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5: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8日 国际扫盲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9月20日 国际爱牙日

9月21日 世界停火日(和平日) 9月22日 欧洲无车日

9月25日

世界儿童节、世界海事日 9月26日 国际聋人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9月最后一周某一日 世界海洋日 9月最后一个星期天 世界心脏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又名世界清洁日,是全球性清洁活

动,是由澳大利亚的国际环保组织Clean Up the World的伊恩基南发起,时间是定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也有参与组织和个人把每年的9月14日作为活动时间。现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活动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25个国家、4000万人参加这个活动。

1987年,澳洲人伊恩基南先生驾单人帆船环绕地球时,看到漂浮在海上的垃圾,深深觉得要做一些事。回到悉尼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发起了“清洁悉尼港日”(1989)。这个活动召集了4000名志愿者清理废旧汽车,白色垃圾,玻璃瓶,烟头等。伊恩和他的委员会认为既然一个城市可以行动起来,整个国家也行,于是发动全国人民一起动手,最后在1990年有30万志愿者参与了新一轮的清洁澳大利亚日。迄今为止,清洁澳大利亚日已成功办了16年。

下一步,伊恩又把眼光放到全世界。在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支持后,世界清洁日在1993年第一次举办。自此,世界清洁日成为全球性社区活动,每年有超过130个国家,3500万人参与。

活动内容:清洁活动——传统的活动通常是一到两天的志愿者社区清扫活动;延伸计划——是对传统清洁活动的补充,包括植树,循环利用计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立等;教育宣传——指导人们如何用积极正确的行为保护改善环境。

2

意义 每年的9月14日是“世界清洁地球日”。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的日渐增多,地球有限的自净能力己难以承受日渐沉重的压力。例如我们常用的泡沫快餐饭盒,由于它不能自行分解,对于地球来说,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白色污染”。又如,我们日常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污染地球环境的元凶之一。 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的日渐增多,地球有限的自净能力己难以承受日渐沉重的压力。为了保持地球家园的清新宜人,大家要从我做起,不乱扔杂物,减少能源污染,维护地球的清洁。这就是确定世界清洁地球日的意义。

相关数据 以下是某些生活废弃物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烟头:1-5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为了保持地球家园的清新宜人,大家要从我做起,不乱扔杂物,减少能源污染,维护地球的清洁。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简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保护臭氧层海报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以及保护人类子孙后代的呼声更加高涨。

·1977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召开了有32个国家参加的“评价整个臭氧层”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关于臭氧层行动的世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监测臭氧和太阳辐射、评价臭氧耗损对人类健康影响、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影响等,并要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一个臭氧层问题协调委员会。·1980年,协调委员会提出了臭氧耗损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系统这一评价结论

·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建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起草保护臭氧层的全球性公约。·经过4年的艰苦工作,1985年4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从1988年9月生效。

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到2012年为止,已有150多个政府批准了这项条约。生产和消费氯氟烃(CFCs)和其它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已经被奇迹般地减少了将近70%。氯氟烃的重复利用被广泛地采用。而且,臭氧安全技术已经可行并被广泛采用。监测表明,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减慢。大气中甲基溴的含量 3

也已经减少。但是,臭氧层是脆弱的,只有社会各方面包括消费者不断地支持,保护臭氧层的斗争才能最终赢得胜利。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确定,进一步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臭氧层耗损问题的关注和对保护臭氧层的共识。

9月16日是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定的国际保护臭氧层日。2000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主题是“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

距地球表面25公里的上空有臭氧层,它能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伞。但是,科学家发现,对地球上的生物极为重要的臭氧层已“漏洞百出”。

80年代中期,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在冬季和春季会出现严重损耗,形成所谓的空洞。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对臭氧层的破坏加剧。一般来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最大的时间是一年中的

9、10月份。1998年9月人们观测到的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为2720万平方公里,2010年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

南极情况如此严重,北极情况也不妙。2010年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云集瑞典探索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的原因。2010年前,欧洲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比1980年时减少了6%,就在1个多月前,北极以及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北部、丹麦、瑞典南部和波罗的海三国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降到了创记录的程度。在加拿大,有关部门发现该国上空臭氧层臭氧含量比正常值低7.5%,紫外线的辐射量增加9%。

