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屋村史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5: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者:王家新、李善信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二号

阐述

烟台市福山区第二次地名普查村(居)属性

信息表

登记单位:大屋村 电话号码:6473868 邮政编码:265507

数:430(均为汉族) 人

口:1066.男518.女548 村

略:东西长550米,南北宽450米 居民点占地:372亩,总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0亩(马山弧地2.7亩在外) 林果园面积:40亩

山地面积:200亩。其中马山80亩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由河南省故始县东岗村迁此。

李姓:李荣,李和,来此建村。至今是十九代(十九世)

王姓:王洪道来此建村,至今是二十代(二十世)

另外补充:

福山县原来名为“腄县”,东汉时改为现在的“福山县”。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

村民居住点

所在行政区: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

一、地名的含义及沿革: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村,因西于西埠庄村联成一线,形成龙舟,大屋村东有块巨石,好像船舵,故名为舵屋,解放后演变为大屋。

二、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福山城南8.2公里,属于门楼镇,距门楼镇一公里。北靠清洋河,东靠杨家河,有福桃路横穿南北和门楼工业园楼房林立。南靠门楼村和原来的公社修配厂。(现已卖给个体,改为彩钢瓦厂,门楼派出所大屋警务室在此。)西靠西埠庄村,有西门路由此向南穿过。公社修配厂1958年平的大屋村王氏坟地建的,原坟地占地100亩。

全村430户,人口1066人,其中男518人,女548人,均为汉族。总面积2.5平方公里,东西长550米,南北宽450米,居民点占地372亩,耕地面积260亩,果园40亩,山场地200亩,其中赢山120亩,门楼东马疃南马山场80亩,果园40亩。马山位于福山城南11.2公里,东马疃村南,周家岘村西北,因山形似马故名。明万历《福山县志》记载:“马山在县南二十里,俗传秦始皇东巡,驻马在此。”清康熙乾隆《福山县志》因之。山师东南西北走向,门楼水库东岸。储火山灰,现已开采。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1公里,海拔166.9米,植被覆盖率达50%左右。山下主要有苹果,桃子,李子等果树和刺槐,马鞭,马尾草等等。(日本侵略中国时,马山顶建一座炮楼,名为马山炮楼,马山炮楼解放后,至今仍有破砖烂石存在,地下有水泥抹的聚水缸。)一九五八年因修建门楼水库,移民由原来的石井村迁入大屋村52户。原石井村位于门楼南马山西南下,因村中有一个眼石井,故名石井村。1958年移民带到大屋村的马山,山场80亩,果园40亩。位于马山北坡有条南北(上下)自然大沟为界,以西属于大屋村,也就是马山西坡,山场生长有刺槐,杂草木等。

2010年人均收入3400元,属平泊地带,为冲积平原,砂质土地,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花生,蔬菜,樱桃,草莓,粮食作物。因耕地逐年减少,大部分青壮年在外经商,务工等。(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修道和工业园等用地)。

村办公地电原设在村中央,1994年搬迁在疃东楼上,此楼是由门楼村华侨刘家齐在村东路北建一处两层楼做学校用,后学生转去门楼上学,改名村委办公楼,即村委大院。大院仍保留有幼儿园,2010年设有合作医疗室,建楼16间,有民兵连,治安,调解委员会,妇代会等群众组织。

现由东西大街三条,五层楼房四座,大酒店两家,挖掘机培训中心一家,户办小卖部六家,糕点加工两家,油坊一家。

2002年,村里领导班子成立,书记村长想尽一切办法扭亏为盈,通过各种渠道钻了九眼井,向万华集团供水,从此一个贫村变成了一个半小康水平。村的大街小巷路面全是水泥硬化,路灯遍布全村,自来水到位,修建了篮球场,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广场。

老人节米面油蛋发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发给生日蛋糕,春节每人每户面米油蛋鱼肉等发放到手。每年放多次电影,调节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逢年末大病住院,残疾人,特困户给于不同程度的经济辅助。

上述所言前所未有,现在的领导班子有口皆碑,处处为我村着想,同村民和谐相处。

属性信息表

附表一:文物古迹

1.石具:石碾。李姓有两盘石碾,位于村中间南,盖在房子里,故为碾屋。现已被破坏。(做碾米等物用的)产于石臼村寨山石头,购置年份不详。

王姓两盘位于大街偏东道北,王氏寺堂西,露天使用,购于1936年(民国25年)一盘产于沙埧西面,何村不详,另一盘产于石臼村寨山石头。现只保留一个碾盘。

2.古建:

