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教案 苏教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2: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读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理解诗中的意象。 2.通过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体会诗歌整齐的章法美、和谐的音韵美。 3.通过搜集和筛选徐志摩的有关资料,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教学重难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独特的意境美。 2.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赛诗会

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古诗中很多吟咏离别的诗歌,你能说出几首? 课件展示: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玲》

4、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或许就是因了这一次次的离别,世间万物也变得多情,过往的岁月也变成了美丽的永恒。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的隧道,用一份如水般玲珑透明的心境走进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一种曼妙柔美的哀愁,聆听一场炫美华丽的离别!而这离别的对象,既不是恋人,也不是亲人、朋友,而是„„

【板书:《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二 走近志摩

1.展示预习成果:哪位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垿,别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的美。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著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等。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遇难。

他是现代诗坛上划过天空的美丽流星,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了,把思念留给了整个中国诗坛,也留下许多千古绝唱。这首《再别康桥》就是他的代表诗作。

三 走近康桥

1.由题目可知,诗人告别的对象是?(学生集体回答:康桥)

康桥,是世界名校剑桥大学所在地,她不仅像一位充满智慧的知识女性,更是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让我们轻轻地走近她,欣赏她。

 康桥图片展示(配乐:《星空》) 2.康桥情结:

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生活。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因着感激和热爱,诗人再次离开这挚爱的康桥,感情该如何?

参考:依依不舍、眷恋、惆怅„„

如何读出这种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参考:语速缓慢、语调柔和。

整首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一般的离别诗,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送别的对象都是人,而本诗是“西万天的云彩”“康桥”。告别的对象由人向物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练习朗读:用心读,待会请同学们自我展示。

(学法指导:注意朗读的节奏是否正确,不能把完整的句子读破了。注意每一句诗的重音,有没有突出来。音量是否适中,音调是否舒缓得当。是否投入感情。) 3.大师朗读。

4.请两名有朗读功底的同学,和着音乐,纵情朗读。(配乐:《再别康桥》)

五 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1、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表情达意时,往往要选择典型的景物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

2、诗人如何选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①第一节中诗人通过什么事物来表现情感的?(学生可齐声回答:云彩。) 云彩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是康桥的化身“作别西天的云彩”。)

云彩不能带走,带走的只是对康桥的回忆,请同学们带着这份依恋、惆怅再读这两节。一片云彩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情思,诗中还写到了哪些景物?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赏析:写河边的柳树倒映在康河之中的风景,宣泄了诗人无限欢欣和眷恋的情思新娘的比喻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康桥无比浓烈的浓烈爱和温柔。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描绘: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小结: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赏析:绿油油的水草如人一般地在柔波里招摇,像是在向诗人招手致意,诗人甘愿化为一条水草,承受康河的爱抚。可见诗人内心对康桥的依恋是何等的强烈,又是何等的缠绵啊! ④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赏析:“榆阴下的清潭”即“拜伦潭”这里的彩虹既可以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诗化,也不妨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沉淀”更是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 小结:这些景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

3、(学法指导:我们把这些诗歌生命、情感的载体,称为意象。所以意象=物+情)

4.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每一个景物分布在每一节,全诗共有7节,每一节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老师给出了第一节和第七节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根据示范,为其他几幅图画命名。

参考:招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艳影图、水底青荇招摇图、榆荫青潭浮藻图、满载星辉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挥手惜别云彩图。

4.绘画美: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美丽的画面。如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草水底招摇图„„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小结:《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我们说徐志摩的诗歌极具绘画美。

六、欣赏诗的音乐美:

有人说,这首《再别康桥》是音乐美的典范,你认为呢?

(学法指导:语言文字内在的“音乐美”主要借助节奏、平仄、押韵、双声、叠韵等形式表现出来。)  和学生谈论后展示课件总结

(1)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首节和末节,只改变了几个词,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有何变化?自有什么用意?

开头用“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优美,既抒发了依依不舍的淡淡的忧愁,又为全诗定下了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叠字的反复使用。结尾连用了两个“悄悄的”,反复。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与留恋。康河给人最深最美的印象就是它的宁静和谐,诗人不忍心用自己的喧闹、因自己的伤感而打破她的美。 七 探讨诗歌的建筑美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崇尚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在他的这首诗歌中,不仅贯彻了“音乐美”和“绘画美”的主张,还体现了诗歌的“建筑美”,你能从全诗的结构上说说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建筑美”的?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总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再别康桥》选择精美的意象,把内心深处对康桥深挚的爱、浓浓的眷恋与离别时的忧愁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这种情感,衬上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以及精巧圆合的结构,如深情的歌,似醉人的酒。下面我们仔细来品味这首诗的三美。

八 解读康桥的情感美

1.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生活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除了新月派诗人所积极提倡的“三美”,你还能从诗歌中发现哪些美?(情感美。

2.了解全诗的情感。小结:很显然全诗是以诗人离别康桥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2.介绍与徐志摩有关的三位女子。【精美图片和美文】

教学设想:不做重点,但可以从这三位美丽的女子身上探寻徐志摩的感情轨迹,知人论世,

九 结语

康桥在诗人的心中是永远的爱。多少年来,金柳依旧,青荇依旧,流水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汩汩而流。尽管诗人非常喜欢康桥,他还是“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了,走得是既缠绵又潇洒。也正如《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诗人竟真的这样匆匆地离我们而去。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有三个词,爱、自由、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结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康河的水,曾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或许生命的河流就是一段曲折的沧桑;岁月的清溪就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我们便是那能听得康河之水清音的过客,希望这节课也一样能开启我们感受真善美的心灵!

十、作业:

朗诵、背诵《再别康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再别康桥》同步练习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4课《悯农》教案

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24课《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第24课梦中远航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复习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现代诗三首》之再别康桥教案 苏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