臭氧层发生空洞和变薄,对人类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科学家普遍认为,臭氧层被破坏直接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一些科学家指出,臭氧层损耗1%,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3%。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臭氧层的保护,从1978年开始,我国正式加入世界气象组织大气臭氧监测网。1989年我国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加入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国人民对保护臭氧层的共识。

历年主题1998年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请购买有益于臭氧层的产品。”1999年的主题是:“保护天空,保护臭氧层”, 2000年的主题是: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2001年主题是“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我们自己,保护臭氧层” 2004年的主题是:“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星球”。 2005年的主题是“善待臭氧,安享阳光”。

我国的国际臭氧日纪念活动以“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行动”为主题

4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

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军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国会和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被中华民国政府视为国耻日。

发生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发生过程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历史影响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21世纪,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

结果: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5

国际和平日

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55/282号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9月21日。决议中提到:“宣布此后,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55/282号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各种适当方式(包括教育和公众宣传)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基本简介

198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36/67号决议,决定将九月份大会常会开幕的日子,即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供所有各国和人民在自己内部以及在彼此之间,纪念和加强和平的理想”。

国际和平日定于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举行。这个节日恰逢联合国大会在纽约举行的常会开幕。联合国在1981年宣布国际和平日,并邀请全体会员国,非政府组织和各界人士以一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借以表现联合国承诺维持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和平。联合国网络空间校车是全球教学与学习计划所包括的线项„„

19时30分左右,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健步走到和平钟旁,用力敲响„„

自世界和平日设立以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举行仪式,提请所有人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一日子。同时,全世界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纷纷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世界和平日。

联合国大会在其2001年9月通过的第55/282号决议中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6

重要致辞 秘书长致词(2006年9月21日,纽约)

亲爱的朋友们,

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和平是日常现实。我们的街道安全无虞;我们的孩子上学读书。在社会结构稳固的地方,珍贵的和平礼物几乎不曾受到注意。

但对当今世界太多的人来说,这些和平礼物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生活一种不安全和恐惧的氛围的束缚之中。有今天这个国际日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缘故。

二十五年前,联大宣布国际和平日是全球停火和无暴力的一天。自从那时以来,联合国一直纪念这个日子。其目的是让人们不仅想到和平,而且要为和平做些事。

但是,今天这个日子和其他364天一样,暴力继续夺去无辜的生命。过去几周内,世界上几个地区的冲突出现悲剧性的新升级。

联合国以多种途径争取和平。我们正在力尽所能防止进一步流血。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

各国正在更多地注意预防性外交。联合国维持和平特派团以及我们为支持和平与促进人权所作的努力正发挥着作用。世界各地的人民,每个社会的男男女女正在为减轻痛苦而努力,并在不同信仰和文化的人们之间架设桥梁。

事实上,今天的战争数量比前几十年要少,但仍然太多。冲突造成的每一起伤亡都是一个失败,它提醒我们还有多少更多的事情要做。

本着这一精神,我呼吁世界各地人民今天为和平静默一分钟。让我们缅怀战争的受害者们。让我们每个人承诺,在我们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做更多的事情,以实现持久的和平。

历年主题 2011年 和平与民主:发出自己的声音

2010年 青年与和平和发展

2009年我们必须裁军,我们必须拥有和平2008年 人类家庭:和平的团体

2007年 人是和平的核心 2006年 在真理中的和平2005年 祝和平遍及全球

7

由来意义

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9月份大会常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供所有世界各国和人民在自己内部以及在彼此之间,纪念和加强和平的理想。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起,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所有人都应该在这一天庆祝并且去纪念和平,并提出宣布此后,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决议还邀请各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9月21日是世界和平日。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世界和平日。2001年9月7日,联大通过第55/282号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和平日。大会宣布,世界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大会还号召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通过教育和公众宣传等适当方式庆祝世界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自世界和平日设立以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举行仪式,提请所有人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一日子。同时,全世界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纷纷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世界和平日。