1)金堆寺:位于福山城南7公里,门楼镇大屋村东北,金堆寺东北金堆山,以山命名。

自五代显德时(954年至960年)有僧结庐于此。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僧人园鉴该建成寺,皇统九年(1149年)重建。知县张邦彦为其树碑立传。“寺三石皆山,河绕寺右。惟有鸱蹲下,有深潭。”潭东岸有一水井,供寺上用之。明兵部尚书邑人,郭宋皋联云:“千年佳水佳山地一世无声无灭人。”万历六年(1578年)铸钟一鼎,清同治年间,有殿堂73间,土地千余亩,僧10余人,土地大部分出租,后被大水冲毁700多亩,剩下300亩。雇工18名耕种,年收粮20石。1918年吴秀英,法名元宝任主持,1936年去北京,1946年返回。徒弟孙仙峰,法名同杰,18岁去刘珍年当兵,后回寺。土改时吴秀英师徒还俗务农,移居新庄,寺为林场,为金寺苗圃,后为炸药库。1962年整个苗圃全部移交给大屋村,包括房产,土地等等。移交合同一式六份,以省政部门一直到村上下有关六个单位都有此合同存档。1984年只有寺上的房屋移交给民政局,创办化工厂,殿堂全部改建,址在舍变。

2)东庙:位于村东街北有一座庙,故名东庙。中间是关帝庙,房子高。两边的房子矮,东西是火神庙,西面是药王庙,一个大院三哥庙门,大院西南有一青砖小垅瓦结构,烧香纸用的火池子。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赶大屋山会,到庙上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解放后成为学校教室,1965年拆掉重建的学校。

3)土地庙:位于村东头靠大道出村路的东头,往北约有30米,是在一个李氏小莹之中,是李王两姓为当时过世的人祭奠的地方。土地庙前小道西有一棵松柏树,根上部粗直径有30公分,1950年卖掉。人靠土地生活,过世的人入土为安,有土地老爷,故名土地庙。

4)寺堂:李氏寺堂位于村中偏西街南,院中有两棵松柏树,树干粗直径约30多公分。王氏寺堂位于村偏东街北,院内有两棵松柏,树干粗约40多公分,后来割掉做篮球杆用之。两座寺堂建筑年份无据所考,根据树的粗细看,王家寺堂要早些年份,现有房子存在。

附表二:村内大事

1)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还乡团攻打村团部:

一九四七年的一个夜晚,国民党还乡团攻打大屋村村团部,村团部位于村中间街北,村里办公基干民兵晚上值班站岗放哨的地方,故名村团部。民兵有枪,手榴弹,地雷等武器。在当时整个村晚上是全封锁,任何人不准进出村,各街口全挡的路柴,就是用树枝把所有的进村路口挡死,埋上地雷,地雷的悬挂在挡的路柴隐蔽处,是保密的,不是知情人破不了地雷,只有村干部和值班的基干民兵知道,当时晚上只有街北王荣梅胡同北口,地雷被挖掉,没有内线是不可能的,由此国民党还乡团晚间进了村,包围了村团部。手榴弹,枪声震天于雷,惊醒正在熟睡的全村老百姓,整个村处在战争状态,团部里值班的民兵干部,同敌人展开反击,爬在房上,墙头上,加上民兵的机智和勇敢,有门楼联防大队增援,最后大腿了敌人的包围,保卫了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 一九四七年刮台风:

一九四七年刮了一次强台风,连续下了一个星期的大雨,风雨交加,下的雨都是倾斜的,昼夜不停。(民间俗语:老天爷不睁眼的下)。风力10-12级,从此野生鸟类减少很多,有人到大河边捡死鸟和蝉虫,一捡就是半袋。因为都是土炕,湿了都无法睡觉,家家吃饭都成了问题,没有柴草烧,只好把板凳桌子都拆了烧了,麦茬玉米不到一米高,全没在地里,造成大灾,破房子漏雨,倒墙头,粮食大减,很多绝产,来年大多户吃饭困难,只好挖野菜来充饥。 因清样河西马疃村西游一树林子,叫崔家林,有道沙埧,河水大后就冲开了,所以大街上的水很很多,下去的话就不露头。东庙前的水下去的话够不着底,大屋和西埠庄整个都在水中,站在鹰山看,鹰山上的巨石就成了舵,也就成了舵屋来历的原因。 3)一九八二年门楼水库泄洪:

