄樊市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方式和支撑技术的研究及实践”于2009年获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为了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他不辞辛苦,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全市所有的文化局、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并深入到部分文化站进行调研;他还在项目合同要求完成的三个研究报告之外,亲自增加撰写了《襄阳市公共文化最基本的内容》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确立了最基本的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得到了襄阳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的认可并开始发挥作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实践研究报告的理论,他还出资十八万元、捐献自己的收藏作品与学校联合建成了隆中美术馆,填补了襄阳市没有美术馆的空白。这一切不仅为文化部的项目验收做好了充分准备,也实实在在地为地方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做出了贡献。

(二)淡泊名利,免费创作宣传雕塑

2010年夏,他自费详细考察了襄阳市所有的城市雕塑,向学校和地方有关部门递交了《襄阳市城市雕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期盼着襄阳城市雕塑更加美好。

2011年初,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爱,在没有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他利用寒假休息时间为其家乡房县创作了《中华诗祖尹吉甫》雕像。 2006—2009年,在“全国文明村”尧治河村艰苦创业精神的感召下,他深入生活,创作了四幅巨型宣传画(目前仍然矗立在该村最显著的位置),两幅油画作品(其中一幅《村民大会》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美术与设计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并为该村的致富带头人孙开林书记创作了雕像。丁长河没有因此而收取尧治河村的任何报酬(四幅宣传画完成后,孙开林书记提出要付报酬,被丁长河谢绝)。

博爱精神导致了丁长河一贯“重义轻利”的行为方式,决定他做事的动机和动力往往来自于这件事的意义而不是利益,为了意义他情愿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曾经分管过多年美术学院招生工作的丁长河能够自觉抵制贿赂,做到洁身自好、两袖清风。

(三)默默奉献,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丁长河必然会得到社会给予他的回报和认可:2000年获襄樊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奖;2001年被评为襄樊学院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襄樊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年被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聘为高校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年获省教育厅“优秀指导教师”奖;2006年获襄樊学院首届“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2005年、2010年被民盟襄阳市委评为优秀盟员;2009年被襄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聘为特约研究员;2011年经万人评选,被襄樊学院授予“师德标兵”称号。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绸。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执教20余载,丁长河同志仍然默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致力于学生教育事业,用辛勤的汗水谱写着一曲不平凡的赞歌。在教师事业上,他将继续奋勇前行,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滋润着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点燃希望的光芒。

老有所为 奉献爱心某先进事迹5.20

奉献爱心 收获幸福(吴林霞先进事迹)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勇与创新、乐于奉献

创新来自胆识 奉献源于爱心——丁长河教授先进事迹
《创新来自胆识 奉献源于爱心——丁长河教授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文章
    主题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