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思修课教案 第一讲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5: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讲:大学与大学生活

教学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大学思想政治课包括了思修、近现代史纲要、毛概论)

课程目的:正心以修身

四书之一《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自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如何修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中国传统文化是生命的学问,它发现了人的生命自身的庄严,即人具有仁义道德。今天社会的发展,道德的要求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不怕人没才,就怕人没德。(对无才、无德、无才无德三种人的选择)。所以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二.何谓大学 1.大学之大

讨论:你们所理解的‚大学‛是什么?大学之大,大在何处? 大楼之大:吉林大学

吉大在长春市有6个校区7个校园,占地面积611万多平方米。此外,在珠海市,吉大还新建了珠海校区,占地面积330多万平方米。上饶师院1000亩,约为其十五分之一。------吉林大学财务处的一份《通知》这样说:\"从2005年起,学校步入了付息高峰,每年支付的利息多达1.5亿~1.7亿元,学校的可支配资金大大减少。\" (2007年3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 可见‚大学之大为大楼之大‛是对大学的误解,那么大学之大到底什么大呢?我国大教育家梅贻琦1931年12月3日到清华大学任校长当天,在全校大会上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几个施政方略中的一项就是:‚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大师之大:西南联合大学(中国历史上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先期只能租校舍。1938年7月,学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亩为校址,修建新校舍。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36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其他建筑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1944年因学校财政困难,铁皮屋顶也被卖掉,全部换成茅草);食堂2栋,图书馆1栋,为砖木结构。但这个学校却是公认的一流大学。为什么?因为这里有诸多名师:陈寅恪、金岳霖、朱自清、沈从文、刘文典、冯友兰、闻一多、钱穆、钱钟书、华罗庚等。

有的同学要问,大学之大在大师,那我们学校有大师吗?我们学校也有很多有才气,有激情,懂教育,乐奉献的教师;也有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点影响的学者。这些老师现在或许还称不上大师,但同学们不要因此泄气,要知道大学之大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咱们自己‚大学生‛。而且真正的大教授、大学者,其‚大‛当视其培育之大学生能称‚大‛否。徐特立因为培养出毛泽东,而成为教育大师。同学们日后大有作为,今日讲台上的我,不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大师。‚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者‛,是宵小。工匠专能,罕能称大。大学生如何成其大?浙江大学有个传统,每届新生入校,大门前必悬一醒目标语,即竺可桢校长当年向新生所发问:‚诸位为什么来本校?‛‚诸位出校后将何所为?‛这是两句最普通的话,但意味深长。它至少包含这么几层含义,你求知的态度、你的理想抱负,以及你如何定位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要多大‛,这里的心不要理解成野心,雄心,它是指一个人的志向,一个人的担当,正所谓有志有为,有为有位。竺校长说‚一个民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特别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没有志向,没有科学头脑,轻信、盲从,这样的民族有亡国的危险‛,在今天国运昌盛时若不入耳入心,一旦有事难免不露出窘相。

我们回头再看看我们刚刚提到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之所以是一流大学我们说是因为有一批名师,同学们再想想这些人为什么是名师?那是因为他们在那样及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了一大批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及具影响的人才。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情况:1948年中央第一届院士共61人,其中西南联大老师有21人;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6位是联大学生。2000年—2008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9位科学家中,有3位是联大学生。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有164人,其中联大学生有90人。联大校友录上,还有两个更为耀眼的名字——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2.关于大学的阐释:(University) (1)西方的University unit:‚统一‛

versus:‚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 Universe:宇宙,寓意广博。

从英语词根上看,大学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目标,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以获取广博的知识。 (2)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的理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治国安邦之学问)

何谓大学?著名教育家,前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学府也‛;著名科学家,前浙大校长竺可桢教授认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大学犹之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降落道德标准也。‛

两位教育界先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大学绝好的诠释。蔡元培先生从大学的学术角度切入,认为大学是‚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是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中心;而竺可桢教授则从道德的角度切入,认为大学是高尚情操和独立自由精神的发源地,应恒久保持其既有的道德标准,指引世人,教化众生。

3、大学之精神:

从知名大学的校训来感受大学精神之所在。

‚剑桥——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此地乃启 蒙之所,智识之源)

芝加哥大学---Let knowledge increase so that life may be ennobled 令智识增长,使生命高贵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TRUTH ‚让真理与你为友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取材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科学、民主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广泛地学习且能够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联系当前情况,‚仁‛就在里面了。

上饶师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语)

4、大学之任务: learn to be learn to do learn to be with others learn to how to learn

5、小结:大学之首先是大师,

三、大学生活特点:

讨论:你们想像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认为大学与中学有什么不同呢? 1.教学生活环境的差异

中学时每个班都有一个固定的教室,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什么时间干什么都有章可循,上课时是老师来找学生,学生来没来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可大学里则刚好相反,并不是每天的课程都排的满满的、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课要提前去找教室找座位,去不去上课有时也没人知道。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多,这就要求大学生科学地运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益,做时间的主人。没有安排课并不等于不是学习时间。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父母‚包办‛的家庭生活或半住宿式生活,将变为自主、自立的集体生活。自己必须独立面对和处理一些事物。 2.学习内容的差异

大学阶段,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因此,老师上课内容多,进度快, 稍不留神,就会连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找不到。大学里老师的板书很零乱,甚至有的老师几乎没有什么板书,讲的内容也不全是书本的内容,课堂笔记需要学生综合分析教师的讲课内容,有选择地记录。要善于扑捉老师上课的有效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在中学,学生较多地依赖老师的讲授, 注重记忆,相对缺乏自学、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等能力,学习内容多限于书本。而大学里,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知识需要涉猎,并且考核的方式也大有不同。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会如何学习。 4.学习目标的差异:目标更高远

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这样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中学的指向明了而清晰:上初中是为了念高中,上高中是为了考大学。—切的一切均是为上大学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如果说中学的目标人人皆知的话,那么,大学的目标倒显得有几分模糊。中学的指向是直线的,而大学是非线性的,中学低头就能找到目标和理想,而在大学就必须抬头才能看得见。大学是通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必须考虑的是未来我要干什么?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如何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大学定目标更难了,更有一些人根本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导致最终在大学混日子。 5.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大大增加,为学生提供了成长锻炼的机会。大学生的交往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中学生大多数都是以家庭为根据地,学校里接触的同学又都来自同一地区,语言、生活习惯没有多大差别, 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而大学里,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地域差异, 语言、生活习惯、性格的差异,以及新的竞争关系都形成了较复杂的群体关系。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宿舍是个狭小的生活空间,这使得大学生们被迫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近,无论是否喜欢,都没有选择。另外,由于地域差异、行为习惯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一,不可避免会产生磨擦。这些矛盾轻则导致感情伤害,给生活投下不愉快的阴影,重则反目成仇,影响生活和学习,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课堂要求:

1、出勤方面(点到问题,不允许悄无声息地进出);

2、课堂要求(不违纪,接打手机,带课本);

3、考试方面(重平时,期末考为辅)。

思修课教案

教案 第一讲

第一讲教案

思修课论文

思修课学习心得

思修课重点

思修课学习心得

思修课论文

思修课论文

思修课读书笔记

思修课教案 第一讲
《思修课教案 第一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思修课教案 课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