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历史《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发布时间:2020-03-03 18:0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新人教版

必修3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识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成就; (2)理解:理解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相对论和量子论诞生的原因、意义;

(3)探究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比较相对论、量子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4)思考“日心说”与“地心说”相比的进步性,探究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知识来促进本课的学习。 (2)通过学生预习(围绕4个物理学家,自制小课件)、课堂展示本课主要内容,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2)科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创新,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分三个目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成就: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建立、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这一时期物理学方面的文字、图片、人物介绍等资料比较丰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1632年,伽利略撰写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科学巨著出版后,立刻引起教会的恐慌,把伽利略投入监狱。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御用工具——宗教裁判所在1633年6月21日宣布对伽利略的判决:“我们判决你在宗教法庭监狱内服刑,刑期由我们掌握,为了有益于补赎,命令你在今后3年内,每周背诵7篇赎罪诗篇……”这一纸胡言,竟使伽利略蒙冤300多年,致死都没有撤销判决,甚至死后还被禁止举行殡礼,不准葬入圣太克罗斯墓地。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作了如此判决?我们应如何看待伽利略在科学领域的贡献?

由此导入新课。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

(1)背景: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科学研究。

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和人的思想的解放,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认为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他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并强调追究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2)物理学成就和意义:

●成就: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有天然运动和受迫运动。他认为物体的受迫运动是推动者

1 加于被推动者的,推动者一旦停止推动,运动就会立即停止。

伽利略首先运用理想实验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从推理中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和它的重量无关。伽利略设想,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让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时,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可是,把它们绑在一起让其下落会出现什么情形呢?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绑在一起后的物体会比原来重的物体更重,所以它们就比重的物体下落得快。可是,从另一方面分析,绑在一起后,由于重的物体要带动轻的物体运动,它们应该比重的物体下降得慢一些。这显然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无论如何,绑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只能以一个速度下落,而推理的过程又是完全正确的,因此推理的前提必然是错误的。伽利略由这个推理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所有物体下落快慢都是相同的。

据说1590年的一天,26岁的伽利略为了证实自己论断的正确,他来到比萨斜塔的七层阳台上,将一个约4.5千克重的石块和约0.45千克重的小石块同时放下,结果两石块同时落地。在场的数以百计的学者和观众,亲眼目睹了这一精彩的场面,伽利略用活生生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了轻重相差悬殊的两个物体同时落地的现象。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发现了物体下落的真正运动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现在的科学史研究表明,伽利略实际上没有在比萨斜塔做落体实验。无论是当时的文献资料记录,还是伽利略的著作,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个实验的记载。况且在伽利略时代,连一般的记时钟都没有,更谈不上有准确的记时装置,这个实验当时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出来,从所有的证据材料考察,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伽利略虽然没有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但是,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确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伽利略并不满足于得到的定性结论,他又继续研究物体下落运动的定量规律,探索下落距离和所用时间的关系。为了测量时间,伽利略在一个大的盛水桶底部钻一个小孔,并安上龙头,在龙头下面放上接水容器。打开龙头水就会流入接水容器,称量容器中所接水的质量就可以确定经历的时间。伽利略又想出了一个“冲淡重力”的方法。他仔细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时发现,斜面越陡,小球运动得越快。伽利略想,如果斜面是垂直的,那么它的运动就是小球的下落运动。因此,小球下落运动可以看作是小球斜面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用斜面做实验就可以研究物体下落的规律。做斜面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可以任意调节,调节到较小的倾斜度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就比较缓慢,此时用他的计时装置就可以进行较为精确的研究。伽利略反复进行斜面实验,测量出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和所用时间,通过推导距离、时间、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伽利略得到小球沿斜面滚下或自由下落的运动都是匀加速运动的结论,又进一步发现了物体下落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即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运动,物体运动的距离同下落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他还通过实验证实了匀速运动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定律。伽利略的研究表明,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观念的重大变革,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是伽利略把科学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解决物理学问题的典范。它不仅发现了物体下落运动的客观规律,而且为人类认识自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因此,现在人们称伽利略为物理学之父。正是由于伽利略创立的科学方法,物理学研究才走上正确道路。

(3)天文学成就和意义

●成就:利用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地心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离天层,各个天层自己都不会运动,是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的天层。人类居住的地球,巍然不动地居于宇宙中心。

作为古希腊的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托勒密全面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托勒密设想,各行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同时假设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是偏开一定的距离,均轮都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了作上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

2 起,每天绕地球转动一周,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了与实测的一致,取得了航海上的实用价值。

