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镇企业发展状况初探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5:38: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乡镇企业发展状况初探实践报告

——以内江市东兴区龟山村砖厂为例

摘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农业与非农产业两篇文章一起做,乡镇企业恰好是连接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一条有力的纽带。因此,我们特地走访调研家乡农村发展较好的乡镇企业——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柳桥乡龟山村砖厂,了解龟山村砖厂的发展历程、未来规划、人才、利润等情况,以期推广并完善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镇企业龟山村砖厂发展过程经验教训

1.前言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破解“三农”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农业与非农产业两篇文章一起做,乡镇企业恰好是连接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一条有力的纽带,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富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作为中国农民一大创举的乡镇企业,20多年来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足迹?对农村的作用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乡镇企业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龟山村砖厂进行采访实践。现将社会实践的资本资料概括如下: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新闻0902学生:邓沛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核电0901学生:张彬茂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科0910学生:王道佳

时间:2011年2月5日

2011年2月17日

地点: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柳桥乡龟山村

实践方式:实地采访、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采访对象:龟山村主任

龟山村副主任

王良甫(龟山村砖厂创建者)

冷先生(1994年—2005年为龟山村砖厂员工)

王先生(从砖厂创办至今为龟山村砖厂员工)

实践目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丰富创业储备,增强自身实践能力,为乡镇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主要内容

2.1龟山村及龟山村砖厂的简介

龟山村其隶属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柳桥乡。其现有面积2000多亩,据2010年人口普查,村内共有1680个村民。其主要农产品有豌豆、油桃、生菜、莴苣,村内资源有氟镁石、锌、镁盐等。目前,该村发展起了8个养鸡大户、10个养鱼户,还开办了龟山村砖厂及龟山村砖瓦厂。

龟山村砖厂其于1985年由该村生产队队长之一王良甫兴办。20世纪90年代,一度成为内江地区的领头乡镇企业,并分别在重庆、泸州、南充、资阳联办4个砖厂,期间经历了4个兴衰阶段,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

2.2调查结果

笔者就人才、利润(成本)、收入、改制等方面的问题对龟山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具体走访了龟山村砖厂,以下是砖厂发展的具体状况:

1985—1988年:砖厂兴起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龟山村生产队队长之一王良甫(74岁)意识到中国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于是在村民都一心务农,国家还未发展私有经济时,王良甫便开始带领村民搞承包,很快,王良甫带领的生产队发展成为龟山村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大队。

1985年,王良甫集资10万元兴办起砖厂,当地农民争先恐后投资加入砖厂,最终砖厂招了员工七十余人。据王良甫介绍,在当时外出打工的人寥寥无几的情况下,砖厂的主要劳动力为16—30岁的年轻人。柳桥砖厂的兴起,使得一部分以前只顾务农的农民成为了工人,他们上班时间时便上班,闲暇时便务农,在当时可谓“新兴农工族”。砖厂一名普通员工月工资60~70元,而当时比较体面的职业教师月工资也就三十多块钱。

“1985年时,一匹砖的成本价为4分钱,卖6.5分钱,我们净赚2.5分钱。”王良甫告诉我们,“我们办砖厂不到3年就收回了全部就收回了全部本钱 。”

1989年—1994年:砖厂飞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王良甫办的砖厂规模空前,此时也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高峰期。1989年,柳桥砖厂的设备由吊丝窑变为了隧道窑。1990—1991年,由于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迅速,王良甫为满足建设需求同时发展砖厂,于是分别在南充市李渡县、泸州叙永县及资阳市小院县和重庆市龙水镇联办4个砖厂。

“砖是笨重产品,对运输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砖厂不宜办大,我们就是‘规模小,遍地开花’,效益也很不错。1991年每年的收入上百万。”王良甫告诉我们。