多年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为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战争、恐怖袭击、地区冲突等多种形式的暴力敌对活动依然存在,人类实现真正和平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联合国总部仍将举行传统仪式纪念世界和平日,呼吁全世界同联合国一起纪念世界和平日,共同携手为实现人类和平而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敲响和平钟,联合国的各个办事处及部分下设机构或组织也将举行纪念活动。安南呼吁在今年的世界和平日当天,世界各国和全体人民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并在中午12时静默一分钟,表达人们对和平的美好愿望。

8

世界海洋日

起源

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

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早在1992年,加拿大就已经在当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发出这一提议,每一年都有一些国家在这一天举办与保护海洋环境有关的非官方纪念活动。但直至2009年联合国才正式确立其为官方纪念日。

2009年是联合国首次正式确定的“世界海洋日”,联合国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借此机会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体味海洋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同时也审视全球性污染和鱼类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被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

世界上很多海洋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海洋日,如欧盟的海洋日为5月20日,日本则将7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确定为“海之日”。

背景

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和海洋保护协会也于当天共同发布了一份有关海洋环境现状的报告。报告说,尽管近年来国际社会和一些国家在制止海洋污染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这一问题依然非常严重。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正在继续威胁着人们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对海洋设施造成破坏,并且也令全球各地的沿海地区自然风貌受到侵蚀。

这份报告说,一次性薄膜塑料袋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应当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或逐渐淘汰。为此,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专门向全球各国发出禁止使用一次性薄膜塑料袋的呼吁。报告指出,塑料制品、特别是塑料袋和聚酯瓶是最为常见的海洋垃圾,这些塑料垃圾慢慢地变成越来越小的碎片,被海洋生物所吞食,其有毒成份在有机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不仅威胁到这些生物本身,也有可能随之进入食物链,造成更广泛的危害。

报告还指出,海洋垃圾的泛滥反映出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大痼疾,那就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管理不善。减少垃圾数量、改善垃圾管理和回收等措施,配合以经济刺激和惩处措施,将有助于大幅减少海洋垃圾的数量。因此,不论政府或个人都应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 9

资源管理予以更多重视。

此外,休闲旅游业对海洋和沿海地区的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地中海一些旅游区,全年75%的垃圾是在夏季旅游旺季时产生的。在约旦,休闲旅游业带来的垃圾占海洋垃圾总量的67%,另有30%来自港口运输业。

目的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海洋对调节全球气候的能力,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确保国际航运的安全。人类活动正在使世界海洋付出可怕的代价。过度开发,非法的、未经授权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破坏性的捕捞方法、外来入侵物种以及海洋污染,特别是来自陆地的污染等,正在使珊瑚等一些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渔场遭到破坏。海洋温度升高和海平面上升及气候变化造成的海洋酸化,进一步对海洋生命、沿海和海岛社区及国家的经济造成威胁。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国际社会通过一系列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性法律文件,其中核心的文件为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为人类在海洋上的所有活动提供了法律框架,同时也为各国开展各种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

意义“世界海洋日”的确立,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平台,也为在中国进一步宣传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提供了新的机会。2007年的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海洋----人类的共同遗产”

小环保 谷歌世界海洋日推出Google Earth新应用

1,减少废油冲入下水道,将剩油用纸吸去后再洗

2,将烹调和吃剩饭菜作垃圾分类处理

3,不将洗衣机排水接阳台排水系统

4,生活杂排水采用沉淀槽适当处理

5,厨房、洗衣机设置垃圾袋

6,增强节水观念

7,不用含磷洗衣粉

8,不随手把垃圾丢弃到海里或海边

9,不随手把过期药物等化学用品冲入下水道

10,减少洗漱、使用清洁剂等产生的生活污水

纪念 2009年6月8日晚,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点亮蓝色景观灯纪念首个“世界海洋日”。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2009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2012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海洋与可持续发展”。

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活动简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演讲稿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演讲稿

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放假通知[定稿]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心得体会

小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方案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0周年心得体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心得体会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方案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