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2月 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3: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思想汇报

2011年12月

敬爱的党组织:

转眼已经来到十一月,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一大半,这让我明白,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所以我要更加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现在我将这半学期的个人思想、学习以及生活情况向党组织汇报。

这个月初,广东省佛山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国人的“女童遭两车碾压事件”,事件发生后,社会上面普遍的谴责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的冷漠,也有人刻意炒作女童妈妈的“诡异”行为,也有人甚至说陈贤妹是为了“炒作、出名”。事情就是这样,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这些路人,不想去评论那些去探讨女同母亲和陈贤妹的无聊网友,我只想说说这件事情背后的一些因素。

道德的缺失是引起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我想,即使以前出现过类似的“彭宇案”等,可是“怕惹麻烦”不是我们不闻不问这些处于危难中人们的理由。我想,和生命相比,其他的都应该放在次要位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总是能够听到类似的事件,可以说,这已经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普遍问题。前几年,彭宇案发生后,很大一部分网民表示,为挽救已经崩溃的社会道德,我们强烈呼吁国家标准委员会制订《救助摔倒老人方法国家标准》,给良心未完全泯灭的热心人士一个指引,这样既使摔倒的老人可以及时被扶起甚至得到救助,同时也确保施救者不再犯下错误被法院判处赔偿。我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如果一个民族所谓的道德挽救方法是靠法律来支撑,这是多么的可悲啊,道德本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准则与规范、代表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如果加入了法律的元素岂不是顾此失彼,利大于弊?

其实我想,尽快解决这种事件中的麻烦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地步,其实解决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肯去努力肯去发觉我们的良心。首先,注重全民族的道德教育,不只是在学校,在社会上也可以组织启迪道德的相关活动;另外,相关法律以及文件要做到规范、详细,比如,特别是在发生类似的交通意外事故的时候,120到场抢救伤员的情况下执法人员也要及时采证,调查事件详细起因和经过;还有,加快设备科学性和全覆盖性进程,就是在马路、商场、公园等各种公共场所安置监控器,这样就可以最有力掌握事件真相,人们也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当然,措施还有很多其他的,我只是从几个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会做出相关政策,我们的国民也会全力配合,来改善这个社会现象。

现在谈谈这段时间我个人学习工作情况吧。经过大一大二两学年的生活,进入大三后我没有过多的迷茫,有了清楚的个人目标并制定相关计划去实现。以后,我会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2、“碾童案”——冷漠瘟疫谁之过?

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佛山女孩遭碾压18位路人视而不见的新闻。当地媒体《佛山日报》,也在头版的位置发文报道此事:《这一天,他们令佛山蒙羞》。

这里的“他们”,当然是指18位路人。媒体很自然地站在了“他们”之外,又很自然地代表整个佛山予以道德谴责,不知道这里的身份错位读者是否能感知:佛山是个虚体,说到底是一个个佛山人,如果媒体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全体佛山人表达蒙羞的愤怒,那是不是也应该承受那18位佛山人的不堪呢?记得汶川地震时有媒体发表社论《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国外有枪击事件发生时政客立刻表态“今天,是我们全体人民共同的受难日”。这措辞的不同所体现的文明差异,颇值得玩味。

相较而言,《人民日报》的文章就要好很多,标题是《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把自己也列为反省的对象,这才更符合18个人这个高比率带给我们的事实真相。就像有网友说的,“18个冷漠的路人已走过去了,就别再拉回来骂了,按照第19的比例,我们都不像我们自己说的那么高尚,他们也未必就如我们说的那样卑鄙”。

说到底,这个事情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羞耻。英国历史学家Lan Kershaw说:“通往奥斯维辛的道路,为之开道的是仇恨,为之铺路的是冷漠。”温家宝总理针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怒斥说“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可以说,现如今出现在马路上、餐桌上、屋顶上、矿井里的一座座“奥斯维辛”,一再昭示社会冷漠与道德滑坡会有多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力。

关于道德,社会学上有一种三元道德文化说:“罪过、羞耻、畏惧”,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道德约束,进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罪感,可以来自宗教,比如上帝,也可以来自法律;羞耻,主要是周围人群所形成的舆论压力,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内心;畏惧,既可以是对上帝力量的惧怕,也可以是对法律强制力的惧怕,还可以是对各种各样鬼神的惧怕。

要弄明白我们当下面临的道德危机,不妨进行一下分析:中国人基本上是不信宗教的,除了“临时抱佛脚”的功利需求,几千年来,宗教都未能完全主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至于法律,除了明显地违法、犯罪,比如添加违禁品瘦肉精,其他多数都属道德范畴,有人呼吁立个“见死不救罪”,带来的麻烦恐怕比没有法的时候更大。那支配中国人道德观的是什么呢?大概主要有良心、对神明的敬畏、“面子”羞耻心,以及现代公民教育带来的是非感。

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彭宇案一再发酵产生什么后果呢?法律不仅不会鼓励做道德之事,反而会把你陷于既不道德也不经济的境地,罪感和畏惧感朝着有悖于善的方向被激励;郭美美事件,更是极大败坏着公众的行善之心,甚至触发人们内心仇恨和报复的念头;贪腐数亿的高官、情妇无数的局长,他们促成的亚文化是,一个人说和做是完全可以分裂的,这个社会是分台上和台下的,台上的礼义廉耻只是台下贪婪无边的幌子,此类事情越多,底层被欺骗的感觉越重,于是乎,上下互动,比着败坏和邪恶……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道德上出问题,精英和上层社会显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美国在20世纪初经济飞速发展时,也曾出现各种社会溃败之相,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纽约三角制衣厂大火和芝加哥屠宰场脏乱状况的《屠场》。美国度过那段危机,靠的是记者、知识分子、律师等等精英阶层一波又一波持之不懈的努力,比如闻名全球的记者“扒粪运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一次次洗涤矫正,才促成了制度和意识的双重进步。

今天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精英尤其是有舆论影响力的媒体人,没有任何道德优越感斥责他人。重建信仰,营造向善的舆论氛围,打造有力度的正义的司法,让国人重新找回“罪感、羞耻之心和畏惧”,首先是精英的责任。眼下,精英们大概需要掀起一场什么是“好的社会”的讨论,真的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往下剥,从制度到技术到人心,好好找找我们的问题。

12月思想汇报

12月思想汇报

12月思想汇报

12月思想汇报

12月思想汇报

.12月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12月

12月思想汇报

.12月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12月

12月 思想汇报
《12月 思想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