一九八二年农历7月初7(公历8月25号)狂风暴雨一直下,河水猛涨,门楼水库的水迅速上升,再有4-5米就迈过大坝,情况十分危急,上级领导命令,开闸泄洪,当时闸门多提了几公分,河道窄小,我村全泊全疃是一片汪洋,70%的户家中进水,村里深处的水一米多深。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党员干部民兵,连夜把我村男女老幼,全部转移到,金堆寺火化场,门楼果品,医院高处,全村无一人伤亡。

附表三:民间故事及传说:

神话:金堆寺神钟

据明万历(福山县志)记载,金堆钟万历六年(1578年)造,可民国年间这鼎钟在钱塘江入海处出现。相传很久以前,金堆寺下潭中有一只鳖精,经常兴风作浪,祸害百姓,群众又恨又怕。寺内大钟看再眼里记在心里,一天早晨,老和尚发现挂在树上的大钟,天没下雨却浑身滴水,遂引起老和尚的注意,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老和尚忽听到窗外有响声,起身来看,只见大钟从树上跳下,转动出寺入潭,在水中与鳖精打斗,一会儿鳖精把大钟撞翻,一会儿大钟将鳖精扣住,它们在水中打,潭边打,草地里打,不分胜负,天天如此。这天早上老和尚一气之下,用大棒把大钟的耳朵敲掉了,大钟失去一只耳朵后,扣不住鳖精,终于败了下来,让老鳖精拖进潭里。在一次发大水时,顺着内夹河(清样河)鳖精把大钟驮到大洋里。民国年间,金堆寺有个和尚叱昌子,到杭州灵隐寺,游逛灵隐寺的老和尚告诉他,钱塘江入海口处,有口大钟,退潮时可清晰看到:“金堆寺,山东福山金善堂”。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

名人 汉字:知名人士 所在行政区:门楼镇

一. 地名的含义及沿革:

全村的名人录 二. 地理实体概括:

王植(1741年)乾隆六年,武举后选守备,王恩铎,清十五年(1884年)举人。王甲斌清宣统元年(1909年)府学拨贡。李焕彝秀才教书,王洪斌秀才教书,李忠品高中文化,建国前参加工作,曾任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效章大学文化,曾任航天部第一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秀章大学文化曾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王家琳大专文化,现任《烟台日报社》高级编辑,副主编。王家荣大专文化,正团级曾任山东省邹平县武装部政委。李学友中专文化,曾任青岛远洋公司大副。王振义大学文化,曾任烟台合成革厂高级工程师。王振远大专文化,曾任烟台格迈纳尔中学校长。王振道,大学文化,青岛外贸公司高级经济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

类别名称:山

标准地名:汉字,鹰山 所在行政区:门楼镇

一, 地名的含义及沿革:

因山上有块巨石,形似鹰嘴故名。

二, 地理事体概括:

位于福山城南7.5公里,新庄村北,大屋村东北,该山东连出山,东连烈士塔,(以前的小鹰山)山前有柏油路,东西长400米,宽20米,两旁有杉松,非常壮观。山南北宽1.2公里,东西长1.5公里,海拔81米。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山上有松树,刺槐及野生草木等。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

类别名称:山

标准地名:汉字,金堆山 所在行政区:门楼镇

一. 地名的含义及沿革:

因山为弧堆状,产石英石,阳光下金光灿灿,像堆金子,故名 二.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福山城南7公里,大屋村北,东靠福桃路,西靠清样河,东南游杨家河。两河在西南面百米处汇流。范围0.5平方公里,海拔208米。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成果表

类别名称:山 标准地名:马山 所在行政区:门楼镇 一. 地名的含义及沿革

因山形似马,故名 二. 地理实体概况

位于福山城南11公里,东马疃村南,周家岘村西北。明万历(福山县志)记载。“马山在福山城南10公里,俗传秦始皇东巡,驻马于此。”清康熙乾隆(福山县志记载)因之。此山是东南西北向,门楼水库东岸,储火山灰,现已开采。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1公里。海拔166.9米。植被覆盖率达5%左右,山上主要有苹果,桃子,李子等,果树和马鞭草,马尾草等植物。(日本侵略中国时,马山顶上有一座炮楼子,后被解放。现仍有破石烂砖存在,地下有一水泥抹的缸,聚水用)。

