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把特钢产业打造成为拉动阜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1: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特钢产业成为阜城经济发展新引擎

——对阜城县积极发展特钢产业的调研

特钢产业是阜城县依托传统产业,紧紧抓住特钢企业和特钢产品,精心培育发展形成的新兴产业。目前,全县拥有特钢企业31家,经销企业24家,年产值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 %,利税近亿元,形成了以投资超亿元的三耐公司、大鹏集团、坤腾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为骨干的企业群体,开发生产的特钢产品模具钢、合结钢、不锈钢、高工钢、轧辊钢等五大系列,2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美、澳、英、日等国家,其中高工钢、工业泵系列产品档次位居全国前列。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传统优势,孕育发展特钢产业,找准工业发展的新定位

发展特钢产业,是近年来阜城县针对工业发展的趋势,对工业兴县战略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的一次再调整,对传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再打造、再提升。一是实行差异化发展。铸造机加工业是该县的传统产业,如何使这一产业在同行业中更具竞争力,产品有更高附加值是提升该县产业水平的重大问题。为此,该县探索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就是在铸造机加工产业中优先截取一个增长点和一段产业链,重点发展特种钢及精深加工产品,形成错位竞争、差异

1

发展的格局,打造成具有较大规模、较高产品档次、较具比较优势的特钢产业。目前,模具钢、高速工具钢、工业泵等已经形成了集群化发展的雏形。二是实行特钢产品与传统营销优势有效对接。早在20世纪70年代,阜城县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特钢产品经销的专业户,他们以经销高工钢及高速工业钢工具为主,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经销过程中,与各地特钢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阜城县成为当时华北地区特钢产品的集散地。该县抓住这一优势,鼓励经销业户投资兴办特钢加工企业,使这一传统的经销优势向生产、加工环节延伸,为特钢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实行特钢产业与铸造机加工优势的有机嫁接。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铸造机加工业企业发展到300多家,年铸造能力达到30多万吨,产品涉及到矿山机械、电力配件,高速工具等多个行业。借助这一基础,该县优先发展相关特钢产品,形成了特钢产业与铸造机加工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为特钢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专业人才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打造战略支撑,辐射带动群体,实现特钢产业的快速发展

该县按照“战略项目支撑、骨干企业带动、技术改造提升”的发展思路,围绕发展工业泵、特钢工具、特钢模具三大核心产品,不断培育产业龙头、膨胀产业规模,优化产业

2

布局。

一是抓龙头带基地。建设了总投资5.5亿元的坤腾集团KTTL脱硫泵项目、总投资5.06亿元的三耐特钢公司特种钢生产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鹏飞特钢工具公司高速超硬精密工具三大特钢重点项目,强力打造以三大企业为龙头的特钢基地。在工业泵方面,加快工业泵技改力度,培育扶持新的工业泵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催生皮带、密封件、标准件、托架、短节、槽轮等工业泵相关生产企业,建成以坤腾集团为龙头的工业泵生产基地,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热处理窑,建设了国家B类工业泵检测中心。在特钢工具方面,以大鹏集团为龙头,实行“社会化投资,集团化经营、定期返本、定额分成”为融资办法,走“大群体、小规模”的路子,将特钢工具毛坯下放到小型加工户进行加工,大鹏集团负责热处理和产品销售,将其打造成以大鹏集团为龙头的特钢工具生产基地。在特钢模具方面,以三耐特钢公司为龙头,由该公司提供锻件、锻材,增上一批冷轧辊、机械轴件、模具、管模规模生产企业,全力打造以三耐特钢公司为龙头的特钢模具生产基地。

二是抓骨干扩规模。按照“分类指导、梯度扶持”的原则,着力培育了一批如福兴特钢、中山轧辊、蒋坊特钢等投资

二、三千万元左右的中型特钢生产企业,加速中型骨干企业的裂变和扩张,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注重采

3

取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优惠措施,激发乡镇、村增上特钢项目和摊点的积极性。同时,着力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在县城工业区谋划建设了总投资5亿元的特钢产品创业辅导基地项目,可容纳特钢经营户100家,加工企业60家,设计年可生产销售特钢产品5万吨,在厂地、技术、人才等方面对中小型特钢生产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为特钢产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劲。

