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让阅读教学充满智慧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1: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让阅读教学充满智慧的体现

重庆市开县临江镇明星小学 刘兆奎

教学智慧是良好教学的一种内在品质。它表现为“自由、和谐、开放、创造”的教学状态;表现为“简单、省时、高效”的教学策略;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学境界,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让阅读教学充智慧的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角度解读文本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

1.学生角度,个性阅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考虑把教材文本教给儿童,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亲近教材文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教材文本中属于儿童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遵循教学最基本的规律。 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有的老师备课时(尤其是公开课)煞费苦心琢磨出来的方法新颖别致,可却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延续始终。没有遵循规律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 2.作者角度,智慧阅读,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这种意蕴可以是一种情绪、情感、情操,也可以是一种理解、理念、理论;可以是一种直白,也可以是一种婉曲;可以是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是一己有限的心得,也可以是济世博大的胸怀„„

“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发出的究问。答案在哪里?一定在文本的本身。教参,只能是“参阅”。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来解读教材文本来自作者的规定性。 3.教师视角,立体阅读,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

教师在进入教学之前,必须充分、细致地阅读教材文本,每个教师的个性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种别样体悟。教师对教材文本其实在进行着再创造。 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教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但教师的解读规定,一定只能由文本所包含的意蕴生成,而不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持之有据,这个“据”,就是文本意蕴的本来、本源、本质。

二、把握精当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二是学生的层次性。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作为教师则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而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

三、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智慧,是由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长、学科的特性和教师的特色等多种因素综合内化而成的。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情境设计是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和情感的关键。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设计,始终把学生置于一种富有智慧挑战的问题情景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创造思维积极探索文本的丰富内涵,实现认识的升华,享受个性化阅读的愉悦。同时,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美轮美奂的诗意情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全身心地融入文本,用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象去补充、开拓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读出个性,悟出真情。 探究议题是用来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内在需要,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因此,探究议题是否妥当、巧妙直接关系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质量。但什么样的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展开探究?怎样才能让学生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心灵的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智慧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够洞悉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兴趣、信息储备及其认知冲突之间的关系,并且据此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他们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文本内涵。 个性化阅读必须建立在对文本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只有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了独特而又深刻的感悟,才能使阅读变得真正有效。但怎样的设计才能充分地开启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从而使之全身心地融入个性化研读之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智慧地找准引导全体学生体悟文本的焦点,使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解读文本,并且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丰富文本、超越文本,从而产生卓越的审美效应。

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打破。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除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外,还要从关注“差生”这个角度入手。“差生”(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坐冷板凳,充当陪读的角色。“差生”在课堂上往往遭到冷落,学习态度都较冷漠,缺少参与的热情和机会,更谈不上主动探究。于是,“差生”越来越差,正像布鲁姆所说的:“三分之一学生由于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往的机会而真正变成了差生。”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发现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针对“差生”我采用了分类训练分层次推进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均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减少课堂上静坐和听课的时间,真正让课堂动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五、善于捕捉瞬间生成性资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开放,意味着创造和生成,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怀揣着对文本的科学解读,走向学生,认真地倾听,智慧地捕捉生成性的资源,推动对话的深入。

教师捕捉瞬时资源的智慧从何而来?这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其实并不神秘。关注学生的一切,包括认知的、方法的、情感的、态度的、价值观的等等是智慧生成的源泉,教师恰当而又真诚的回应则是智慧的表现。智慧是在反复的、有意识的实践中渐渐提升的。以下列举的几种情况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精彩纷呈处,教师应由衷地赞一赞:“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你读得多动情哪! ”“你跟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老师的声声激励将学生的点滴认识转化为积极的情感,引导他们更加自信、自主地走进文本。

当学生的发言产生了偏颇,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及时地引一引。《生命桥》一课,在议“读着这感人的一幕,你想对老羚羊说些什么?”这个话题时,有同学说:“老羚羊啊老羚羊,你真是太傻了,为了小羚羊,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听完他的发言,教师马上作出反应:“同学们,如果你是老羚羊,听了他的话,将如何回答?”学生各抒己见:“与我们相比,年轻羚羊的生命更为宝贵。”“我的死亡换来了年轻羚羊的生存,值得!”“为了下一代,我甘愿牺牲自己。”„„教师又转向刚才那位同学:“听了同学的发言,你现在想对老羚羊说些什么呢?”“老羚羊啊老羚羊,我为你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我深深地敬佩你! ”在本案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时认识发生了偏差,教师没有急于指正,而是让其他学生介入,以同伴间的对话来轻巧地引导,效果更好。

当学生的思维在难点处卡壳时,教师要机智地点一点。《生命桥》课后有这样一个议题: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因为一只只老羚羊往下掉,就像桥墩一样。”几个学生都这样说,缺乏深层的思考。这时教师随机一点:“桥墩有什么用? ”学生豁然开朗:“桥墩支撑着桥面,老羚羊以自己的死亡托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老羚羊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年轻羚羊的生。”„„

当学生进人角色,真情告白时,我们应融人其中,深情地应一应。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我”心里一阵愧疚,有千言万语对母亲讲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听着学生的真诚诉说,教师又情不自禁地回应:“孩子,不要自责,这是母亲应尽的职责。”“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在“母亲”的声声应答中,学生走进了真实的情境,他们畅所欲言。

捕捉瞬时资源进行对话的方式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用心实践就可以创意无限。捕捉瞬时资源进行对话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一种必然状态。这种状态,让教师时时悉心高度关注的一切,让教师神采焕发、思想灵动、充满智慧。这种状态,让学生人在课堂就心灵融入课堂,让学生时时真切感受到关爱和集体的力量对自身学习的支持。

六、巧妙设疑,生发智慧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因此,质疑、设疑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执教《燕子》一课时,描写燕子外形的第一段有一句“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我觉得这里的动词“凑”大有文章可做,与我们平时的理解大相径庭,所以我向学生提出:这个词你认为用得好吗?同学们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认为好的理由是:生1:先写羽毛,再写翅膀、尾巴,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的燕子外形像动画一样,一幅一幅地组合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生2:用“凑”字显示出了变幻美。生3:用“凑”字更具动态感。生4:用“凑”字更显简洁。而认为不好的同学说:生1:“凑”的羽毛、翅膀、尾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样子。生2:“凑”只能用于东西之间的组合,如玩具、风筝等,而不能用于具有生命动感的燕子。生3:“凑”给人感觉太随意。生4:“凑”忽视了燕子的完整性。此时一生质疑:“凑”用得好,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并非面面俱到,就像写妥老师,最突出的外貌特征就是戴着一副眼镜,这正是我们要学之处。师:同学们,没想到一个“凑”字的分析与辨疑带来你们如此精彩的见解,让同学们既感悟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同时又掌握了观察与表达要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两得。

七、重视实践。

课堂是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运用,而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所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多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朗读、讨论等。例如:在学习《蒲公英》这篇课文时,在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和蒲公英的回答这部分,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便学生对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还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扩展,给学生课外练笔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智慧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因此而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让阅读教学因智慧而有磁性,让学生因智慧而有灵性。

让课堂充满智慧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灵性

让智慧充满教学的全过程

让班主任工作充满爱与智慧

让课程充满激情、智慧与欢乐

让评课充满智慧和温馨

教师,让你的教育充满智慧

让班级工作充满智慧与快乐

让班级工作充满智慧与快乐班级管理

李昌芝《让师爱充满智慧》

浅谈让阅读教学充满智慧的体现
《浅谈让阅读教学充满智慧的体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