一.咸水井:(有表)

1.位于大街南疃中间和偏东两眼,因水是咸的故名。

2.最古老的井,就是这两眼咸水井,井口的石面是一样的,一块石头,中间有一圆形井口,据考证,是李王两姓来时挖的两眼水井。1968年建大屋办公室,村中一眼被盖死,埋在地下。东面一眼后来也被除掉。 (个户及初级社时,先后挖了大口石头砌的和青砖砌的30余眼(其中青砖砌的5眼)。门楼水库放水后,(东干渠)东南泊种水稻。后来水库水被烟台市饮水用之。集体钻大口机井九眼,除河北崖一眼外,余者全是水泵电机配套。土地被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全被破坏掉。1976年开始户下院内和泊里浇地钻了很多压水及自吸泵抽水的小机井,家家都有了自己的吃水井。

一. 杨家河桥:(有表)

1.位于福山城南8公里,横跨杨家河,故名。

2.杨家河桥,地处大屋村东头。鹰山角下,跨杨家河,桥属福桃路中型桥,2008年兴建,2009年竣工。桥长43米,宽19米,桥型为现浇板空心板滑柱振堆H型桥堆结构

一. 大屋渡槽:(有表)

1.位于福山城南8公里,因地处大屋村东,故名。

2.大屋渡槽,1970年兴建,1972年竣工。南起门楼东北,北至鹰山,横跨杨家河大屋东泊,长1180米,每秒3个流量。为山东省第二大渡槽,因建工业园将此渡槽破坏掉,现只剩下最南头一节。

当时杨家河发大水,修建的技术人员李大鹏,为抢救建设(筑)物资,献出一生的宝贵生命。

一. 通往西埠庄田间小道:(有表)

1.所在行政区:门楼镇。位于村西头,通往西埠庄的田间小道,故名。

2.位于大屋村西头,通往西埠庄的田间小道,2010年往北扩宽,小道的西头靠西埠庄处,以南北大渠道中心为界。大渠道以东是大屋的土地,以西是西埠庄的土地。《原小道西头道南靠大渠道边是原来大队(村里集体钻的)给大屋第二生产小队钻的大口机井一眼,将水直接抽大水道里向北面地供水浇地用,水泵电机配套齐全》。门楼镇以“返租合同”用的此地,期限为二十年,即2010年至2029年止。镇里给的当年返租款,是由西埠庄村的在一起代发给占地户。原因是西埠庄的地数多一点,所以如此。

一. 门楼工业园:(有表)

所在行政区:烟台市福山区

1.位于福山区城南,门楼镇东北面,现有单位,三联成功有限公司,东盛制模有限公司,城西建筑公司,佳益机械,烟台饲料厂,远望石油设备厂,福山建安29处,烟台海康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盛裕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烟台世邦大一机电公司,华正药业,澳若等单位。

2.位于福山城南8公里,大屋村东泊。2006年以前是大屋村的耕地2006年后被门楼镇政府返祖此地,用于公路加宽和建工业园用,返租年限为2006年至2030年止。

一. 石井弧地:(有表) 所在行政区:门楼镇

1.因石井村只有一方土地在此,故名。

2.位于原石井村北,现在门楼水库东面老溢洪闸西,偏西南方向,一块耕地三条,东靠溢洪闸约百米处,南靠原来的小道,西靠西马疃地堰,北靠下地堰,面积2.7亩。1958年门楼水库移民,有原石井村带给大屋村。现在地没包括在现有大屋村的260亩土地之中,所以记载于此。 说明:

补充:1.二地理实体概括:其中的南靠门楼村和原来的门楼公社,修配厂,公社修配厂建于一九五八年,当时平的大屋村王氏坟地建的修配厂,大屋王氏坟地原来占地一百亩。 另外补充:

福山县原来名为“腄县”,东汉时改名为现在的“福山县”。

王家新 谨序

王家新、李善信分任其责,调查搜集整理。

后序:只因我俩文化有限,若有遗漏或不当之处,万望谅解。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二号

大屋村史

三、村史

大屋工作总结

西塬村史

田庄行政村村史

22西安村史材料

苗家营村史——目录

宛大屋村党建工作汇报

宛大屋村党建工作汇报

农村大屋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大屋村史
《大屋村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数学史集合 村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