托勒密的“地心说”恰好迎合了基督教义,便被基督教用来维护圣经学说。《圣经》宣扬,宇宙和地球都是上帝耶和华创造的,地球不动位居宇宙中心,圣地耶路撒冷位居大地中央,人类是神的骄子,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神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于是,托勒密的“地心说”成了圣经,天文学成了宗教的奴婢,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哥白尼时代。

哥白尼,1473年出生在波兰托伦小城的一个商人家庭里。他10岁那年,瘟疫夺去了他的父亲。从那时起,哥白尼开始跟舅父务卡施生活在一起。18岁的时候,舅父把他送进了克拉科夫大学,在那里,思想敏锐的哥白尼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钻研了数学,广泛涉猎古代天文学书籍,潜心研究过“地心说”,做了许多笔记和计算,并开始用仪器观测天象,头脑里开始孕育新的天文体系。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动论》中,哥白尼向人们描述了他的宇宙图景: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有五颗当时已知的行星和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天体运行论》发表后,遭到了马丁·路德的反对和责难,他把哥白尼叫做“想要把天文学这门学科弄颠倒”的蠢人。但并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70年后的1616年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300年后才解除禁令。

《天体运行论》虽然也存在缺点,但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描绘出了太阳系结构的真实图景,揭示了地球围绕太阳转的本质,把颠倒了1000多年的日地关系重新颠倒过来,引起了中世纪宇宙观的彻底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哥白尼学说的传播和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569年他自创了用以观察天体的第一架望远镜,从望远镜里他发现月球表面有高山深谷,并不是以前人们所说的月球表面是光滑的;木星有四颗卫星,很相似于行星绕着太阳转,他看到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还观察到哥白尼曾推论的金星有盈亏现象。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意义:伽利略的这些发现和观点,摧毁了教会的信条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1)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1642—1727)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顿出生于英国的林肯郡,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1665年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1687年,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该书中他首先给力学的基本要领如质量、动量、惯性、力及向心力下了定义,对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光的微粒的一切物体在真空中或在有阻力的介质中的运动,全部应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给予了说明,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都囊括在他的力学体系之中。《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牛顿力学在科学史上的意义表现在它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力学运动有普遍规律,从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综合。

牛顿力学方面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说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这个引力与彼此吸引的物体的质量体积成正比,而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此前一个半世纪的科学发明并用精确的数学术语把它们联结起来了。此外,牛顿还确立了著名的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比例定律(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作用和反作用相等定律。运动三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成为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

经典力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实验,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数学化,这种数学化的根源是自然内在的数学关系。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的先驱们深信不疑的真理。

(2)意义:

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②促进了天文学发展: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备课资料】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

3 18世纪以前,人们都以为土星就是太阳系的边界。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有了突破。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舍尔在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时,发现在土星之外的金牛座群星中有一颗既不像恒星又不是彗星的星星,后来英国天文学家麦斯克雷弄清楚了它是一颗前所未知的行星,新行星以希腊神话中的萨都恩神(土星以此命名)的父亲、天神乌兰纳斯来命名新行星,中文译为天王星。其后人们按照当时的观测编制了天王星的运行表。但到了1830年,人们发现它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运行表所推算的数值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根据万有引力理论,这种“越轨”现象使天文学家们考虑到在它的附近可能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干扰着它的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可以从天王星的行为中推算出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1845年10月,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首先得出了计算结果,但未被引起重视。1846年8月,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经过自己的计算,公布了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参数。三个多星期后,德国天文学家加勒根据勒维烈计算的数据果真找到了这颗行星,这就是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是牛顿力学在天文学运用上的伟大胜利,它标志着天体力学已趋于成熟。

③促进了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的统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

二、爱恩斯坦创立相对论:

1、历史背景:

(1)19世纪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19世纪末,物理学界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这三大发现以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物理学家们曾认为的似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表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深入了一个层次。物理学的“危机”没有吓倒大多数物理学家,他们继续向前探索,于是产生了以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建立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物理学从此开辟了新的天地。

(2)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

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存在着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这与人们的一般看法一致。但到了19世纪,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一篇瞻望20世纪物理学的文章中,就曾谈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然而,正当物理学界沉浸在满足的欢乐之中的时候,从实验上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如固体比热、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结构cdots cdots这些新现象都涉及物质内部的微观过程,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经典理论进行解释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关于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运用经典理论得出的瑞利——金斯公式,虽然在低频部分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但是,随着频率的增加,辐射能量单调地增加,在高频部分趋于无限大,即在紫色一端发散。这一情况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难”;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得出的“零结果”更是令人费解。实验结果表明,根本不存在“以太漂移”。这引起了物理学家的震惊,反映出经典物理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两件事被当时物理学界的权威称为“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然而就是这两朵小小的乌云,给物理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提出:1905年刚刚得到博士学位的爱因斯坦发表的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引发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另一场革命。

