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边坡处治技术总结(评中级职称)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9: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边坡处治技术总结

摘要:以汕昆高速板江段T22标K113+609~K113+694左侧边坡为背景。分析边坡滑塌的成因机制,总结边坡施工工艺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边坡滑塌后的处治方案。

关键词:边坡 处治技术 框架 锚索

1工程概况

汕昆高速公路贵州境板坝(桂黔界)至江底(黔滇界)高速公路土建工程第T22合同段,起点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境内。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111+500~K119+600,标段全长8.1km,合同造价2.56亿元。主要工程有:路基土石方挖方164万方, 填筑145.46万方,大桥978m/3座,中桥82.5m/1座,涵洞及通道28座,车行天桥58.5m/1座,跨线桥23.54m/1座。

K113+609~K113+694段左侧滑坡属于板江线T22合同段1工区,行政隶属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田坝村。在板江线总体施工图设计中,该段路堑边坡为2级边坡,坡率为1:1.0,后经优化设计将该段路堑边坡坡率变更为1:2.0,最高处设有4级边坡。坡面均采用人字形骨架护坡植草进行防护处理。

2010年11月2日,下午13点40分左右,现场工人在进行第二级边坡人字形骨架施工时,发现该段边坡左侧部分有滑动迹象,随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约5分钟后左侧部分边坡已整体下滑,滑距约7m,在K113+655处产生一条纵向裂缝贯通整个坡面,裂缝平均宽1.0~1.5m左右,最宽达2.5m,深度2.5~3.0米,最深达4.0m。目前坡顶处形成

1 断裂缺口及垮塌,坡脚处滑塌侵入路基范围约3m左右,在坡脚形成高达3.0m的鼓胀丘。大裂缝右侧一级边坡及平台受滑塌影响,已出现数道裂缝。

2滑坡的成因机制

经分析,影响K113+609~+694段左侧滑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为地形地质条件、降雨及地下水、边坡开挖等。

2.1地形地貌:项目区内地貌特征主要为两低洼冲沟夹一山梁,滑坡处在山梁坡脚,发育在单斜较陡地形,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2.2地层地质:项目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岩层顺坡倾向坡外。上层强风化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多泥质充填,岩体较破碎。下层中风化泥岩顶面有一层1~3cm厚软弱泥化夹层,可塑~流塑状。易滑的地质条件为滑坡的滑动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背景。

2.3降雨及地下水:该滑坡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区域内年降水量1300~1600mm。特别是经历2010年初大旱,岩土体干裂失水,而下半年连续降雨,降雨强度和降水量大,不仅增大滑体容重,而且由于滑体裂隙多,有利于降水入渗到坡体中,受到下部较完整岩体阻隔,使得岩土体含水量增加、泥化夹层进一步软化,抗剪强度大大降低,降低坡体的稳定性,产生滑动。

2.4边坡开挖:在建板江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开挖,改变了自然坡体的平衡状态,特别是坡脚部位的开挖,使坡脚原有支撑丧失,临空面加大,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滑动空间,使坡体的稳定性降低,导致滑坡沿软弱地层产生滑动和变形。

2 如上所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松散破碎的易滑地层,不利的软弱结构面等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内因;降雨入渗、地下水作用和人工边坡开挖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因。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形成滑坡灾害。

3边坡处治方案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绘及挖探结果,对该滑坡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截排水的基础上,坡脚设置抗滑挡墙,坡面采用锚索(杆)框架防护进行防护。

3.1刷坡减载工程

按四级阶梯状放坡,各级边坡坡率均为1:2.5,

一、

二、三级边坡高均为8.0m,四级边坡最高9.15m。每级边坡间设置3.0m宽刷坡平台。

3.2坡面防护工程

刷坡形成分级边坡后,在

二、

三、四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进行防护,锚杆框架坡率顺刷坡坡面为1:2.5,锚杆框架梁格间距3.0×3.0m;框架梁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截面尺寸30×30cm;在横梁竖肋节点处设锚杆,锚杆长度6.0m,锚杆倾角30°,锚杆采用28螺纹钢筋。框架下部1.5m格梁内采用M7.5浆砌片石封闭,厚度为30cm,设泄水孔。

3.3抗滑支挡工程

在一级边坡设置锚索框架防护,共7片,框架单片宽9.98m,高度7m,坡率为1:2.5;框架梁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截面尺寸50×50cm,每片框架布设4排8孔锚索,锚索长度为14.0m,锚固段长7.0m。每孔锚索5束钢绞线,锚索倾角为30°。

在路基边坡坡脚距路基边沟3.0m处设置路堑墙,墙顶面宽1.5m,高3.5m,高出路面2.0m,面坡1:0.3,背坡1:0.2,挡墙底面坡率0.2:

3 1,总长86m。墙体设置一排φ75泄水孔,水平孔距2.5m,进口侧设砂砾石反滤层。

路堑墙后设置3.15m宽平台,对平台后锚索框架下部设置1.5m高M7.5浆砌片石护面墙,墙厚80cm,设泄水孔。

3.4平台铺砌及截排水工程

各级边坡平台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铺砌,每隔3m预留50×50cm花池或树坑,不作铺砌;在路堑墙后一级平台上设置Ⅰ型平台排水沟,长84m;在

二、

三、四级刷坡平台上设置Ⅱ型平台排水沟,总长170m;在滑坡外围设置一道梯形截水沟,底宽50cm,内壁坡率为1:0.5,总长183m;设置30cm宽矩形排水沟,将平台排水沟汇水引入截水沟中,总长50m;截、排水沟均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3.5绿化工程

在各级边坡锚索(杆)框架网格中进行喷播植草绿化,共1901m2。

4、结语

目前可供采用的边坡加固措施很多,有削坡减载技术、排水与截水措施、锚固措施、混凝土抗剪结构措施、支挡措施、压坡措施以及植物框格护坡、护面等,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强调多措施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加强边坡的稳定性。然而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边坡高度增高,复杂性增大,对边坡的处治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采矿边坡可达300~500m,在新西兰已达1000m;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其双线连续五级船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闸,位于山顶劈岭下切的岩槽中,土石方开挖量达3700万立方米,形成的花岗岩体高边坡高度达l70多米,且下部为50~60m的直立岩墙,在边坡加固中仅锚杆用量就达18万多根。

4 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边坡处治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

施工技术总结001(边坡绿化)

技术工作总结(评中级职称总结) (6000字)

边坡规范总结

边坡验收总结

中级职称技术总结

边坡工程自评报告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总结

边坡参考文献

边坡护理

边坡治理

边坡处治技术总结(评中级职称)
《边坡处治技术总结(评中级职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