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 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引言: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不仅从战略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正文:

本文结合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就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问题略作探讨。

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文化不仅是精神力量和智力财富,而且是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需求。我们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的,人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人是世界上唯一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它有两种不能相互代替的基本生活,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而没有精神生活,正如不能设想一个人只有精神生活而没有物质生活一样。人,既是物质人,更是精神人;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既是经济人,更是道德人。可以说,正是这一点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精神生活,对于多数社会成员来说,是对真、善、美的创造、追求和享受,没有文化生活的人,不是完整意义的人;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随着物质生活需求的增长而增长的:物质生活的范围扩大,文化生活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物质生活质量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由于整个国家GDP总量的增长,人均GDP也在不断增长,在1998年我们超越短缺之后,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

又突破了1600美元。这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超越了1000美元尤其是1500美元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总体的水平和消费的结构都会出现重大的变化。他们的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渐兴起,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空间巨大。今年6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测算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据测算,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8%,农村为43%,人们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需求。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591.1元,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305.1元。与2005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加65元,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加10元。据此估计,国内城乡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量约为5700亿元,比上年增加800亿元,增长18%。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尤其是广大农村差距更大。不少农村文化的供给数量少,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健康文化缺位,如今在农村一些地方,赌博盛行、迷信成风、低俗色情表演不断,破坏了淳朴的乡风,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这些情况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艰巨。因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

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正是由于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首先,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从胡锦涛的重要讲话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四个方面的建设都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

建设的全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正如人们所说的,物质贫乏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精神空虚、文化贫乏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工程。

其次,文化建设能为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主要体现在能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与铸造共同的理想和民族精神支柱两个方面。就精神凝聚力而言,全面实施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但仅有物质基础是远远不够的。人心涣散,精神颓废,不但不能实现真正的物质丰裕,而且,即便有了暂时的物质丰裕,也不会长久保持下去。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自豪感,提高全民族的民族振兴责任感,把亿万中国人民凝聚起来,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全面展开并最终实现。就共同理想与民族精神而言,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全民族树立起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我们党的历史也证明,如果没有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作支撑,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就不会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建设也不会取得胜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不会开辟出来。

再次,文化建设能为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这种智力支持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建设可以提供雄厚的科学支撑。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火车头,成为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文化氛围,没有以较高科学文化素质为标志的国民群体,没有以较高文化科技含量为基础的商品构成,经济的普遍繁荣和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科学和文化素质,提高主体的能力和水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塑造人的工程。在当代,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到发达状态最重要的条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为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此外,文化不仅直接为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而且它具有极强渗透性的特性,更强化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态势,从而深刻影响着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走向与进程。

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

文化安全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国家文化

主权领域免受外来文化威胁和危害的状态。它是一种深层次的国家安全。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

重要基础。一个民族如果失去文化主导力,就等于失去灵魂,失去赖以凝聚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如果精神支柱锈蚀坍塌、文化阵地弃失,文化安全的警觉低,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就弱,必然导致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从而引发和加剧社会风险,从根本上损害国家安全。

当前我国面临的文化安全形势十分复杂。一方面,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广泛交流,使我们能够共享先进文化产品和外来进步文化等人类文明成果,也为我们推进文化创新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文化安全领域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隐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各种方式对我国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他们利用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不遗余力地进行西方价值观的宣传;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采取网络贴文、电子邮件等手段,争夺我国思想文化阵地;通过电子游戏、影视作品、卡通漫画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戏说、丑化,损害我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消解民族凝聚力;凭借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向我国大规模输入影视剧、图书等文化产品,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输入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信仰危机、道德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现象,除了社会转型的客观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文化腐朽思想侵蚀所致。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遏制,长此以往,将会削弱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破坏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危害国家长治久安。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安全环境相当严峻。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均把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列为国家的四大安全。

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为此,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抵御西方文化腐朽思想侵蚀能力;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精心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张文木.世界文化遗产 [M].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2004.

[2]黄顺力.中国,你的根在哪里[M].南昌:江西高校出

版社,1999.

[3]李金明.社会基本文化建设[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

社,2005.

[4]左立平.中国文化建设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5]张文木.论传统文化[J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高子川.中国古今文化环境基本态势解析[J]。当代亚太,2004,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今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贯彻落实

作文认识深刻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深刻认识党的性质

浅谈如何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