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语文A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28: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全文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数,然后描写了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第4—9自然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第12自然段),讲**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3自然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2、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5 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第二课时: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第四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第五课时: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六课时: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 前置作业:

一、查字典。

1、“协商”的“协”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调和;②共同;③协助。④姓。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② )。

2、“爆发”的“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3、“渠道”的“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

4、“恩泽”的“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④……⑤……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

5、“抛上去”的“抛”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④……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

二、查字典,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典礼 外宾 协商 大江南北 迎风招展 飘拂 爆发 次序 长城内外 排山倒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分层目标:

A档: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B档: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C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仿写句子。

D档: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随句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升旗仪式上,当你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来,看到鲜艳的五昨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自豪感)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学习第一课《开国大典》 板书课题,

2、释题:

师: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庄严)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新的国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快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在句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评析:重视课文的整体感知,奠定了理解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协商: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外宾: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外国客人。 ◆迎风招展: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区别“竞”“竟”

2、理解词义。招展:飘动,摇动。形容旗子等随风飘扬。

3、思考其近义词。迎风飘扬、随风飘扬

4、学生造句。例: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招展。 ◆爆发、排山倒海: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爆发:课文指突然发出。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毛泽东: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做名字了解。 ◆林伯渠、宣布: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林伯渠:做名字了解。

宣布:公之于众。了解近义词:公布、公告、宣告 公告:政府和机关团体等向公众发出的通告。 宣告:公开郑重地宣布。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文中指中华大地 ◆瞻仰: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恭敬地观看 ◆抛上天: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扔,投掷。动作演示 ◆次序: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名)事情进行的先后,多指排列的先后。

3、学生造句。例:散学式上,受表扬的学生挨着次序上台领奖。

三、巩固:

再读词语卡片。

四、布置作业: 生字3行、词语5遍

反思:这篇课文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课文把开国大典的情况叙述得很具体,但是由于课文的背景离聋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聋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再加上聋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连现任主席是谁都不知道,所以要感受群众当时激动的心情,壮观的场面,浓浓的爱国情怀,真是实属不易啊!这是第一课时,我主要让聋生结合文本,扎扎实实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通过上学期的强化训练,聋生逐步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也能把预习到的知识记在脑中,不再停留在作业本中,这是最大的进步了。(2014-2-1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语卡片(形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个别读)

二、研读课文:

(一)初读感知全文

1、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关键词语。 (2)交流。

(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把开国大典的顺序贴到黑板上。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

(二)精读“典礼”部分

1、引出“典礼”部分

①师:哪一部分写的是大典的主要内容?引出:第4-9自然段;

②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③学生默读并划语句。

2、交流描写掌声的语句。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3、交流第4自然段观众的反映。

①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

6 ②“投向”改成“朝着”可以吗?为什么?(“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4、交流第6自然段。

①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学生回答。

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③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通过比较学习反复的好处。

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5、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接着学生第7自然段的内容。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播放:各种升旗。

师述:这就是**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4岁的生日。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神州八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在这64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感受到了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隆重与热烈,一起感受着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对领袖对新中国的热爱,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7 庄严宣告

典礼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严密,环环相扣,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穿插的教学课件,引读提示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我特别注重朗读地指导,随着典礼仪式的进展,指导学生读出文中的热烈的场面以及人们的激动的心情。

因为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第一课时,我精讲了开国大典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典礼过程。把其余内容放在第三课时来讲,这样取舍之后,整堂课显得比较有层次,比较有顺序。到了课的最后,学生的感情也调动起来了,声音非常响亮,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不过感觉在理解重点词句的运用上还是欠缺一些,如果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词句上再细致一些就更好了。(2014-2-1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六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8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3)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群众游行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3)感情朗读 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理解“两股红流”指什么。

2、“红流”能否替换成“游行队伍”?为什么?

(用“红流”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流”照应了“红流”,比“走”更准确、传神。)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板书设计: 典礼前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典礼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9 散会 群众退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各环节都比较流畅,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期,学生的心思也逐渐回到教学中了,我自身准备得也比较充分,认真备课,认真做课件,尽量让学生学到一些。(2014-2-17)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分层目标:

A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B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本能给课文分段。 C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给课文分段。 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1、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典礼前、典礼、阅兵式、游行、散会)

二、学习新知,给课文分段。

(一)根据提示,尝试分段。

1、出示提示,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分段。

2、小组讨论,如何分段。

3、代表发言结果。

4、师生讲评,师总结。

(二)读文本,归纳段意。

1、读第一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10 ②归纳段意,小组讨论。 ③代表发言,师讲评。

2、读第二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3、读第三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4、读第四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5、读第五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总结,讲评(回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中心思想:主要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数,然后描写了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第4—9自然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第12自然段),讲**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3自然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教学反思:

原以为一个寒假过去了,学生会把我以前教的都忘了,根据学生上课时的反馈,还是让

11 我比较开心的,段意基本上能根据上节课的板书仿写下来了。中心思想也知道包括两方面,也能在老师的引导大概意思讲出来了。(2014-2-17)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重点:

能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难点:

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审清写作的要求。

1、师多媒体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二、小组讨论,回忆开学典礼概况

三、代表发言,师引导。

四、写开学典礼的概况。 范文:

开学典礼

2月12日八点三十分,台州市聋哑学校全体师生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开学典礼。一是举行了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在庄重、严肃、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在嘹亮的乐曲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地升上旗杆,表达了全体师生对祖国的热爱;二是教务处任老师对学生的寒假生活进行了小结,表彰了学习成绩优秀、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三是德育处圆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卫生的教育;四是张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成绩,提出了新学期的工作思路与要求,赢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开学典礼圆满成功,全体师生昂扬向上,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教学反思:

由于学校历年来没有开过开学典礼,所以学生没有习作的思路来源,这篇以作也只是让学生了解,典礼的流程,具体的内容还是老师从网上当来的的。(2014-2-17)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12 课后练习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时间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1)开国大典的会场在( ),参加开国大典的各界人士有( )万。 (2)是( )亲手升起了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3)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13 来。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体现出全国人民欣喜激动的心情)

4、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急切心情。

2.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用“红流”来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流”照应了“红流”,比“走”更准确、传神。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做题。

③讲评,读答案。(学生对第4小题错的比较多)

5、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典礼 外宾 协商 大江南北 迎风招展 ....飘拂 爆发 次序 长城内外 排山倒海 ..迎风招展——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招展。 .... 风筝在天空中迎风招展。

次序——做操时,我们按照次序出场。 企鹅按照次序去吃食。

教学过程:

14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④齐读

布置作业:

1、语文一课一练。

2、日记一则 教学反思:

课后练习,学生基本上都在前面几个课时中解决了,所以今天就把第一课学习完了。(2014-2-17)

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语文A版)六语文上册教案开国大典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6开国大典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教案语文A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语文A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语文A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