三是抓科技增效益。面对日趋激烈的钢铁产业竞争,为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该县积极引导特钢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2010年,该行业科技改造和科技产品开发生产的投入达到4亿多元。占整个行业固定资产投入的56%。该县坤腾集团、大鹏集团等多家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汽车齿轮滚刀、空心铣刀、脱硫泵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坤腾集团先后投资近亿元引进了西德直流式光谱仪及国内先进的大型数控车床、镗床、电炉等设备。同时,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行业推介、外引内联等方式,抓好坤腾集团与北京三元泵业、北方机械与北京人机、宏兴机械与太重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预计年底全县特钢加工能力突破7万吨。

三、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支持,保障特钢产业的健康成长

4

坚持“精力向打造特钢产业集中、政策向打造特钢产业倾斜、舆论向打造特钢基地引导”,确保特钢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更新观念,浓厚发展氛围。组织各乡镇和特钢企业老板到德州、邢台、沧州等特钢产业发展先进县市进行参观学习,增强了发展特钢产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并先后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分析会,邀请有关专家对特钢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运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制定了《阜城县特钢产业发展规划》,深化了企业老板们对特钢产业的认识,坚定了做大做强特钢产业的信心。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推动。该县专门成立了特钢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扶制、乡镇全程负责制、部门领导跟班服务制等机制。每月对特钢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调度;每季度组织县领导和各乡镇、有关部门对特钢项目建设进行现场观摩;半年对特钢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总结。通过实行月调度、季检查、半年小结,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三是优化环境,形成发展合力。严格实行了“行政审批集中办公、进企检查许可、重点企业统一缴费”三项制度,认真开展了“尽职责、搞服务、办实事、做贡献”活动。多次召开金融部门与特钢企业的洽谈会,积极推介特钢项目,并安排金融部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工作。按照“对接泊头,一体发展”的思路,全面启动了建桥、大白、王集、霞口四

5

个特钢企业重点乡镇与泊头铸造基地连接的“铸造环线”建设,形成了“企业与主干公路相接,各企业之间互通”的路网格局,加强了特钢企业之间技术、人才、资金的交流。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县特钢产业规模化、区域化、集群化的局面已初步形成,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该县特钢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来看,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得益于坚持“工业兴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工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谁抓住了工业建设,谁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阜城县始终把发展这一要务摆在第一位,审时度势,明晰思路,确定了“工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全县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阜城经济要振兴,最根本的出路在工业,最大的希望在民营,最有效的途径在开放,最好的抓手是项目。而特钢产业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深刻的背景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面对特钢这一传统行业,各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力地助推了特钢产业的迅猛发展。

启示二:得益于坚持以全新的思维与宽阔的视野谋划发展。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传统产业,政府如何发挥好作用,谋划出一条符合产业特色的发展思路,对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展特钢产业上,该县不是一味地沿袭传统,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解放思想,探索出一条以

6

差异化推进集群化发展的路子,在铸造机加工产业中优先截取一个增长点和一段产业链,重点发展特种钢及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了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格局,既提高了整体行业竞争力,又推进了特钢产业的发展。同时在特钢产业上,该县着力打造战略支撑项目,谋求发展的起点高、视野宽、气魄大,勇于在全省甚至全国的范围内确立自身定位,如三耐特钢公司、坤腾集团、鹏飞特钢公司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大型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和投产达效,有力地带动了特钢产业的迅猛发展。

启示三:得益于坚持以软硬环境的优化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资金和项目总是向最适合它的地方流动,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该县始终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特钢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本着营造“环境最美、服务最好、政策最优、成本最低、发展最具潜力”的发展环境,无论是在特钢产业的规划建设、科技投入上,还是在搭建平台、破解瓶颈上,始终做到了舍得投入,舍得付出,做到了优质服务,职能转变到位,形成了服务经济建设强大合力,为企业聚集和活化各类生产要素营造了一个高效、快捷、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媒体 投资新热点

产业新城:城镇化发展新引擎

昌城镇:以农村经济发展打造社区化发展新引擎

常州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园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因应消费新趋势打造发展新引擎

打造新引擎构建新动能实现新突围

打造文化新引擎 提升文化软实力

1物联网产业突破新引擎

让交通事业成为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引擎

运城: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转型发展新引擎

把特钢产业打造成为拉动阜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把特钢产业打造成为拉动阜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