爱恩斯坦(1879~1955)) 生于德国乌尔姆镇。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理工学院。毕业后靠临时教书维持生活。1902年 6月开始任职于伯尔尼瑞士专利局。1905年在苏黎世大学完成学位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获博士学位。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又相继在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四篇重要论文。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教授。1912年回母校苏黎世理工学院执教。1914年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1933年因遭德国法西斯迫害前往美国,应聘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后入美国籍。1955年4月18日在普林斯顿逝世。

1905~1907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第一项工作是在分子运动理

4 论方面(1905)。他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悬浮粒子在流体中的运动,在理论上说明了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并从悬浮粒子位移的平均值推算出单位体积中流体的分子数目。这一理论上的预见于1908年被法国物理学家J.-B.佩兰的实验所证实。

爱因斯坦的第二项工作对发展量子论起了推动作用。他认为光束的能量在辐射、传播和吸收过程中都具有量子性,从而完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经验规律。同时,他还把量子说同波动说并列起来,第一次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为后来L.-V.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和E.薛定谔发现波动方程以及随后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为此,爱因斯坦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他用量子论假设说明了固体比热对温度的依赖关系。1916年,他从N.玻尔的量子跃迁概念导出黑体辐射谱,提出了受激辐射概念。

作为他终生事业标志的相对论。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建立了狭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把经典力学作为低速时的特殊情况包括在内,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他还导出相对论最重要的结果之一──质能的相当性。1915年,爱因斯坦从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等效性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917年,他发表宇宙学的开创性文献《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提出了宇宙有限无边的假说。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统一场论的研究。

(2)内容:相对论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狭义相对论: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题为《论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此后,爱因斯坦又连续发表几篇论文,建立起狭义相对论的全部框架。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第一个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选择任何一个参照系无关;第二个假设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对任何一个参照系而言,光速都是相同的。从两个基本假设出发,爱因斯坦得出如下新的结论:(1)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长度缩短。(2)运动着的时钟要变慢。(3)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4)同时性是相对的,在一个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事情,在另一个运动着的惯性系中测量便不是同时发生的。(5)如果物质速度比光速小得多,相对论力学就变为牛顿力学,比起牛顿力学来,相对论力学具有更普遍的意义。(6)物体的能量等于物体的惯性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广义相对论: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创立广义相对论的工作,并于1916年写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这篇论文的发表宣告了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合作探究】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

提示:狭义相对论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系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广义相对论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3、意义:

(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的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2)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量子论在这种背景下诞生。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1)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普朗克(1858.4.23.―1947.10.3)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普朗克在慕尼黑度过了少年时期,1874年入慕尼黑大学。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1888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后任教授)和理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他一生发表了215篇研究论文和7部著作,其中包括1959年所著的《物理学中的哲学》一书。在普朗克诞辰80周年的庆祝会上,人们“赠给”他一个小行星,并命名为“普朗克行星”。

普朗克的伟大成就,就是创立了量子理论,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从此结束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1900年,普朗克抛弃了能量是连续的传统经典物理观念,导出了与实验完全符合的黑体辐射经验公式。在理论上导出这个公式,必须假设物质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某一个最小能量的整数倍。普朗克把这一最小能量单位称为“能量子”。普朗克的假设解决了黑体辐射的理论困难。普朗克还进一步提出了能量子与频率成正比的观点,并引入了普朗克常数h。量子理论现已成为现代理论和实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理论。普朗克由于创立了量子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发展:

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创立了原子结构的理论。

③经过这些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经狄拉克、海森伯(又称海森堡,下同)和泡利(pauli)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

1925年,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2)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

6 面的不足。

(3)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贡献?

答案提示:牛顿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之后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进一步统一,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研究的是宏观世界。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课测评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相对论和量子论发现人们日常经验之外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规律,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还大大开阔了人们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学习延伸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核能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请查找资料,了解20世纪核能研究发展的基本情况,谈一谈这一研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提示:略。(本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组织材料,鼓励他们积极发表意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第11课_物理学的重大进展__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案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案

历史必修三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师版1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周老师)[材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教案)

高中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