“当时内江一共有26家砖厂,我被命为这些砖厂的最高理事长。并且我们砖厂的质量是全市公认最好的。”王良甫说。

1991年,王良甫办的砖厂里员工超过300人,工资为两百多元,节假日还给工人发旅游券和生活用品。当时外出打工的人依然很少,年轻劳动力占大多数。

1995年—2005年:砖厂发展速度减慢时期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已有十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异常迅猛,人们就业创业机会也非常多,相较之下,作为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条件自然赶不上东部沿海地区。 冷先生(48岁)1994—2005年将近十年的时间在龟山村砖厂工作,他告诉记者:“1994年,砖厂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有300元,到了2005年也只有五六百块钱钱一个月,十年之间外出工作的人月工资早已上千,而砖厂等乡镇企业的工资仍然只有几百块钱。于是很多人都愿意出去工作,留在砖厂的劳动力也是四十来岁需要照顾家人的人。”

“这十年物价涨得非常快,而砖价却涨不上去。农村建房少了,农用砖需求量也降低。另外,有时卖砖的钱到不到位,这也是一个问题。”冷先生说。

2006年—以后:砖厂改造时期

据王良甫介绍,“现在一匹砖的成本2.8角,卖三角多,能够赚的利润只有几分钱,1985年一匹砖也是赚几分钱。而现在的物价是那时的数十倍。因此,柳桥砖厂要靠技术吃饭,拼质量。”

王先生(59岁)从龟山村砖厂开办至今都为该厂员工,他说:“目前砖厂共有二十多个员工,分为普通员工、技术员工和管理人员。普通员工月薪为1000元左右,主要从事体力劳作;技术员工月薪为2000~3000元,主要从事砖的焙烧。”

“砖厂的设备已改为轮窑,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砖厂主要靠机器运作产砖”,王良甫告诉记者,“1985年砖厂每天产1万匹砖,1991年每天产2万匹,现在是每天产十多万匹,车子还在外面排着队来拉砖。”

王良甫现年74岁,想安度晚年了,于是将柳桥砖厂承包给了李先生。“李先生打算扩建砖厂,预计月产量上千万。这样的砖厂机械化程度高,员工依然保持二十多个人。”

2.3调查分析

2.3.1经验

善于总结规律,走在政策前面。龟山村砖厂的办厂人王良甫是个非常有远见卓识的人,1958年他由于成分不好,未能参加高考走到外面去,而他一直未放弃过专研。当上生产队长的他便带领该生产队的农民搞承包,后又成为兴办乡镇企业的带头人,这对于一个那个年代的农民来说非常不易。

“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哪个地区思想解放得越快,哪个地方越创造了宽松的尺度,那个地方就发展得越快。个人认识了规律,赶在国家政策的前面,你就能赚;跟着国家政策后面的人,就只有赔。”王良甫说,“当年我搞承包、开砖厂,就是识破了改革开放的规律,国家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赶在了国家政策前面,而那时几乎没有人认识到了这一点。”

然而认识规律不是一句空话,还需要长久地阅读及思考。“怎么识破规律?通过历史、电视剧、书籍等等来总结以往的经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制定也是根据发展的规律进行的。”当问到怎么认识规律时,王良甫说。

“价值规律也非常重要。要做生意,一是要做目前非常低迷的,过一阵它就会变得比较有价值,当它再次变低迷时,你可以选择酝酿,等待下一次机会。千万不要跟着按,看着苹果好卖就都去卖苹果,最后只有折本。二是要做比较特别的,大家都没有想到的而人们又需要的,你就去做。”王良甫告诉我们。

对经后经济趋势的变化这一问题,王良甫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下一个阶段将是市场外经济,人们热衷于彩票、股票;在下一阶段将是衍生品牌经济,从你签订合同起就折本。”

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发展模式。据了解,王良甫有个专门的屋子堆放关于砖厂的书籍,他对于国内外砖厂的发展形势及先进技术了如指掌。

龟山村砖厂的设备由吊丝窑转变为隧道窑,再转变为轮窑,砖厂员工由70人变为20余人,产量却由每天1万匹变为每天十几万匹,无不是其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结果。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的方法不可能亲自跑到各个厂里去看,因此就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根据自身和当地的特点来进行设备改造。

“世界上最先进的砖厂只需要两三个人管理即可,其它的都由机器完成。这样的

砖厂5年前都要几亿美元的投资。”王良甫说,“我们将要扩建的这个砖厂机械化程度也是相当高的,月产量上千万。”

目前作为农业和非农业发展纽带的乡镇企业的技术大关也要突破,因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乡镇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产品质量就非常重要,技术就是突破这一难题的要害。因此,我国的乡镇企业负责人要特别重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阅读专业书籍,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发展模式,才能促进我国乡镇企业的长盛不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991年,王良甫遵循“规模不大,遍地开花”的理念在重庆、泸州、南充及资阳联办了4个砖厂,而不是将一个砖厂扩大到4个砖厂的规模,使得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样的理念归功于他善于分析砖的特点——笨重,不易于运输,因此办小厂、多办厂、近用砖之地成为了砖厂最好的选择。

2.3.2教训

一是人才问题。据了解,龟山村所在的柳桥乡一共只有一所初中和几所小学。笔者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发展前途和该地及周边院校的数量、质量直接挂钩。另外,龟山村目前一共有四五十个大学生,然而大学生回乡的很少,人才流失较严重。1985—1995年,龟山村外出就业的人不到5%,柳桥砖厂30岁以下的年轻劳动力占70%左右。而

1996—2010年,龟山村60%~70%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而去柳桥砖厂工作的年轻劳动力只有1%。据从砖厂开办起就一直留在砖厂工作的王先生说,在乡里工作的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因为家里的妻子孩子要照顾才留下来。

龟山村劳动力的流出,一方面,能带回农村建设急需的资金,提高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合理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引进得不到满足。1995—2005年,龟山村砖厂思维较活跃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得不到较即时的管理与技术革新,是砖厂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王良甫作为龟山村砖厂的创办人虽然较有远见和新的思想,然而他已经74岁高龄,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始终得靠年轻的一代,特别是靠一批能运用设备、能改良设备、能进行新的科研的技术型人才来支撑。

二是利润问题。1985年一匹砖净赚2.5分钱,2010年一匹砖净赚4~8分钱,而25年间物价上涨了几十倍,因此砖厂的利润相对来说,低了非常多。据了解,1985—1994年,很少有办砖厂的,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迈进和人们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办砖厂的人非常多,由于生产的都是相同的产品,为了争得市场,往往故意压低价格,导致恶性竞争。砖厂的利润高低也直接影响员工工资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去留。据冷先生说,他2005年出去打工,包吃包住两千多块钱一个月,算下来一个月收入也有三千多元,而在砖厂工作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的工资。

为了提高利润,乡镇企业可以进行企业间的合并,重视技术的改进,最终回归到人才问题上,形成人才与发展的“双向哺育”模式。

三是环境资源问题。我们在参观龟山村砖厂时看到,砖厂后的两座山被削去了大半,这就造成大量的耕地被破坏;并且生产实心砖需要大量燃烧煤,这又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且严重污染了环境。据有关专家介绍,每烧一立方米的实心砖需要耗费120公斤的煤;另外,生产砖及运输砖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目前,尽管我国提倡使用新型建筑材料,但是西部地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概念不强,对砖厂造成的环境资源问题认识也不够深刻,因此随着建设面积的不断扩大,对砖的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然而,长久的破坏山体耕地、污染农村环境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

要改变这一问题,砖厂一类的乡镇企业应渐渐地转产,加大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特别是适合农村使用的建筑新材料的开发,尽可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砖厂转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有关环境资源教育,并且加大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投入。

3.结束语

寒假实践期间我们查找了大量资料,下乡采访了两次,这使得我们对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意识到乡镇企业正处在飞速发展后的转型时期,其发展必须要依靠技术、人才,并且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长久之策。我从一个“门外汉”的立场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总结的不足和建议,也许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这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这次寒假实践让我们这些平时埋头学理论的学生受益匪浅。最后,作为内江人,我衷心希望家乡越来越繁荣。

参考文献:

[1]瞿长福.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作用.经济日报,2006-01-25.

[2] 安存红 高祥晓.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3] 雷诺.三亚:实心砖卷土重来 “禁实令”为何禁而难止.人民网海南视窗,2009-07-17

[4] 闫玉科、舒解兰.中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南方农村,2010,4:37.

乡镇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汇报材料

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汇报材料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企业发展状况汇报

建筑业产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材料]

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社会实践报告

乡镇企业发展状况初探实践报告
《乡镇企业发展状况初探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